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

渭南市弥陀寺简介_弥陀寺开光_弥陀寺历史

时间:2019-06-27 17:44:54  编辑:

    韩城市弥陀寺
    座落于韩城老城北边的寺庄村东北角。坐北向南,有房屋十六间,占地1915平方米。建于唐、宋、元、明、清,曾九次进行了重修。1981年2月公布为韩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寺庄村学校保护使用。
    寺的主体建筑有山门、献殿和正殿三座。山门为单檐悬山顶,灰陶板瓦,抬梁式梁架,四椽木伏,用二柱、斗拱外檐为六铺作,双下昂,重拱,计心造,有蚕头,高台垂带踏道。
    献殿,单檐歇山顶。琉璃筒瓦,梁架抬梁式,四椽木伏,用二柱,斗拱四铺作,单下昂,有蚕头、高台。殿的梁上墨书有“自大观至雍正重修九次矣”几字。
    正殿为单檐悬山顶。灰陶板瓦,梁架亦抬梁式,四椽木伏,用二柱,斗拱为四铺作,单下昂,有蚕头。大梁上墨书有“大唐贞元三年”数字。


  现存弥陀寺座北向南为二进院落,南北纵深约50米,东西宽约20米;沿中轴线分别建有山门、中殿、后殿等三座主体建筑,其余附属建筑均已不存。其中山门为单檐悬山顶的明代建筑;中殿和后殿则为元代建筑,由于后殿学校尚在占据使用中,殿内挂装了现代顶棚,梁架无法看到,外观前檐铺作和中殿基本一样,只不过是殿顶形制不同。
  中殿是弥陀寺元代木结构的特征所在:为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形制均三间,但布局不是方形;进深形制为韩城的典型布局--- 四椽栿通搭前后檐,殿内无柱;外檐下四周分置四铺作单假枊枓栱,无补间;假枊为华栱所刻的中锋起楞的三角琴面枊;周设檐柱12根,均有侧脚,且角柱生起明显;柱头设阑额和普柏枋,单薄的普柏枋绞头而阑额不出头,形制古朴;出檐上不装飞椽;这些特征均与晋国同时期的木结构没有差别。
  有别于晋国木结构的一个小特征是:大角梁下不用宝瓶或角神顶托,而是在由枊和大角梁之间设置虚柱支撑,这个“小动作”为晋国同时期木结构中所未见。这个形制在韩城还有实例,比如法王庙。
  其中,外檐无补间的特点,容易使人想起晋东南来。晋东南金、元时代的木结构不设补间的特点就十分突出,而且相当普遍,反倒是早期(比如宋代)的木结构中常常有补间。而弥陀寺三座大殿均无补间,所以虽在晋国以外,却看着非常熟悉,可见“环山西早期木结构带”有着突出的共同特征。
  弥陀寺中殿的殿内梁架构造也与晋国同时期木结构非常相似:四椽栿通搭在晋国有很多实例,但是远远不如在韩城这么引人注目;四椽栿上以搯瓣驼峰承托坐枓,以令栱和替木再撑平槫的样式则完全相同;脊槫构造,包括弓形叉手和纯圆形蜀柱也与晋国几无二致。
  中殿两山的构制是弥陀寺木结构早期特征的具体表现所在:两山面平柱边移,柱头设丁栿支撑系头栿,丁栿后尾压在平槫驼峰之下,丁栿下是蝉肚纹压跳;而大角梁的后尾则搭架在丁栿之上使系头栿下的坐枓压之。这种做法在韩城本地的紫云观玉皇殿里再现,而在晋国更有诸多例证比如:晋祠献殿、会仙观中殿、广胜上寺前殿等等,所有这些实例均为金元时期遗存。稍有不同的是弥陀殿平梁和系头栿之间设有一支劄牵,就象普柏枋一样细薄。如果不加其他细考,仅仅做粗略的对比的话,弥陀寺中殿的木结构也许有可能要再早一点。
  弥陀寺后殿,由于殿内情况不明,未能仔细品味。不过从外观上来看,十有八九是典型的“韩城模式”:檐下大额枋、四椽栿通檐和明三暗五间。呵呵,不过弥陀寺后殿的前檐装修已经完全改观,六根檐柱全部外露,一眼就能看出是五间了。象弥陀寺后殿这样的悬山顶建筑,在韩城几乎无一例外是上述这个构造。不过后殿的外檐柱头铺作和中殿一模一样。

本文链接:渭南市弥陀寺简介_弥陀寺开光_弥陀寺历史

上一篇:铜川市葡萄寺简介_葡萄寺开光_葡萄寺历史

下一篇:宝鸡市安观寺简介_安观寺开光_安观寺历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