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台圣寺
常言庙宇建名山,此庙偏居闹市间。位于茅台镇街巷交错地带的台圣寺,西临杨柳湾街,北接跃进街,东南两面为羊叉街所环绕。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至今仍在扩建中。
台圣寺原名禹王宫,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五十年代中期尚存的《禹王宫碑序》载:明嘉庆四十年(公元1561年)春,茅台地区连续三月不下雨,时人饱受旱灾之苦,故于翌年冬集资修建了此宫。传说中治服过滔天洪水的夏禹,被道家尊为三宫大帝之一,即下元解厄水官大帝。民间群众认为,它是把握人间天旱水涝之神,为它塑像立庙,就是希望它能福佑这一带风调雨顺,无旱无涝。
清光绪九年(公元l883年),湖南长沙人崔晦贞任仁怀知县时,应湖南籍商人的请求,将“两湖会馆”设置其中。解放后,曾先后被纺织厂、防疫站、陶瓷厂所占用。1990年初,茅台镇人民政府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将禹王宫部分产权收回交茅台镇禹王宫佛教筹备小组治理。筹备小组先后筹资9万元,把残存的殿宇改建成大雄宝殿、禹王殿和禅房,并接受省佛教协会会长寂超法师的建议,改禹王宫为台圣寺,意为茅台镇之圣地。1993年7月1日,仁怀县人民政府下文批准台圣寺为佛教活截点,并成立了以张友成为主任的台圣寺治理委员会,曾受戒于四川成都昭觉寺的僧真行法师为住持
1998年初,仁怀市人民政府将产权全部收回交还该寺。又筹资数十万元,修建了天王殿、藏经楼、观音殿、罗汉堂、钟鼓楼、龙泉亭、祖师堂、讲经堂、山门等建筑群落。
占地350平方米的大雄宝殿,是以原禹王宫的正殿为基础改建的。为仿明单檐歇山顶,高12米,砖木结构,黄脊青瓦,朱柱灰檐,方格雕窗,伟中含秀,朴中见雅。其中有4根8棱石柱,全用茅台特产的红沙石雕琢而成。高8米,直径0.5米,刻纹细密,是明代创建禹王宫时所开采。它不只是这所古庙436年沧桑巨变的见证者,也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还有一根楠木大梁,亦是当初建宫时的遗物,至今完好无损,其耐腐能力是相当惊人的。殿内的楹柱和门枋上,均书刻有对联,内容多为常人难解的佛家语,其中一些也清新可读,如 “佛圣新堂居佛圣,茅台古寺福茅台”等对联。
殿内塑有佛像35尊,正中为高5米多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塑像,即佛家所称三佛。两旁有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王等菩萨像。所有佛像均系泥塑镀金,线条暖和,安宁庄重,佛身神姿各异。殿中两侧的18罗汉坐像,有的脸呈喜色,有的面带怒容;有的合掌参禅,有的张口谈经;有的手持非常的器物,有的身着非常服饰。虽未完全摆脱排排而坐的旧框,其造型的逼真生动,清秀潇洒,确也有过人之处。这里整日香烟环绕,磬声清越。人入其中,顿觉六根清净,四大皆空,得到繁嚣中暂时的解脱。
大雄宝殿北侧原来的禹王殿建筑面积30平方米。正中端坐峨冠博带的大禹王塑像。他宽广饱满的眉宇间,透显露坚毅勇敢的神情,使人确信他有降龙伏水的人格魅力。名为禹王殿,实际上是供奉多种崇高的混合神殿。殿内除禹王外,还有兴风作浪的雷神,骑龙跨虎的天将,浑身闪光的燃灯道人,妙手回春的药王真人,招财进宝的福禄财神,能工巧匠之首的鲁班,发明酿酒方法的杜康,道教守护神王灵官等神灵。所有神像,俱为泥塑彩绘,具有形色俱佳的特点。设置禹王殿,既告诉人们台圣寺是由道家的禹王宫发展起来的历史,是道佛合一思想的产物,又顺应了民间广泛信仰多种神佛的保守习惯。2002年,根据贵州省佛教协会的意见,将禹王殿改建为罗汉堂,其内左中右三层佛龛中,塑有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罗汉像500尊,其数量和高超的工艺,都为市内诸庙宇中之冠。与之相对的南侧殿,为观音殿和祖师堂,塑有形神生动的千手观音、送子观音等多尊佛像。大雄宝殿前的台阶上,并峙石狮一对。口含绣球,目光前视,高大古朴,比例匀称,刀法圆滑,听说是按初建宫时所刻石狮的外貌和尺寸仿制。空阔的天井中,有铁质鼎式香炉,可供百多人在此焚香礼佛,是香客和游客相互会聚、往来之所。
西面临街新建的天王殿,是台圣寺的第一进大殿。殿内泥金彩塑的四大天王,相貌庄重,体格魁武,脚下踏着代表贪欲、奢侈、愚蠢、爱情的鬼神,暗喻镇伏人间鬼蜮邪恶和断绝俗念求正果之意。其内,还塑有长年笑迎游客的大肚弥勒佛和被称为禅林护卫者的韦驮神像。与天王殿相连的山门前刻有一对相貌堂堂的石狮子,并有多级石梯与街道的停车场相接,山门正面刻有仁怀籍书法家潭定祥所写的台圣寺三字和对联。
虽然台圣寺不象其它寺庙那样建于风景秀丽之区,环境幽雅之处,但它却有市廛围绕,交通方便等优点。是年迈体弱和杂事繁多的香客宜于烧香拜佛之所,故香火十分旺盛。就是普通的市民和外来客,也常于茶余饭后,步入其中参观游览。
台圣寺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
电话:0852—2332215
邮编:564501
本文链接:遵义市台圣寺简介_台圣寺开光_台圣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