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

佛山市潮阳海棠寺简介_潮阳海棠寺开光_潮阳海棠寺历史

时间:2019-07-01 13:50:08  编辑:

 海棠寺
  桑田海棠寺俗称桑田庵、屿脚庵,位于广东汕头潮阳市河溪镇西田村境内天后古庙东邻。清光绪甲申《潮阳县志》载曰:“桑田屿脚庵,在县北30里,明天启五年(1625),乡人林朝倡建,谷饶乡例贡林登施租谷25石。”已在2000年重建告竣,古迹焕彩,获市宗教局批准登记开放(1994年7月)。
  古寺历经沧桑,几度颓废,几度重光。有证可考的重建主要有两次,一为清嘉庆十二年(1807),由住持僧日高主持修建;另一为自1986年至2000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开光),由乡人林木龙老人发动善男信女集资150万元,在原有断壁残垣上重建。今保持原有座向,背靠龟屿,坐北朝南,总建面积约800平方米。主体为水泥钢筋杉石混合结构大楼,共三层。寺前原有庵池,现填为平池,置“万年宝鼎”一个,并建有一座连栏式亭阁,内奉天公神位。亭上,琉璃瓦盖流光溢彩,飞檐斗角凌空四起。亭内金漆木雕巧夺天工,雅丽悦目。
  大门坐西北向东南,保持古寺原来的朝向,为典型的潮汕门楼亭风格。门上有石匾,刻“海棠寺”三个金字。大门两旁刻联。
  站在三楼上凭栏远眺,只见村庄高楼林立,苍山环抱,远处凤兜岭遥相对应。此时此景,怎不令人心旷神怡?若是诗人骚客登临此地,必然要纵情吟咏一番。


  桑田海棠寺俗称桑田庵、屿脚庵,位于潮阳河溪镇西田村境内天后古庙东邻。清光绪甲申《潮阳县志》载曰:“桑田屿脚庵,在县北30里,明天启五年(1625),乡人林朝倡建,谷饶乡例贡林登施租谷25石。”已在2000年重建告竣,古迹焕彩,获市宗教局批准登记开放(1994年7月)。 古寺历经沧桑,几度颓废,几度重光。有证可考的重建主要有两次,一为清嘉庆十二年(1807),由住持僧日高主持修建;另一为自1986年至2000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开光),由乡人林木龙老人发动善男信女集资150万元,在原有断壁残垣上重建。今保持原有座向,背靠龟屿,坐北朝南,总建面积约800平方米。主体为水泥钢筋杉石混合结构大楼,共三层。寺前原有庵池,现填为平池,置“万年宝鼎”一个,并建有一座连栏式亭阁,内奉天公神位。亭上,琉璃瓦盖流光溢彩,飞檐斗角凌空四起。亭内金漆木雕巧夺天工,雅丽悦目。 大门坐西北向东南,保持古寺原来的朝向,为典型的潮汕门楼亭风格。门上有石匾,刻“海棠寺”三个金字。大门两旁刻联。 站在三楼上凭栏远眺,只见村庄高楼林立,苍山环抱,远处凤兜岭遥相对应。此时此景,怎不令人心旷神怡?若是诗人骚客登临此地,必然要纵情吟咏一番。三峰寺(石井岩)潮阳关埠镇玉一管区三峰寺,与毗邻梅峰寺(肇于明末崇祯(1628-1643)年间),总称为“石井岩”,背山临榕江,创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之前,中兴于明万历壬戌(1622)由释成庵重修,1992年春由住持释光德重建,1988年10月获登记开放。山峰巍峨,怪石嶙峋,胜景众多。 所在村落,因有天然石井而名“石井乡”。开山者初在石室,故称“石井岩”。今寺内石壁上刻着:“政和元年三月三日重修”,可见此前就有该寺。该寺创后,历代有修建、重兴。 寺后有其墓塔,高3米,最大直径2米,成六角形,造型独特,塔端为葫芦形,正面刻着:“明圆寂比丘紫衣成庵佩公塔”(“崇祯康午岁(1630)春三月吉旦立,当代徒海贤、海寿、海圣、海度、海白等奉祀”,揭阳县令冯元飚手书)。塔后刻铭。相传清乾隆十五年(1750)河南嵩山少林寺武僧慧空(一说瑞荣),住持此寺。 寺外有八景:石龟出米、夕阳点香、金鸡报晓、玉兔望月、莲花向佛、飞凤听经、龙泉甘露、拜潮蟹。