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岩位于饶平县所城镇上湾村西北山腰,依山为岩,幽壑驰烟,琴泉淙淙,嶙石偃蹇,争为奇状,普陀岩就隐隐藏于绿荫浓翳之间。远眺寺宇,逸兴遄飞,遥襟甫畅。沿曲折百余级仄径踽踽徐行,绕过山畔小亭,寺门“普陀岩”三个大字呈现眼前。
庵寺依山势由低而高叠为三层。一层正厅为大雄宝殿,供奉释伽牟尼三佛像,两侧厢房通巷奇花泛彩,清幽馥馨;二层为天然石屋,屋顶覆盖一巨石,镌刻“普陀伽岩”四字,洞里供奉三尊石佛,石洞左侧有一“龙湫井”,泉水清冽甘甜,井墙有浮雕石龙,每于皓月当空,银盘倒映,井中可见游龙戏珠的奇观。杜甫诗云:“南有龙兮在水湫,湫兮如风凄如雨”。道出古井傍洞,远有南海,说明龙乘云而沾海水,印证这里必有贤人之蕴意。三层为观音阁,供奉南海慈航。欲登观音阁必攀天然石梯,梯旁有株百年桂树,让攀登者作扶手。阁门有对启联,让人们追溯该寺英才辈出的光辉史迹:
脚踏云梯登紫阁
手攀丹桂步蟾宫
饶平东里才子曹宗为明成化七年辛卯科举人,时国子进酒邱琼山慕其才,委其著《春秋通典》。从他的《寄乡之贤士周舜中辈》诗,可知曾于此设绛 帐,前授生徒:
穷守儒官亦可羞,灯前还教旧春秋。
料应吾辈皆贤俊,合在元龙百尺楼。
他以元龙自比,壮志不已。陈元龙:东汉下邳人,历任广陵、东城太守,以平吕后封伏波将军。曹宗在普陀岩执教,培养了一批有才华的人才。据《东里志》载:“和斋、直斋、竹湖、悫斋诸公皆出其门”。他们在普陀岩执经向义,接受曹宗教泽,如坐春风之中,仰沾时雨之化而得真修。和斋名陈理,字子文,他青年时就胸怀“速奋渑池翼,腾身出宇寰”之志气,怀着“青云有路通霄汉,再着征鞭看如何”的抱负,“奋翼”而登上“青云路”于明成化庚子年乡荐,历宦德兴县教谕,浦城县知县;直斋即陈宪,也是曹宗杏坛中缙绅之士而出任兴化州学正;竹湖名翁理,他在《一经书室赋》中借龙喻己:“朝懒游,夕懒出,去路石开天地郁……何时生羽翼,皇天早赐一声雷,惊起人间瑞祥物”。他朝夕勤学,恰似人间的瑞祥物腾云而起,于明成化丁未年中进士,历官兴化府推官,湖广按察副使;悫斋名刘瓒,他仰沾曹宗的时雨而奋翅高飞,官直隶通州判官、同知、后褒荐知州要职。普陀岩吸引着历代达官、骚人、墨客的光临,因为它哺育出不少“睢园绿竹”、“邺水珠华”的经国大业之士而名闻遐迩。
明正德饶平县令毛棠,在离任前还与周用相约同游普陀岩而留下《同周瞻峰游普陀岩》诗云:
同上仙岩玩物华,白云深处有僧家。
三生石上看飞鸟,四月门前喧卖瓜。
日暖香风萦绣阁,雨余翠滴注流霞。
与君参透元关地,杯渡悠悠泛月槎。
诗人与周用同是仕途好友,一起游普陀岩这一“元关地”(佛地),诗人借浙江天竺山上的“三生石”为喻,追忆唐李源与僧圆观之交谊,僧死后转生为牧童与李相会,表达了他与周用交谊之深。月亮从山头露出(月槎)他们仍依依不舍“杯渡悠悠”不停饮酒,抒发了对名寺,对友人的双重依恋。
普陀岩多次修缮,清乾隆37年(1772)龙湾村吴氏祖松林公同众善信重修,石屋则由主持比丘尼寂心偕徒照实,照临一同叩募集资重修。1980年主持比丘尼释弘稳向海外侨胞十方善信募化,得到汕头佛协副会长释定持法师,暨香港三学,圆明讲堂释定因法师等鼎力资助,并增建“继练亭”前后历经八年把颓废名寺全面大修于1988年竣工,使古刹大放光彩。
饶平普陀岩
饶平县所城镇上湾村西北幽谷中的普陀岩,俗称“上湾岩”,位于闽粤交界南海之滨,背靠龙湾山麓,漫山遍野林木翠茂,奇石嶙峋,泉水叮咚,鸟语花香,环境清幽恬静。一条迂回曲折之石径,约二百余级,从山下蜿蜒而上,绕过林中凉亭,直通庵寺山门。它创自南宋淳熙(1174—1189),从1980年起修葺扩建,历10余年全面告竣。1988年10月21日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批准开放。
普陀岩依山而成,佛宇俱梵以石。创自南宋,1980年至1990年修葺一新。总占地100亩。数株古榕,苍劲挺勃。四周绿竹环绕,清风习习,使人心旷神怡。寺内依山分为三层。一层正厅为大雄宝殿,二层是地势较高的天然石屋,屋顶巨石镌有“普陀伽山”四个大字,屋内供奉三尊石佛。相传于宋朝淳熙年间(1174—1189),东里上湾乡练公端珦为寻穴地,破土时偶见石佛三尊,遂启慈善心念,让出墓地建庵寺,于天然岩洞构筑“普陀伽岩”,内供奉着这三尊石佛,并划定山后大小园地40余丘献寺以作香灯之用。
800多年来,重修多次,清康熙年间(1662—1722)下湾斋工募化,建二座,旁有小屋。乾隆三十七年(1722)秋,龙湾村吴氏祖松林公同众善信重建二座,前座亭阁,两廊殿宇。石屋及水月阁则由住持比丘尼释寂心偕徒照实、照临同募修。约1952年,仅剩大雄宝殿,“文革”浩劫中荡然无存,石佛三尊为住持秘藏而幸免于难。1980年庚申起,现普陀岩住持释私稳得到市县佛协会大力支持,向侨胞及八方善信募化。历时10年,1990年10月把荒破落之古寺全面修葺一新。1998年升座开光。
普陀岩是一处景色清幽,又有独特历史价值的古迹,文物丰富,自宋以来就名闻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