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嘎尔达索寺
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位于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境内。寺庙初为宁玛派,后改宗噶举派。曾有12代堪布传承衣钵,盛时僧侣百余人。每年来此朝拜的佛教信徒来自吉 隆县各乡、村以及康区和尼泊尔等地。寺庙依山而建,占地面积约8 400平方米,主要建筑由西至东依次有曲吉拉尊巴•仁真朗吉拉康衮、拉不让、哲布绒布切、杜康切姆与甘珠尔拉康、乌玛卓等。“文革”期间寺院大部分被毁。
曲吉拉尊巴•仁真郎吉拉康衮 寺中最早的建筑。位于寺庙最西侧,始建于12世纪末期,由阿里王系后裔中的拉尊巴•仁真朗吉创建。全部建筑为木石结构。坐北朝南。门道位于西面,沿十余级 石砌阶梯向上为一露天小庭院,面积约16平方米。庭院北面为门廊,其东、西、北三面墙壁皆绘有壁画,尤以西壁保存完好,绘制有龙、虎、狮、象、大鹏神鸟、 雪山、祥云、日月及花卉等图案。门廊西面为僧舍,面积约16平方米,四壁绘有法轮、法幢、双鱼、宝瓶、法螺、莲花、宝伞与吉祥结等佛教“八宝”图案。
拉不让 寺主拉尊巴•仁真朗吉的居所及其附属建筑。位于整个寺庙建筑群的中部,为上、下两层木石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下层西端建有护法神殿,图案除护法神恰那多杰 等像外,其间还绘有狗、豹、倒悬之人头、裸体人像等。上层建筑主要有申久亚温、尼维、曲甘夏、贡嘎、门珍康等。①申久亚温。寺主拉尊巴•仁真朗吉的居处, 坐北朝南,面积约10平方米。室内北壁供奉拉尊巴•仁真朗吉塑像,左侧分别塑有玛尔巴译师、米拉日巴泥塑和一尊文殊菩萨镀金像,右侧放置有盛放供品的神橱 一架,置有一尊度母的镀金像。室内西壁分别绘有释迦牟尼、恰那多杰、多吉强、坚热斯、强巴央、郎巴郎珍等神佛肖像;南壁绘有次巴麦、释迦牟尼像;东壁分别 绘有阿嘎扎底等多臂护法神像。室外墙上绘制有四大金刚及轮宝图案。②尼维。寺主住房。位于申久亚温南侧,面积约10平方米,四壁绘有佛教“八宝”图案。其 西侧建有一露天小明庭,呈狭长方形,面积约5平方米,为寺主纳凉之所。③曲甘夏。寺主住房。位于尼维东侧,略呈三角形布局。④贡嘎。护法神殿。位于申久亚 温东侧北端,为不规则的梯形。室内四壁皆绘护法神像,图案中多有骷髅、人头骨法器等。⑤门珍康。寺内制作藏药之所。位于申久亚温北面,平面为正方形。
哲布绒布切 米拉日巴修行禅洞。殿堂北壁系利用自然崖壁而建,南壁用石块垒砌而成。殿堂门道设于东南,宽1米。修行禅洞长、宽各约2米,高2.5~3米,外狭内宏。禅 洞北端祭坛上供有米拉尼夏、米拉曲协及坚日色•他日江称等三尊佛像。殿堂北壁绘制有米拉日巴传记壁画,大部已剥落,壁画具有西藏早期壁画的特征。殿堂南壁 亦绘制有壁画,有米拉日巴、玛尔巴等大师法像,现已模糊不清。南壁东段绘制有噶举派祖师、弟子像8尊,其下方为护法神多吉帕姆。殿的东侧有印经房一间,面 积约16平方米。