圆田洋庵(天宝精舍)潮阳胪岗镇港头乡新联村的天宝精舍,原名圆田洋庵,俗称黄田洋庵,清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由吴妙贤居士创建,清末时由陈孝升、蔡开慧等优婆姨募化重兴,光绪年(1875-1908)由本乡进士张明堂及太孺人鼎力护法,2002年冬由住持释道性募资扩建为大楼告竣。 1950年,社会变革,庵田归公。在合作化运动中,庵堂被改为农会、布厂、学校,常住尼师被迫分散租民宅,数年后幸得归住。“文革”十年浩劫,再遭厄难,3位尼师及女居士共20多人被遣,庵当布厂等。 1978年,宗教政策落实。伽蓝已破漏不堪,旅港净心尼师,偕女居士吴如仙,捐赠化肥30吨,遂于1979年续回庵堂,清退各单位,然后以黄奇珊、张楚勤为首筹划重修工程。1980年八月初一日起至十二月廿日,在乡众和海内外善信大力支持下,投资10多万元修庵。1993年下半年起,第二次修建。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周围民宅建设的地面不断升高,古庵庭院低洼积水,善信倡仪庵堂改建、扩大,纷纷解囊,于1999年春,至2002年11月,在庵北侧扩建成钢筋水泥双层佛殿大楼。还挖筑三四米深的放生池50平方米,周围辟为花园。 庵楼坐北向南,建筑1300平方米,分主座及内包厢、外包厢楼,大雄宝殿设于主座楼下,有宿舍56间。三如来佛像高各1.7米,是在浙江宁波以檀香柴雕刻的,每尊造价5万元,十分庄严。厦霖居士林潮阳区佛教关埠镇厦霖居士林,肇于1927年,自1991年至1995年在黄礼烈居士引导下和林长黄荣城等筹巨资而重建,规模壮观,仿北京天坛建筑形式,以其秀丽风光和奇特雄姿吸引海内外游客,1994年被列为广东省对外宗教活动重点,1999年被列为镇文物保护单位。 厦林居士林,位于关埠镇下底管理区,原为厦林同安善堂奉佛社(后发展成为潮普揭澄惠十八分社并于灶浦扩建总堂今佛社)故址,1927年由黄子臣居士等创建,弘法利生,行善助困。后因多年荒废,当地在家佛教信众缺乏学佛场所。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落实,皈依三宝的在家佛教弟子呼吁早日恢复奉佛社,在省佛协秘书长(后为副会长)、邑人黄礼烈(1930—2001.12.24)的斡旋倡导下,取得当地乡政和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遂筹谋募资修建,并将原址扩大,作统一规划,分期拓建为学佛修持活动场所。于1989年春着手筹划。在黄荣城居士负责督建下,首期工程已完成寿光宝殿、山门(即天王殿)、纪念堂、祗园(即贵宾楼和斋堂)、厦园(即藏经堂、讲堂、地藏阁、办公厅、会客厅和宿舍三层综合楼)以及放生池、长廊、经书流通处、书画室、卫生室等配套设施。全林总面积四千多平方米,已建面积达三千平方米。正门天王殿,是古城楼式建筑,雄伟瑰丽。从正门进去,中间是露天宽阔的大院。西则有碑亭,刻着民国以来各地高僧、名人题咏。东西长廊,分别是一排三层楼仿古建筑,内设讲经堂、大礼堂、客堂、地藏阁、卧佛楼、藏经楼、弘法堂、经书流通处、潮普揭同安善堂、奉佛社纪念堂、林务办公厅、佛教文物展览厅等。院子正中是宛似天坛的大殿(寿光宝殿),其上层圆形,高17米,面积365平方米,青瓦绿脊,四周青砖古朴瑰丽。大殿结构采用现代钢筋混凝土,外壁饰以灰岗岩石板,内壁浮雕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图,中供6米多高的阿弥陀佛和本师释迦牟尼佛像,法相庄严,陈设典雅。全林泥塑大小佛像百余尊。大门匾额由心印法师所书,林内有若干对联、横匾。 该居士林独创一格,美轮美奂,成为榕南及各地善友一处学佛礼佛的好场所。 金狮蓝寺(西林庵)西林庵在潮阳市井都镇上南居委北侧,因其两边有神山荔头山及与之相距2.5公里的平湖西荔头山,被称为两只狮眼,西林庵处于“狮地”,因而也被称为金狮蓝寺。 西林庵是明朝洪武廿二年(1389)由邑人、河南开封府兰阳县令郑有武拓建的,建筑面积五百平方米。