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首发11种语言《坛经》 首现千人禅修盛况

发布时间:2024-06-24 14:22:15作者:大悲讲解
首发11种语言《坛经》 首现千人禅修盛况

原标题:首发11种语言《坛经》 首现千人禅修盛况

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理解我国宗教的社会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为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佛教进一步中国化,11月21日—22日,由广东省佛教协会主办,广州光孝寺承办,肇庆六祖寺、河源燕岩六祖古寺协办的“2016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在广州举行,旨在通过弘扬与传播《六祖坛经》(又称《坛经》)推动广东省佛教界道风建设,坚持佛教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努力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良传统。

以“六祖惠能与佛教中国化”为题,近3000人与会

21日上午,“2016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在中山纪念堂开幕。省政协副主席姚志彬,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委主任黄强,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潘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法师,香港宝莲寺方丈净因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心澄法师,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监事长、北京光中文教馆执行长慧宽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宏度法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心理分析师申荷永以及来自国内的高僧大德、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近3000人参加开幕式活动。

黄强在致辞中指出,今年的禅宗六祖文化节以“六祖惠能与佛教中国化”为主题,响应了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要求,是我省宗教界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希望全省佛教界继续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进一步发扬六祖惠能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和佛教慈悲济世优良传统,充分发挥佛教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为实现我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学诚法师在讲话中肯定六祖惠能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当前佛教中国化要开创出新境界,所要面对的不仅是现代中国,更是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推进当代佛教的中国化,一方面要回归文化源头,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文明传播佛法智慧,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心文化”的复兴和创新发展,为佛教发展拓展未来空间。

明生表示,从2008年开始,已经举办第七届的“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以学术研讨、佛教法会及佛教艺术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挖掘整理禅宗优秀文化,积极发挥佛教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目前《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将六祖惠能列为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予以重点研究,提出要继续办好禅宗六祖文化节。本届六祖文化节以“六祖惠能与佛教中国化”为主题,将进一步推动我省佛教思想、文化、教制建设,为促进广东社会和谐和进步作出新贡献。

开幕式后举行了“六祖惠能与佛教中国化对话”活动,明生法师、净因法师、心澄法师、周国平等发表主题演讲,现场听众纷纷提问,台上台下进行了互动问答。

由五大环节组成,“菩提树下对话”再度登场

据悉,此次文化节由五大环节组成:开幕式暨11种翻译版《六祖坛经》首发式、六祖惠能与佛教中国化对话、菩提树下的对话——禅与身心环保、千人禅修体验以及六祖惠能与佛教中国化座谈会。

作为六祖文化节的例牌菜,“菩提树下的对话”承载着光孝寺历史传统的积淀。1000多年前,著名的“风幡论辩”之后,惠能在光孝寺落发受戒,从此在菩提树下为众人说法。今年的对话主题是“禅与身心环保”,21日下午,主讲嘉宾以禅为出发点,以身心环保为落脚点,用佛法智慧为提问者解疑释惑。

值得一提的是,11种语言版的《六祖坛经》也在21日上午首次发行。这套坛经由六祖寺方丈大愿法师发愿弘扬六祖禅宗而编印,包括英语、日语、韩语、泰语、缅甸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法语、僧伽罗语、柬埔寨语等语种。开幕式上,广东省佛教协会向中国佛教协会及江苏省佛教协会分别赠送11种语言版的《六祖坛经》。

■权威访谈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

广东肩负弘扬佛教中国化的历史重任

南方日报:六祖文化节此前已经举办了6届,为何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六祖惠能与佛教中国化”?

明生:今年早些时候,我与省民宗委领导前往北京拜访学诚会长并向他征询这届六祖文化节主题时,他提议说《六祖坛经》既是佛教中国化的一大理论创新成果,也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佛教的一大标志性特色,可以将方向定在“《六祖坛经》与佛教中国化”上。

而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恰好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所以将今年的主题定为“六祖惠能与佛教中国化”,既是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也是佛教界比较一致的共识,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确立这一主题,除了要对六祖大师一生修行,创立、发扬、光大禅宗进行回顾,更重要的是总结探讨六祖如何通过佛理的继承发展创新,从内容和形式上推进佛教中国化,乃至影响中国民俗风情、传统哲学和文化生态的演化。对当下而言,启发我们如何从这一历史中汲取养分,更好发挥中国化佛教的积极作用,服务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南方日报:此次发布11种语言版本的《六祖坛经》,出于什么考虑?

