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顶山寺是合江县开放宗教活动场所,所属宗派为佛教禅宗。石顶山寺庙距离合江县城85公里,地处合江县五通镇石顶山村1社,距合江县城区70公里。石顶山寺庙始建于民国初年,占地面积共35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平方米。
2004年8月,经合江县民宗办依法登记为佛教活动场所,登记证号为宗场证字(川)F050460006。2004年,建立石顶山寺庙管理委员会和各项管理制度。石顶山寺庙管理委员会成员3人。现任管委会主任释广音。
地 址:合江县五通镇石顶山村1社
主要负责人:释广音
合江县石顶山寺
红的山,红的岩,丹霞地貌甲蜀南;
绿的水,绿的泉,幽谷奇观胜川黔。
泸州境内的丹霞景观与贵州赤水河流域地貌如同姊妹篇,是云贵高原乌蒙大山余脉在赤水河、永宁河谷的儿女,故而,千百年来,文人雅士到此游览后,无一不为之叹曰:天下奇观在川黔交界的河谷两岸。
清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春,合江知县李子荣,从五通场石顶山归来,对丹岩红土,民风民情所感悟,一口气写下诗四首为纪,记叙了他所见所闻和所思:
蜀江滩急绕黔河,不待风来水自波。仰视层岚俯深黑,猿声凄断纤夫歌。
疏松怪石望东关,白骨何年瘗此间。过了清明还上已,纸钱蝴蝶冷空山。
半畦秧水浓于染,一树桐花白似银。匹马骖架行更远,道旁认作踏青人。
黔蜀为邻碧嶂分,潮音疑向夜深闻。悬崖自是神仙宅,一片清苍界白云。
细读这四首作于百余年前的石顶山所见所闻,更加勾起登石顶山、朝观音庙堂、揽胜丹岩美景的兴致。
石顶山长约30里,主峰海拔987.3米。石顶山寺又为观音庙,据地方史考,该庙建于明万历初年,即1573年,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再建。乾隆皇帝得知寺建于两省三县交界之地,欣然为川黔界碑题名,住持为此刻有九龙碑为纪。山寺庙堂雄伟,造像庄严,尤以观音大士像栩栩如生。川黔边民四季顶礼膜拜,庙堂香火旺盛,大有仙山之神韵而传名赤水河两岸,故而留下“一脚踏两省,山风自有情,向佛观自在,世代佑平安”的美谈。
庙中僧众信士告诉我,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大一小石头,把它放到什么地方去呢?女娲把一块桌面大的小石丢在丹岩顶上,又把一块房子大的石头放在小石头上,小石顶住大石,依山而立。后来人们发现大石会在风中晃动,人们又去推一推小石头,也会摇动。人们担心起来了,石下正好是川黔古道,行旅客商一年四季川流不息,如果那一天石头掉下来,怎么办?大伙一合计,就在这儿修了座观音庙,观音慈悲为怀,解救众生之危难。有观音法力托住大石,从此,路人不再担心石头会滚下来。因小石顶大石,山便以石顶山为名,庙子名称也叫石顶山寺了。
石顶山寺周人文景观融历史、宗教、文化、艺术、民风民俗为一体,又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兼收并蓄,使宗教文化更具川黔民族特征。然而,石顶山寺的自然景观就更加迷人,丹霞地貌上植被苍翠碧绿,茂林修竹连营百里,幽谷奇观,怪石嶙峋,溪山清远,真是云作玉峰,山如翠浪,让游人无不醉心于此。如果漫步于海棠坝、葫桥沟、倒流河、锅圈岩、桂林园,一处景观一幅山水画,一个景点一首诗。特别是桂林园是川滇黔边区工农红军游击队指挥部旧址。这儿的一房一屋,一桌一凳都诉述了当年红军游击纵队与敌英勇战斗的历史。而石顶山的光荣,还因共产党人领导的武装暴动而惊动了国民党反动派,派兵残酷镇压这场起义。为迎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1935年3月10日,川南地下党负责人李亚群、杨其生、余德章组织农民兄弟300多人,成立川滇黔边区工农红军游击队,攻下合江县五通乡公所,赤水县大同区公所,转战川黔边。4月上旬因遭遇川军和泸州团访肖镇南的袭击,游击队被包围,突围中队长杨其生牺牲,政治部主任余德章负伤,李亚群突出重围,游击队剩不足十人,石顶山武装暴动因敌人太强了而失败。后来,李亚群在重庆写下诗一首,以纪念石顶山暴动:
“大江一夜雨,洪涛袭岸平。山城疑荡漾,帆影似空行。
浩浩乘风意,悠悠远路情。反诗题壁上,海上听潮音。”
表达了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决心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
走进石顶山,朝拜观音寺,领略丹霞地貌的神韵和风采,聆听红色记忆的故事,从心底里飞出颂歌一曲。
石顶山,红色的山,英雄的山,
石顶山先烈用血肉之躯托起星火,燎原川南。
山岩上的红杜鹃,深谷里的红军花,
一年四季开不败,春夏秋冬更娇艳。
我爱石顶山,我爱红军岩。
丹岩常在,英魂永存。
红色记忆,千秋万代!
本文链接:无题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