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包公寺,座落在庵东镇西南角元祥村(原属镇南村)村落只中,坐北朝南,宽敞的镇南路横贯其南,北面是庙后路,交通便捷.包公寺现占地7亩余,总投资(到2005年止)为人民币284.2万元.总建筑面积1343.18平方米,现有寺房36间,总体布局分东西两区,其间有小桥(广渡桥)流水(放生池)相隔.河西区为大雄宝殿共分三进,河东区为包公寺.寺院内共设为包公,释迦牟尼,观世音,地藏,弥勒,文殊,普贤,文昌,大王,关公等菩萨和十八罗汉等塑像50多尊.2006年农历6月16日,适值包公菩萨诞辰纪念,寺内隆重举行开光仪式和庆祝典礼,香客爆满,盛况空前.寺内键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财务透明公开,佛事活动有序经营,公共场所和安全保卫专人负责.现寺院有温州瑞安籍的释智富师傅主持,他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统一战线原则,发扬广大信徒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弘扬佛事,众善奉行,遵守守法,精进不息,引领众教徒为圆融人们意愿,为构建效益和谐的新慈溪作出积极的贡献.
包公寺的前身就是众人皆知的包公殿(草舍庵),历史上经历了5个阶段的演变,即草舍庵----万福庙----包公殿----保安寺----包公寺.
据传,草舍庵开始建于1868年秋,距今已有140年的历史.当时,庵东距杭州湾南岸近在咫尺,附近下海捕鱼虾的群众很多.一天,有位叫大九太娘的夫妻在涨潮时去捕鱼虾,下涂不远,只见潮面上涌来了紫黑色木雕一块,他俩认定为包公像后如获至宝,迅即弃鱼带回家中,在堂屋中间特设包公木雕像灵位并昼夜虔诚供奉.周围群众闻讯后,三五成群自发地来到他们家祈拜.包公,又称包龙图.相传他在朝廷执政时,执法严谨,不畏权贵,在人们心中他是一位铁面无私的清官典型,能处处'事事为百姓着想,为民处害,颇受人们的崇敬.后来,祈求的人越来越多,时人发起另造草舍屋一间,不久有增建了两间,再把包公木雕像移位至草舍屋内.从此,供奉之处被众人约定俗称为"草舍庵",延续了数十年之久.
1913--1914年间,后人拆草舍庵改建了瓦房三间,此时更名为"万福庙".尔后,为接纳四方更多的香客朝拜,紧接着有新建二间后,始有惠生和尚驻庵主持此业,既而扩建大殿正式立牌匾,遂易名为"包公殿".建殿后,一年四季香客逐次渐增,香火更趋旺盛.数年之后,惠生和尚因年老体衰,不敷此业,让位给高王蒋家的生泉和尚专业主持.他继位后即在河东首新建了三间圣母殿.随着时间的推移,寺院规模不断拓展,包公殿更是名扬四方,崇拜者源源不绝,每逢圣日殿内佛光普照,善男信女修行者拥挤不堪,实在容纳不下,只得再建面前楼房五间和东'西厢房六间.至此,由于第二代主持年事已高,即传位给横河下庙的定启和尚主持,后又有横河东新庙的妙子和尚接位,直到1936年相继再传位给本地的道才和尚,他是第五代,一直主持到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开始,包公殿的佛事活动遂行中断.1999年秋,道才和尚圆寂.
"文革"时期,因在包公殿殿基下修掘防空洞,不久,殿基塌方,殿宇才被拆除,唯有包公塑像由专人保管守护.改革开放后,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指引下,各地的宗教活动开始复苏.虽说庵东佛殿无存,但包公清官正直为民的神圣形象铭记在庵东盐民心中.那时,尽管无固定场所,可是佛教信徒们除庵东本地的外,周边乡镇的群众有会在圣日那天不约而同地集聚在包公殿原址附近择地举行活动,似有约定,这样持续了多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一次聚会时,有陈彩芬,周民见等倡议,集资重修殿宇,得到了众信徒的一致拥护和赞同.1992年下半年就组建了筹建小组,筹建小组有15人组成,一致公推热心于此的王潮兴同志为庙长,王病故后,继推德高望重的张志龙为庙长,负责部署筹备资金等前期准备工作.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工作.广大信徒和香客以善为根本,笃信人活着的时候要有善行做善事,济世行善,于是纷纷慷慨解囊,善男信女也乐善好施作出善举,献出善款予以资助.次年11月23日,选原址西易破土动工新建.当年,由于多种原因仅建造了用菱苦土制品搭建了二间平房.1994年有扩建了5间小瓦屋,同年下半年正式开建佛殿,于1995年工程项目竣工,此为大雄宝殿.筹建小组的实绩显人耳目后,随着影响力的扩大,乐助善款的不断积累,遂众人所愿,于1997年再新建二层楼房5间,1999年,有扩建了5间和东'西厢房各2间,厢房专供香客住宿之用.这一时期内定方案一度名为直到2003年,一座古色古香的肃穆的包公寺在河东矗立,周边还大有发展余地.据了解,寺院扩建方案正进入论证阶段.
本文链接:宁波市包公寺简介_包公寺开光_包公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