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南郊-南廓寺俗称“南山寺”。位于天水市城南二公里的慧音山坳,建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里风景优美,古树参天,有汉柏唐槐的传说。唐乾元年间,杜甫流寓秦州,曾有题咏:“山头南廓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疯然”。
南廓寺庙殿隋唐时已初具规模,宋代称“妙胜院”,清乾隆十五年敕赐为“护国禅林院”,清光绪年间将原东禅林院改为杜少陵祠。南廓寺西牌坊门前有两株千年古槐,围达9.7米,树高25米。南廓寺是以三座牌坊式的大门各为中轴线,组成东、中、西三个大院。中山门内有前后院,前院东、西看楼,后为钟鼓楼,东西禅林院。现西仍为“禅林院”,东为杜少陵祠,祠内有杜甫及侍童塑像三尊。后院为三间两进宽阔宏大的天王殿。院内有一株杜甫诗中所描述的生长2300-2500年的三杈古柏,南向一枝黛色霜皮,干枯如柴,直插云霄,但顶端仍青春焕发,枝叶茂盛。西北向一枝已枯。北向一枝巧架于槐树枝杈上,更神奇的是已劈开的枯干中寄生着一株胸围108公分的黑蛋树(朴树),与老树相依为命。据考全国仅此一树,观者无不称奇。
东院观音殿前有一八角攒尖顶亭,内有水井,清澈见底,水味甘美,四时不竭。相传这就是杜甫诗中所指的“北流泉”。近年来,南廓寺又添两景,一为清初诗人宋琬集二王及其他晋人法书所勒杜工部秦州杂诗石碑,一为新辟的“邓宝珊将军纪念亭”。
南郭寺位于天水市城南约2公里的慧音山坳,面临藉水,背负青山。这里风景优美,古树参天,梵宇辉煌,有汉柏隋塔唐槐之说。历来为天水第一古刹,“南山古柏”被列为秦州八景之—。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流寓秦州,在游南郭寺时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由于诗人的赞美,古往今来,更加引起了人们对南郭寺的游兴和向往。
南郭寺创建于何时,尚没有确切史料可证,根据有关遗迹考证,隋唐时已初具规模。该寺宋代称“妙胜院”,清乾隆十五年敕赐为“护国禅林院”。
南郭寺现存清代建筑较多,而且比较完整。以三座牌坊式的大门各为中轴线,组成东、中、西三个大院。中山门内有前后院,前院东、西看楼,后为钟鼓楼,东西禅林院。现西仍为“禅林院”,东为“杜少陵祠”,是为了纪念大诗人杜甫,于光绪年间由“东禅林院”改建的。后院有天王殿及配殿。东山门为三间悬山顶牌坊,院内有关圣殿、湫池殿、观音殿、圣母宫等。东院观音殿前有一八角攒尖顶小亭,内有水井,清澈见底,水味甘美,四时不竭。相传这就是杜甫诗中所指的“北流泉”。西牌坊前有两株参天古槐,高约25米,围达6.8米,虬枝揽云,茂叶蔽日,树龄均在千年以上,俗称唐槐。在东后院内,一座砖砌花墙围护着一株古侧柏。树身分三枝,形如斧劈,黛色霜皮,南北倾伸,树龄约2300—2500年,俗称“春秋柏”,此即杜诗所称的“老树”。树中寄生一黑蛋树(朴树),观者无不称奇。
近年来,南郭寺内外又添两景,即寺内的“二妙轩”碑廊和寺外的“邓宝珊将军纪念亭”。
二妙轩碑廊
秦州城西北的玉泉观,原有杜甫祠(与李白并祀,名“李杜祠”),清顺治13年(公元1656年),著名诗人宋琬时任陇右道佥事,他捐出自己的薪金,将倾圮的杜甫祠整修一新,并取杜甫流寓秦州诗,聘请擅长钩摹之技的皋兰张正言、张正心集王羲之等古人的书法,刻石34块,“爰建一亭,列石于其壁”。宋琬作《杜诗石刻题后》以记其事。
不知什么缘故,这批杜诗石刻才逾百年,已荡然无存。直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即据宋琬刻杜诗三百多年后,在天水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社会贤达的积极参与下,决定筹建诗圣碑林。经征集,一周姓退休教师将杜诗石刻初拓本无偿捐献。拓本装裱为长卷,高0.24米,长15.16米。卷首为杜甫造像和宋琬隶书像赞;其分《杜甫流寓诗》第一、二、第三、第四四个部分,共六十首诗;最后是党崇雅等六人的跋和宋琬的《杜诗石刻题后》。1998年,天水市有关部门遂于著名景点南郭寺择地,建起二妙轩碑廊。碑长35.6米,高 4.36米。刻石配以碑廊石拱,透出雅致壮观之气。
又于碑廊侧雕塑一尊汉白玉杜甫小憩像,以志纪念。宋刻杜诗的风采又重现于人世。杜甫陇右诗今存117首,宋刻虽仅有60首,但对研究杜甫和书法艺术很有价值。尤其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宋琬是以王右军的书法为主而扩大范围,故其《杜诗石刻题后》称“集古人法书勒之石”。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名宦·宋琬》称“集兰州《淳化阁》及西安碑洞中晋人帖,书杜甫秦州诗勒诸石”。其取材范围非常广,有真有草,且行气、章法呼应有致,血脉贯通,顾盼有情。诗妙字妙,“二妙”合一,不愧为天水文物中的稀世瑰宝。
天水南郊-南廓寺交通:
可乘9路公共汽车在南国路下车然后步行上山。行程约30分钟。
天水市南廓寺公园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南廓路寺院内
邮编:741000
电话:0938-8623147
本文链接:天水市南廓寺简介_南廓寺开光_南廓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