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

菏泽市沙土庙简介_沙土庙开光_沙土庙历史

时间:2019-06-24 16:20:48  编辑:

  

  沙土庙地处鄄城县闫什镇闫什口村,该庙历史悠久,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相传唐太宗东游泰山,行至此地,夜梦泰山圣母迎驾,为谢圣母迎驾之恩,堆沙为庙,率众礼拜,后人在此修建泰山行宫,此乃沙土庙之由来也。沙土庙始建至今千余年来,历经兵灾水患,多次蒙难又多次复修,并逐渐扩建,至清末民初,沙土庙已成为集儒释道为一体,鲁西南第一综合大庙,为冀、鲁、豫、皖宗教活动中心,民间多年相传“南京北京都走到,不如看看沙土庙”之传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寇侵华,八年抗战,三年自卫战争,沙土庙再次毁于战乱,至此,沙土庙不复存在。
  二十世纪末叶,国家行改革开放之举,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在广大群众迫切要求下,1994年春,闫什口众位乡贤耆德秉承众意,倡议重修沙土庙,此善举得到各界人士拥护,为募修古庙,纷纷慨解仁囊,共襄义举,历经十五个春秋,沙土庙重建初具规模,现已建成各式殿阁70余间,建庙面积达2400平方米,神佛雕塑千余尊,其建筑风格各异,神佛雕塑神态逼真。
  每年古历正月十六日、三月三日、十月初六为沙土庙传统庙会。庙会会期长达六天,届时将有戏剧、杂技、民乐等民间传统文艺活动为庙会助兴。2008年,新的管委会成立 ,在庙院内新开辟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书画室,组建秧歌队,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把沙土庙办成了一个宗教祭祀、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场所。为发展旅游产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发挥了 积极促进作用。
  古庙探源
  (沙土庙史话)
  唐太宗始创沙土庙
  公元六二六年,唐初玄武门之变,唐王李渊禅位秦王李世民,纪元贞观。一日唐太宗早朝,老丞相魏征出班奏曰:“我主万岁!今乃大唐初创,百事待举,百废待兴,满朝文武,庶民百姓,企盼我主效仿历代明君圣贤泰山封禅,祈盼神灵保佑我大唐国泰民安,望皇上早日成行。”唐太宗闻奏龙颜大悦,颁旨即刻准备,百官随驾,泰山封禅。且说一日唐太宗起驾东来,伞盖罩顶,旌旗引路,百官护卫,一行车马直奔东岱而来。历经数日,出豫入鲁,来到古曹州东北六十里处,一条碧带横贯驾前,只见清流潺潺,波光粼粼,莲浮水面,鱼翔浅底,近观垂柳葱郁,远望沃野无垠,百花点缀碧野,林间百鸟争鸣,一派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君臣停驾观景,流连忘返,时值晚霞夕照,游兴未尽,太宗谓左右日:“此地何等去处?”丞相魏征答日:“此地处古雷泽之北,此河为古灉水,周边圣迹遍布,尧葬之谷林,舜耕之历山,禹疏水之雷夏,均傍此处。该地圣贤辈出,地灵人杰,实为一方宝地。”君臣闻之无不赞叹。