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康熙30年,改建于光绪13年。2003年政府依法登记,2004年建立寺院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由5人组成,同时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
地 址:江阳区江北镇福海村
电 话:0830-3760434
主要负责人:范茂源
泸州佛海寺
《泸县志·庙坛》载,佛海寺始修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重修于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
佛海寺的负责人范茂源告诉笔者,佛海寺始建于明末清初,传为龙井湾乡绅龙氏,因举族躲张献忠屠泸州,一家老少逃到马岭龙井湾而得以性命保全,为纪一族之万幸。于是出巨资购得龙井湾方圆数十里田土,并舍宅建寺以谢佛祖保佑龙氏一族免遭劫难。寺庙修在龙井湾、学堂塝、和尚山之间,阴阳先生说,这是风水之地,正合龙家主人生辰八字,龙则神龙、天龙、云龙、应龙而必归大海,龙井乃龙是府第,湾乃山湾、河湾、海湾,所以是龙必向大海;其“龙氏心善,积德好施于人,世族向佛,积善余庆于乡梓、必有好报,便提议将寺庙取名佛海寺。”
从佛海寺大雄宝殿正梁上考研,“佛海寺始建康熙三十年,重修光绪十三月”,还写有“皇图永固,帝道遐昌”八个字,证明佛海寺的大雄宝殿是在观音殿、文昌菩萨之后修的大雄宝殿。据考,龙氏为什么特别为文昌菩萨建一佛堂呢?文昌,又叫文星、魁星,在耕读为家的年代,文星魁星正是天下学士所向望,追求的目标备受读书人崇拜,而龙氏家族中以学而优则仕为家训,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为人生目标,龙氏裔孙因而出秀才、贡生、举人、进士,故而在佛海寺中为文昌圣君塑神像,春秋率童生和学子以祭,以此鼓励学子刻苦读书、早登龙门。
据佛海寺周村民介绍,佛海寺为三重大殿,山门、戏楼,文昌殿、大佛殿、观音殿在中轴线上布局,左右是地藏王、药师佛殿,各殿寺壁上均有壁画诗文,柱上有联,殿堂门外立有石碑、钟楼、鼓楼、藏经楼,厢房、客房、念佛堂布局合理,殿前金银挂花,院后菩提树、樟楠林、竹林连营十里,真有丛林古刹之感。
山门为石质牌坊,重檐,门额上有州官于士采题的“佛海寺”并撰有一联:蛟龙得雨海立波;凤凰在山天下奇。龙氏子孙也有一联:诸子从南华为绝唱;列传惟太史得文章。同州牧采联以寺名相对映而生辉,而龙氏子孙联则表露读书人的志向与追求,要学南华、太史二公卿。
穿过山门经过庙堂戏楼过道,左右为四大天王,中为韦陀,接引菩萨。回头望是戏楼,古香古色,有联云:“清音从高处来,唤醒千载迷梦,死后生前,总归乌有;忠奸于此间见得,唱尽才子佳人,收场结局流水落花。”好一幅戏楼联语,把历史古今说绝了。戏楼有左右书房为达官贵人、名流雅士观戏的雅座,至今保存完好,难为可贵。范茂源说,上百年间,每逢庙上办会,必请叙府、泸州戏班子来唱大戏,一开锣鼓就是十天半个月,周边马岭、况场、游湾、石棚、水中坝、江安井口、四面山、南井的人都要赶来参加庙会,白天做生意,晚上看大戏。
庙会请戏班子来唱戏,由会首乡绅筹资办会,而看戏老百姓不出钱,只有坐在戏楼两厢的书楼者方才付点小费,给送茶水的幺师和丫头、佣人。
进入寺庙,第一殿是文星、文昌圣君殿,望有魁星,凡家中有读书之人多进庙拜文星,早日登龙门。第二殿是释迦大佛殿,供奉三世佛。第三殿是普度众生、慈悲为怀观世音、文殊普贤和地藏王殿。
走进佛海寺,发现四壁又写的是福海寺,是怎么回事呢。范茂源告诉笔者,光绪十三年重修佛海寺,有高僧造访,福气入寺宏图大展,福入庙堂、沐浴众生,于是将“佛”改为“福”,又云:福为五福之首,五福即、福禄寿喜财,故而人人有福天下太平,所以福气、福分、福到、福来、福星,吉祥如意之词应运而生,后来连村名都改成福海村了。
地名、寺名都包涵了地域特定的历史人文,它展示了一段故事,一群人,因此,史书上记载下来的名称给人的感觉是历史的苍远,文化的厚重,仅仅是一字之变,一字之差却产生弃义而让人不解之。特别是老地名、老寺庙、佛像神台、殿宇,始建时都有讲究,都有出处,都有典故,它折射了人们的追求与向望和精神生活。
佛海寺采访时日虽短,但毕竟古刹一游,以了采访之心愿,泸南大地已开放佛教场所近百余处,而每座寺庙的来历其中的故事可谓异常精彩,让人流连忘返。
下一篇:高节妇传(清)方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