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呆了二十几年,去十三陵无数次,还在那个地方摔断腿,也知道有铁壁银山这个地方,一直到前几天才去过,一路过去走了很多的冤枉路,一直到回北京才发现走汤立路直过大柳树环岛进山是最近的,真是曲折的相见了吧。
这三年来看了不少的书,了解了一点佛教的历史,对佛教的古迹开始留意。天下名山僧占多,要想都去看看是不可能的,只能随缘拜拜古德尊宿。这次去铁壁银山就是这样,因为很喜欢邓隐峰,他在此地修行过,所以路过玩了一个痛快。这里也是后来的很多大禅者修行的道场,可惜的是他们并不是自愿来的,而是被皇帝当作礼物,上供给外族人而被迫在那里安居下来的。那是辽金朝代的事情了,我不感兴趣所以也就不费口水了。
说起祖师,我都会流口水,其中最喜欢之一就是邓隐峰这个人。在《悟道因缘》里是这样描写邓隐峰禅师的。
隐峰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建州(今福建建瓯)邵武人,俗姓邓,人称邓隐峰。幼年时狂顽不慧,父母管不了他,于是听任他出家。 出家受戒后,邓隐峰禅师即游学四方。他最初来到江西马祖门下,参学多年,未能见道。后听说石头希迁禅师在南岳大开禅席,于是心向往之。 一日,邓隐峰禅师向马祖辞别。马祖问:“甚么处去?” 邓隐峰禅师道:“石头也(到石头禅师那儿去)。” 马祖道:“石头路滑(你可要小心石头路滑啊)。” 邓隐峰禅师道:“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说完便开了马祖,前往南岳。 刚一到石头禅师那儿,邓隐峰禅师也不礼拜,却绕石头禅师的禅床一周,然后将锡杖卓地一声,问道:“是何宗旨?” 石头禅师回答道:“苍天,苍天!” 邓隐峰禅师一听,如堕云里雾里,不知该如何应对。 于是他又回到马祖那儿,并把自己参石头时的情景告诉了马祖。 马祖道:“汝更去问,待他有答,汝便嘘两声。” 于是邓隐峰禅师又前往南岳。见了石头,依旧象上次一样问道:“是何宗旨?” 石头禅师于是“嘘”了两声。邓隐峰禅师又一次哑口无言。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又回到马祖那儿,并且把自己失败的情形报告了马祖。马祖哈哈大笑道:“向汝道石头路滑!” 邓隐峰禅师经过这两次挫败,决定不再四处乱跑,一心呆在马祖门下,用心参究。后来有一天,终于在马祖的一言点拨之下,豁然有省。 悟道后,邓隐峰禅师又一次前往南岳,参礼石头禅师。 一见石头禅师,邓隐峰禅师便问:“如何得合道去?” 石头禅师道:“我亦不合道。” 邓隐峰禅师又问:“毕竟如何?” 石头禅师道:“汝被这个得多少时邪耶?” 看来,邓隐峰禅师虽然已有所省悟,但还不彻,这次又被石头禅师把住了尾巴。于是邓隐峰禅师决定留在石头禅师身边,继续参请。 有一天,石头禅师正在铲草,邓隐峰禅师站在他的左侧,叉手而立。石头禅师飞起铲子,将邓隐峰禅师脚前的一株草铲掉。 邓隐峰禅师道:“和尚只铲得这个,不铲得那个。” 石头禅师于是提起铲子,邓隐峰禅师便接过去,作铲草的姿势。
还有很多有关邓隐峰的公案,比如:
邓隐峰在襄州破威仪堂,只着衬衣,于砧椎边拈椎云:“道得即不打。”于时大众默然。隐峰便打一下。师云:“邓隐峰,奇怪甚奇怪,要且打不着。”又云:“其时一众。出自偶然。”
关于邓隐峰的公案还有很多,有关他的故事更多,大多是有点搞笑。所以我不但佩服他的功夫,也佩服他的慈悲喜舍的为人,同时喜欢他的随缘自在。其他铁壁银山塔林的拜访我就不再写了,到那里去看介绍吧!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