此时已届暮色降临,难以继程,遂停驾就寝。是夜,太宗忽梦泰山圣母飘然而至。太宗急忙起身相迎,骤然梦醒,此时已是曙光初照,即唤百官复述梦境,众人皆惊叹不已,皆日:“皇上泰山封禅,圣母中途迎驾,真乃是洪福齐天也。太宗为谢圣母迎驾之恩,堆沙为庙,设碧霞元君之神位,鼓乐齐鸣,率众礼拜,并立召地方官员,颁旨修建泰山行宫,在太宗堆沙为庙处,大兴土木,数月即成,建有泰山行宫一座,东西廊房十间,院墙,山门及辅助设施一应齐全,此为沙土庙之初创也。自此大唐李氏岁岁派员朝拜,为方便过往官员住宿,在沙土庙东建有馆驿,丞相魏征代君去曲阜祭孔,亦多在此居住,后来馆驿形成两个村庄,李庄为太宗李氏后裔,孔魏庄乃为魏征后代子孙,此乃后话。沙土庙自唐太宗始创,大唐帝国传继二百八十余载,沙土庙香烟常盛不衰,天有不测风云,公元九零七年朱温篡唐,天下大乱,五代十国割据形成,兵燹烽火遍地皆然,多年战乱,沙土庙失修。一切事物兴衰乃为历史发展之规律,何时沙土庙再行修复?直至公元九六零年一代新君再立,沙土庙方获新生。
  宋太祖颁旨修行宫
  公元九零七年,朱温篡唐,五代十国割据形成,沙土庙毁于战乱,却说后周军中有一战将姓赵名宏殷,率领一支兵马商地一战全军覆没,只剩下宏殷保妻携子杀出重围,急忙逃往家乡涿县,行至古雷泽北灉水河左岸,敌兵追至,宏殷欲涉水过河,只因水深流急,无法徒涉,宏殷自知如若被俘,三人必死无疑,不如自尽,免得被俘受辱,正值三人准备自溺之际,只见风云突变,狂风大作,顷刻间冰封河面,三人急忙踏冰过河,刚到对岸,只听身后轰鸣巨响,宏殷回首观望,只见冰消水急河水又复原样,追兵到此,见流水湍急,无法渡河,勒马退去,宏殷三人方才脱险。宏殷自知神灵保佑,他举目西望,见有庙宇一座,山门上书“沙土庙”三字,细观方知唐代一代名相魏征所书,进入山门,只见有泰山行宫一座,因年久失修,门窗业已破损,殿顶穿漏,梁柱朱漆剥脱,行宫正中,泰山圣母素衣端坐,宏殷观毕,屈膝纳首叩拜,口中念道:“我赵宏殷乃为乱军败将,今蒙圣母保佑我大难不死定将厚报。有朝一日赵氏后人得志,必定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言毕再次叩拜,方才离去,携妻抱子返回家乡而去。光阴似箭,时值公元九六零年,当年宏殷之子匡胤已届中年,供职于后周郭威驾前为将,是年,陈桥兵变,匡胤黄袍加身,开创大宋帝国,年号“建隆”世称太祖。一日太祖匡胤突然想起先父遗训,暗想:身为赵氏后人,如今帝业已就,应早日还愿以神灵,为先父酬愿。遂遣御弟匡义带领一应人马日夜兼程赶赴沙土庙,布告民间,倡议募捐,汇集民间能工巧匠,庙宇重修,金身再塑,金玉饰宇。自此沙土庙焕然一新,香火再度兴盛,十六年后宋太宗匡义相继帝位,赵二世在沙土庙周围修筑道路,疏通河道,兴修水利,使古灉水北通黄河,南流入淮,春旱浇田,夏涝排潴,造福一方,百姓念其赵二世功德,改灉水为赵王河,该河一度成为华东南北交通之要道,苏皖香客,京津善士,慕名来沙土庙观光朝拜者与日俱增,不料一一二七年,金兵南侵,祸及中原,举国上下抗金运动风起云涌,继而鞑靼灭宋,元朝建立,战乱迭起,沙土庙破坏惨重,民间善士多次募修善资甚微,未能如愿,时至元顺帝年间,沙土庙只遗断壁残墙,此时有一承汉和尚来到沙土庙,结草为庵,简修庙宇,续古庙之香烟。不久,又有一位创业皇帝与古庙结下不解之缘,使古庙再现雄姿。
  朱洪武古庙许宏愿
