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沧桑黄花寺
秦素娟
黄花寺位于山东省梁山县境内,既是村名、寺名,也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黄河决口处、委列险点,更是梁山河务局建设生态景观线的规划景点。它是沿黄群众的情感寄托,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近日,笔者走近梁山黄花寺,探寻美丽传说、沧桑历史、合龙见证,以及即将绽露的新颜。
黄花寺的传说。
当地老人讲,在梁山西北方向,古黄河与宋金河的夹角处,曾有一座神奇的寺院——黄花寺。说起它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黄河边有个叫岳秀姑的小姑娘,与奶奶相依为命。有一年,她救回一条中毒的小黄花蛇。这蛇很有灵性,秀姑做针线,它就蜷在筐里;秀姑下地,它就在地里捉田鼠;秀姑睡觉,它就护在身边。慢慢地,大家都知道秀姑养了一条黄花蛇,都跑来看稀奇,秀姑就让它表演抓老鼠。
这天,财主的儿子来看黄花蛇,看上了美丽的秀姑,当下便派人提亲,被秀姑一口回绝。财主恼羞成怒,带着家丁来抢人,一脚踢死了秀姑的奶奶。这时,一条碗口粗的黄花蛇窜了出来,对着财主儿子就是一口。此后,黄花蛇便天天在村里巡逻,眼睛像灯笼一样闪着红光,财主家不敢乱来,勾结黄河边黑水潭里的黑水怪发大水。黄花蛇驾起云雾转了一圈,村庄周围生出一丈多高的堤坝。它又吸干地里的积水,保全了老百姓的田园。一计不成,财主与黑水怪又制造了百年大旱。黄花蛇向东海龙王求了一串夜明珠,在每个村头放下一颗,然后飞向空中喷云吐雾,一会儿便落下大雨。期间忽听一个炸雷,劈死了黑水怪,财主家的人也落入黑水潭淹死了。雨停后,秀姑驾着黄花蛇,乘七彩祥云,飘然而去。
后来,老百姓自发建起了“黄花寺”。殿堂内有秀姑的塑像,她挽着一条活灵活现的“小黄花”蛇,蛇口中衔着一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每年农历五月十三被定为“黄花节”,起了庙会。乡亲们纷至沓来,唱大戏、耍龙灯、舞狮子,祈祷风调雨顺、永享太平。如今,“黄花寺”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岳秀姑与黄花蛇的故事仍在当地口口相传。
黄花寺的沧桑过往
在梁山黄河人和沿黄群众心中,“黄花寺”犹如一道疤,一经寻访提及,仍疼在心头。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黄河南岸李升屯(今属鄄城县)民埝溃决,口门宽600余丈,南金堤与民埝间濮县、范县、郓城、寿张4县土地尽成泽国。山东河务局局长林修竹急调寿张、东平等6县民工3万余人抢险。因人力不敌,寿张县黄花寺(今属梁山县)南金堤被冲决,寿张、东平5县400余村被淹。这是有史记载以来,黄花寺最为严重的一次溃决,灾区面积1500平方千米,灾民200万人。“丙寅正月六日”,林修竹为总办、王炳燇为会办、潘镒芬为总工程师动工堵口,“二月十三日合龙,修水工长二百四十八丈,旱工长二千六百丈”,并立碑以志。合龙之后,群众重新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10年后,鄄城县董庄民埝因漏洞决口,又将黄花寺民堰冲决。此后,黄花寺又遭两次人为扒口:1937年梁山遭遇特大雨水,为排积涝,黄花寺东堤被群众扒开;1947年,国民党军队为控制运河以东地区,在黄花寺扒堤决口,受灾村庄56个,淹地8.9万亩,沿岸人民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时间的脚步匆匆,人民治河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黄花寺险点仍是一把高悬的防汛利剑。1976年汛期,花园口站发生7次洪峰,孙口站最大流量9100立方米每秒,黄花寺老口门出现渗水险情。“96.8”洪水期间,黄花寺背河堤脚7米处出现管涌群,最大管涌口直径5厘米,涌水高度达4厘米左右。
黄花寺历次出险、加固,现已不成其险。掩上长卷,讲述人长长地吁了口气。那曾经的血泪记忆和痛切疮口已在人民治河的大潮中成为历史。
黄花寺的合龙见证
在梁山河务局黑虎庙管理段,矗立着黄花寺决口、合龙的见证者——合龙处碑和合龙德政碑。从管理者的介绍和碑文中,我们溯着时间逆流而上,触摸真实的过往。
2002年3月25日,对黄花寺和梁山黄河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遗失多年的黄花寺“合龙处”碑现身王洼机淤迁占现场。碑身为凉凉的大青石材质,高2米,宽0.77米,厚0.24米,凹型文字,正中为“合龙处”三个大字,背面记载了受灾8县出工、耗资以及河务部门出资、国际华洋义赈会捐款等情况。碑座和碑帽也先后回归。
历史往往埋伏着出人意料的惊喜。2009年9月,梁山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者又发现黄花寺堵口德政碑一通。此碑立于民国十六年,碑身高185厘米,宽75厘米,厚55厘米,青石材质,边沿那一道道深刻而圆润的勒痕,透漏了它作为井口石的遭遇。与“合龙处”碑不同,其正反两面皆为碑文,一面已难辨认,另一面为《山东河务局长兼黄河上游堵口工程处总办茂泉林公德政碑记》,简述了乙丑之秋李升屯、黄花寺民埝决口泛滥和勘察、堵口的场景及修堵规模。与石碑同时运回的还有两个碑座,一为德政碑之基,另一推测为“黄花寺合龙碑”所有。后者在史料中曾有记载,至今仍未露面。
黄花寺与黄河、水浒文化
合龙处碑和德政碑的发现,使黄花寺的文化内涵迅速提升。何时让两碑恢复原位,成为萦绕梁山黄河人心头的大事。
机遇不期而至。结合标准化堤防建设,梁山河务局沿堤规划了三处景点,作为黄河水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黄花寺景点即拟在决口处建设纪念亭、安放纪念碑,以供观瞻、宣传和纪念,同时提醒治河后人牢记水患之痛,让黄河为人类造福。
标准化堤防所形成的旅游资源也引起了地方政府的关注。2010年8月,梁山县组成黄河文化与水浒文化、运河文化工作小组,考察了梁山黄河规划景观点,并拟在黄花寺景点设计“寺、馆、亭”等项目。寺即在原黑龙潭边、黄河南岸宋金河夹角处重建黄花寺,寺院建筑将体现黄河滩区“墙倒房不倒”的民间建筑风格,内塑岳秀姑和小黄花蛇像;馆即丁宝桢创修障东堤(现南金堤)纪念馆、钦差大臣蒋作锦治黄纪念馆;亭即安放合龙、德政、合龙处等纪念碑的碑亭。
我们期待着黄花寺景点能达到观赏、宣传、警示、激励等多重效用,为梁山黄河文化建设、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链接:济宁市黄花寺简介_黄花寺开光_黄花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