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岗山摩崖石刻
时代:北周
地址:山东省邹县
铁山摩崖刻石位于邹县城西北1公里小铁山之阳,面积1037平方米,刻于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内容为“石颂”、“金刚经文”和题名三部分,书法以隶书为主,间有篆、行、楷。字径大者50-60厘米。岗山在铁山之北,相距500米,二山紧连。刻石有二十六处,刻于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刻字四百多个。
岗山摩崖石刻
岗山位于邹城市北郊一公里处的铁山之北,两山仅一涧之隔。山之阳有明代晚期创建的玉皇庙、灵官殿等道教建筑。刻经分布在山阴兰花沟内,这里山势嶙峋,巨石相叠,松槐掩映,景色幽深。刻经顺东西向兰花沟西侧,以中部俗你“鸡嘴石”的岩石为中心,散刻在30余块花岗岩石壁上。这些岩石,有的大如屋,有的高如台,有的象虎豹蹲踞山巅,有的似牛马渴饮于涧谷,或疏或密,蔚为壮观。有关岗山刻经的发现、著录与显世,基本上同于铁山刻经。岗山摩崖刻经依其内容可分为《题名》、《佛说观无量寿经》、小字《入楞伽经》和散刻大字《入楞伽经》四部分。
《题名》,在鸡嘴石的北侧,8行,行2—7字,共49字,字径在10-19厘米之间,五行下六行上刻经主题名。东侧刻一小石佛像,跏趺端座于半圆形佛龛内,佛像右侧刻“石经”二字,佛像下部刻有“释伽文佛”、“弥勒尊佛”、“阿弥陀佛”三佛号,并有“大象二年七月三日”刻经的年代。《题名》用笔方圆兼备,楷书意味浓厚,是岗山刻经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佛说观无量寿经》,刻于岗山鸡嘴石基座的东、南两面。正面向东,刻经文10行,侧面向南刻经文5行,两面共刻177字,字径15厘米。刻字排列整齐匀称,南面经语紧接东面刻经。字体以楷为主,兼有隶意,朴实丰茂,神韵飞动。
小字《入楞伽经》,刻在鸡嘴石南约40米的摩崖石壁上,北向,分前后两段,前段经文4行,行13字,后段7行,行8字,两段共108字,字径20厘米。第4行一字被凿毁。刻字以楷书为主,间有隶意,镌刻精细、完整。
散刻大字《入楞伽经》,散刻于从山下到山上32处岩石或山崖石壁上。刻在崖壁上的经文排列整齐,有清晰界格,字径一般40厘米左右。已释读联缀出128字,经文首尾相接,尚缺27字有待查找。字体楷隶相间,笔锋外露,奇谲瑰丽,气势雄厚。刻经内容描绘了佛国净土的景况,并赞颂了岗山优雅舒美的自然环境。
岗山摩崖刻经晚铁山摩崖刻经一年。在此五年前,周武帝为富国强兵,下令“废绝佛、道二教”,焚烧经典,融毁佛像,寺庙充公,大批僧侣还俗。这次长达四年之久的“周武废佛”,使大批僧侣、写经生四处逃亡,或混迹民间,或逃匿山林。邹县为孔孟故乡,社会较为安定,一些僧侣逃匿于此,在此山林刻经、颂佛,期盼着佛教的复兴。所以岗山刻经所处的环境与经文有着密切的关系。
岗山刻经的艺术风格与铁山刻经差异较大,书家不会是安道壹,很可能是从邺都逃来的僧侣、写经生所为。对此,尚有待进一步考证。1988年,岗山摩崖刻经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录:岗山摩崖刻经原文 [《入楞伽经卷一·请佛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大海畔摩罗耶山顶上楞伽城中。彼山种种宝性所成。诸宝间错光明赫炎,如百千日照曜金山。复有无量花园香树皆宝香林。微风吹击摇枝动叶,百千妙香一时流布,百千妙音一时俱发。重岩屈曲处处皆有仙堂灵室龛窟。无数众宝所成,内外明澈,日月光辉不复现,皆是古昔诸仙贤圣,思如实法得道之处。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皆从他方佛土俱来集会。是诸菩萨具足无量自在三昧。神通之力奋迅游化,善知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
[《佛说观无量寿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国大夫人名韦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净,以酥密和麦少,用涂其身,诸璎珞中,盛蒲桃浆,密以上王。尔时大王,食麦少 饮浆,求水漱口,漱口毕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连,是吾亲友,愿与慈悲,授我八戒。。
[题记] 二郎比丘惠晖,比丘尽法会。大象二年七月三日比丘道成。僧岸、唐岸、像主朝思和韦传竹妃。石经。释迦文佛、弥勒尊佛、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