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个意恶,意恶是真的是,它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所以老法师上次有跟我们讲,他说,意恶其实比身、口还可怕。因为什么呢?我常去形容它,滴水可以穿石,你不要看它意恶,它累积就变大恶啊。你动一个小念就有一个中念,就有一个大念,大念就去做坏事啦,对不对?你想去自杀的,他动一个念头想自杀,刚开始想自杀、自杀,一直想,想到后来,他真跳下去,他就死掉了。所以《地藏经》里面讲,「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地藏菩萨跟我们讲得这么清楚。四大部洲,南瞻部州的人,就是我们这个南瞻部州的人,最刚强的,罪特别多,尤其是意业。他说,我们阎浮提众生,一念来,一念去,一日一夜,可知者无数,不知者更多,而且恶念多过善念。
这个不要去拿别人比,就拿我自己就好,真的是,我们常常会起这个贪瞋痴慢疑。佛菩萨跟我们讲善恶都有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意业也有意业的果报。所以为什么得人身的时候短,失人身的时候长,原因在这个地方。善念还可以,恶念就障碍到我们修道。所以这个意恶,就是这里讲一念不正的原因,意恶就是我们的贪、瞋、痴三毒。那怎么办呢?我这里提两个方法跟各位共勉,第一个,用方便法。第二个,其实也是方便法,但是也是究竟法,印光大师说的。
第一个方便法就是,我们学一些祖师大德也都这样教我们,就是你先伏妄念,把妄念伏住,去习气,方便法。这个地方讲方便法,就用黑豆、白豆法。我们西天的祖师,第四祖优波鞠多尊者,他向他的老师商那和修求道。他老师说,你年纪还小,你要求道,怎么去明心见性?怎么去悟大道?那这个还早,你先把你的习气拿掉,你先把你的心念端正,我再跟你讲,教你悟这个大道。他老师就亲自教他,说,你去观你这一念心,用观心。你起一念恶,你就拿一个黑豆,放在袋子里面。如果你起一念善,就拿白豆放到那个袋子里面去。他就这样放放,放到晚上睡觉,结果发现黑豆比白豆多,刚开始做的时候。
所以你刚开始做的时候,绝对是恶多于善。优波鞠多尊者,祖师呢?他也跟我们一样,是这样示现,这样过来的啊。后来就开始这样,一直精进用功以后,到后来,天天这样观心以后,天天这样做以后,这黑豆、白豆有点像东北《太上感应篇》共修网的他们的功过格,道理其实也是一样。你这个今天有没有做,那个有没有做,你要写下去了,对不对?像赵阅道焚香告帝,敢跟天帝报告的都不敢去做,那不敢报告的就表示你去做了,对不对?理论上是不是这样说,跟我们一样啊,跟佛菩萨讲一样,有做坏事都不敢报告啊,所以只能靠一个忏悔。我觉得觉照、忏悔、观照、精进都可以提升境界,都可以帮助。
他就这样,优波鞠多尊者就这样用功以后,到后来不知不觉里面,他到最后的时候,他纯白无黑。他就问他老师啦,他老师商那和修尊者,西天的三祖。商那和修是什么?是我们佛陀,佛陀把这个,佛陀灭度以后,把这个衣钵传给迦叶尊者,迦叶尊者传给阿难尊者,阿难尊者就是传给商那和修,这个第三祖。后来商那和修就教他这个弟子,教他修行的方法,不久他这个弟子就证阿罗汉果,而且度人无数。
因此修行先要除掉自己的恶念,还有不清净的念,叫秽念,污秽的秽,才开始走上修行这一条路。否则的话,你杂毒攻心,很困难,障碍很多。所以为什么像我们地藏法门里面,在地藏三经里面,蕅益大师有著作一个《占察善恶业报经行法》,就是告诉你忏悔的方法。你拜到清净的时后,你再去占那个木轮相法,看你的业清不清净,也就是说你的心念清不清净。那么你再去学习大乘佛法,再去学习了义的佛法,那就很容易相应,很容易契入,再去学定慧。你业障没有消,你学定慧,无有是处,障碍很多,困难重重。但是你业障如果消的话,你学定慧,它会相应、会契入。
那么接下来,我刚才讲说黑豆、白豆法是一个方便,接下来就说,怎么把意恶能够伏住?最少要伏住,最后就把它拿掉,断除意恶,提起正念。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唯依念佛摄心,即可令恶念不生。印光大师跟我们这样开示,他说,「至于念佛,心难归一」。我们就是没有办法得一心,一心就是清净心。到一心的时候,就不会起心动念了,就不会心随境转。一心的时候,妄想已经断了。所以印祖说,「心难归一」,我们念佛,我们念一念,我们还是会想其他的。我也会啊,念念念念念念,又想到别的地方去了,嘴巴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在想别的事情。诵《无量寿经》也是一样啊,诵《地藏经》也会啊。
所以这个心,妄想心像猴子一样,就跑得很快啊,你根本抓都抓不住,什么时候跑进来,你也不知道,跑掉你也不知道啊,对不对?结果印光大师就说,「心难归一」,你「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那「摄心之法」,就是「至诚恳切」,「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念或是默念,你都要怎么,「念从心起」,你要发这个心,「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就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我们所谓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用耳根最容易修持,耳根来修。因为耳根你可以听十方,六根里面,在《二十五圆通》里面,我个人还是觉得耳根最容易得到定功,把烦恼伏住。印祖这个方法就教你念,你听自己的念佛声音,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句句分明,你要听得很清楚,他用这样的方法去摄住你的心。他说,如果你能「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妄念自己就息掉了。