  且话沙土庙元代遭劫,承汉和尚结草为庵,简修行宫,沙土庙往日兴盛不复存在。却说,一日有一和尚云游至此,见沙土庙这般光景,叹嘘不止,问及承汉和尚:“沙土庙誉满中原,此时如何这般颓败?”承汉和尚把沙土庙被毁原因,如此这般讲述一遍,最后仰面长叹日:“企盼有朝一日,新君再立,国泰民安,重修古庙,不知何时才能如愿。”云游和尚闻听此言,对承汉道:“师傅不用忧心,我乃是皇觉寺和尚,姓朱名元璋,我早有灭鞑兴汉之意,但愿神灵助我,如若今后得就帝业,定将重修沙土庙,再塑神佛。”此言方罢,只听晴空一声雷响,声震碧空,朱元璋甚感惊疑。承汉和尚释日:“此征兆为神灵警示与你,有朝一目,帝业得就,不可食言也。”朱元璋道:“今将禅杖交付与你,我如若食言,你可持杖打向金殿,可否?”言罢,将禅杖交给承汉,拜别而去。话说朱元璋辞别沙土庙,返回皇觉寺,毅然还俗,伙同徐达、常遇春等兴兵抗元,转战长江两岸,浴血黄河南北。公元一三六八年义军攻入北京,元朝结束。朱元璋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一日明太祖朱元璋与群臣共议北上重修沙土庙一事,忽见御史来报,声言午朝门处有一和尚,手持禅杖要上殿见君,有要事相告。朱元璋闻奏便知承汉和尚到来,明太祖出殿相迎,承汉问道:“今朝你帝业已就,沙土庙当年许愿一事,可还记得否?”太祖笑日:“朕怎能食言,只因大明初创,国事繁忙,今正欲派人前往,不料师父早日到来,望你在京暂歇几日,改日与御史一同前往,重修沙土庙,如不遂师父之意,再杖责无妨。”承汉和尚闻言大喜。次日即随御史同返沙土庙,遵照太祖旨意:划地百余亩,大兴土木,历时三载,沙土庙建成泰山行宫、女娲殿、玉皇阁、千佛阁四大主建筑,东西廊房十间,并附建七十二祠,内塑历史七十二贤臣。整个庙院建有庙堂百余间,共塑神像万余尊,建筑雄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雕塑精巧,神态逼真,造型内容均以惩恶扬善为旨,沙土庙规模之大,神佛之全,盖鲁西南第一全神大庙。每年正月十六日为沙土庙传统庙会,会期长达半月,庙会期间,泰山碧霞祠闭门三日,届时方圆千里善男信女慕名前来朝拜者,日达数万之众,士庶毕至,商贾云集,烟火旺盛,商贸繁荣,此地时为宗教活动之中心。公元一六四年,清兵入关,古庙再遭劫难。
  刘麟兆修庙谢乡亲
  清兵入关,战乱再起,天下庙宇遭劫难逃,沙土庙与孔庙同时被毁,后来明朝灭亡,清世宗顺治燕京称帝,先后传继康熙、雍正两代近百年,反清复明斗争始终此起彼伏,使满清政府岁岁不得安宁。公元一七三六年,清高宗乾隆登基,为缓和满汉矛盾,抚汉纳贤,广言招士,因而科举大兴。却说山东曹州府苏村有举子姓刘名麟兆,几欲进京赶考,皆因家贫未能成行。一七三七年,麟兆年届三十六岁,因其才学出众,闻名乡里,由山东巡抚举荐,父老乡亲资助,是年早春赴京赶考,行至雷泽,不幸遭劫,身无分文,又逢天降大雪,饥寒相袭,带病登程,行至闰什口,病卧沙土庙门,庙内有一乞丐赵三秃生火取暖,睡在庙堂,忽梦猛虎扑面而来,醒后出庙门探视,只见麟兆倒卧在雪中,急忙将其救起,众乡亲闻之争相照顾,数日病体康复,众人出资相助,方才再度赴京应试,不料考期己过,又无资返乡,万般无奈,流落京城卖字为生。一目,乾隆微服出访,遇到刘麟兆,见其文墨出众,入宫招试,见其博学鸿词,乾隆大喜,遂授翰林院检讨,乾隆三年晋升御史,常伴圣驾,深得乾隆青睐。一日君臣对弈,乾隆问日:“大清帝国奠基百年,为何至今满汉存隙,反乱不止,不知刘爱卿有何安内之良策?”