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儿湾石窟又名红罗寺,建于红色石质山崖之中,地处靖远县北湾镇天字村,东距县城二十公里,是境内重要佛寺之一。寺前周围耕地已变为稻田,视野开阔,水声潺潺,一派田园风光。距离白银市约 50 公里,靖白公里从侧而过。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集雕塑艺术、建筑艺术、文学艺术为一体的文物旅游景点。红罗寺地处黄河北岸,背靠寺儿坪,南临黄河水,居于险要的地理位置,这里在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渡口。因这里有一寺一湾,便称寺儿湾,又因寺窟背依红罗山,亦称红罗寺。自唐代开凿以来,共有六座洞窟,形成窟群,规模宏大。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五座石窟被毁,现仅存一窟,深5.8米,宽4.4米,高4.26米,为平顶三面开龛式。始建于唐代,原有六窟,现存一窟。窟门为砖拱通道式砖基结构,上建有木结构阁楼一座。有大小佛龛三十多个,龛内存有塑像六十六尊,皆为泥裹浮雕彩塑造像。佛像经历代彩饰,造型精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堪与敦煌莫高窟唐代造像相媲美,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对研究黄河流域和丝绸之路石窟艺术具有重要意义。窟中正壁为大龛,龛内塑有释迦牟尼坐像。发髻螺旋高耸,慈眉善目,炯炯有神,面庞圆润,躯体比例适度,身披通肩袈裟,绘塑技法完美,塑像背景衬以花卉浮雕。
寺院除现存石窟外,还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建的山门、大佛殿、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斗战圣佛殿等仿古建筑。左壁龛中塑燃灯佛像一尊,身披低领袈裟,右手置于膝下,左手结禅印,左右两童子均双手合十,四大金刚手执武器。右龛内塑药师佛,侍童站立两旁,手执笏板。四大金刚肃立外侧,袒胸露背,相貌庄严。壁画长14米,色彩华丽,构图比例协调,画面生动活泼,形神具备,妙趣横生。
寺儿湾石窟
寺儿湾石窟又名红罗寺,建于红色石质山崖之中,地处靖远县北湾镇天字村,东距县城二十公里,是境内重要佛寺之一。据洞窟现存残碑《古刹寺碑记》考证,石窟阁楼为清代康熙十二年(1673年)增建,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
红罗寺地处黄河北岸,背靠寺儿坪,南临黄河水,居于险要的地理位置,这里在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渡口。如今,寺前周围耕地已变为稻田,视野开阔,水声潺潺,一派田园风光。
该寺自唐代开凿以来,共有六座洞窟,形成窟群,规模宏大。20世纪70年代,其中五座石窟被毁,现仅存一窟,深5.8米,宽4.4米,高4.26米,为平顶三面开龛式。有大小佛龛30多个,龛内存有塑像66尊,皆为泥裹浮雕彩塑造像。佛像经历代彩饰,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堪与敦煌莫高窟唐代造像相媲美,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对研究黄河流域和丝绸之路石窟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窟门为砖拱通道式砖基结构,其上建有木结构阁楼。寺院占地东西长65米,南北宽55米,总面积约3575平方米。寺院除现存石窟外,还有20世纪80年代重建的山门、大佛殿、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斗战圣佛殿等仿古建筑。
