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雁江区
又叫罗汉寺,以前是个山寨。位于中和镇罗汉村,始建于宋末元初,曾有“蜀之名洞”的称誉。古今流传,吸引了不少游人。庙内的字库塔上有光绪时一首七律诗。罗汉洞悬岩上有瀑布,泉下有洞深遂,冬暖、夏凉,有石桌石凳,可容1000余人;洞内雕有罗汉塑像数十尊;有1462年铁钟,1592年重修碑记,石仿上刻有“蜀资名洞”四字,1806年培修廊庙。传说大洞里有一小洞,放一只鸭进去,能从几十公里外的简阳走出来。现在已经找不到小洞的入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寺庙破坏严重,许多塑像残首断臂,庙内文物散失,令人惋惜。好在近年有游僧到此化缘兴寺,重建庙宇,添置设备。每到初一十五,佛事活动渐渐兴盛起来。罗汉洞一直是当地百姓一个焚香拜佛的好地方,也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罗汉洞原来据说建有寺庙,初始年代未考。如今这里新建了个规模不大且建筑简陋的寺庙——罗汉寺。曾经有过僧人,但已离去,寺内由几位老年居士看守。
一位居士婆婆很热心地为我们介绍寺内现存的古迹古物。大雄宝殿左侧有个数米高的字库,保存尚好。字库六角形,分三层。各层都有对联和横楹,还有碑刻。中间那层的对联是:“易结绳而为书契,兴文字以化鲁愚”,横批:“上古圣人”。旁边的碑刻字迹毁坏严重,未去细究,最后“大清光绪七年辛已春五月初十”的落款比较清晰。回来后听柳芽子说,王豆瓜老师说那是一首七律诗。于是很后悔当时没认真研究这个字库。
此外,寺里遗存有几尊石刻菩萨像,都已经被打烂,无头,身体也无一完好。有原来遗留下来的巨大石碾座子和石缸各一。
在寺庙最后的山崖下有个巨大的天然石窟,摆了许多石头桌子,夏天乘凉是好地方。石窟的左边尽头有个门洞,设了门。据说里面就是罗汉洞了。我们走进去,里面是个很深的黑漆漆的石窟。居士婆婆说,这里面原来有个洞口通到地下深处,下面有暗河。放小鸭子下去,过几个月,鸭子会从简阳游出来,出来时已经是大鸭子了。这个传说据说老资阳人都知道。后来洞壁坍塌,再也找不到通往地下的洞口了。
最后,居士婆婆为我们打开二楼的观音阁,说里面有个宝贝。进去一看,房间左侧的墙边放着一根几米长、近一尺宽的木板。那木板略弯成弧形,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大家一下全被吸引了过去。只见木板上刻着策马飞奔的公事人,拿着朝笏的官员,还有个戴着乌纱帽的人物坐在公案前,两旁站立着人,大家猜测半天,有人说是皇帝,但我觉得皇帝应该坐在龙椅上才对。这个木板是做什么用的,上面刻画的人物究竟是何朝何代人,都弄不清楚。是不是在叙述一个故事,也不得而知。此时此刻,感觉很深刻的是自己知识的贫乏。其雕刻工艺的精湛得到大家的共同认同。尤其是骑马的那几幅图,人物和马匹形态生动,栩栩如生。居士婆婆介绍说,这个木板是镇上拆一座老寺庙时候,她们花了200元去买下的,具体是用在房子的哪个位置,用来干什么的,她们也说不清楚。大家一致认为这个东西很有价值,有待专家考证。
本文链接:凡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者之谓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