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引殿(又名兴隆寺)
位于大邑县雾山乡兴隆场(两河口),王圻《游雾中山记》称:“有桥横于溪上,曰两河口。桥之阴为接引殿,前有铜塔,左端建殿,依钵盂山足。内江赵大州匾曰:九关护净。邑候陆鼎建石坊一座,守公鞠匾曰:雾中山。”接引殿处雾山之麓,出入要地,当时僧俗,尤其远道而游者,常在此歇脚留宿,地位十分重要。铜钟、铜佛、石坊已毁,仅存三间残殿。
雾山接引殿资料
据任继愈教授主编的《宗教词典。阿弥陀佛条》记载:“阿弥陀佛,梵文Amitabna的译音。密教称甘露王。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称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
清《大邑县志》记载:“接引殿,即兴隆寺,在两河口(旧名兴隆场)”。实地考查:接引殿在今两河口雾山乡政府驻地后侧,原供接引佛,五十年代倡导献铜献铁期间炸毁,现存残殿一幢。(详大邑文管所)
明王圻《游雾山记》云:“两河口桥阴为接引殿,有铜塔,左端建殿”。范汝梓在《游雾山记》中也说:“抵两河口,有坊名‘禅关初地’,殿名接引”。据此可知,雾中山两河口接引殿的文字记载,至迟当在明代。
清《大邑县志·寺观》卷十一载:雾中山两河口的接引殿“创自东汉永平间,见《重修兴隆寺碑记》,文摘录金石志。寺中,铜铸接引佛一尊,铜塔一座,俱高一丈八尺,尚存残宇三间”。
清《大邑县志·金石》卷十二卷载:铜佛在雾中山接引殿,像高丈八。相传:金顶、银心、铜身、铁脚,昔有人欲窃佛顶金,见蛇盘踞其上,惧而止”。据悉,献铜献铁群众运动中,某单位,炸毁铜佛,其头,两人抬不动,再次爆炸运走,可见雾中山两河口接引殿铸造的接引佛,非一般佛寺塑供的接引佛可比。
民国《大邑县志·寺观》卷五,载同。同书卷六《金石志》载:雾中山《兴隆寺碑记》,在雾中山两河口。文云:“康熙壬子进士成都张吾瑾撰、榜眼遂宁李仙根篆额、进士巴县刘如汉书丹,略云:吾蜀名山,峨眉雾山,俱号奇绝。稽诸《地舆志》:‘山脉发源于昆仑,绵亘千里,囗囗其中有四十八庵,一百八十寺(以后字迹蚀损)”。
本文链接:李世民《度秋》全诗赏析
下一篇:李世民《望雪》全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