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

德州市抬头寺简介_抬头寺开光_抬头寺历史

时间:2019-06-24 18:53:04  编辑:

  抬头寺是德州境内最古老的庙宇之一,毗邻黄河故道,建筑宏伟,规模宏大。相传,很久以前一云游僧人为此地胜景所动,决心在此建寺定居,于是四处化缘,八方求助,黎民百姓感其虔诚,念其志坚,纷纷施舍募捐,聚银万两,建成寺院,取名“云游寺”,后改为“抬头寺”。据《长河志籍考》记载:“抬头寺在黄河岸上,有村曰‘解家牌’,有刹曰‘抬头寺’。”此寺占地20亩,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排列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两侧对称地分布着钟楼、鼓楼、配殿、僧舍等建筑,气势雄伟,肃穆庄严。明朝嘉靖五年该寺得以重修,但解放后被拆除。现仅遗存有碑和抬头寺乡的名称保留。


  抬头寺,位于德州市德城区抬头寺乡抬头寺村西。西傍滔滔漳水,南北系莽莽沃野。据《长河志籍考》载:“抬头寺在黄河岸上,有村曰解家牌,有刹曰抬头寺”,“寺有白松二株,衙衙作虬龙形”,枝叶苍笼葱翠。该寺建筑雄伟,规模宏大,是德州境内最古老的庙宇之一。
  抬头寺始建于何时,传说不一,一说建于唐,一说建于金,无史可考。《德县志》载:“明成化十八年(1482)重修抬头寺”,故该寺始建于明代以前无疑。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不详姓氏僧人,一天涉足伫力于此,俯视粼粼黄河水面,环顾四周郁林,耳闻虫鸣鸟唱,河水潺潺,碧水林翠,实是一块宝地,决心在此建寺定居。于是,便四处化缘,八方求助,一直游化到云南等地,黎民百姓感其虔诚,念其志坚,纷纷施舍捐赠,聚银万两,运来此地,建成寺院,取名“云游寺”。
  “云游寺”改为“抬头寺”,不知起于何年。此寺坐北朝南,占地约二十余亩。寺内建筑沿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排列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两侧对称地分布着钟、鼓楼、配殿、僧舍等建筑,气势雄伟,肃穆庄严。
  山门(佛寺大门)是该寺的前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灰瓦顶,宽大古朴,踏步十二级,门高丈余,青砖红柱,朱门金环。前檐下悬有“抬头寺”三字匾额一面,字体端正,笔力雄浑。门内塑有两尊泥胎护法神像,俗称哼、哈二将。东曰“硬”,是马头金刚化身,手执金刚镢;西曰“嘎”,是金刚手的化身,手执三齿。山门外有一广场,据说是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每年正月十三要举行一次“打鬼”活动,“打鬼”活动来源于西藏。相传西藏曾经有个暴君,是佛教的仇敌,他专门捣毁佛像,破坏佛寺,残害僧人,佛教徒对他都十分憎恨。当时有一喇嘛,在佛力的支持下,把他杀死,从此,佛教日趋昌盛。为纪念这位勇敢的喇嘛,每年正月十三日佛门举行一次“打鬼”活动。
  过了山门,左、右有钟楼、鼓楼各一,为一间重层楼,对称而建。内有梯可登,二层四面开拱,单檐歇山灰瓦顶。
  天王殿在山门正北,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灰瓦顶。檐下门楣上悬“天王殿”横匾一面。殿内正中供泥塑贴金弥勒佛坐像,肚大躯肥,张口大笑,俗称大肚弥勒佛。弥勒像两侧的楹联书有“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满腔欢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弥勒佛背后,有泥塑护法神韦驮立像,据说,他是四大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将中的首位者。殿东、西两侧分坐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塑在殿堂东北角,身绿色,红须赤眉,双手持一琵琶,护持国土;西方广目天王,塑在殿堂东南角,身红色,青须长髯,右手缠绕一蛇(龙),左手捏一珠,以净天眼常观拥护北阎浮堤;南方增长天王,塑在殿西北角,身蓝色,红须赤眉,双手执宝剑,能令善根增长;北方多闻天王,塑在殿堂西南角,身白色,卷须曲眉,右手持宝伞,左手握银鼠,以福德之名闻四方。四大天王,均为木骨泥胎彩色塑绘,怒目圆睁,神色威严,身穿大红团龙团花袍,外罩金甲,双乳,肩头及脐处分有不同形状的兽头护饰,胸系勒甲绒绳,腰扎鲜红玉带,头戴云龙珍珠佛冠,足登麻鞋,脚下分有两个面目狰狞、形体怪异的泥胎塑像。据说,脚下塑像是兄弟八个,曾共同作乱,与四大天王为敌,战败后被踩在脚下。
