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邦寺规模宏大,环境幽静,其建筑沿山而上层层叠叠,取势巧妙。经幡招展,金顶金碧辉煌,十里可见,雄伟壮观。殿堂装饰富丽堂煌,泥塑和壁画刀笔细腻,姿态丰富,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称为康区寺庙建筑之最佳者,有“小布达拉宫”之称。
八邦寺历史:
在藏传佛教的众多宗派中,噶举派素以支系繁多、高僧辈出而闻名。历史上噶举派曾在整个藏族地区拥有巨大的宗教影响,并曾继萨迦派之後长时间的掌握西藏地方的政教大权。但自清代以来,由於中央政府推行“兴黄教以安众蒙古”的政策,格鲁派(黄教)占据了西藏地方的统治地位,作为格鲁派宿敌的噶举派,无可避免的遭受到沉重打击,大批噶举派寺院相继被改宗格鲁派,所保留下的少数寺院亦因宗教歧见而受到排斥、限制。直到解放(1949),噶举派在藏主寺堆龙楚浦寺(即噶玛巴活佛坐床之寺)仍常年住有达赖喇嘛“译仓”(秘书处)代表,以监视该寺的一切。噶举派在艰难的环境下,日渐式微,由彪炳显赫的大派,逐渐变成了西藏宗教中势弱力薄的一个微小宗派。
然而,由於历史、地理的原因,藏族地区的文化往往呈现地域的差异。在宗教方面尤其如此,例如藏地故有的原始宗教本教在西藏地区已很少有影响,但在东藏地区的川、青、甘、滇四省族地区内部却还十分盛行。又如藏传佛教的支派觉囊派因被格鲁派视为异端外道,在西藏已被消灭殆尽,但在川、青交界的一些地区,该派却寺院宏大、信徒众多,极有影响。噶举派也是一样,在辽阔的“多康”地区,凭藉其牢固的群众基础,它仍然保有较大的宗教影响力。不过,宗教史家们在论及噶举派得以在多康地方兴盛的原因时,都一致归功於八邦寺及其住持司徙活佛。
一
八邦寺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的东南部,距县城75 公里。属噶举派四大支派之一的噶玛噶举派寺院。自清代以来,它与前藏堆龙德庆县的楚浦寺分别为该派的上、下二主寺。凡多康地区的僧人欲赴楚浦受比丘戒,必须先在八邦住修三年,才能取得资格。同时,八邦寺又是噶举派(包括其各支派)在多康地区的宗教中心和主要道场。凡多康地区的噶举派僧人,乃至不丹、尼泊尔等国的噶举派僧人多以至八邦求学为愿。而八邦寺的属寺亦遍及青海、西藏昌都、波密、云南丽江及四川藏区各地。
“八邦”(dpal -spungs)藏语义为“财富聚集,吉祥昙萃”。传说当年止贡噶举派高僧雄秋伦巴云游到此,见此地三山如象,拱卫一小山岗,应了“三象聚会”财富汇聚的吉兆,遂选定此地建神殿以住修。各地信徒闻风而至,拜其门下,於是形成寺院,其地因而被名“八邦”。其寺即以雄秋伦巴之名,称为“雄伦寺”。雄秋伦巴(1197-1289)系止贡噶举派开派祖师焦巴·仁钦贝(rin-chen-dPal,1143-1217)十三大弟子之一,由於其威望甚高,享有出行以华盖相随的崇高地位。他与仁钦贝均德格邓柯地方之人,在当地属名门望族居热氏家族,很有影响。仁钦贝虽在前藏墨竹贡卡建立止贡替寺(bri-gong- thel),势力甚大,但他始终对康区情有独锺,不遗馀力在康扩大宗教影响,据《白史》记载,当他临终时,众弟子请其指示时,他说:“我将仍往康地与诸弟子一起宏教”,可见他对康区的特别关注。故其弟子雄秋伦巴等在德格、邓何一带最早建寺较多,诸凡这一带的噶举派寺院初均属止贡派即因此叫八邦雄伦寺外,他还在附近建立了班觉寺、柏哑寺等著名寺庙。
