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极乐寺准提七印象记

发布时间:2019-11-13 09:13:49作者:大悲咒讲解网
(一)“寺院休假”之旅

  9月29日早七点钟,我走出了石家庄火车站出站口,外面绵绵密密地下着细雨,空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我来到了一个新城市,开始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寺院休假”之旅。

  大约十点钟,我走进了极乐寺,报到时,我已经是第五十号学员了。

  拿着房门钥匙,来到宿舍,环境是简陋了些,打的地铺,但我心里却是暖融融的。

  整理好行装,我便出门在寺内四处转转,各处拜佛,待来到天王殿时,我在韦陀菩萨面前发了一个愿,希望菩萨受累,每天早上三点多钟来叫醒我。说来还真是灵验,我每晚都是安心地睡下,三点多钟自然醒来,一天都没有晚过。有师兄问我,怎么过得睡眠盖?我说,我哪里有这本事,都是菩萨慈悲啦。

  晚上七点钟起香,上首下愚师父领众修了一座晚课,随后同参道友们互相介绍,还搞了个联谊晚会性质的活动。我的第一个准提七就这样开始了。

       (二)礼本折慢幢

  第一堂早课,师父首先给我们开示了礼佛的功德利益,也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第一愿——礼敬诸佛。随后又请一位法师给我们示范标准的礼佛姿势……

  下面恭录师父的一段开示(旧文)供养诸位同修——

  礼佛能礼到心性的本体上,才是真正礼佛。「能礼所礼性空寂」,佛是空王,你顶礼下去,尽虚空、遍法界皆是佛的法身,你的心与佛的法身无二无别。故一拜下去,等于整个皆在虚空中。那才是真正懂得拜佛的人。心中要有物,哪怕你是对人讲话,也要很恭敬,很安详的看着他,这也是礼佛。因为安详、空灵都是佛的境界,否则,你又到哪里去找佛呢?不是都死在佛经的名相之下了吗?

  所以「礼敬诸佛,因佛礼汝」,礼拜佛,也等于礼拜自己,佛并不需要接受你的贿赂。「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恭敬不如不拜,如果只是应付,不就是与自己过不去了吗?故说一投足、一举目皆要具足恭敬心。

  禅宗有位祖师,看到人家礼佛不专心,就呵斥道:「我不礼佛,但我也不傲慢。」礼佛的目的在折服慢幢。贡高我慢像须弥山那么高,把你的菩提道都障碍住了。礼佛旨在培养谦卑恭敬,降服骄矜,这是修行上很重要的一点。

  礼敬诸佛,表现的是你内心的谦恭——无我,庄重、威仪——正是你清净心的现量境界。希望各位能把自己的起心动念带到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去,真正做到打成一片。所以我们除了静坐、修法、开示之外,过堂、行香、作息都要注意威仪-——端严而不失安然。

  诸位同修,师父希望我们随时随处都要注意威仪-——端严而不失安然,在整个准提七期间,我经常观察师父的举止行仪,心中佩服得五体投地,那种威仪真的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语言文字在此时显得太局限了,只有在心中赞叹赞叹复赞叹了。

       (三)实行正道庄严世界

  第二枝香,师父为我们开示的是十方禅林的八字宗旨:“实行正道,庄严世界”。

  实行正道就是“实修证”、“行悲愿”、“正知见”、“道圆成”。只有实行正道,才能“庄严世界”,弘扬正法普及寰宇。

  师父先建十方禅林于宝岛台湾,后又遵循南公上师的嘱托,来到大陆弘扬准提法。当时师祖他老人家对师父说:“你不要眼光只是停留在台湾,大陆佛教也需要帮忙。”师父笑着对我们说,他是让南老师的这句话给逼出来的。谈笑间,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两位大德无尽的悲心与愿力。

  师父这些年来就像一位辛勤的农夫一样,不停地在播撒正法的种子。师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功不唐捐,将来必定会有丰硕的成果。所以师父一再鼓励我们,不但要成为准提法的学者,更要成为准提法的行者,解行兼备,要发愿成为弘扬准提法的大法将。

  这些话语时不时地就会流过我的心间,每当我懈怠时,就会成为我的顶门针、当头棒,刺痛我,敲醒我,努力一些,精进一点……

       (四)朴实的禅者本色

  在一次小参报告时,有位师兄说,自己在家里打坐两个小时都没有问题,为什么在禅堂里坐不了一枝香的时间,腿就酸痛难忍?其问题背后可能还有一层意味,就是在禅堂这样的环境下,通过共修力量的加持,是否使消业更快,所以感受更强烈一些。其实这种现象每一位师兄都有,尤其是新参,感受更深。