明生:《六祖坛经》是对中国大乘佛教八大宗派理论高度的概括总结,可以说八大宗派都可以在《坛经》中找到不同的解说,《坛经》所折射出的中国故事太优美,所蕴含的禅的意境、内涵、智慧更应该分享给全世界。“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走廊,也是不同文明的交流之道。当前国家已经发布“一带一路”的愿景和行动,提出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文化交流互鉴已是题中之义,在这其中,佛教不应该缺位。

正是出于这一考虑,我们认为,《坛经》要乘“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东风分享其中的精神财富。广东正在致力打造“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广东佛教界愿做文化交流的先锋,此次版印11种语言的《坛经》,正是希望沿线国家的民众能突破语言束缚,共享中华文化精髓,推动区域和谐稳定乃至世界和平,共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南方日报:历史上,广东曾在推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历史时期,广东如何寻找自身优势,继续推动当代佛教中国化?

明生: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具有优先发展的优势,也为促进文化繁荣提供了更好的经济基础和更优的社会环境。所以对于广东佛教界而言,也肩负着继承、发展、弘扬中国化佛教更重的历史任务。

广东佛教界一直在思考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总结经验、开创未来、乘势而上。目前开展了一些初步规划,比如积极将光孝寺作为海上丝路遗迹申遗,做好保护规划,更好铭记我们作为汉传佛教先行地的历史。另外我们正在全世界收集、整理《坛经》版本,将它们汇集成册,进一步深化佛教理论归纳总结,将之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系列丛书之一付梓出版。

另外,广东面朝大海,文化上历来包容开放,我们也在借力中国化佛教平台,积极探索“引进来、走出去”。比如带团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访,开展修行体验、赠送佛像、教义研讨等各种形式的宗教交流,推动民间交往走向深入。在珠海,我们还举办佛教英语交流,邀请欧美国家的信众、朋友来寺庙体验,开展双语交流,既提升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也把中国佛教的智慧分享给世界。

■亮点聚焦

千人禅修:近距离接触千年禅堂仪轨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禅修?今天上午,作为本届六祖文化节的新增活动,千人禅修体验活动将在光孝寺举行。据了解,这将是广东首次在禅堂外举行千人规模的集体禅修活动。

据主办方介绍,光孝寺此次将把千年的禅堂仪轨搬到外面来,由光孝寺禅堂的禅师带领千名禅修者集体禅修,意图把禅堂的生活在信众面前做一次近距离的演示。

“特别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六祖禅修真正的方法、措施、仪轨。”据省佛教协会会长、光孝寺方丈明生介绍,寺院的中心为禅堂,是为了求得见谛、悟道所在。禅堂每日以钟板作为禅者行坐参修的主要引导,因此,禅堂的钟板就是大众的号令。

事实上,随着现代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都市人通过禅修来寻求精神和身体慰藉。但近年来兴起的禅修热背后,却存在着一些管理失序、流程不规范的乱象。

“实际上许多人对中国禅的认识是陌生的,以为就是简单的诵诵经、打打坐。”据省佛协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禅修规范化,省佛协此前已在光孝寺开办10期为期5天的“六祖禅法,一行三昧——六祖禅法共修团”,并组织编写《六祖禅法坐禅手册》,旨在形成广东禅法教学体系,并培养一批禅法教学者和修行者。

名家对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

西方哲学寻找答案两千多年,最终走到佛学门前

南方日报:第一次读《六祖坛经》是什么时候?

周国平:几十年前上大学的时候读过,最近又翻出来读了一遍做了一些笔记。

南方日报:作为一个研究西方哲学的学者,为什么会关注禅宗佛学?

周国平:其实我对佛教向来怀有浓厚兴趣。一是我认为人生很多困惑乃至人类终极问题的解决,应在佛教里找寻答案。佛教是对人生问题探讨得最深、最有系统、回答最彻底的学问之一。二是西方哲学寻找世界终极问题的答案走了两千多年,最终走到了佛学的门前。西方哲学是形而上学,它一直在寻求无常的世界背后的本体,直到近年来发现世界上没有不变的本质,这接近于佛教的回答,而这佛教在两千多年前便已达到。

南方日报:您如何理解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周国平:佛教在中国流传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魏晋时期,用中国的哲学经典解释佛教教义,实际上是走样的,可以说释迦牟尼佛来到中国还是老外,说的话基本是印度语与中文夹杂在一起。第二个阶段是从魏晋后到惠能,中国的佛教流派基本都产生,有比较成熟的教义,可以说释迦牟尼佛已经入了中国籍,可以说流利的中国话,但看得出是老外在说。第三个阶段是从惠能开始,释迦牟尼佛重新投胎,变成了一个地道中国人,这个人就是惠能,他说地道的中国话,中国话对于他来说是国语不是外语。

南京大学教授、香港宝莲寺方丈净因:

香港将成为中国佛教走向世界的中转站

南方日报:广东和香港佛教界目前开展了哪些合作?

