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金陵刻经处刻大型佛教版画十二种,传承中华文化!

发布时间:2024-11-24 16:14:44作者:大悲讲解
金陵刻经处刻大型佛教版画十二种,传承中华文化!

Lot.843

清 金陵刻经处佛教版画十二种

估价: 150,000 -300,000

一念莲花开·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

北京荣宝2019春拍

提要:

1. 《灵山法会》,177.5×94cm,右下镌:“简诏敬绘,张国瑞临,光绪丙戌金陵刻经处镂版。”

2. 《慈悲观音像》,178×94cm,右下镌:“康熙丙子嵩山周璕敬写,光绪戊寅寿之张益摹绘,净业学人施资,金陵刻经处锓板。”

3. 《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之图》,176×94cm。

4. 《千手千眼观音像》,134×66cm,左下镌:“光绪四年岁次戊寅,三宝弟子智开谨遵《造像量度经》摹绘,金陵刻经处锓版。”

5. 《西方三圣图》,134×66cm,左下镌:“谨按净土三经及莲宗著述绘成此图,以资净侣临终观行,广陵藏经院念佛僧捐资,癸未仲冬金陵刻经处锓板。”

6. 《释迦牟尼佛座像》,133.5×66cm,右下镌:“光绪四年春二月,金陵刻经处谨遵《造像量度经》摹绘敬刊。”

7. 《千手观音像》,107×60cm,右下镌:“光绪丙戌山阴张国瑞敬绘,金陵刻经处镂版。”

8. 《地藏王菩萨像》,107.5×60.5cm,左下镌:“金陵刻经处印造。”

9. 《西方三圣图》,107.5×60cm,左下镌:“杜高氏施资敬刻,愿宿障顿消,早归赡养。”

10. 《千手观音图》,107×60cm,右下镌:“佛弟子华岩秋岳氏敬写,光绪四年金陵刻经处镌板。”

11. 《水月观音图》,107×61cm。

12. 《西方三圣图》,92.5×44.5cm,上镌往生咒。

金陵刻经处佛像版画,充分体现了中国佛教绘画与木刻艺术的神妙,堪称绘画艺术、雕刻技法与佛教信仰的完美结合,是研究近代中国佛教文化艺术和佛教教育的重要实物资料。佛像版画始刻于光绪四年(1878),是近代佛教复兴之父杨仁山居士,特精选上好的棠梨木,以《造像量度经》及净土诸经与明清佛像精品为依据,审定章法,延请当时的著名画家张益、张国瑞精心绘制,并邀当时的一流刻工潘文法镌刻。每一幅精美绝伦的雕版佛像,均向世人传达着佛法慈悲喜舍的精神内涵,并引领众人走入殊妙安乐的佛国净土。

百年风霜 慧灯不息

金陵刻经处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始建于同治五年(1866年),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占地面积3923平方米,收藏佛经版125318块、大型佛像版18块,是我国著名的佛教文化机构,也是融古代经书、经版收藏,经书雕刻、印刷、流通及佛学研究于一体的佛经出版机构。

金陵刻经处是佛教复兴圣地。自太平天国“天京事变”后,佛教文物典籍损毁殆尽,佛学几乎奄奄一息。

“深究宗教渊源,以为末法世界,全赖流通经典,普济群生”。为振兴佛法,1866 年,归国不久的杨仁山与友人共同创办“金陵刻经处”,日则董理工程,夜则潜心佛学。他们在校勘刻印之外创办了“印经以弘法、弘法以利生”的事业。

杨仁山27岁突生大病,病中反复诵读佛典《大乘起信论》,开始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四处搜求佛家典籍。可惜当时正值清末民初,战乱四起,民不聊生,更何谈佛学典籍!加上晚清佛教衰敝至极,古刹空门,香火断绝,信众一经难求,连最基本的《无量寿经》和《十六观经》也难以觅得。杨仁山看此乱世之象,遂发大愿,欲弘扬佛法,普济众生。令家人搬出其任清政府江宁建造工程负责人时置下的家宅,散尽家财以创立金陵刻经处。初创之时设写手1人,刻手7人,主僧1人,香火2人。他们刻印的第一步经书,是魏默深辑的“净土四经”——即《无量寿经》《十六观经》《阿弥陀经》和《妙法莲华经普贤行愿品》,所有刻经经费来源由几位创办人共同承担。其后,杨仁山广求经籍善本,先后从日本和朝鲜等国寻回了近300种国内早已散佚的隋唐佛教著述,刻印流布,使三论宗、唯识宗得以宗旨有序,绝学有继。

