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宝莲寺
位于莲塘城区北面的宝莲台小山岗(又称龟岗)上,距市城区9公里,北有广东影视城相连,东与神符岩相望,拼成了三点一线(宝莲寺、神符岩、影视城和莲江线)的游览之地。
据高要县志载,宝莲寺建于宋朝开禧年间(约公元1205至1207年),距今已有790多年,属鼎湖庆云寺的分寺,先后于清康熙18年(1679年)、乾隆35年(1770年)、道光22年(1838年)进行了重修。几百年来,各地善男信女纷至朝拜,香火鼎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因年久失修,逐渐坍塌。
随着开放改革,神州安靖,四海升平。为弘扬佛教,挽救历史遗产,众多热心人士提议重修宝莲古寺。经广东省宗教事务局批复,遂于1995年7月成立重新修建宝莲寺的筹建委员会。1996年2月举行奠基动工仪式,同年10月首期工程基本完成,再经历年的扩建,使宝莲寺逐步完善,面貌焕然一新。
重修的宝莲寺基本按原规模和结构建造,现已建成正座头、二两进和藏王殿、观音殿。大门横匾“宝莲寺”和“天开古刹留金案,地涌层台现宝莲”的古联均由名中医梁剑波先生所书。头进为厅堂,正中供奉弥勒佛,后供韦陀佛。第二进是大雄宝殿,中间供奉三宝佛,东侧是观世音菩萨,西侧为地藏王。大殿后面是藏玉殿和观音殿。经修缮后的宝莲寺,每天有寺僧颂经修课,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焚香参拜,祈求庇佑。
宝莲寺历史悠久,有很多遗址古迹、动人故事和民间传说。流传较广的是“斑鱼田”的故事,它既鞭挞了那些虐待老人之辈,也颂扬了故事主人公的高尚美德。据说清道光年间,大巷村有一老者冯大有,拥有田地百余亩,妻早丧,有一子,已娶媳妇。冯大有年老体弱,双目失明,儿媳待他很不好,常对老人指桑骂槐,不但不准同桌吃饭,而且只给些残羹剩饭。儿子也是不孝之辈,听之任之。冯大有也只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有一天,儿子捉到一条大斑鱼(生鱼),叫妻子煲来吃。吃饭时,儿子不见鱼头,便问妻,妻说已给“老鬼”(指大有)。儿骂其妻笨,说生鱼头的面肉是最嫩滑,最为好吃的。妻笑指碟说已把面肉刮下来了。大有听了又气又怒,即横下一条心,从柜中取出全部田契,连夜摸到宝莲寺,向住持和尚诉说儿子不孝,并把全部田产捐赠宝莲寺作寺产。老和尚意料大有之子不甘,必来索要,于是在第二天清晨点火焚烧田契。不出和尚所料,大有之子果然闻讯急忙赶来,只夺回几张未烧完的田契,望着一堆纸灰,后悔莫及。后来,原宝莲寺对面的一百亩田便成了寺产,被人们称为“斑鱼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