麟兆正色道:“臣事主三载,安内良策成竹在胸,几欲呈上,恐违圣意,今皇上问计与臣,恕我直言,中国历代君王治国均法治、神治相辅,大清立国以来,重法治而疏神治,有悖于传统,以臣之见,万岁应允许民间修庙敬神,顺应民心,迎合民意,民心安定,天下方可大治。”乾隆闻听此言,龙颜大悦,令刘麟兆回乡示范,麟兆领旨,日夜兼程,返回沙士庙。闫什口众乡亲见到刘麟兆衣锦还乡,无不奔走相告。刘麟兆不忘闫什口众乡亲救助之恩,倾其私囊,抚难济贫,并召地方士绅输财修庙,历时一载,沙十庙按明代规模整修一新,自此沙卜庙香火兴盛,民心向善,世风祥和,社会安定。乾隆帝念其安民有其太常寺少卿,太子少保,先后晋升为云贵和湖广总督。刘麟兆为官清正廉洁,政绩卓著,为清代中页名臣,他的名字与沙土庙相连二百余载,至今,鲁西南一带仍流传着:“刘麟兆风雪沙土庙,玉麟(刘麟兆幼名玉麟)领旨修行宫”的佳话。
  逢盛世募修新景点
  大清乾隆年间,刘麟兆奉旨修古庙。斗转星移,瞬时二百余载,其间沙土庙又多遭兵灾水患,民间善男信女组织募修者亦为代不乏人:明代中期,一四八五年曹州知府吴邦相、同知马应龙、州判李坦,曾出官银资助民间修缮沙土庙。清末民初,黄河泗码决口,一九三五年临h决口,沙土庙蒙灾。先后有李大脚、黄法玉等率众募修。自卫一九四二年募修未果,日寇入侵,鲁西南抗战烈火燃起,继而三年保卫战争,沙土庙毁于战火,所遗留残迹文革期间全部拆除,白此沙土庙不复存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闫什口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改革开放使古镇焕然一新,京九铁路通车,鄄巨、左沙路修竣,交通四通八达。利用本地古迹,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事业,闫什口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沙土庙历史悠久,名扬路西大地,许多海外华侨、港澳台胞,来闫什镇旧地重游,不见古庙,驻足遗址,企盼这千年古刹再现昔日雄姿,各界人士纷纷表示捐资意向,鉴于人心所向,众愿难违,闫什镇政府因势利导,于一九九四年春,组建修复闫什镇沙土庙旅游景点筹建委员会,报请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决定修复古庙,此举意在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事业,促进改革开放,繁荣经
  济。募修倡议发出,各界人士奔走相告,富者捐资,力者助工,儒者助墨,集各界之精英,汇民间之巧匠,更为众人称道者乃为筹建委诸公,多为已届古稀,余热竞放,秉承众意,兴此义举,上应国情,下合民意,诸公倾心公益,不计报酬之美德为万民所拥戴。箴劝募捐,托钵化缘之精神为世人所钦敬。各界善男信女,募集善资,走村串巷,不惧寒暑,餐风宿露,倍受艰辛。古庙重修尊重继承传统风貌,博采现代科技,今者前期工程业已告成,后期工程指日可待。纵观整个重修工程之繁重,我等任重而道远,寄望各界人士,善男信女,持之以恒,再接再厉,为早日完成古庙重修任务,再立新功。
  诗曰:
  千年古刹始于唐,历代兴衰系君王。
  唐宗宋祖标青史,明君清臣堪流芳。
  昔日民间多善士,今朝古镇育群芳。
  募修古庙千秋业,造福桑梓美名扬。
  沙土庙附近民间习俗
  沙土庙戏台前规矩多