净因:两地合作从未间断过,双方在一系列大型活动中互相给予很大支持。以人员交往为例,最多时流动抽调的外派出家人可达到几百人。这种密切合作基于双方资源具有很大互补性。

南方日报:接下来两地应如何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合作?

净因:广东的优势在于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香港的优势则在于细致化的系统管理、东西方文化结合后的活跃思想以及与国外多元化的联络交往。两地在经济上已有非常成功的合作模式和经验,未来在佛教文化交流合作中不妨借鉴已有的经济交流,建议将香港作为一个桥头堡,将广东的优秀佛教文化资源放在香港,探索适应西方社会的佛教文化产品。

南方日报:如何看待粤港联手推动中国佛教走向世界的机遇和挑战?

净因:西方文化的缺陷是明显的,中国文化能对西方文化起到相应的补充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香港既有中国的文明,又融合西方社会的思维,无疑将成为中国佛教走向世界的一个中转站。建议深挖广东具有中国代表性的优秀文化资源,再通过香港双语人才加大对世界的传播。

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监事长、北京光中文教馆执行长慧宽:

《坛经》在台湾阅读非常普遍化

南方日报:《坛经》在台湾的阅读情况如何?

慧宽:台湾对六祖慧能大师可谓相当熟悉,对慧能大师禅宗文化的推广也是非常普遍,作为一本人生宝典,《坛经》在台湾的阅读非常普遍化,台湾还出版有一本《六祖坛经白话讲话》,将坛经的重点再次进行阐述。目前佛教在台湾宗教信仰里占据主流,这要归因于六祖坛经的生活化、人间化。

南方日报:最近岛内将举办哪些禅宗佛教文化活动?

慧宽:12月佛光山将举办两岸人间佛教的学术会议,届时大陆会有几百名法师、学者前来参加。此外,像之前星云大师将别人赠送的佛手无偿送回河北,这也是近年来两岸一个重要活动,同时也带动了民间文物无偿赠送政府的良好风气。

南方日报:在您看来,对于弘扬禅宗文化,两岸佛学界特别是广东与台湾佛学界可以开展哪些合作?

慧宽:星云大师曾来广东韶关拜见六祖禅宗的真身。此次我受邀参加禅宗六祖文化节,算是代表台湾参加两岸佛学界的交流,这种方式值得提倡。以后可以将类似的文化节引入台湾,邀请大陆佛学界人士前往台湾进行佛学文化探讨与交流。除此之外,可以增加交流新形式,比如举办两岸唱诵无相颂等活动来促进推广。

■发言精粹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论“佛教中国化”:

“既要回归源头,也要汲取世界多元文化”

外传佛教何以在中国生根发芽?佛教中国化又要走向何方?在21日上午的“六祖惠能与佛教中国化对话”活动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发表题为“《六祖坛经》与佛教中国化”的演讲。他认为,“佛教中国化”本质是“当代化”问题,既要追根溯源,继承传统佛教成果,探索建立汉传佛教修学体系,也要深化与各种文明的交流互鉴,兼通并融世界多元文化。

谈历史??

“非被动同化,是主动创造”

“两千年来,佛教的中国化正是佛教面对不同时代的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不断适应与创新的过程。”在发言的开始,学诚就开宗明义地表示,外来宗教要想成功实现本土化,并产生生命力,首先要适应本土文化需要。“因此佛教中国化从来都不是一种被动同化,而是主动创造。”

“惠能大师以前的佛学大师都在尽各自的努力,发掘和证成凡夫成佛的可能性。但实际传承中也依然没有彻底舍弃‘渐修’‘渐悟’的传统。”学诚解释说,只有到了惠能大师,才真正打破了对禅法形式的拘泥,超越了渐修渐悟的传统,从此将佛教带入了一个当下觉悟、当下解脱的新时代。

如何看待这一变革?学诚认为,惠能的顿悟成佛之说让佛法回归到了人本身和现实,成为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交汇点,禅宗借以实现与中国人生命的内在融合,从而推动佛教在中国实现大发展。

谈未来??

本质是“当代化”问题

从《六祖坛经》的丰富内涵中如何汲取当代佛教中国化的启示?学诚认为,所谓佛教的中国化本质上是中国佛教在每一个时代的“当代化”问题,也是佛教如何面对西方文化及自身传统的问题。

学诚表示,推进当代佛教的中国化,一方面要回归文化源头,这就要求不仅要继承古代宗派佛教的优秀成果,更要探索建立完整的汉传佛教修学体系。

另一方面,当代佛教的思想建设格局实际超越了历代,其面对的不仅仅是汉传宗派佛教,还包括三大语系在内的整个中国佛教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多元文化。“这些都需要兼通并融。”他建议,当代中国佛教更要充分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创获符合时代需求的佛教思想理论。

撰文:林铃芳 马通丹 骆骁骅 摄影:张迪 翁浩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