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祠山寺
据《说郛》中《三柳轩杂识》、《祠山神事要》、《能改斋漫录》、《留青日札》、《清嘉录》等记载或传说:广德军祠山广德王,名渤,姓张,二月八日生,本前汉吴兴郡乌程人,身长七尺,英气勃发,先后与柳氏李氏为婚,生五子、一女、八孙,张渤精通道业,统领阴间兵马协助凿通河道。他要从浙江长兴开挖一条运河,贯通安徽广德,经东亭,通“无量溪”到桐汭河,经郎川,沟通南漪湖,直达长江,开河贯通形成内河水网,以抗洪防暑,行船通商,造福人民。张渤因化身猪形,驱使阴兵开河,不让夫人到前沿工地,事先与李氏密议,送饭时以鼓响三声为约,必至。厥后,因遗食于鼓,鸟啄鼓响,王至鼓坛,乃知鸟为所误。逡巡,夫人至,鸣其鼓,王以为前所误而不至,夫人遂至兴工之所,见王为大猪,驱役阴兵,开凿河渎。王见夫人,变形未及,因生羞愧而耻之,不再见夫人,圣渎之功遂息。后张渤遁于广德县城西北五里横山之巅,修炼得道,人称“禹后第一人”,死后被葬于横山顶,居民思之,在横山修建张公祠——即祠山庙于横山西南隅,夫人亦至县东二里而化,时人亦立为“娘娘庙”,与祠山庙遥相呼应,长相厮守。祠山庙宇鼎盛时期主要包括祠山殿、礼斗台、范公祠、三忠祠、广惠宫、寝宫、宸翰楼、灵佑殿、龙王庙、岳王庙等,边上还建有望月亭、攀梦亭、龙潭、天语亭、天梦亭、御诗碑、犀牛望月亭、岳王亭等,祠山庙很快名扬海内外,祠山爷显灵的传说一直经久不衰。由此历汉五代至宋元明清,遇水旱灾害,人们祷之无不应。俗传祠山有"风雨雪火"四个女儿,每年要回家祝寿,一来一往必定刮风下雨飞雪,"火女"来往会发生火灾,祠山不许她来。因张渤二月八日生,先一日必多风,后一日必多雨,号为请客风、送客雨,甚为灵验,传为异事,祠山庙传为“小九华”,人们便尊称其为“祠山大帝”、“祠山爷”、“广德王”。
据祠山志载,祠山殿昭德宫始建于西汉宣帝神爵3年(公元前59年)。后来由于历代加封,对张渤的祭祀规模越来越高,越来越大,又在横山西麓建立了西庙,经过历朝不断的扩建,却逐渐成了正庙,而横山上的张王庙被改为看经院,
公元754年,即唐朝天宝13年,张渤被唐明皇御封为“水部员外郎”。鉴于张渤开拓江南,治理水患,发展农耕,经纶济世,敕封横山为祠山,以示祭祀。祠山就成了张渤的代名词,后人又在祠山后面加上菩萨、大帝的称呼,成为祠山菩萨、祠山大帝。横山、祠山即为一山,被称为神地、圣地而显名江东。
公元943年南唐时又册封张渤为广德王,把建立在山上的宫、观称谓祠山殿。祠山殿是祭祀祠山神张渤庙宇群的总称。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赐看经院为明教院,崇宁年间(约在1104年间)又改为明教禅院,变成了佛教寺庙,传说有智通禅师在此悟道后修成正果。
南宋慈懿太后要亲自到广德朝拜这位人民敬仰的神仙——祠山爷。但从浙江长兴泗安到广德必须走山道。而山路是羊肠小道,山多林密,野兽出没无常,十分不便。侍从禀报太后,待山道修好后,再予成行。而修山道,国库空虚,无银付出。慈懿太后便慷慨解囊,捐银三万余两修成广德县城至浙江长兴泗安镇石板古道。庆元三年(1197),广德古道竣工,慈懿太后浩浩荡荡来到广德,顶礼膜拜祠山爷。
祠山、祠山庙、祠山爷、祠山殿等名扬天下,香火日盛。据《明史》和《祠山志》载,元朝末年,朱元璋率军渡过长江,转战南北,与横山结下不解之缘,曾两次驻跸祠山,祠山殿成了他指挥南征的最高司令部,其间梦知他“贵为天子,必得天下”。在广德打败了元军的精锐部队“长枪军”后,大将徐达、常遇春又攻克了宁国,生擒了元军统帅朱亮祖,捷报频传,朱元璋大喜,欣然命笔题诗称广德祠山为“天下英灵第一山”,在广德和广德祠山殿题有诗词四首。
1368年定都南京登基后,两次派遣钦差专程前来朝觐祠山,拨款对祠山庙修复扩建,赐诗二首《幸横山》、《幸祠山》,在得梦之处修建“天梦楼”,在南京鸡鸣山建广惠祠山王庙,把广德视为“龙兴”之地,多次减免广德钱粮,豁免广德田赋,荫庇建平(郎溪),如此同时又把广德提升为京师直隶州,并在南京鸡鸣山北极疾,还建造了祠山广惠王庙,钦命南京太常侍,按时遣官致祭,遂为各地效仿,江南以及苏南、皖南、浙江、赣北等地各州县乡镇纷纷效仿,建起许多祠山庙,苏、浙、皖、赣、闵等省建有千余座祠山庙(广德各乡镇就有70余座祠山庙),但一致公认广德祠山殿为天下第一祖庙。被推崇为“祠山祖庭”,从此祠山寺庙的规模越来越大,香火越来越旺盛,从而使横山和祠山庙的繁荣达到了鼎盛时期和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全国众多的庙宇道观供奉的神仙佛祖中,名“祠山神”的没有雷同的名字。对祠山神的敕封,自唐至清,朝朝代代不断加冕,最后竞封为“正礻右圣烈昭德昌福崇仁辅顺灵佑普济真君”遂然为18字王,并对其祖父母、父母、三夫人、王子、王媳、九北、九媳、八孙、四侍从,统有封号,其朝代之久,封号之久,在所有的神仙中实为罕见。同时在我国广大疆域内,山脉地名叫横山的有好多处,敕封一座山来祭祀英烈,横山封祠山,天下第一。每年二月初八,为祠山生日,从二月初八至二十六,分布在各地的祠山庙都要举办“祠山庙会”,而且是百戏竞集,争相竞赛,人山人海,愈演愈烈,广德祠山殿被称为“天下第一香火”。
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颂横山、祠山、祠山庙、祠山爷、祠山大帝等,留下了大量的赞美诗篇。自汉唐宋元明清以至民国,很多官宦、书画大家和诗人来横山热忱的写下了100多首诗词与楹联,流传至今。除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赞美祠山的诗词外,尚有历代20多位巡抚、龙图阁大学士、翰林、知府、知州咏祠山诗词。元朝著名书法家赵子昂书写的《昭德宫疏》墨迹,旧为祠山殿珍藏的三宝之一,现幸存于张光藻编撰的《祠山志》中。真可谓异彩纷呈,不胜枚举。
祠山文化因张渤和祠山的一再加封和屡加赠赐、佛道诸家的推波助澜、文人雅士的不断渲染、因岳飞、范仲淹、朱元璋等人的历史人文名气等,不断形成具有独特广德地方特色的祠山庙会、祠山民间文艺、祠山埋藏会、祠山戏曲等内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间传统文化。
地址:广德县城关镇
电话:0563—6050900
邮编:242200
本文链接:宣城市祠山寺简介_祠山寺开光_祠山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