杜康切姆 查嘎尔达索寺的主殿(措钦大殿)。位于整个建筑群最南端。原为两层16柱,现已坍塌。墙体用片石砌成,残高10余米。底层平面呈不规则正方形,面积63平 方米。大殿底层为佛殿,其北壁设有佛坛,主供强巴佛镀金铜像。左侧立有金箔灵塔8尊,有莲花生镀金像1尊。西壁北端供奉玛尔巴、米拉日巴、塔布绒布切的檀 香木像,现均已不存。殿内东、南、西三壁上尚保留有壁画痕迹:东壁与南壁分别绘有护法神甲坚朗退色、多吉速鲁扑巴、丹姆觉尤雍尼、卡久玛及玛尔巴、次巴麦 与度母像;西壁绘有佛教八宝图案与护法神古鲁扎布扎、申度玛等。
甘珠尔拉康 位于杜康切姆东北侧,由门厅及正殿两部分组成,门厅面积约6平方米,正殿殿堂面积约29平方米。殿内西壁放置木制经橱,内置《甘珠尔》经书一套。南壁供置 有释迦牟尼镀金像,其左、右分供两弟子镀金像。东壁壁面上残存有十六罗汉壁画。殿内放置经文字母刻版《米拉日巴传》、《玛尔巴传》及《日琼巴传》共计1 913块,均系后期移入。
乌玛卓:为查嘎尔达索寺最东端建筑,修在东、南、北三面皆为绝壁的一块山巅平地上,仅在西面留有一条小径可通行。有房屋2间,最西端为伙房,面积仅4平方 米;东端为乌玛卓,面积8平方米(长4米,宽2米)。乌玛卓北、南、西三壁上皆遍绘壁画,北壁:上排中央为3尊米拉日巴坐像,其中间一尊为米拉日巴18岁 的法像,左右两尊为尊者开始修行时的尊像;中排绘有米拉日巴的姐姐等人来洞中探望,为其送来食物,被褥等的情景;其右上方绘有尊者在洞中向拉玛热炯、贡戈 塔布等弟子讲经说法,周围为众弟子环绕而坐;下排绘有尊者获得“风息”(气息)自在功能,修成“拙火定”(指能使脐间生出暖气的一种修炼方法)而畏酷赛沐 浴的场面。南壁:皆绘有米拉日巴传记故事的片断。如:如端上方描绘猎人带犬行猎,正在追赶一只小羊,路遇尊者在洞中修行,在尊者的劝导下,猎人终于觉悟, 与猎犬、羊等皈依佛法;左端下方描绘尊者在洞中遇见4个妖怪,经尊者用佛法教诲,终于使其承认恶业而皈依佛法。西壁:主要绘有护法神像。西壁:主要绘有护 法神像。上排左端为米拉日巴的保护神次仁坚安,右手执金刚杵,左手执法螺,骑狮,传说他是珠穆朗玛峰的山神一,后为米拉日巴用道法解救而皈依尊者;下排左 端为查嘎尔达索寺的保护神达果巴坚贞,头戴宽沿帽,身穿黄袍,右手持金刚杵,身后为火焰背光,其周围有护法小神像数尊。该壁画色彩较为丰富,以淡红、大 红、白色、白色、靛青、石绿、深灰等色为主调,技法上以单线平涂与晕染法相结合,构图简洁明快,画面均衡和谐,富于变化,属西藏晚期壁画。
查嘎尔达索寺在“文革”初期即遭破坏,此前先后有十二代堪布(即:拉尊巴·仁增朗杰、喀祖·噶玛罗桑、热钦·噶玛罗桑、追布·赤烈曲丹、朱布曲·益西曲 扎、桑达·赤烈堆穷、衮色·曲给旺久、吐色·嘎玛格烈、归桑·赤烈嘉措、东色·仁增康巴、噶举·丹增罗布、嘎玛·丹逼坚赞)传承衣钵。“文革”前有僧侣 58人。该寺虽大部已成废墟,但仍然在每年的朝拜季节吸引着大批僧俗信徒以及来自康区和尼泊尔的信众来自康区和尼泊尔的信众来此朝拜,是一处享有盛名的古 迹。
本文链接:薛涛《鱼离池》全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