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仙女镇宝镇寺
张纲宝镇寺旧址位于仙女镇张纲社区北后街,张纲小学内,现为江都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重建,坐北朝南。前后四进,殿宇恢宏。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廊房等60余间,名震扬州东乡。抗战时被拆毁,解放后在寺内建小学。
现存宝镇寺碑一块,高1.77、宽0.82米,字迹漫漶不清,为江都知县杨孝骧立碑。遗址内有古银杏树一株,胸径90cm,树龄在350年以上,生长茂盛,枝叶繁茂,树荫遮满庭院。寺出名僧,明波长老,字月静,宝应县水泗乡人,1926年在射阳白衣庵出家,1936年春在宝华山隆昌律寺受具足戒,曾任张纲宝镇寺监院。现任宝应宁国寺住持、县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扬州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宝华山佛学院教授、历任宝应县政协第八至十一届委员。明波法师好书法、绘画。经禅之暇,以书悟道,以画舒情,近年相继出版《瑞霭莲香》、《拾相集》两本画册。
宝镇寺建寺时有一个神奇动人的传说。相传宋代,有位大臣名伯尧,身居要职,为官清正,生一子。皇上无子嗣,同时生一女,命伯尧抱其子见驾,皇后也抱出其女,君臣互相抱婴而乐。片刻,皇帝起驾回宫,皇后抱男婴而去,伯尧敢怒不敢言,回归府第,闷闷不乐,于是看破红尘,辞官削发为僧,法号“不调禅师”。数年后,伯尧对佛法有所悟。一日到住持长老禅座下,长跪不起,请问终生修道之事,长老知其来意,对他说你已功德圆满,当可下山。他跋涉千里,历尽艰辛,一日来到张纲地界,顿时豁然开朗,心胸开阔,向南望是涛涛万里扬子江,向北看一马平川,良田万顷,山村点缀其间,向西看金湾河、茫稻河连绵逶迤,雄伟壮观。伯尧决定在此大展宏图建一寺庙,名叫“宝镇寺”。自称“叫夜和尚”,募缘化食,求得一小沙锅,于街北尾割毛草搭茅棚而居。这年正逢严冬时节连绵大雪,冰冻四十多天,乡里人见那茅棚几天未冒炊烟,猜测叫夜和尚已冻死,可是天晴雪融,又见他朝出暮归,很是惊奇,认为他是神人。他四处奔波,募化钱财。很快就请来工匠,开始兴建,并在其地掘一小井,深度和直径均3尺,叫夜和尚告诉工匠,这是口宝井,建筑所需材料就在井中,要什么有什么,够了说声足矣,就会停止。
叫夜和尚到木行购买木材,木商对他说:“你到这里买木材去张纲建佛庙,很难运去呀,要多少?”叫夜和尚说:“不多,只要我袈裟能覆盖到的那么一点就够了。”木商听了爽快说:“这么一点点,我半卖半送。”叫夜和尚反问道:“此话当真?”木商说:“君子无戏言。”叫夜和尚脱下袈裟,往空中一甩,那知袈裟越张越大,越飘越远,盖住了几大堆木材。木商知道遇到了神人,目瞪口呆,只好按照约定,真的只收一半钱。叫夜和尚让他人离开,自施法术,口中念念有词,连踩几足,木材根根疏散,漂流而去。同时,建寺场地的井中,木头源源而上,取之不尽,及至最后寺庙建成。
本文链接:扬州市宝镇寺简介_宝镇寺开光_宝镇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