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县广福寺 位于巾口乡东北角地四岭。北与官莲为邻,西接冠峰山(又名观风山、棺材山)尾峰,东临鸦雀山,南近武宁湖。武宁至九江、南昌公路于寺前约一公里处通过。四岭如莲瓣翠绿环绕寺宇,四时鸟语花香,溪水长流,松柏不老。
寺始建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竣工于乾隆十年,有《重修广福名山序》残碑与现存的乾隆七年进士、广宁吴川县知事、白鹿洞书院主讲章国禄题的“广福名山”匾额可证。当时大殿为砖木结构,上下两重。中为露天场地约60平方米,均有花岗岩填平。两边有厢房。上重为大雄宝殿,约40平方米。下重为天王殿,约30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沦于日冠铁蹄之下,寺院惨遭践踏,僧人避难他乡。大殿尚且保存下来。抗战胜利后,开始陆续有佛教徒来此整修,恢复香火,如张利心、黎莲花、王一心等。“文革”期间,大殿竞遭彻底拆除!长素修行的黎莲花被遣到外甥家度日,黎坚持修行到终,趺坐往生,享年86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逐步得到贯彻落实,广福寺才真正得到光复。先有大桥居土艾水秀来此结棚创业,继之又有横路柯德园居土、南昌张玉莲居士资助,建起了后重佛殿及居室厨舍。1992年,释佳和、县城张国秀居士(后剃度,法名印缘)来寺后,信众大增,香火盛旺,陆续新建或扩大了佛舍殿堂。累十年之功,现有正殿、后殿、地藏殿三处,塑佛像多尊,妙相庄严,肃穆慈祥。斋堂僧舍,配制悉当,隐然成概。虽尚不足方诸名刹,然实是禅林修行圣地。现寺内有佛徒多人,比丘尼佳和与印缘实主禅政。
释佳和,1989年落发,同年在九华山‘传’慧法师处受大戒,始得法名佳和。
释佳和受大戒回武宁后,以弘法利生为己任,建寺安僧为职责,先后与释印缘建吊钟寺和广福寺各一所,规模可观。皈依弟子众多,凡供养食物,不自享用;金钱但积存以塑佛像、建寺庙、放生、济困扶难,自奉甚泊,粗茶淡饭度日,遵循佛制,超然物外,厌尘脱俗。
释佳和住吊钟寺,“文革”期,“红卫兵”到处洗劫,逼她还俗、吃荤,干涉她的修行生活,释佳和无奈,买了一包毒药,深夜跪在佛前哭诉:“弟子对生父母、养父母未尽奉养责任,死后又未能很好的安葬,不孝之罪难逃,‘红卫兵’逼我还俗、开斋,只有一死了却,愿佛殿后继有人,愿生父母、养父母早生西方极乐世界。”此后“红卫兵”不敢再来取闹,释佳和深感佛菩萨感应,加倍诵念礼佛,其心更诚。
本文链接:赵嘏《长安秋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