  清代以前,原沙土庙对面有戏楼一座,坐南朝北,距山门约一百米。灰砖为墙,歇山式,琉璃瓦顶。后台设有神台、硬座、箱板以及小便间。前台是雕梁画栋,五彩画板与油漆栏杆,两根红漆耀眼的粗明柱。夜晚点亮一对“大鳖灯”(一种乌龟形的菜油灯具),更为辉煌。上场门镶有“出将”横匾,下场门镶有“入相”横匾。上下门各悬有绣着八仙过海的门帘。明柱上有一幅集历代书名楹联。上联是“东西汉,南北宋,人物备考”;下联是“山海经,水浒传,今古奇观”。横批是“阳春白雪”。
  在前台对面40米处,是现搭的神棚,是供奉神像以及会首、各行业代表议事的地方。神棚前还有特设的八仙桌与罗汉椅等,是供看戏的文武官员使用的。如夜间看戏,前面还要架上宫灯、回避牌、水火棍等,以示威严。神棚左右三米外,是饭食业撑布棚、安锅口与食桌的地方。饭食花样繁多,有条不紊,各敬其业。会首按祖辈传下来的习俗安排各布棚的高低(最高不得与戏台前场齐)与方向。如戏楼的两北20米处是氏方形的烧水炉灶,上面置有十三把大锡壶(这也与十三条班规相呼应),嘴朝外的是开水,朝里的是温水(争供化妆洗涤用)。与茶炉为邻的是菜馆与酒摊。茶炉前不得有饭食锅口,只能摆竖有“旗杆头”的剃头挑,剃头的不自带热水,可以随用随向茶炉要,不准不给,但剃头盆内不带毛巾,就遭拒绝。从剃头挑白北向南延伸是煎包、高馍、丸子、羊肉汤、单饼、凉粉等棚,最南靠近戏台“码脚”是烧饼炉。卖胡辣汤、豆沫、冰糖葫芦、芝麻糖、花生糕、梨糕的摊子,不能与其他饭食争“黄金段”,只能在刹戏后设摊叫卖。戏台前20米内的方块地是“站场子”(即男性听戏所在),戏台左右两则约与前台等长,临时放20多辆太平车,名之日“花场子’,(即女性听戏所在)。官太太、小姐或大家闺秀等看戏,多自套轿车,在太平车后面一字排开。戏台后面,是卖江米团、吃摇会、转鸡蛋、变黑红、三张牌、虎牌九等杂耍小摊。再后面是“宝棚”一条街,以“宝棚”、“色子棚”、“零铛铺棚”为主,还有个别的“插麻雀棚”(后称“打麻将”或“垒城墙”)、“牌九棚”。附近可有“说武老二的”(即山东快书)、“鱼鼓”、“坠子”、“洋琴”等流浪艺人,单人独唱或搭班唱,但他们都能严守“刹戏就唱,开戏就停”的艺德。“说武老二的”最忌有妇女听众,因为有关《二武松》的段子,演唱者故意增加“逗哏”或“脏话”,怕妇女加以吵骂。唱“洋琴”的拥有众多的妇女听众,因为“洋琴”所唱《蓝桥会》、《粱祝下山》、《小姑贤》、《游湖借伞》等段子,多是歌颂妇女贤惠的,根本没有脏言秽词。上述流浪艺人,为了“上座”,都能自重敬业。
  “宝棚”一条街后方稍远的地方,则是“粪影子”,即临时用苇席搭起的简易厕所。插粪影子的与戏班有一种互惠关系。即下雨时,戏班可用厕所席去盖大衣箱与道具,厕所服务员可无偿地喝戏班的茶,夜晚点戏班的油。掌班的称他们为“一家人”。还有一条,为掌班、会首、厕所服务员三方共识:每当神棚鸣放“三筒炮”催着开戏时,如“粪影子”没插好,
  戏班可拒绝开戏。
  在离戏楼约一华里的后方,是搭“老虎庵子”的区域,即旧社会卖淫嫖娼的黑窝。该处诲淫诲盗,蔓延花柳病,其对青壮男性的危害,甚于虎狼,故有此浑号。集镇唱戏,集头暗中能得点油水,便一眼睁一眼闭地不管不问。农村唱戏,则绝对禁止有此类事情发生。
