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建筑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古代社会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对生老病死以及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因此,由恐惧而崇拜,许多神灵便应允而生。阶级产生后,统治者硬是把自己和神连在一起,创造了君权授神的理论。因此,崇拜迷信活动便成了迷醉人民的精神鸦片,纯厚朴实的蒲城人民自然也受影响。在旧社会,蒲城寺庙设立甚多,历朝累建逐渐扩及城郊,形成了以县城为集中点的寺庙汇集地,城内现存的南北两座关帝庙即是。
蒲城南庙位于城关镇关帝庙后巷,是祭祀关羽的庙宇,又称武庙,据民间传说,该殿初建于金元时,金兀术准备在蒲城称帝修建宫殿,后放弃,为迎合汉民族,用原修建宫殿的木料修建了蒲城南庙。为砖木结构庑殿式陶瓦屋面,座北向南,分前后两殿,长约50米,宽约30米,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
前殿为清代建筑,券棚屋顶,面阔五间,明间阔3.15米,次间阔3.08米,梢间阔3.46米,总面阔7.82米,进深四间,内部梁架用大通额,减柱(明三暗五),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后殿为元代或元明时期建筑,后殿为歇山屋顶,面阔五间,明间阔4.18米,次间阔3.44米,梢间阔3.10米,总面阔18.48米,进深四间,总进深18.80米,三昂五踩斗拱,无正心檩,平身科各间均施一朵,九檩前,后廊歇山梁架,灰陶筒瓦屋面。两殿地面皆为青石板铺墁,四周墙体加厚,斗拱眼用砖砌实,将前后殿连为一体,仅留前沿殿南檐墙一小门。东看墙下现存栓马桩一个,柱上有一少数民族服饰石人。
南庙其建筑遗存非常可贵,历史价值、建筑艺术价值极高,是研究元代建筑的实例和研究当时宗教场所的珍贵资料。
六十年代为县粮库,七十年代至2006年为县糖业烟酒公司盐库。1983年7月,被蒲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南庙由县盐务局交县文物局负责保护管理。
历朝历代,均对南庙进行了维修,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朔到清代。清代以后至今100余年内未曾对南庙进行过修缮。由于年代久远,濒临倒毁,为了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2010年,经陕西省文物局批准,决定对蒲城南庙进行抢救性保护维修。蒲城县文物旅游局投入资金对南庙进行了保护维修,同时对施工中清理出土的14通明清碑石进行了扶正和加固,碑石均为明清维修南庙的记事功德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