  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后,为正殿。整个大殿建在高三尺的台基上,前有月台。正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斗拱,高约三丈,凌空欲飞,六角棱花装修,旋子彩画,神龙盘柱,画栋雕梁。正脊中间置铜制鎏金宝塔。殿门前檐下悬蓝地金字“大雄宝殿”匾额。殿内主尊为三世佛像。正中供释迦牟尼佛像,西供迦叶佛像,东供弥勒佛像。三世佛均盘腿跌坐在须弥座上,高约二丈,全身均系铜铸鎏金,神态奕奕,光彩夺目。每尊佛前各有一张供桌,再前,另有一张供桌,供案前设功德箱一个,黄缎拜垫一块,供香客焚香下拜。正殿东西分坐十八罗汉,泥塑贴金,喜、怒、衰、乐表情各异。正殿顶上的“藻井”都是彩绘图案,精工巧绘,金碧辉煌。佛像后有泥山一座,高接殿脊,泥山后为倒坐观音塑像,双手合十,面对后门。墙壁上绘神物仙景,奇兽珍禽,形象生动逼真。此殿是焚香拜佛之地,每年正月十五,众僧在此诵经,向佛求福,为国家和庶民祈祷平安。诵经时,有两名地位较高的僧人在殿内相对而坐,其他众僧按东南西分排盘膝坐在月台上,他们的坐垫也根据其等级各异。农历每月朔望,暮鼓晨钟,以示威严,附近村庄善男信女,闻声顶礼膜拜,祈求降福,全家平安。
  正殿月台前,左右各立石碑一幢。东为明嘉靖五年(1526)立,碑面刻“古刹抬头寺重修记”文(附后),此碑现存抬头寺村。西为道光二十二年(1842)王坤庄(今抬头寺乡)王增禄重修此寺记事,此碑现只存一半,且碑文已不清楚。碑南有东西两座对称配殿,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出廊,单檐歇山灰瓦顶,东供关武帝,西供六祖爷。
  正殿后是观音阁,也称千佛阁。阁为二层建筑,硬山灰瓦顶,面宽七间,前后廊,檐下金柱装修,无匾额,外围走廊护以栏杆。阁上阁下有很多神像,有大有小,有坐有立,龛内神像小巧玲珑,雕工精细,多为木雕,少为铜铸。阁内存有佛经一部,共八箱,箱高七尺,长五尺,宽三尺,“昔王元美为家难北来,不敢诣阙侨寓于寺,取寺中藏经阅之,凡三月几遍,命胥史钞数箧而去”(《长河志籍考》),后清朝德州大寺(永庆寺)借去四箱,其余四箱于民国后陆续消失。
  佛阁前有一月台,台下左右对称布置东西庙房二座,面阔各五间,进深各一间,前出廊,单檐硬山灰瓦顶。东为送生娘娘,为求生子嗣之处;西为插花奶奶,是求医天花之所。东接僧房若干,独院一座,供和尚居住。
  该寺后阁,太平天国时拆毁。德州解放后拆除钟鼓楼。1954年拆除正殿,其余建筑渐次拆除,至此,抬头寺全部殿堂均告无存。
  附:古刹抬头寺重修记
  赐进士出身奉议大夫户部浙江清史司郎中林下宝坻牛鲁撰
  朝列大夫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前礼部郎中广右岑业蒙
  钦依汉经厂书文兼古杭虎跑住山金陵方吉书
  於对,否而复泰,乾坤循环之理也。苟微人生厥中恭赞乾坤之道,虽泰亦否也。德州城距东南二十里古黄河东岸,旧有村落曰解家牌,即古陵州之聚,古有梵刹曰抬头寺,旧志湮废,不知创始于何时。我朝成化十八年,否极而泰,则有檀越善士董安等募众善缘,重修殿宇。至政德九年,住僧失续,以缺焚修,而善士董荣等延清京都净土寺天真法嗣沙门德寿号南峰为住山,复修禅堂、两庑、三门、方丈、庖廋、井泉等设及铸造佛菩萨等像,集诸子弟朝钟暮鼓,协力焚修。上以祝
  圣寿于万年,下以祈民福于一境,或说无为之法,或传无尽之灯,而能遵我太祖旧制,刀耕火种之例,以资四事之需,遂成禅林。视彼骤兴而不古者,有司乌能存耶,有司即能存矣,佛殿僧房即已修矣,乡之善士王安砻坚珉思载其绩,南峰遣其弟子圆普来求予言。
  於戏,予尝闲观释氏西域记,有垂头寺。因昔贫士刮佛像面上泥金,刮者渐升而像颈渐高,手不能及其面。时贫士曰:“世尊当能割肉喂鹰,投身饲虎,今何以神通之力吝泥面之金耶?”像闻此言,不渐缩颈,即垂其头,使得刮金去也。厥后再塑再垂,遂称垂头也。今谓抬头寺者,予未知其因矣。想当创始之时,或因于欺凌,或处于低陋,如华阴县簿矮屋之下,故未敢称名。一旦清信归依,殿堂高耸,寺僧昂头出入而无低下畏缩之事,故称抬头寺也。予冀居是寺者,苟能读佛之书,行佛之道,不以贫苦改其志,不以富贵荣其身,则虽终日低头,而乡人必仰瞻也。苟或重夫外而轻夫内,虽车马昂头,使人避道,则乡之识者必时所而下视矣。予以是为记,寺僧宜懋之,以图否而恒泰也,毋使泰而恒否哉!
  大明嘉靖五年孟冬十月吉旦立


本文链接:德州市抬头寺简介_抬头寺开光_抬头寺历史

上一篇:聊城市东阿香山寺简介_东阿香山寺开光_东阿香山寺历史

下一篇:聊城市荐诚禅院简介_荐诚禅院开光_荐诚禅院历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