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师兄肯定都是听说过水月观音的,这是非常殊胜的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一。水月观音,又称水吉祥观音,或水吉祥菩萨。这是观世音一心观水相的应化身。我们若是想要了解水月观音的话,我们是可以看一看江津石佛寺的佛像的。
2017年至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石佛寺遗址开展了系统地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遗址的历史面貌也逐渐在考古工作者的手铲下清晰起来。石佛寺遗址经历了从晚唐五代、宋、元、明、清的兴衰更迭,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遗址内层叠的建筑基址、残垣断壁、沧桑巨石、石刻造像等无不向人们倾诉着这座寺庙往昔的繁盛。
石佛寺遗址中有一尊水月观音摩崖造像,无论是来到这里的专家学者,抑或是乡野民夫,都无不由衷地赞叹遗址内的这尊造像。
水月观音造像龛是一个长方形龛,开凿在一独石崖面上。龛内主尊为水月观音像,头戴宝冠,面相丰润,神态慈祥,项饰璎珞,上身斜披络腋,下着阔腿长裤,双手抱膝端坐于山峦座上,闲适而庄重,造像仅腰部以下与龛壁相连,近乎圆雕;其两侧上方各有一镂空雕刻的飞天,裙带飘然,轻盈飞舞。这龛水月观音像也堪称川渝地区观音造像中的精品之作。造像灵动的身姿、惟妙惟肖的表情,让人惊叹古代匠人技艺的精湛。此外,在该造像龛壁上还可见宋天禧四年(1021年)修佛足、明永乐五年(1407年)重装金身的题记。当人们对视这尊造像的时候,不得不发问这龛造像究竟建造于何时呢?
四川安岳圆觉洞、重庆大足北山营盘坡保留有一批唐末五代时期的水月观音造像。我们可以看到这批水月观音像有一些共同的造型特点:脸庞丰腴、双手抱膝、璎珞项圈、着阔腿裤、山峦座等。这正与江津石佛寺遗址中的那尊水月观音像如出一辙,由此可印证石佛寺的水月观音像的年代大致也应在晚唐五代时期。
水月观音是佛教三十三观音之一,在画作中往往表现为以游戏姿态或坐或斜倚于岩石上,观水中月影状的形象。观音背后有一轮圆月,周围有竹林密布,这充满着中国式的艺术美感。水月观音自唐宋以来颇受文人画家所偏爱。但是这种形象并无确切的佛教经典所依,而是由唐代的艺术家所创造出来的。唐代的绘画理论家张彦远(815—907年)的画史名作《历代名画记》中卷三记载:“(西京)胜光寺……塔东南院周昉画水月观自在菩萨掩障,菩萨圆光及竹,并是刘整成色。”卷十又载“(周昉) 妙创水月之体”。周昉是中唐时期的著名画家,有名的《簪花仕女图》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可见,水月观音像应是周昉所创。水月观音一经创立广受画师、造像工匠的青睐,在敦煌绢画、川渝石窟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并且还远播日本、朝鲜等地。 文献记载,川渝地区最早的一批水月观音像应是晚唐时期。《益州名画录》曾记载,晚唐画家左全、范琼分别在唐宝历年间(825-827年)、大中年间(847-860年)在成都大圣慈寺、圣寿寺画有水月观音壁画像。可惜的是这些壁画早已堙没于历史长河中不见踪迹。
川渝地区的石窟寺中仍保留了较多的水月观音造像,据现有资料统计大约有21尊。目前川渝地区最早、同时也是我国最早的有纪年的水月观音造像是四川绵阳魏城圣水寺的水月观音像。唐中和五年(885年),一位名叫王宗建的信士捐资敬造这尊水月观音造像。宋代的水月观音像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艺术水准、雕刻技法上都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峰。其中以大足北山133窟、安岳毗卢洞、江津石门大佛寺等地水月观音像最具特色,代表了两宋时期川渝地区水月观音造像的最高水平。大足北山133窟的水月观音像以游戏坐于金刚座上,其神情温婉、姿态悠闲,宛若邻家少女,将观音的神性赋予了更多世俗的美感;安岳毗卢洞的水月观音侧身跷脚坐于蒲叶山岩座上,背后竹林环绕,头顶祥云间托有一轮圆月,雕刻细腻出神,体态优美,这是最接近于周昉所创水月观音样式的石造像;江津石门大佛寺的水月观音像,高达13.5米,这是我国体量最大的一尊水月观音造像,它静静地矗立于长江古石门水驿旁的高大崖壁上,护佑着过往商旅行船的平安。
佛教自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以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中国文化,水月观音像的出现就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例证。观音形象由最初印度式的男子形象逐渐嬗变为慈悲的女性形象,并演化出了水月观音、白衣观音、送子观音、鱼篮观音等各式各样的观音形象,成为中国人最熟悉、流传最广泛的佛教及民间信仰的偶像。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和创新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动力,彰显着中华文化的自信和非凡的创造力。
江津石佛寺遗址水月观音像,造于晚唐五代,宋明两次修补,而今容姿不改。水月无情,观音慈悲,这尊水月观音像承载着江津人几千年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上面就是关于水月观音佛像的介绍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认真恭敬,而且我们除了念诵佛法之外,我们也是可以多多参加法会的。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