这里曾是潮人、江西抚川通判郑广文早年的读书处。后该庵寺被倭寇所毁。清康熙壬申年(1692),邑人武举郑宣筹资复建。清光绪年间,乡人又集资重修。两次修建的碑记现仍保存于庵寺内。 由于历史的变迁,西林庵几经兴废。改革开放后,喜沐盛世春风,在当地侨属郑世远居士等的捐助下,经过修葺,西林庵的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并于1997年被潮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福潭佛祖庙在潮阳市陈店镇福潭乡,有一座总称“六禾乡”,即三镇(陈店、仙城、两英)十四乡共有的佛祖庙,创于清同治甲戌十三年(1874),1983年复建,既奉供西天佛祖佛,也敬祀护法神玄天上帝像,还嵌有同治十二年(1873)《钦加同知衔调署潮阳县、和平县正堂加十级记录樊为出示禁》、1941年《潮阳县政府第9区署布告》等碑记,文物价值宝贵。 庙坐北向南,总建筑面积约280平方米,分为前厅、后厅、两厢。 后厅是主座,龛内奉1.2米高佛祖坐高椅像,西旁有半米高的护法神玄天上这坐高椅像,东旁置一“西天佛祖”坚牌,皆为木雕。龛顶挂着“佛光普照”横匾。厅前拜亭,摆着一只长方形石刻案桌,上列香炉。顶挂“光绪乙巳三十一年(1905)葭月吉立,溪头下厝治子吴和合敬造”的“求则得之”等横匾。 拜亭东侧墙上,嵌着同治十二年知县和1941年第9区署布告两块碑记,内容都是公布水流分配,以防纠纷。古代至民国,农村水利条件差,为水灌田,常发生争执甚至乡斗,故当地官府出面协调,定下分流制度,并刻碑公诸于众,可防止争斗,有利于社会稳定,故这两碑很有文物价值。拜亭之西侧墙上,嵌1983年《复建关佛古庙碑记》,内刻施主芳名。 庙之西厢,门匾刻“天元阁”。青云禅寺位于汕头市达濠区“海国风光第一山”,大瞭望峰上的青云禅寺,又称“青云岩”,创于明嘉靖五年(1526),前临碧海,环绕青林,岩奇泉清,殿宇壮观。寺下十八洞和寺山摩崖石刻,点缀于苍林曲径之间,增添香客游兴。1985年起由住持释定根重兴,后由其高徒释弘养扩建。1988年起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已具丛林规范,又是一处人间佳境,驰名海内外。 寺西侧曲径通幽,转过峭立石壁,有一巨石叠成的天然石洞,俗称“大肚石佛”的弥勒洞,上书“青山岩”。它可能是青云岩的发祥地。 据清光绪十年(1884)《潮阳县志》和寺中天然弥勒洞石刻所记,该寺原称“青云禅林”,明“嘉靖五年(1526)五月初五日建”(洞内石刻)。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住持释赞良等重修,咸丰(1851-1861)末年再修。1948年,释纯信住持,广开经教。越年末,释澄乐(1905-1984)继任住持,并在1957年重修之。 岁月沧桑,几番废兴。特别是“文革”十年浩劫,青云岩几成废墟。1980年,澄乐师重返古刹。1982年秋,曾驻锡于此的香港名僧定因法驾临寺,目睹楹蛀墙危,倡仪修建,得到当地政府和善信的支持,重建大雄宝殿。1984年八月初四,在建设过程中,八旬住持释澄乐圆寂,法席空虚。半年后,释定根法师任住持,继续重建大雄宝殿,扩建天王殿,修建玄帝古庙,创建塔院等,于1986年竣工。 现有的青云禅寺,坐东北向西南,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全寺占地面积240亩。朱红的寺墙,金黄的琉璃瓦,香烟袅袅,经鼓声声。三山门(1990年落成)、天王殿(1989年落成)、大雄宝殿(1986年落成)、观音阁、伽蓝殿、法堂、千佛藏经楼(1998年落成)、念佛堂、方丈室、上客堂、斋堂、执事楼、塔院、释迦宝塔、华严宝塔、八曲亭、接仙亭及护法玄帝庙皆焕然一新。西山古寺汕头市达濠区狮山南侧,磊广公路旁的西山古寺,俗称“西山佛祖庙”,肇创于1921年。1988年,因市政建设需要,经市宗教局批准,地址后移重建。