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为何应身佛

发布时间:2023-12-08 09:58:29作者:大悲讲解

应身(化身)佛,名释迦牟尼,即我们熟悉的佛教的创立者。所谓应身,即应化之身,在自己证得佛果之后,随缘应化出现于世,度化世人。从佛理上讲,法身佛是本自具足的佛性,无始无终;报身佛是证佛果之后的自在无碍的佛身,有始无终;应身佛是随缘应化的色身,有始有终。

为何应身佛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时商品贸易的繁荣促使了刹帝利阶层的崛起,构成阻碍的传统婆罗门教权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跃着包括佛教在内的沙门思潮。释迦牟尼的生平,没有引起早期三藏编者的重视,他们只是尽量详细记录导师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故事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

为何应身佛

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他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大概29岁时出家;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维护了刹帝利的阶级利益,使他被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

为何应身佛

善生遵循遗传宗教,拜天地六方,佛便教他伦理的六方礼,以自己东方为父母,南方为师长,西方为妻,北方为友,下方为仆役,上方为宗教师。自己与六方彼此有应尽义务(略近儒家五伦)。如对朋友应做到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四摄事。对仆役应给以衣食医药、盛宴款待、按时休假。佛很少谈及政治。他曾就国族兴衰,给雨势大臣说七建议。佛不满当时互相侵伐的情势,“战胜增怨敌,败苦卧不安”。古代政治,每因统治者个人影响国计民生。佛曾谈到国王有十德;他认为临政的人应陶养私德,“顺正不阿抂,矜导示礼仪”,“多愍善恕正,仁爱利养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