止贡噶举原是从噶举派四大支派之一的帕竹噶举分出的一个小支派,但由於其首领善於经营,很快便发展成一个信徒特别多、财势特别大的宗派。元初,该派首领被封为卫藏十三万万户之首。又得到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特别支持,有强大的政治靠山,故它对当时掌握西藏政教大权的萨迦派不肯俯就,一直与其争夺权利,经常发生战争。1290年,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支持下,萨迦派与蒙古军配合夹击止贡派,此役以止贡派的惨败告终,止贡替寺被焚,不少止贡派寺庙被强迫改宗萨迦派。位於德格的八邦雄伦寺亦被勒令改为萨迦派寺院,由萨迦派僧人担任该寺住持。此後随著萨迦的衰落,寺院的香火亦由盛转衰,成为云游僧人静修之所。到了明代洪武时,因寺中僧人不慎失火,全寺毁为废墟。只大殿一角尚存。但仍时有静修之僧选此结庐住修。清雍正五年(1727),在德格土司登山泽仁的大力支持下,由八世司徒却吉迥乃主持重建八邦寺,历三年之久,终於使八邦古寺以崭新的宏伟面貌屹立於俄色拉山麓,成为多康地区噶举派最壮观的寺院。
二
藏传佛教之寺院以格鲁派为最宏大、华丽,均有极宏伟宽大的经堂大殿,相比之下,其他教派上寺院规模往往小得多,“噶举”义为“领受语旨教授之传承”。这一派特别偏重密法,修习全靠师长的口传身授。由於个别教授修习,往往不需大的讲经堂等设施和建筑,故噶举派的寺庙规模很小,建筑群亦较少,但八邦寺却是其中唯一堪与格鲁派大寺比美的寺院,其建筑之宏伟为格鲁派寺院之外所罕兄,号称“小布达拉宫”。主持修建该寺的司徒·却吉迥乃,曾长期游历卫藏、尼泊尔、印度等地,精研藏族宗教绘畜和建筑艺术。他在重建八邦寺时,将格鲁派寺院、印度寺院的建筑风格融入噶举派传统的寺庙建筑风格中,形成既有格鲁派寺院宏伟壮丽,又有噶举派细腻神秘的建筑格式。主殿“卓拉空”建於山岗之脊上,为一四合院式的三层建筑,正殿高24米,八根粗逾合抱的大柱,俱为千年巨树整树造成,愈增大殿的雄伟气势。二楼为活佛住所,雕梁画栋,金碧溢彩。殿内四壁绘满珍贵的壁画,内容包括佛本生故事及六道轮等,形象生动,色彩绚丽,是著名的藏画“噶日”画派的杰作。“卓拉空”除正殿外有房屋130馀间,丹青披拂,经幢招展,十里之外可以望见。“卓拉空”经历辈司徒活佛的修缮扩充,内部极为华丽,到处鎏金飞彩,珍宝聚集无数,佛像造型极其精致。“文化革命”时期曾一度遭受破坏,1978年起国家先後拨款数十万元进行培修,新塑一八米多高的弥勒佛像,金光闪闪,甚为庄严。
除“卓拉空”外,寺院有讲经堂五所,分别名“柏雨空”、“撮居空”、“朵甘空”、“拉萨空”、“盖底空”以容纳来自各地的学经者;“日车”(坐静修行处)两处;印经院(藏名“巴空”)一所;“洞科”(转经处)两处;“扎空”(僧人居室)108 幢;“曲登”(塔)130座和写扎(学校)一所。另有跳神法台等大土霸多处。据《八邦寺志》记载,其极盛时有大寺三院,小寺五院,讲堂三十五处,禅堂二十五所,大小僧舍180馀幢。常住寺僧人八百馀人(现有僧为400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逶迤而建,自下至上连成一片,颇与拉布宫形成相似。故有“小布达拉宫”之称。虽经“文革”破坏,部分“日车”及“曲登”遭到毁坏,但整个寺院的基本面貌仍得以保持。
三
八邦寺全称为“八邦土登育科岭”义为“集祥佛教转法洲”。简称“八邦寺”。自雄秋伦巴建寺(约在公元1223年前後),迄今已有近780年的历史。历来赞颂此寺有三大殊胜:一是建筑宏伟庄严,详情已如前述。二是典藏丰富,多有珍稀。三是高僧迭出,大德广慧。关於後两点,略作介绍如下:
