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悦耳的话

悦耳的话 从前有一位老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身边总带一小罐油。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人,我们也许一生只会遇到一次,以后永远不会再相逢了。若干因罪而变得僵硬的生命,可以...
悦耳的话

惟念自佛不算是净土法门

起佛号,这就是禅净双修--自他俱念。这三种念佛有什么特色呢?他力门--这个他是谁呢?就是佛陀本愿的摄受力。果地教--这果地是什么呢?是净土的摄受。所以念佛人基本上,你那一念心跟...
惟念自佛不算是净土法门

惟有痛苦才会带来教益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个人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死亡。也...
惟有痛苦才会带来教益

惟贤长老《殊胜的净土法门》

慈云寺每年冬季为纪念弥陀诞辰都要举行念佛七。今年的佛七到今天已是第三天了。来参加法会的居士不少,据说有二百多人。天气很冷了,能有这么多人冒着严寒来到寺院念佛,很殊胜,也...
惟贤长老《殊胜的净土法门》

慈悲一百语

1.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2. 福莫大于心善。3. 一点慈爱不但是积德的种子,亦是积福的根苗。4. 利益一切众生,就是利益自己。伤害一切众生,就是伤害自己。5.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
慈悲一百语

悯人之孤,放开心量行善积德

;悯人之孤,就是怜悯他人之孤,这些行善积德都是雪里送炭。这个感到悲痛的就是天下有很多;茕茕无告之人,就是孤独无依。这些孤独无依之人——一般说文王施仁政,一定是首先关...
悯人之孤,放开心量行善积德

惟贤长老《净土教的圆融、顿悟

佛教传入中国,自后汉至魏晋南北朝,有关净土的经典翻译不下三十余种。净土思想,早已发生。东晋时代道安(312-385)的弟子慧远(334-416)在江西庐山,与刘遗民、周续之等一百二十三人...
惟贤长老《净土教的圆融、顿悟

惟贤法师:佛教日常生活的礼节

1、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礼,以示敬意。对佛法信众言,这是最熟悉不过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动作,不仅可以达到收摄内心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
惟贤法师:佛教日常生活的礼节

愚痴无知,实在苦恼

以前在印度有一间古寺,寺里住了一百多位修行者。邻近村落里有一位善女人,她信仰佛法,喜欢布施,发愿每天要供养一位有德的师父,于是向古寺的住持恳求,每天请一位修行者到她家里...
愚痴无知,实在苦恼

惟觉长老开示:老病死苦是经常

外事庄彩咸归坏,内身衰变亦同然;唯有胜法不灭亡,诸有智人应善察;此老病死皆共嫌,形仪丑恶极可厌;少年容貌暂时住,不久咸悉见枯羸;假使寿命满百年,终归不免无常逼;老病...
惟觉长老开示:老病死苦是经常
  • 首页
  • 604
  • 605
  • 606
  • 607
  • 608
  • 609
  • 610
  • 尾页
  • 共 1000 页
  •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