窟中正壁为大龛,龛内塑有释迦牟尼坐像。发髻螺旋高耸,慈眉善目,炯炯有神,面庞圆润,躯体比例适度,身披通肩袈裟,绘塑技法完美,塑像背景衬以花卉浮雕。左壁龛中塑燃灯佛像一尊,身披低领袈裟,右手置于膝下,左手结禅印,左右两童子均双手合十,四大金刚手执法器。右龛内塑药师佛,侍童站立两旁,手执笏板。四大金刚肃立外侧,袒胸露背,相貌庄严。
左右两侧塑像为阿难、迦叶、观音、天王、力士、十八罗汉等,大多为唐代彩塑,个性迥然,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左右两壁龛外有四尊浮雕,为佛国仙女形象,身着紧身无袖露肩长裙,腰束丝带,身材丰腴修长,袒胸露臂,右手举至肩部,左手抓着曳地长带。龛下中间是观音菩萨镀金塑像,坐于普陀山石之上,身着黄色衣裙,缨络饰胸,左腿半珈趺而坐,左手压四卷无字经书,右手置于曲立的右腿之上。善财童子侍立观音右侧,长发弯曲拖地,双手合一。龙女黄衣绿裙,发髻歪梳,手捧宝壶,站立左侧。
窟顶藻井,状似倒置米斗,其上绘有彩色壁画,因年代久远又经烟熏,图案已无法辨认。窟门之上为木结构建筑的三圣佛殿,中塑释迦牟尼像,斜披袈裟,右臂右胸裸露,手捧宝钵,乌发卷曲结髻,衣褶层层迭起,赤足站立在莲花宝座上。一边为观音菩萨,头饰凤冠,颈胸戴有珍珠、玛瑙等饰物,左手持净水宝瓶,右手结印,足踏莲花宝座,飘浮云端,脚面饰有珍珠嵌宝石饰物。另一边为大势至菩萨,头戴硕大的黄金嵌宝石宝冠,冠饰垂至肩部,手镯臂钏,珠光宝气,双足饰以珍珠环嵌宝石之物,身穿短袖素色长裙,裙带打十字结于腹下,再下垂至膝前又结一十字结,余带垂至足下,长长的白色饰带绕肩而下,裙带和衣带飘向身后。
窟正前方有一砖木结构的小阁,前为弥勒佛坐像,挺胸鼓肚,笑口常开,后为韦驮坐像,珠饰头盔,双手合并。
正窟北侧有一小窟,原存佛像两尊,呈土白色,现已辟为地藏王殿。中塑高坐莲台的地藏菩萨,高冠长衫,威严清癯。两边伫立二位弟子,年长者手握权杖,方颐阔额,年轻者长眉修目,发髻高耸,双手托钵。据传,此二侍者在凡间曾为父子,先后皈依出家,跟随地藏菩萨行善人间,度化众生。
窟的右前方为北殿,属砖木结构建筑,由东向西分别为三圣佛殿、观音殿、斗战圣佛殿。
在三圣佛殿,佛龛塑有释迦牟尼端坐于莲台之上的坐像,右为药师佛,坐在雕有青狮的莲台上,手中托塔;左为阿弥陀佛,坐在雕有白象的莲花台上,手执莲花藤;前为阿难、迦叶两位弟子。左右两侧为威武雄壮的四大金刚,东方持国天王身着白衣,手持琵琶;西方广目天王身着红衣,手绕缠一龙;北方多闻天王身着绿衣,手持刨天耙;南方增长天王身着青衣,手持双剑。
观音殿正中为千手眼观音石雕,像后的壁画描绘了观音的身世,出生于妙庄王之家,虽贵为公主,但屡遭磨难,经历狼拉、虎咬、狗扯、活埋等六十四难,在听了如来说法后皈依佛教,最终修成正果的经变图。图中宣扬历劫行善、灵魂不散、因果报应的佛教基本教义,劝化人们积德行善,告诫人们只有戒除贪、嗔、痴等烦恼,积德行善,修持戒、定、慧三学,才能摆脱困难,修成正果。
斗战圣佛殿中,供奉斗战圣佛孙悟空塑像一尊、石雕一尊,塑像为放大的石雕复制品。孙行者身着战袍,衣襟饰兽头,右手高举金箍棒,左手用力下指,双目圆睁,怒视前方。左右及后壁绘有孙悟空石缝降生,花果山为王,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苦熬五百年遇救,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直至功德圆满被封成佛的故事。壁画长14米,色彩华丽,构图比例协调,画面生动活泼,形神具备,妙趣横生。
寺门左前方有一块残碑,为《古刹寺碑记》,从中可以看得出维修和创建将军殿、伽蓝山门及僧房的记述,碑文末题有“靖远卫掌印守备徐应和癸丑之岁孟夏之月”字样,据考证此阁楼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增建,嘉庆丙辰年(1796年)重修。
寺儿湾石窟于197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寺儿坪引水灌溉,造成大量碱水渗漏,给石窟文物的保护带来巨大威胁。2005年,甘肃省文物局下拨专款,靖远县政府自筹和地方民众捐助,投资数十万元实施防渗漏工程,使其得到了更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