  而师父的答复很直截平实:在家里打坐,像这样密集地一天八枝香坐下来的机会不多,何况还要六、七天的时间,自然会痛得厉害一些。

  平实质朴,处处透露着禅者的本色,这是我对师父的一点肤浅认识。

  下面恭录师父关于打坐的开示(旧文)供养诸位同修:

  “现在大家通行的七期共修方式,比起住山、闭关那差多了,厨房有人做饭,上堂有人把饭菜都打好了,我们只是负责打坐而已,只要你把自己身心照顾好了,其它都不用管,也没有关禁闭,别人也不会来干扰,还有同修道友壮助声气,这种待遇,可以说是大有修福了。

  当然,这样修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很辛苦的。光是两条腿不听话,就够你折腾。不过腿事只是小事,佛法见地的澄清非常紧要,还有发愿为大众服务,广结善缘,去培养福德,这也是修行另外一条重要路线。盘腿,当然苦,这点苦还算不上苦行,但是你若弄好了,盘腿就是在享受,在享福。

  打坐修行是修定慧的一个初步训练,光是盘腿一项就够让很多人熬了,相当辛苦,但是这也只不过是小苦,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如果我们连这一关都耐不过,稍微一点静定工夫都谈不上了,何况真正的定慧。如果能把这两条腿降伏了,当然坐起来就舒服。但是舒服是舒服,如果再坐久一点,长期连环坐下去,你的腿还是又要受不了。真正要完全降伏它们,那要多大的福报、多大的毅力啊! 但是,即使两条腿降伏得可以坐了,可是那么多烦恼习气更不简单,我们心里头生起各式各样的念头,又在那里等着你。那个真叫做业障、魔障。”

  《入菩萨行论》云:“故于一切时,精勤修正念,依此求明师,圆成正道业。”意谓在任何时候,都要精进地修持正念。护持正念的根本是依止师父(上师),通过这种方式,能圆满我们菩提正道的事业。假如不具足这种因缘,有些大德说,那也绝不能离开师父(上师)的开示(教言)。每天不要离开师父(上师)的殊胜开示(教言),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用正念来约束自己。这样,境界才会越来越高。

  师父的开示是无价珍宝,同修们一定要珍惜,每日能涵咏再三,就如与师父在一起一般,修行上会日有进步的。

       (五)皈依三宝

  9月29日至10月6日,八天里有七天阴雨,道友们戏称为“日日慈云密布,夜夜法雨遍洒”,唯一的一个艳阳天是10月2日,恰值燃灯佛圣诞,真是慧日耀照,祥云飘飘,就是这一天,我们在三宝尊前至诚皈依了。

  皈依前,师父宣说了每位皈依弟子的法名,并很慈悲地说,如果有对法名不满意的,或者自己有更欢喜的法名,可以提出来更改。大多数弟子听到自己的法名,都很欢喜欣受,只有三几位同修提出要改名,师父都很慈悲地予以满愿。“大家都欢喜就好。”师父很慈悲地说。可我心里却为这几位同修感到惋惜,为何要如此固执己见呢?在佛门里,给弟子取法名并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需要有具德的阿阇黎默察弟子的因缘慎重而取,是有很深涵义的。如师父的法名,就涵盖了修行的三大要素——修证、见地、行愿。师父有三个法名,首愚、从智、宏善。师父曾经说过,下功夫要能够“首愚”,见地要“从智”,行愿要做到“宏善”。可见,法名的择取并不简单啊。

  师父赐予我的法名为“善泽”,后来有同参问起我的法名,我便告诉了他,这位同参大概周易书看过些,连嗯了几声,说大概你要发财,泽者水也,代表财嘛。呵呵,说实话,要发财倒没想过,不过这一次能来参加准提七,得到师父法脉传承,可谓赚大了,这个“内财”的确是大发了。

       (六)因果泽怀念西长久——善度

  常言道:百世修得同船渡。可见人与人之间相逢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能够同乘一条船渡河航海,已属不易,何况我们现在登上的是一条通向解脱的大法船,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万幸的是,我们赶上了这班航程,就不能再错过了。

