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

金华市大佛寺简介_大佛寺开光_大佛寺历史

时间:2019-06-25 11:48:10  编辑:

大佛寺

石  坊                             罗汉堂

  大佛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城区曹宅乡之北二公里处,距市区约18公里,俗称“石佛寺”。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旧名“赤松岩寺”。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僧道琼止于山南,闻金石梵呗之音,缘岩而上,见大石佛一躯,高六丈,趺坐俨然,因是建寺。距今已有近一千五百年历史。宋改今名大佛寺,俗呼“西岩寺”。寺内曾有铁罗汉五百一十八尊,系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邓刚中曾祖克允与弟克明冶铁铸造,原存于罗汉寺,后改建“三学寺”,移其像于西岩石佛寺,明时尚存,后毁于兵燹。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僧佳有重建大士殿;道光二年(1822年),僧一轮再修。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正月,又失之香火,前殿、中殿概成灭烬。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寺院由僧人瑞龙主持,献其俭积,并募捐于善男信女,于是庀材鸠匠,克日兴修,数月完工。民国七年(1918年)仲夏,又由瑞龙向当地士绅募捐款项,鼎续前举,一竟而功。于是整个寺院及诸佛像各適其名,一一重光。焕然尽改旧观。“文革”以后大佛寺又得到政府重视和保护,占作它用之寺院陆续归还,僧人也回到寺中。1989年,金华市及蘭溪、浦江、义乌群众集资,于“古大佛阁”原大佛座旧址重塑释迦坐像。该寺现存主要佛教建筑有石坊、山门、大雄宝殿、弥勒宝殿、三乘桥、天皇殿、罗汉堂等。
  道光《金华县寺》载宋于石诗:“丹崖翠壁数千尺,绝顶僧房三四间。老树依岩岩依屋,白云飞去又飞还。”岩高林密,白云缭绕,向为游人所赞叹。近年来,政府加强对石佛寺管理,修葺一新,对这座千年古刹作为文化遗产善加保护。寺内所悬匾额中,记述了该寺兴衰经历。大殿檐前正中悬挂“大雄宝殿”四字匾额。字体苍劲有力,系近人黄人望于1941年所书。寺内现有树龄已达千年的菩提树,另有许多同根异种树木令人称奇,该佛教胜地目前为金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最有特色的佛教文化就是大佛像。大佛跌坐石窟,身横丈八,首接崖端。其前额宽广,眉眼细长,方颐薄唇,两耳垂肩,表现出释迦的安祥、聪慧、慈善可亲,整个造型显得姿容丰满,身段秀美,佛像中胸袒露部分塑制特别细腻,使人感到仿佛心脏在搏动,血液在流转,真乃栩栩如生。在塑像比例上,匠人故意夸大了头部,如佛像的眼睛几乎与手掌的宽度相当,但人们观看时却无比例失调之感。纵观整个佛像,给人的印象是:金体辉煌,光彩四射,肃穆壮观。大佛左边骑狮文殊,右道跨象普贤,大小互为视托,更显和谐。
  罗汉堂。五百罗汉全部用青田玉石雕制而成,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卧坐在丹岩顶端的巨龙,喷雨成雾,彩虹拱寺,即使天高气爽万里无云,也可见彩虹当空。
  大佛寺周围人文地理环境甚佳,实际上大佛寺与其四周文物古迹形成了一个佛教文化群。如:东岩寺,位于东岩峰东麓,离大佛寺(隔铁堰水库)一里处。东岩属“红石塔”地貌,色呈粉红、岩势崔嵬,山壁逶迤,气势雄伟。崖洞犹如长廊,长达里余。崖下原有寺院一座,唐元和六年(811年)僧智洪洪依岩建屋。会昌年间废,乾符五年(878年)重建,改名“净刹院”。元朝金信和明朝杜桓均有题诗,寺中有“罗月轩”称名,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僧永莱重修,寺院一直保护良好,直至“文革”,毁之殆尽。院址东接金义公路,西连大佛胜境,南、北分别为碧波荡漾的红旗水库和铁堰水库。古木参天,石室幽静,山光水色,风景秀丽。
  锣鼓洞。位于大佛寺东一里“与春塘”处,西傍铁堰水库,南背东岩峻峰,北临金义公路,锣鼓洞与东岩同属“红石塔”地貌,洞形奇特,呈焉蹄状,东、西、南三面深入空矿达数亩,可容上千人。光绪《金华县寺》载:“洞中用石击之,作锣鼓声,故名。”传朱元璋起义时,曾驻兵于此,旧有佛座,“文革”中毁,近年来,各地群众募捐集资,于洞中复建佛像数十尊。
  大佛寺曾任住持觉辉法师,43岁,安徽东至人,师从志切法师,1998年已离该寺。
 

  电话:0579—2888184
  邮编:321031
 

本文链接:金华市大佛寺简介_大佛寺开光_大佛寺历史

上一篇:宁波市白雀寺简介_白雀寺开光_白雀寺历史

下一篇:温州市龙岩寺简介_龙岩寺开光_龙岩寺历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