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华严寺
华严寺建于什么年代还无从考证。记者在《洛南县志》看到,“华严寺始修年代失考,重修于明正德年间 (1506-1521),当时建有正殿、中殿、前殿三楹,和谐得体,肃穆壮观,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曾是兴盛之所。清乾隆年间(1736-1795)重新 修葺,古刹又换新貌……”县志上说,当年的华严寺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曾是高僧修行之地。并且在每年农历八月初八,寺院及八个下院的僧众都聚集于此,拜佛诵 经,附近百姓到此祈福朝拜,十分热闹。
寺庙的主体只有3间房屋,其余多是残垣断壁。在部分残存的房屋墙上,有一块写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严寺明建清 重修”字样的水泥碑。寺内很多壁画依然是色彩艳丽,绘画的技法看上去很是精湛,历经几百年依然栩栩如生,而整个寺庙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颇显明清时期的特 点。陪同记者前来的村民说,由于该寺建筑年代久远,每个殿堂的屋顶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让很多精美的壁画直接暴露在阳光直射风吹雨打之下。
据《洛南县志》记载,这座华严寺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重建。第一次重建是明正德年间,二次修葺于清乾隆年间,最后一次复建是民国初年。据记载,当时的华严寺建有正殿、中殿、前殿三楹,和谐得体,肃穆壮观,画栋雕梁,金碧辉煌。
“听老人们讲,华严寺最兴旺时,下辖洛南境内丁兰寺、灯山寺、万寿寺等8个寺院。目前寺里正殿石柱镌刻均损毁,仅存佛像1尊。”该村民说。
《洛南县志》记载,“华严寺始修年代失考,重修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建有正殿、中殿、前殿三 楹,和谐得体,肃穆壮观,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曾是兴盛之所。清乾隆年间(1736-1795)重新修葺,古刹又换新貌……”县志上说,当年的华严寺雕梁 画栋金碧辉煌,曾是高僧修行之地,并且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寺庙及八个下院的僧众都聚集于此,拜佛诵经,附近百姓像赶集过会一样前来祈福朝拜,十分热闹。 日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商洛市全面展开,商洛考古队员在洛南县巡检镇大河村八组的华严寺古庙中有了惊人发现,古庙整个建筑风格独特,庙内工笔彩绘 堆塑精致完整。商洛市博物馆馆长王昌富和考古工作人员仔细地用手剥掉彩色壁画上的白灰和麦草泥坯,隐藏在其下的壁画颜色鲜艳如初。王昌富说: “这是十分罕见的工笔重彩堆塑工艺,只有一定规格规模的寺院才采用此工艺!”,“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吹雨淋,这些壁画保存得如此完整,是因为当地村民用 白灰和麦草泥涂抹起到了保护作用,才使得这些珍贵精致工笔重彩堆塑壁画没有受损。” “从堆塑工艺看,该庙宇不排除是辽金时期的建筑,我们要积极力争将华严寺申报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华严寺的特点,计划将其开发成为“中国佛教华严宗 祖庭”。项目前期工作情况:项目规划已经洛南县外事旅游局批准,陕西老君山旅游开发公司已将其列入老君山二期开发重点项目,并入老君山总体开发,已完成总 体规划,县计划、土地、宗教、文物等部门已完成预审,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洛南县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洛南县北三元乡秦岭脚下,距县城55公里。周围群山耸翠,满目葱郁,溪水潺潺,鸟声百啭,环境优美,景色幽雅。
华严寺始修年代失考,重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51)。当时建有正殿、中殿、前殿三楹,和谐得体,肃穆壮观,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曾是兴旺之 所。后因年代久远,颓废无稽,仅存佛像1尊。清乾隆年间(1736-1795),重新修葺,古刹又换新貌。民国初年又复重建,面貌俨然如昔,时建大佛殿、 献殿、前殿各3间,整院二进。大小门楣26副,两侧东西廊房各3间,塑造佛像3尊,并于院西建有砖石结构浮屠(佛塔)1座,其基深地下8.6米,高出地面 9.1米,塔高19米,民国26年(1937)工程全竣。
随着佛教的传播,信徒的崇敬,高僧的懿行,寺院越来越大。华严寺以寺养寺,用布施银 两补塑神像,重建庙堂。华严寺下辖洛南境内丁兰寺(西峪河)、灯山寺(寺坡)、万寿寺(县城西门外)、圣寿寺(县城东门外)、竹林寺(保安)、香山寺(驾 鹿)、相毫寺(荒地沟)、柏峪寺等8个寺院。旧时每年古历八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之期,寺院僧众齐集于此,拜佛诵经,香烟缭绕,钟鼓齐鸣。形成宏伟壮丽而 又神秘色彩的山区佛地风光,成为游人和香客向往的地方。今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链接:商洛市华严寺简介_华严寺开光_华严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