  我们寮房先前有八位道友,来自于天南地北,师父赐予的法名分别为善因、善果、善泽、善怀、善念、善西、善长、善久,合起来就是“因果泽怀,念西长久”。期间,善果因为有重要的事情先走了,他空下的铺位又住进一位老参,跟随师父修持准提法已六、七年的——善度。呵呵,这是巧合吗?也许冥冥中早已安排好了。深信因果是学佛的基础,往生净土是修行的方向。因果正见时常润泽心怀,基础打牢靠了,修行路上自然会生起长久心,勇猛精进而不懈怠。方向目标明确了,只要肯修,一定会得度的。

  我的这些道友们都已学佛有年数了,比如善因师兄,他来自河南新乡,早在读大学时就已开始研读佛经,后来尚南网建立时,他是发起人之一,网名“一剑”,取“十年磨一剑”之意,那时他已学佛有十余年了。善因师兄的智慧高超,见地纯正,在我们当中是较出类拔萃的,在行愿上也是于平凡中行不平凡事,他本职工作是银行职员,业余时间还热心推广儿童读经运动,义务做辅导老师,不但教小孩子读经典,连一些孩子家长也慢慢被他感化而学佛了,真是令人赞叹。

  善念、善西两位师兄来自山西太原,意气相投,志同道合,我们都说他俩过去生一定做过亲兄弟。他俩在这次准提七里都有很大收获,善念对于宝瓶气有了前所未有的体会,十多年的肠炎竟然不治而愈;善西在打坐时也是多次气机发动,身心有了很大改变。他俩在我们当中可谓根机较利的。

\

  此外,来自福建福州的善怀,天真之趣不泯;来自山东济南的善长,慈悲善根发露……我周围的这些师兄们都各有所长,是值得我学习的好榜样,我能天天与诸上善人共聚一会,依止于师父座下,何其幸哉!!何其幸哉!!

       (七)身如琉璃内含宝月

  师父在开示中不止一次提到一句话:“身如琉璃,内含宝月。”师父说,这是修观想的一大诀窍。

  当我们观想自身如透明琉璃体,就已近似于空的解脱境界了。等到五脏六腑的感觉半点都没有时,就接近了。所以说准提菩萨真是“大佛母”,准提法更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我们藉着持咒、观想,慢慢消融业障习气,进而获得解脱,又有何难呢?对于准提法,我们一定要珍惜,要好好体会,它绝非一宗一派所可局限,它融合了禅宗心法、密宗精要,贯通了观心、观音、念佛诸法门,并将天台止观、禅密要法的不净观、白骨观等佛法精髓融于一体,所以说准提法就是整个佛法的浓缩。

\

  有同修问,如何将白骨观与准提法融合起来修?师父开示说:一个简单的方法,持咒时观想自己就是一具白骨在持,就可以了。

  准提法有好几种观想,真能观想成功,其功用大得不得了。初步可观想LA字,如果能将LA字的原理搞懂了,那后面的“身如透明琉璃体”、“心月轮”、“字轮”的观想便不在话下了。单单一个LA字,若能做得透彻,自然会直达金刚般若波罗蜜境界,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能降伏一切魔障的金刚,就这样修去。只要认识清楚正确,肯一路修下去,必然会生起般若智慧,没有不空明喜悦的。

  又有同修提出,自己只会持咒,而观想不得力,观不出来,怎么办?师父开示说,观不起来不要紧,先老实持咒,有个几百万遍的基础,自然就会上路了。

  观想时不要用力去硬想,能随缘入观就好。准提法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大法,是显密圆通成佛的心要,无论何人,只要肯修,都会得到真实的利益。

         (八)金刚念诵

  师父在开示中谈到金刚念诵的功用和注意事项,金刚念诵做得好,一座下来每每会大汗淋漓,汗出之后,通体舒畅清凉,此即“风融于火,火融于水”的道理。因为人身四大,念咒的当下,念念与空相应,即是空大;一口气一口气的念,气的往来就是风大;空大与风大相摩擦激荡,就出现火大;从而使色身流汗,即为水大。这时最好准备好手巾,下座后将汗擦干,将湿内衣换掉,不然,热汗变为冷汗,又被身体吸收,就会受寒。师父每枝香后都回居处十几分钟,便是这个原因。

  有同修问:每次金刚念诵后都是大汗淋漓,不知何时会停止,还是一直会这样?师父开示说:到时候就好了。究竟要到什么时候,师父没有明说。这是要我们去认真体悟的。

  师父所传承的准提法较偏重于禅宗,重在自修自悟,师父只是关要处点到即止,不明说,是防止弟子执着,抓住不放,反而障道。例如仪轨中有一句“内空心中,生起八叶莲花,红色无根”,莲花实际上与我们心脏(心窝膻中穴处)有关系,但不可直接观想心脏,抓着身体不放,而是要把身体观空,然后再观想莲花出来。如果死执心脏处,就不如法了。

