碧云寺位于古蔺县水口镇碧云村四组,始建于明末清初,文化大革命被摧毁后,在各善友的大力支持下,复建于1985年,大雄宝殿新建于1991年,1998年登记开放。总占地面积124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640平方米,房屋为砖混结构。供奉的主要神像有:大雄宝殿:释迦摩尼佛、文殊、普贤;七圣殿:东方三圣、观音佛祖;石庙:瑶池院、瑶池金母、西池王母、娲呈圣母;灵应寺:药王老祖;灵宵殿:玉皇。现有管理人员7人,寺内皈居士现有一百三十三人,现有僧人二人。该场所已建立健全了学习、卫生、安全、财务等管理制度,是全县规模较大,管理较为规范,活动开展较为正常的宗教活动场所。目前,场所尚未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地土使用权证》。碧云寺位于古蔺县水口镇碧云村四组,始建于明末清初,文化大革命被摧毁后,在各善友的大力支持下,复建于1985年,大雄宝殿新建于1991年,1998年登记开放。总占地面积124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640平方米,房屋为砖混结构。供奉的主要神像有:大雄宝殿:释迦摩尼佛、文殊、普贤;七圣殿:东方三圣、观音佛祖;石庙:瑶池院、瑶池金母、西池王母、娲呈圣母;灵应寺:药王老祖;灵宵殿:玉皇。现有管理人员7人,寺内皈居士现有一百三十三人,现有僧人二人。该场所已建立健全了学习、卫生、安全、财务等管理制度,是全县规模较大,管理较为规范,活动开展较为正常的宗教活动场所。目前,场所尚未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地土使用权证》。
地 址:古蔺县水口镇碧云村
邮 编:
电 话:0830-7252490
网 址:
主要负责人:徐西贤
古蔺县碧云寺
川黔茶马古道,从汉唐通蜀以来,在这条乌蒙大山脉的驿道上,古人建了无数祈福求平安的寺宇庙堂,而位于古蔺水口阳平、长市、金钟村交界的地方,拔地而起一座仙山琼阁,远看碧云山,山峦耸翠,林涛阵阵卷绿浪;近看山中古刹,红墙绿瓦、雕梁画栋藏在丛林深处。古刹的晨钟,不知惊醒了多少梦中人,寺楼的黄昏暮鼓,不知警世多少游人香客,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古刹碑文载,碧云寺以山而名,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年,即公元1551年农历十月初九,清康熙末,乾隆中先后重修。这两次扩建寺庙,将大雄宝殿重建,佛堂内塑有佛祖、观音、文殊、普贤菩萨,还建起三圣殿、灵宵殿,供奉玉皇、孔子、关羽、天公天母像。
特别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住持僧元亮得到盐商陈洪顺的资助,为答谢施主,他在碧云寺四周修建了石庙群,可谓寺宇布局和建造上很有特色。
石庙灵应宫,高约2.8米,四方、上下两层,四角挑檐、宝盖中心有金瓜压顶、宝盖四面依稀可见瓦棱及流水小瓦沟。石庙有药王老祖像,门柱上有联云:“妙药施环宇,仙方救黎民。”下层是土地公婆,门额上书:“有求必应,有求必灵。”门坊有联:“土能生白玉;地里出黄金。”相传,灵应宫药王菩萨每年五月五施百草、百卉、百药于人间,游人香客取回用水煮沸后饮之可治百病,也可防病毒虫咬。故而,碧云山上僧众广种百草以赐黎民,救苍生。
石老母庙,供的是女娲娘娘,因女娲炼五彩石补天后,教黎民种五谷织布麻,谁知,山中石怪派石牛、石马、石猪儿下山专偷吃庄稼,闹得四乡不得安宁,百姓求女娲帮助。女娲采来山中葛藤做圈套,把石牛、石马、石猪全逮住,关在女娲柴房中,从此百姓日子得以安宁,便为女娲多修了一座石庙,取名石老母。
凌霄殿石庙内供奉是玉皇大帝,石庙高约4米多,石柱上有联云:“云昭三界地;威镇九重天。”玉皇是九天之君,管人间年丰,岁时节令,耕云布雨的玉皇大帝,也为民间祈福、消灾。故而,一年四季香火很旺。
无极院石庙也是两重殿,挑梁、四方、正殿四柱三开间,有联云:“玉露埋岸上;金铖演江头。”左右门柱联云:“浩月波中修玉宇;碧云影里换瑶池。”还有一联内容是:“用桃开大会;炼石补高天。”
从无极院石庙门柱联语中,我们了解到,碧云寺原来是道家所布道之所,无论殿堂、神台上的菩萨、神像都以九天之君玉皇为中心而依次排列。后来,为满足更多佛教居士念佛,又在殿堂上塑释迦牟尼佛、观音像、十八罗汉像。
如今,碧云寺也成为开放的宗教场所,不仅是僧众信士修行的地方,而走进龙塘峡谷、岩奇水美、瀑布诱人,也成为水口镇风景名胜区,一年接待游人数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