刻经是雕版印刷,也叫木版印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术。金陵刻经处以其宏富的经版藏品和精湛的刻印工艺冠绝于世。它是藏经阁,也是出版地。在这里,还原了一种自古流传的信仰态度,用手工将传承信仰的经书羽化成蝶,重绽芳华。当年雕版印刷术之所以在中国兴起,最初主要是受印制佛经的需求所驱动。之后,儒家文学的传播和科举考试的盛行,再度让这门技艺得以大显身手。如今,时代变迁,又是寺院收留了雕版印刷术,让它得以留存。似乎,信仰更为恋旧。

出于弘扬佛法的考虑,杨仁山还为金陵刻经处规定了“三不刻”例,即:疑伪者不刻,文义浅俗者不刻,乩坛之书不刻。对于这条原则,杨仁山居士把握极严。他曾说:“鄙人志愿,亟望金陵刻经处刻成全藏,务使校对刷印,均极精审,庶不致贻误学者。至他处所刻未精之本,听其自行流通,本处概不与之合并成书。”这固然是杨仁山立身做人的正直与研究学问严谨的体现,也是金陵刻经处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由于金陵刻经处刊印流通的经书有不少是中国古代失传的佛典,加之刻版采用了经文与注疏结合的方式,且划分段落,添加句读,并经严格校勘,各方信士皆誉其为“最精善之佛典版本”,与别处寺院直接从《明藏》、《龙藏》翻刻者相比,真有霄壤之别。正是佛教的博爱之美、平和宽容吸引着杨仁山、谭嗣同、康有为等有志之士。一时间,佛教思想融会社会新知,金陵刻经处一派百家争鸣的欣欣向荣。

在佛教学界,金陵刻经处刊印的雕版线状佛经被称为“金陵版”。这种称谓便是对金陵刻经处精湛的刻印工艺的一种尊崇。刻字是整个印刷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刻字工艺不仅仅要会刻,还要会修。修旧如新,刻新如旧。要求不论经版翻刻过多少次,都要和最早的原版刻出的佛经字迹相同这种刻字修补的工艺也是金陵刻经处所独有的。金陵刻经处依旧坚持着纯手工的雕版印刷工艺。一套经书从写样到成书,需经过写样、上样、雕刻、放版、刷墨、复纸、压擦、揭纸、分页、折页、撮齐、捆扎压实、数书、齐栏、串纸捻、贴封面封底、配书、切书、打装订眼、帖书名签条,封装函套21套工序,非常复杂,每一本经书都需要堆积成山的经版。在刻版过程中,底样全用老宋体字,要求“横平、竖直,点似瓜子,撇如刀,钩如皂剌,捺如锹”;上样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地将经处理的棠梨木板用水浸湿,再将样纸覆盖在木版上,待样纸半干后,用手指将纸质轻轻地一层一层搓去,将黑墨字迹留在木版上。这个过程非常细致,比方说刻字,基本功起码要六个月,能刻一些简单的字则需要一年,到第二年才开始边做边学。三年左右才能出师,但这仅仅意味着手艺稍微成熟。

1911年,杨仁山居士仙逝。其弟子遵其遗嘱,在深柳堂后,经版房前为其建墓塔安葬。居士逝世7年以后,1918年墓塔建成。此塔是藏密式建筑。从塔基到塔顶高8.15米,加塔台0.73米,总标高8.88米。六角型塔基面积14.4平方米。塔身像一只大钟扣在塔基上。前面门上为圆形,里面有一块水泥碑,高1.95米,宽0.97米,上刻一个大梵文吉祥花字,用蓝查体梵字唵、诃、义、摩、罗、娑、啰、耶八个字构成,表示命、心、资具、业、受生、解、愿、神力、法、智十种自在,具足。下面从右至左写着“杨仁山之塔”字样,以示墓塔性质。此塔亦是南京八塔之一,此塔抗战时期被日军所毁,后复重建。关于这座墓塔,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杨仁山是信仰汉传佛教的,为什么其弟子门人修建了这么个藏传佛教的喇嘛塔,而且此塔还是南京唯一一个喇嘛塔。

金陵刻经处珍藏有杨仁山居士从日本寻回的隋唐古德逸书及《影印碛砂藏》《嘉兴藏》《龙藏》《频伽藏》《缩刷藏》《大正藏》等各种大藏经,特别是各类珍贵的经版125000余块、特别是金陵佛教版画存留的佛像雕版遗存,开板极为扩大,雕刻复杂,难度极大,本场法缘汇聚,集齐十二种金陵佛教版画臻品遗存,传承百年,荣宝聚首,为中国古代版画艺术的最后巅峰之作,可诚重宝之物。

如果您喜欢此类文章,我们请关注或使用评论功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