         (九)食存五观

  在整个准提七期间,我们每天所做的就是打坐修法、吃饭、睡觉,不必为俗事杂事所困扰,真是太幸福了。眼看着那些为我们辛勤护持的护法们,我们真是心存感激,真得没有什么理由还要懈怠或稍存不满了。仅仅是吃饭一项,就纠正了我们平时在家里的许多毛病。

  在斋堂里我们懂得要敬僧尼,而在家里我们却很少知道在饭桌上如何敬父母;

  在斋堂里我们懂得要食不语,而在家里我们却可能经常高谈阔论;

  在斋堂里我们懂得了要端正身形吃饭,而在家里我们却可能随心所欲;

  在斋堂里我们懂得了要惜福,甚至掉到地上的饭菜我们也能捡起来吃掉,而在家里我们却可能不在意的浪费……

  在斋堂里我们学到了很多,诚如师父他老人家所曾开示的:

  “佛门中把用斋列为一门主要的功课,称为过堂。可见吃饭的威仪也不可等闲视之。吃饭能如法如仪,正是大修行。所谓食存五观,就是教我们如何在吃饭用斋时用心去观照自己: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我到这世间,空手而来,衣食住行皆由社会大众供给,自己又贡献了多少呢?故当起惭愧心。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自己所作所为,能利益社会大众的,实在非常有限,今天能有这口饭吃,当感谢一切人。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吃东西不是为了贪图口腹之欲,千万别让自己对食物好恶有所挑剔、起分别心。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斋食是用来做为药石以医疗饥饿病的,并非为享受美食,所以要知食适量。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为了维持体力,长养道业,才承受了此食。

  以上是当我们吃饭用餐时应作的想象。总而言之,要心存感恩,防止为贪嘴而吃。既不勉强少吃,也不刻意多吃,否则,都是障道因缘。”

  在吃饭中,我们体味到了什么叫念兹在兹地修行,修行与生活不能打成两截啊。在禅堂里礼佛、打坐、持咒,这些固然是修行;而在平常日用的行住坐卧中,也应随时提起正念,乃至吃饭、穿衣,又何尝不是呢?

  修行遍一切处,要真修难啊,我们要努力!

         (十)面对自我坚固道心

  师父开示说,修行要有长远心,能耐得住寂寞。纵使在家,在扰攘吵杂的环境,也要每天找时间,多盘腿、多修法、多用功。如果有机缘闭关,就多参加。用功就是要面对自己。在座大部分都是在家道友,你如何安排在一天之中找时间面对自己来用功呢?用功到某时候,往往又会不喜欢在大众中。所以说,用功不但要耐得住寂寞,同时还要经得起烦躁,在千万人中,觉得只有你一个人。心能用到那样淡泊、纯净、宁谧,才是真正的功夫。反之,如果耐不住寂寞,喜欢攀缘,则用功就别想上路了。七天的时间很短,一晃就过去了,大家要珍惜时光,即使是休息时间,也不要到处串寮房、聊天,应多用点功。

  一般来说,不是别人找你,就是你去找别人。若是别人找来,只要你方向正确,慢慢淡泊了,别人也会渐渐少来打扰你。应酬少了,正好用功。现在这种工商业时代,能够耐着性子来看经教、盘腿打坐,这种人的善根必然非常深厚。只要依愿而行,知道如何忙中偷闲,随时皆可以修行,甚至在洗衣、做饭时,也可以持咒、做观想。果能如此,心灵的空间就很宽敞了。

  为了道业,并不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放下,只要你有享清福的本事,能找个地方用功,同样是在精进。反之,道力不坚,也会生烦恼,纵使出了家,时间更多,反而乱了方寸。故重点仍在于自己的心念,而不在你的繁忙与否。一动一静之间,尽管境界不同,但你的用心应该是相同的,譬如一天之中,你拜佛、打坐的时间毕竟太少了,打闲岔的时间总是比较多,在这比较动的境界中,你又如何用心呢?这是关键之所在。

  

    师父在这次准提七的开示内容,大多可在平时的开示文中看到,诸位同修可多加研读,则不啻与师父常在一起。本文系糅合师父往昔开示而成,并非这次七期开示原始记录,但大多内容师父也谈及过,谨此说明。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全文

  • 大悲咒注音

  • 大悲咒注解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