八邦寺是著名的噶玛噶举派司徒活佛坐床之所。噶玛噶举派分为两大活佛传系统:即以都松钦巴(1110 -1193)为首的红帽系。前者因元朝皇帝赐予其第二世噶玛拔希(1204-1183)一项金边黑帽而得名,其活佛称为“噶玛巴”。後者因元帝赐予一项红色帽子而得名,其活佛名为“夏玛巴”(清代汉文文献中作“沙玛尔巴”)。除两大系统外,还衍生出一些小的活佛系统。“司徒”即红帽系中分出的一个活佛系统,因其第一代活佛曾被元帝封为“司徒”而得名。八邦寺除司徒外,尚有“工珠”、“钦则”、“温根”三个小活佛系统,亦均为红帽系所分出。司徒活佛原住锡於西藏昌都地区类鸟齐县噶玛地方的噶玛丹萨寺。该寺为噶玛噶举派祖师都松钦巴於1147年所建,为该派最早之寺院。後来都松钦巴1187年又在堆龙建楚浦寺,并居於此,从此楚浦和噶玛便成为该寺上、下二主寺。迨至1333年扎巴僧格又在堆龙建乃囊寺,作红帽系的主寺。1490年再建羊八寺,于是形成噶玛噶举派无五大道场:堆龙楚浦寺、岗波乃囊寺、噶玛丹萨寺为身、语、意三密曼陀罗道场;东方邦仁寺、哲岗青寺为功德道场;西方霸绕寺、札玛祝喜寺为事业道场。自鲍A司徒便成禽噶玛丹萨寺的住持。第一世至七世司徒活均在此传承。第八世司徒转生于德格之龚垭地方,其父为土官,与德格土司家族有亲戚关系,他原名丹巴尼协,出家後叫名却吉迥乃(1700-1774),两岁进被指认为噶玛寺司徒转世灵童,但德格土司以藏中地方不靖为由,将其留在德格供养,十四岁时送入前藏受沙弥戒…十八岁返回德格。二十四岁时再入藏至楚浦受比丘戒。之後,游历卫藏和尼、印等地,广参各派教法,三年後重返德格,建八邦寺以居。从此,司徒活佛这一系统便自噶玛寺迁至八邦传承。却吉迥乃博学广闻,聪慧异常,一生阅历丰富,学识渊博,著述极多,尤其在藏文文法、藏医药、藏画等方面造诣精深,堪称一代宗师。所著《司徒文法广释》一书,被视为论述藏文文法的权威性著作,至今为藏文文法的高级教材,被後来诸多藏文研究者普遍征引。他精研医道,是藏族一代名医。当拉萨发生天花流行时,他曾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病区实地研究防疫治病之法,撰成《天花疗法》一书,从实践和理论上总结了藏区防治天花方法,活人无数,倍受人民感戴。他主持配制的“仁钦日卜”丸,是流传至今的疗效独特的著名藏药。他还擅工巧明,创造了著名的噶玛——八邦画派,该派在传统的藏族绘画技巧中,巧妙的融入汉地画法技巧和风格,成功地发展了藏画“噶日”画派。在他的影响下,八邦寺画师历代辈出,其壁画和唐卡画成为康区藏画的代表,享誉海内外。他後来的几辈司徒除第十世外,均学修兼长,声誉甚隆。除司徒外,工珠、钦则、温根均为有学有修的广慧大德。工珠·云丹嘉措著述极丰,所撰《宗派源流简史》被称为藏族史籍中之佼佼者。钦则活佛亦为大学问家,曾被延不丹讲学,受封国师。八邦寺当代的大画师通拉泽翁,幼年入寺学画,精研画艺,在运色、布局、透视方面卓有研究,一生培养弟子200馀名,绘制唐卡900馀幅。八邦寺大殿修复後,他率弟子将所有壁画重新绘描一遍,使许多古代名画重现光彩。故多康地区流行“学藏画”到八邦。之说。
四
八邦寺典藏之多,在现今的藏传佛中派寺院中堪称翘楚。它不仅经籍收藏极多,内有不少他处无有的孤本、善本,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宝贝。或许是八邦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之故,八邦寺之历代珍宝在历史的浩劫中,所受损失甚少,大都保存完整。例如在印章方面,八邦寺收藏有元代以来珍贵印章多枚。