  在庙院外的市场,则是香箔纸码、相面、摸骨、算命、旧二岛摊、京广杂货、农用品、骡马畜禽,以及“叫街的”、“劈头的”、“化缘的”、“玩杂耍的”、“玩猴的”、“玩皮影的”等。这里能配合大戏活跃庙会市场,丰富群众的娱乐生活。庙院附近也有各业经营的习俗。如卖梳子、篦子的布棚最高,远远一望便知。他不撑棚,谁也不撑棚,他一落棚,各业都得落棚(落棚有罢市之意)。再如戴花帽的,由于花帽像在风中摇曳的莲花,雅号称“莲花落”,又因他的打击乐是左手挑大钹,右手打竹板,发出“光光’’之声,也称“光光书’’。鼻孔带个小竹哨,时而发出鼻音浓重的拖腔,很受鲁西南居民喜爱。他们向摊贩讨钱,能唱好多“恭喜词”,如“你的馍馍真不小,一顿一个吃不了。卖得快,生意好,又招财来又进宝……”
  相传,戴花帽的祖师爷是唐朝状元郎郑元和,他和梨园祖师爷唐明皇有同样的哀荣。他不出来,其他叫街讨钱者,谁也不出来。他们从不到戏楼附近去活动。
  沙土庙朝庙活动
  沙土庙庙会活动,相沿久远,每年古历正月十六日、三月三日、十月初六为沙土庙传统庙会。正月十六日庙会最为盛大,远路香客都是提前动身,为了能赶上正月十五晚上朝庙活动。剧团十五日下午暂停演出一场,其乐器班做好迎接各地前来朝庙的香客,下午四点多,朝庙活动开始,各地群众排队按先后次序进入庙院,音乐响起,领祭人率众人行二十四拜大礼。此活动大概持续两个小时,下午六点半左右,开始燃放烟火,沙土庙前一条大街,东西长达一公里,布满烟火燃放点,各式烟花争奇斗艳,蔚为壮观,晚八点活动结束,大戏开演。
  正月十六晚上朝庙活动吸引广大善男信女和群众,历来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进入庙院,多磕头,少说话。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两个小青年说下流话遭报应的事,流传至今。郓城有一个小青年正月十六晚,来沙土庙朝庙,进入庙院见许多青年妇女,对身旁人说:小闺女长得真漂亮,今天背一个回家当媳妇。话说不久,人流涌动,忽然一石碑向他背后倒下,
  众人把石碑扶起,只见这小青年腰直不起来,从此成了罗锅,一生未娶上媳妇。无独有偶,鄄城某村有一个青年正月十六日夜来到沙土庙,不拜神佛,不看烟火,专看大姑娘小媳妇,别人问他看什么,他戏日:找个漂亮对眼小妞做媳妇。话音刚落,一个器火(一种烟火)直奔右眼射来,自此右眼失明,终生未婚。以上二人遭遇,至今传为民间笑谈。
  泰山圣母的传说
  碧霞元君:古时称谓“泰山娘娘”“泰山奶奶”“泰山圣母”,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鲁西南称其为“泰山奶奶”“泰山圣母”,沙土庙俗称为“泰山奶奶庙”。
  关于她的身份众说纷纭:一、黄帝女之一;二、东岳大帝之女;三、华山玉女;四、汉代凡女玉叶;五、徂徕山石敢当之女;六、郓城石塘人等。道教称其应九气以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神兵,遍察人间善恶。
  据有关资料记载,远在汉代,泰山一座殿宇内有一玉女雕塑,据说为黄帝之女,因帮助黄帝征服东夷有功,受封于泰山,后人将其雕像敬祀,俗称泰山娘娘。因殿宇年久失修倒塌,玉女掉入殿前石塘内,直至宋代真宗到泰山封禅,将其捞出,重修庙宇供祀,因其为圣帝之女,因而封其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本文链接:菏泽市沙土庙简介_沙土庙开光_沙土庙历史

上一篇:淄博市普照寺简介_普照寺开光_普照寺历史

下一篇:菏泽市佛海寺简介_佛海寺开光_佛海寺历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