1991年起,由住持释定根(生平见《水仙古寺》)和释弘养(生平见《青云禅寺》)法师募资兴之,今规模恢宏,十分引人。 该寺聘名匠吴国珪精心设计,海内外善信解囊,分期逐步重建。历经十载奋斗,已建成天王殿、北极殿、大雄宝殿、千佛殿,左右有地藏阁、观音阁、钟楼、鼓楼,又有延生堂、斋堂、客堂、精舍、亭台、法塔等。宏伟壮观,宝殿生辉。另外后座的藏经楼也已在2001年3月29日,天王殿落成庆典时奠基。全寺坐北向南,建筑面积逾千平方米,已投资1500多万元。东邻圆觉寺。 寺院前有公路横过,后有山林屏障,濠江如玉带飘流而去,寺中花园锦簇,绿荫广佑;匾联甚多,书艺出众,堪称达濠区一处礼佛、游览胜地。集圣寺汕头市达濠区天公岭西侧的集圣寺,创自1998年,于2000年3月1日由区宗教局准予开放,4月24日举行三圣佛像开光法会,今为区佛协与市僧伽培训中心所在地。 寺坐西向东,分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消灾坛、往生坛、区佛协办公室、经书流通处、会客厅、僧房等。总占地12亩(至2003年藏经楼已落成,全寺总建筑面积约3千平方米)。它原称诸祖圣庙,由达濠、潮阳、汕头市区等地善信乐捐,于1993年初夏动工,1994年农历8月竣工。1998年,在清理乱建庙宇中,收归佛教部门管理,按佛门要求改造为寺,走上正轨。 寺名由赵朴初会长所题。殿宇雄伟,琉璃泛彩,脊顶嵌瓷,双龙夺宝。大雄宝殿内,供奉三圣佛塑像,法相庄严。该寺与隔路对面即天公岭东侧的天公庙、山下双泉寺,和附近青云禅寺、西山寺等,形成佛教、民俗风景旅游区。双泉寺汕头市达濠区政府大楼后面东北侧、天公岭公路东南侧山峦的双泉寺,创于甲子年(1984),由港胞石先生(释定应之兄)及释定因法师等捐建,释定应(1912-健在)尼师为开山者,1989年12月10日落成开光。岭青泉清,尤有高僧释茗山、定持和汕头名居士林春山(号“镜海老人”)等墨宝而独具禅韵。 寺西旁有天公庙(又名三界庙)及感天大帝(即伯公)、女娲娘娘、神农圣帝、李铁拐仙师庙共五座,再横过达澳公路对面山上又有集圣寺,胜迹集中,交通方便。辟山创寺时,掘获两股甘冽充沛的清泉,故由定因法师起名为“双泉寺”。 寺分上下院。皆坐北向南,总建筑面积约2千多平方米。上者建于1984年,主座约600平方米,分为大门、大雄宝殿、两厢(东厢设敬旺堂)、观音阁、地藏阁等,投资21万多元,1989年12月10日开光。同时,右侧山上筑净舍“山水轩”供游人休息品茗,寺后两侧各建一亭,南称“浣泉亭”,北称“玉泉亭”,摩崖石刻数处。登此可瞰濠江全景,眺南海浩波,为一游览胜地。下者离上者10多米远,建于1999年,约1000多平方米,分大院、主楼(4层)。圆觉寺汕头市达濠区达埔乡府前路旁,西山古寺东邻,放牛岭脚桶坑的圆觉寺,原名“三甲碗岩”,相传创始于清乾隆(1736-1795)年初,距今200多年,1994年起由住持释耀惟筹资,场址于附近重建,定持法师书寺名,以石脚桶名泉及其金丝小虾、扁蟹、怪鱼珍稀动物而引人入胜。 相传创岩寺时,挖地基发现三甲碗而俗称“三甲碗岩”,后毁于火灾。岩中一名泉,其石堀似石脚桶,泉水甘饴,很出名,不亚于达濠十八石洞龙泉,乡人常至此汲水烹茶,约1965年泉堀被荒废填平,这次重建古岩时被挖出重献甘泉。 1994年初,释耀惟法师,应居士要求,离开达濠美庵,来此布满树刺的山坡坑,筹备重建古岩。至1997年夏,主座和后花园建成。2002年竣工东厢和伽蓝殿等。 寺坐北向南,总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共投资210万元。分为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祖师堂、消灾坛、后花园(包括石脚桶放生池、滴水观音亭)。德恩寺汕头市濠江区府前路15号的德恩寺,毗邻西山寺,创自光绪十三年(1887),原称德成堂(又名地母娘宫),“文革”时作生产队牛寮、小酒厂,1980年起不断修建,1994年5月13日获准登记,称“德恩精舍”,2002年初改称“德恩寺”。 