笔者曾亲自拓得七枚引章,其中尤其难得的是一枚元代颁给司徒活佛的狮纽水晶印,印文为梵文楷书,四方二台,边长6. 3cmX6.8cm。元制以水晶印颁给国师、司徙等僧人首领。此印可证司徒活佛自元即已开始传承。印章中还有一枚紫檀木包银印,四方二台,边长6. 8cmx6.8cm,印文为八思巴文,释其字义为“担负佛陀事业成就自在执掌红帽冠冕者之印”。可见此印即噶玛噶举派红帽系掌教之印,亦即夏玛吧之权印。然而社何落於八邦寺呢?原来在清代乾隆时,夏玛巴十世却朱嘉措(1738-1791)因争夺六世班禅(其异父兄弟)之遗产,勾结廓尔喀入侵,清廷今福康安访大将军率兵反击,击败廓尔喀。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却朱迦措畏罪自杀,乾隆命查抄羊八井寺,并颁诏禁止夏玛巴转世。自此,司徙作为红帽活佛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声望的活佛,理所当然的担起一了红帽系掌教之职。这枚印章出现於八邦,正说明司徒活佛已取代夏玛巴之地位。除上述二印外,八邦寺还完整保存有明代永乐时颁给的“灌顶圆通妙济国师”鎏金银印和五色织缎诰制一通。其诰制原文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佛尊之教,以清静为宗,慈悲为用,个迷妄之众,孜觉悟之门。化导人心,其功甚大。尔葛里麻寺司徒绰思吉监藏,世居西土,夙悟真乘,道证普提,行跻等觉,严毗尼而作范,广慧智以转轮;下收济於群迷,上孜承於天道。嘉其功行,宜有褒隆。今特封尔为灌顶圆通妙济国师,其益著於忠勋,弘教室於真谛,阐扬法教,辅我国家。钦哉。永乐十一年二月初九日(盖“制诰之宝”)
文中的葛里麻寺即噶玛丹萨寺,绰思吉监藏即第一世司徒却吉坚赞。他永乐时尚在世,证明他受封司徒当在元代末期。
八邦寺所藏经典种类甚多,其中以“白教文库”为他处罕有。“白教文库”分五大部,计有:
1.工珠语录,10函,主要为工珠活佛之论著。
2.知识库,共2函,主要为“十明“之论述。
3.珍宝库,共60函,俱为历代高僧之经论。
4.忠言库,共10函,为历代祖师遗训。
5.古训库,共3函,为密法导引之训。
八邦寺之印经院存有经版四万馀块,在数量上仅次於德格印经,除某些与德格印经院相同的外,尚有以下独家拥有的经版:
1.宝库,83卷。
2.屈琼集,14卷。
3.密宗库,3卷。
4.三学论疏,3卷。
5.律疏,l卷。
6.中论疏,1卷。
7.般若疏,1卷。
8.俱舍论疏,l卷。
9大乘无上论,l卷。
10.庞诗韵,3卷。
11.龙胆(药经)6卷。
12.时轮历法,3卷。
由於八邦寺历史久远,建筑宏伟、典藏丰富,高僧辈出,自1981 年对外开放以来,该寺已成北各地藏传佛教僧徒云集之所。川、青、滇、甘藏区和西藏的僧人纷纷来此住学修习。不丹、尼泊尔、锡金、印度以及欧美各国的一些白教信徒也常来朝拜。香火鼎盛,声名远播1991年美国保罗·格蒂建筑保护基金会曾派员专程前往考察,并确定为该地会资助的维修保护古建筑项目。古老的佛寺正展现新的风姿,焕发新的青春。
建寺于1182年,属于噶举教派。1980经四川省人民政府435号文批准开放,1996年10月按《宗教活 动场所管理条例》依法登记,登记编号:宗场证字(川)F1411120003。寺庙属依法正式登记。
寺庙位于德格县八邦乡然庆村,离县城85公里,通公路,通电。
通信地址:甘孜州德格县八邦乡,邮政编码627255。
上一篇:甘孜州甘孜多芒寺简介_甘孜多芒寺开光_甘孜多芒寺历史
下一篇: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