他说,如果还是没有办法,「犹涌妄波」,妄想像大海的波涛汹涌一样,一波又起,一波又来。我们这个心叫性海,但是这个妄想像波浪一样,一波一波的来。印光大师说,如果你还伏不住的时候,那么你就用「十念计数」,全心的力量放在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上。他说,如果你用这样的话,用十念计数,它妄想「虽欲起妄,力不暇及」,那个妄想没有空隙可以插进来。「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因为「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屡试」,不断的去实验,不断的去灵验,「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不是随便说说的。他说,印光大师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我们都是钝根,什么叫「钝根」?不是说你脑筋很笨,不是,「钝根」就是执着很不容易放下来。印光大师说,这样的话,用这种「十念计数」法,可以「令万修万人去」。
「所谓十念计数」,就是说你不用拿念珠,你就是念佛的时候,你从第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就念到十句,就以十句为止。你必须念得很清楚,每一句都念得很清楚、分明,到第十句的时候又从头开始,又第一句到第十句。你不能够十句以后,再二十、三十,这样不行,就是只有十句。「随念随记」,不用念珠,「唯凭心记」。如果你觉得十句,一次念十句你会忘记,不然你念看看。你说,南无阿弥陀佛,好像念到十一句去了,对不对?有时候,好像,诶,刚才是念九句还是八句,你会弄不清。我也曾经把它实验过,诶,我刚才是念五句还是七句,诶,尤其是八句到九句,九句到十句时最会忘记。稍微一个东西给你乓一声,你就忘记说,诶,刚才是念九句还是十句。不然你试试看,我就这样实验过,这个心真的很难调伏,你在念佛,外面只要电话声一响,诶,刚才是念到第几声,又忘记了。
所以印光大师说,不然就是,如果你觉得说,这样十句你记起来很困难的话,那就你分成一到五,六到十,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五句,五句嘛。再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子,这个是一个方法。你如果觉得费力的话,定弘法师那天在这边演讲时候,也是这样教我们,三三四,你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就十句了。
诶,我给它实验过,真有用。我不敢保证说,我大概给它算一下,我用我的速度,就这样早课、晚课,你这样给它念的话。你用老法师那个方法也可以,早上用餐前、中午用餐前、晚上用餐前、中午上班前,你用老法师那种方式都可以,看你用什么方式。你要早、中、晚也可以。那我就这样给它实验过,大概顶多十分钟到十五分钟,一千声,十句的话,我这样给它念的话,十句,大概一千声,可以一千个佛号。如果你这样给它念下去的话,你一天少则四千到五千,一个月十五万,一年的话,一百多万,十年的话就一千多万。一到三、四到六、七到十,做三气念也可以。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落脚,「着脚」就是落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你那个定功就会出来。
其实一切的万罪的根源,来自于妄想、来自于烦恼习气。我们讲烦恼、习气、毛病,其实就是这个妄想。这个如果只要你把妄想伏住了,你功夫成片,入场券就拿到了。所以印祖说,大势至菩萨里面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个「三摩地」是什么?三昧也,就是定慧等持。他说,利根就不用说了,「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像我们这种钝根的。「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印祖跟我们点出来,像我们这种的执着很重的,你想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太难,真的太难。那不要讲开悟啦,根本不要讲开悟啦,对不对?那开悟都没有,那往生净土没有,那就到六道了,那坏的话就到三恶道。所以所有东西都没有用的时候,《无量寿经》有用,这句阿弥陀佛有用。不一定要认识字,你只要会说话,就可以念南无阿弥陀佛。锅漏匠就是一个例子,这是佛的大慈大悲。
所以印祖说,「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各位你看起来好像很浅,一到三、四到六、七到十。你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你试试看,你看你的心能不能伏住,所以「即浅即深」。为什么「即深」呢?它可以让你功夫成片,到事一心不乱,到理一心不乱。到理一心不乱,等同实报庄严土,法身大士。「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你不要说你自己有多聪明,你就怀疑说,这有用吗?以致于你多劫以来这些善根,从此断掉了,不能够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四十二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