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岩(揭西河婆)
天竺岩位于揭西县城河婆镇南面4公里的明山东麓,创建至今800多年。奇石突起,以天然石洞为佛殿,今增新宇,风光如画。1989年7月1日列为县级文保。1995年被批准开放。
岩所处之明山,是著名三山之一,与毗邻的巾山、独山成为隋代创建三山国王庙之神话出处,驰名两岸,堪称“揭西第一洞”。清<广东通志》载:“招仙观在揭阳县西明山(今属揭西县),宋嘉定中(1208—1224)建,相传有羽士隐此。”至明朝成化八年(1472)秋月,由住持慧钊和尚募资,鸠筑成寺(今存其所立岩匾石刻),佛殿僧舍初具规模。清乾隆十六年(1751)十二月初一日,揭阳县正堂顾,接受九月十六日生员黄鹰扬等12人呈文,称其祖杨蕴有粮田12亩,于康熙十八年(1679)施岩为香油资,为防被变卖,须勒石之求,故立下《廉明县主顾批准勒石示禁》碑(今存)。乾隆五十二年(1787),密证禅师住持此寺,遍题十方,修葺扩建,殿舍僧院更加完备(今存碑记)。先后有慧钊、密证、慧曜(比丘尼)、大盖、澄清、抬进、智千、茂崇、顺提、限德、肇舆等禅师住持本寺。
1950年后,寺被废止。1989年7月1日,中共揭西县委批准修复,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社会贤达及善男信女成立理事会,广泛集资,喜获威达集团公司、县进出口贸易公司及众信共解囊150多万元,在残垣断壁上复建。已筑宇2500多平方米,山门寺院设施更加堂皇雅观,焕然一新。1996年12月16日至18日,聘兴宁县神光寺及棉湖镇花果寺僧尼协助,该寺举行慈济超度法会,近千信徒参加。1998年,办皈依学习班。
岩山门高大瑰丽,设正门和左、右偏门,上饰澄色琉璃瓦,嵌瓷楚尾和动物、花草,光彩耀眼。门柱石刻对联,横批刻“翼善开贤”。又摆大石狮、大石鼓各一对,使山门显得更为壮观。
过了山门,是一个大院,两侧为禅房、客堂等。有清泉自地涌出,清澈甘凉,被称为“仙泉”,可烹佳茗。
再进。正对面是一个长方形车库,上饰澄色琉璃瓦,与后山翠林青黛相映成趣。登其旁石台阶而上,便抵达石洞前所筑佛厅正面。新建佛厅美轮美奂,并建两“伸手”。厅脊嵌瓷双龙朝法轮,随带嵌人物,古色古香。作为主殿的自然洞顶巨石,高过厅脊,势凌青天,于紧连的绿林中分外显眼。佛厅门匾石刻着:“天竺古岩”。走过佛厅,便抵达石洞内主殿。它有350多平方米,可容数百人,三面为天然石壁,底面有石龛,前面用石条砌成精致的殿门。天然巨石盖中,有一小孔,深不可测,被称为“出米孔”。
殿后有迂回隧道,中有石室,如入迷宫。由暗道穿越出门,到达山谷,清风吹拂,迎面忽见10米高天然石雕大佛,巍然端坐,笑逐颜开。举目眺望,满坡苍松翠竹,奇花异草,嫣红姹紫,绿滴凝香,亭台掩映于绿海之间。细听松涛如笛,泉声如琴,景物迷人,心旷神怡。再溯道而上,曲径通幽,风光无限。峰顶怪石林立,有“白面石”和“炀帝帽”等蔚为奇观。登斯其上,云天水色,尽收眼底,河婆城镇风光饱览无遗。寺前又有千年古榕(树中有树共根生)及阴府洞等奇观,千姿百态,经声阵阵,钟磬悠扬,令香客游人留连忘返,叹为观止。
名山藏寺,慈云法雨;巨石复盖,天竺妙境。(编辑:李泽娜)
本文链接:佛山市天竺岩简介_天竺岩开光_天竺岩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