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嵩山禅寺
无锡市东有嵩山萃起,林木苍茫,洞幽泉冷;陲边清流蜿蜒,田塘鳞杰,波静之美,良可人羡。志籍载述:南朝萧梁年间(公元502-557年),西域嵩头陀与达摩先后去至,奇为神秀圣境,乃初创禅院曰“双林寺”,山因其名“嵩”。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僧至道,法号物外,见寺院久废,即旧址创(观音禅院)。明洪武六年(1373年),里人杨得彝舍地二顷于东麓,遂大兴幢刹,庄严佛像,美轮美奂;俨成大名。号称寺房五千,名景八处,时人等高诗赞曰:“寺开丹幛里,人坐碧云间,个中堪避世,何用买山钱”。宣德八年(1433年)至道和尚传徒弟净安得敕赐《嵩山禅寺》额,香火益盛,名列丛林之首。记载寺有大钟,系嵩头陀亲制,声闻五十余里。朝礅夕晖,钟鼓回响,唤人正觉,宛若极乐。惜于嘉靖年间,为邑令以谁楼钟易之而去,清初,僧超果,字弦水,少年得法于龙池,与世祖恩遇特隆。适嵩寺,浚井得碣,上锈古篆云:“若要此山兴,除非天下清;迥然超物外,水到碧渠成。”与国号清,至道法号物外、超果、字弦水相合,遂j决志复兴山寺。筑有殿堂阁茺千间,环抱于百庙丛林之中。以后岁倾月记,又高僧复修,沧桑轮替,切添了些断垣残壁,剩了些凄凄荒草。抗日战争时,只剩大雄宝殿为我江抗军及民主政府的活动场所。
而今欣逢盛世,人民幸福,四方信众修复嵩山古寺夙愿久矣。无锡当地政府体恤民意,拔地100亩,得四方贤达人士、信众之襄助,计划依山傍水依次建造主建筑:放生池、山门、天王殿、圆通宝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禅堂,天中塔,廊为中轴。放生池对岸辟停车场;左右两翼对称建造祖师殿和客堂、钟楼和鼓楼、五百罗汉堂、文殊殿和普贤殿、弥陀殿和药师殿。两充为上客堂、僧寮、斋堂等。须请名师设计,巧匠施工,务求殿堂巍峨,风格别具,道场庄严,佛像慈美,成为僧侣修持、众信敬仰、俗界向往的佛教圣地。周边是无锡政府的绿化植物园,以形成“三夏自生寒,九冬亦见翠”之古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