德成堂,奉敬地母娘,始建于光绪十三年,是达埠后北门头吴锡龙的祖母陈章永献地,斋姨明坚(潮阳西园肖广丰大奶)捐资建成,由明坚负责管理。1980年由达埠乡吴英,出资赔偿生产队去重建牛寮,她住进堂中,带动善信清理牛寮垃圾,上面搭蓬。1984年重建外埕。1985年四月初四至中秋修建正座,1986年4至6月建堂外、埕口、路面、围石篱等,并由集体划出6分地来种花木。1988年至越年在老堂东邻,创建大雄宝殿,后建斋堂等。 大雄宝殿内奉敬三如来佛,两侧奉文殊、普贤菩萨,两旁十八罗汉。德成堂内,继续主奉地母娘。原像在“文革”中被毁,今站在鳄鱼头上之木刻像,高约1米,形象庄严。民间相传,她是土地最早之女神。地母庙源于陕西汉中府城,约唐宋始为流传祭拜。在潮汕,此庙较少,南澳岛前江埔有1座。 寺坐东北向西南,侧临府前大公路,占地2.4亩,建筑约700平方米。花草飘香,山林茂盛,幽静净境。巨峰寺汕头市达濠区珠浦村东侧山中,高速公路西侧的巨峰寺(原称庵),创于清朝,自1983年以来修葺,扩建一新,焕然一新,山青水秀,花草鲜美,峰石叠嶂,公路直达。建有大佛站像、释定然与释弘密两座和尚塔,尤其刻有中国佛协原会长赵朴初(1907-2000)、原副会长释茗山(1914-2001.6.1)、原常务理事释定持(1921-1999)和当代潮汕僧俗俊彦骚韵,故为峰泉风光美、名流诗墨香的游览胜地。 寺坐北向南,分三进,加两厢,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以上,总投资1千多万元。 进入山门,又是一个大阔埕,两侧作停车场。其后面是一个100多平方米的放生池,旁靠天然大石,池水清碧。放生池后面,是门匾刻“巨峰寺”的天王殿。里面四大金刚的巨大塑像,分列两侧,皆高约3米,恢宏雄伟。殿东是祖师堂(立“黄檗流芳牌”和挂定然法师及其徒弟弘密两幅像)、消灾殿,殿西是功德堂、地藏阁。 再往前走,有一座宽敞的大雄宝殿,是全寺的中心。宫殿长19米多,宽5米多。飞檐翅角,琉璃生辉,庄严辉煌。殿门前边有两只石狮。大龛中间供奉着三尊金光闪闪的如来佛的雕像,两侧各有一尊观音菩萨像。龛前两旁陈列着十八罗汉。殿脊与后面藏经楼脊顶皆饰着双龙朝法轮嵌瓷。大雄宝殿门前,东西各建钟楼、鼓楼。殿两侧各建一座二层楼僧舍、会客厅、斋堂。大殿后面,从石阶登上山坡,只见一座长约20米、宽约5米的二层藏经楼,十分壮丽。 藏经楼东、西山坡上,各筑弘密、定然和尚塔,石板构筑,造型优美,嵌刻塔铭,为寺添色。 龙华寺汕头市达濠区珠浦乡龙尾埔龙华寺,原称“龙华精舍”,1987年10月移址建寺,1996年批准登记,殿宇壮观,引人瞩目,汽车驶过村旁公路时就可望见其橙色殿顶。 龙华精舍规模较小,由郑康春、林梁水居士等提议移址扩建为寺。1987年10月起,创建仿开元寺的大雄宝殿,建筑面积多达450平方米,1年后竣工,木石巨构,雄伟壮丽,雕梁画栋,石刻精美。同时,建成两厢各420平方米的二层楼。 寺坐北向南,建筑面积1千多平方米,已投资400多万元。分为天王殿、大雄宝殿、东厢二层楼是大寮、斋堂,西厢二层楼是客堂、大寮。还继续在筹资扩建中。 天王殿十分高大,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2002年1月起动工,越年底竣工。门楼墙上嵌大石板(青色),各刻佛教大德开示语录、对联,也刻有图案。全殿富丽堂皇。 大雄宝殿气势非凡,它与前面天王殿相隔一个宽阔的露天大埕。大门前构筑石围栏,筑石台阶与扶栏石篱。配石狮8只,石刻龙的浮雕2幅,显得庄严典雅。石柱粗大高立,斗拱交错,木雕、石雕、漆画等潮汕传统工艺异彩纷呈。

本文链接:佛山市潮阳海棠寺简介_潮阳海棠寺开光_潮阳海棠寺历史

上一篇:佛山市潮阳福田寺简介_潮阳福田寺开光_潮阳福田寺历史

下一篇:佛山市潮阳扬枝寺简介_潮阳扬枝寺开光_潮阳扬枝寺历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