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梅子熟了 禅机亦熟

发布时间:2019-11-12 09:13:17作者:大悲咒讲解网
梅子熟了 禅机亦熟

梅子熟了 禅机亦熟

  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初参大寂(马祖),问: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即佛。师即大悟。大寂闻师住山,乃令一僧到问云:和尚见马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云:马师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向这里住。僧云:马师近日佛法又别。师云作么生别?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师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云:大众,梅子熟也。(《景德传灯录》卷七)

  这个公案是关于马祖的弟子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的一个故事,我把它大致解释一下。

  法常禅师第一次到马祖门下,问:如何是佛?马祖告诉他:即心即佛。法常禅师马上就开悟。后来他就离开马祖,到大梅山开法度众生去了。马祖听说法常禅师已经开山了,就派了一个出家僧人去大梅山向法常禅师试探虚实。

  僧人到了大梅山便问:听说和尚您是曾经参访过马祖,您在马祖门下究竟得到什么了,所以到这里来开山传达法呢?

  法常禅师回答说:因为马祖向我说即心即佛,我就到这里开山了。

  这个僧人又告诉法常禅师说:你可知道,马祖最近说的佛法又跟过去不一样罗。

  法常禅师就问:怎么个不一样啊?

  僧人回答法常禅师说:最近马祖又改口说非心非佛了。

  法常禅师听了以后便给了一个评语说:这个老头儿真是会迷惑人了,要到那一天才不迷惑人呢?不管它什么非心非佛,我只管它即心即佛。

  这个僧人回到马祖门下,告诉马祖,他到大梅山见了法常禅师,法常禅师是如此跟他讲的。因此马祖就宣布说:大众啊!你们知道吗?梅子已经熟了。

机锋不在字面

  这段公案在禅宗非常有名,因为法常禅师听到马祖说即心即佛就开悟,然后就自己做师父接引徒众去了,马祖要试探法常禅师究竟悟到什么程度,所以派了一个弟子去,告诉他上一次讲的是即心即佛,你开悟了,现在讲的是非心非佛,看看法常禅师有何反应。可是法常禅师不为所动,他说:不管它什么非心非佛,我听到的还是一句即心即佛,所以不管它。

  因此,马祖听了就很赞叹地说:梅子熟了。意思是大梅山的法常禅师已经成熟了,可以做禅师了。

  听到即心即佛就能开悟,非心非佛就觉得是惑乱人、迷惑人。那么即心即佛、非心非佛这两句话,究竟那个才对?这是个大问题。

  依禅法来讲,即心即佛错,而非心非佛对;依开悟经验来说,因人而异,听到即心即佛可能开悟,听到非心非佛也可能开悟,这跟开悟本身并无一定之关系。

\

  说即心即佛就是开悟吗?不一定。诸位!现在我们也念了即心即佛诸位开悟了吗?但是法常禅师的确因为听到即心即佛就开悟;他悟的是即心即佛吗?错!他悟的不是即心即佛,只是听到这句话而开悟,不要认为开悟就是悟得即心即佛的道理。

  那么非心非佛又错了吗?如果有人听到这句话而开悟,那是因为这句话帮他的忙,并不是因为懂了非心非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开悟,或是悟了非心非佛这句话的道理。这个观念,诸位要了解清楚。

  开悟与文字字面的意思,没有一定的关系,但也是有关系。所谓没有一定关系,是说悟,并不是悟那句话的含意,但的确因那句话而开悟。譬如有人看到树上桃花而开悟,其悟境即是悟得桃花开吗?不是!只是因看到桃花开,他就开悟了。又如虚云老和尚,因为在吃茶的时候,茶杯拿在手上,人家倒开水进去,好汤!一不小心,茶杯掉在地上打碎了,因此而开悟。是不是他的悟境就是悟得茶杯打破了呢?当然不是,若茶杯打破就能开悟,那给你一个茶杯打打看,你开不开悟?

  祖师们开悟的经验并非就是悟了那个东西,可是当机缘成熟,他的心被一拨一点,突然间就开悟了,不是因为那么一句话,或那个动作,或那个现象使他开悟,而是因为参禅用功的那个人,已经用功到这个程度达个火候,遇到这个情况在他面前发生,他就开悟了,这是禅的悟境。

  昨天台北市发生这样一桩车祸:有一男一女两个人骑摩托车在慢车道上行驶,结果摩托车倒下来,两个人的头颅被大卡车压碎不见了,只剩下身体,惨不忍睹。大卡车是谁开的?不知道,已经开走了。听起来真可怜,也很可怕。

  怎么会发生这种事?这跟开悟看似没有关系,为什么要讲这个案子?那也是一个案子无头案。并不是因为骑著摩托车而掉下头来,也不是因为骑摩托车在慢车道上行走而头掉下来,更不是因为卡车经过而头掉下来。就是正好碰得巧,碰到一起,头就掉下来被压碎了!我们不能说:从此以后不能有一男一女,骑著摩托车在慢车道上行驶,否则头就可能被卡车压掉。每天车祸案子层出不穷,因有各种各样的车祸,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死亡情况。

  开悟,也是一样,不过开悟的人,并没有像如今发生车祸的案件那么多。每天几乎都有人因车祸而死亡,却未听说每天几乎都有人因参禅而开悟。所以这里说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并不是这两句话有什么古怪或魔术。即心即佛使法常禅师开悟,是因为法常禅师见了马祖,马祖说了这句话。若不是法常禅师见马祖,当时也不会有人因马祖说这句话而开悟。恰到好处,在这个时间,说这样的话,这个人就开悟啦!

  当然马祖大师能够识得:什么根器的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该说什么话,就能让他得到开悟的消息。

\

即心即佛

  即心即佛,是说我们的心本来就是佛的心。佛是什么呢?佛是彻悟、大觉;是自觉、觉他、觉满的意思。什么叫做觉?大梦已醒即是觉。大梦又是什么?就是烦恼生死梦。什么是烦恼生死梦?就是在烦恼生死之中,把烦恼当成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把生死当成自己旅游的乐园。人在生死中,佛称为苦海。什么是苦海?就是生老病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爱别离苦。在苦中还念念不忘,舍不得这样那样,而所追求的,都是生死环境中的种种人我、是非、利害、得失,把生死过程中,所遇到的苦因苦果,当成追求的目标,一生又一生,了无已时,那是在做生死苦海的大梦。

  求不到觉得很苦,求到的觉得不稀奇,再换一个去追求,再想、再求,到死为止。到要死亡的时候,尚觉得有许多事物没有追求到,这种种的舍不得、放不下,就是苦。在生死之中,苦中受苦,还觉得很喜欢这个生死的环境,还觉得苦得很有意思,牢牢的抓著它不放,这叫做做大梦。

  觉是从生死的梦中醒来,不再追求任何东西。因此,我们的心如果不为烦恼所困扰,就是觉。不但自己觉悟,还要帮助他人觉悟,就是自觉、觉他;自己已经彻底觉悟,则是觉满。所以自觉、觉他、觉满,便叫做佛,称做大觉世尊。

  众生的心,本来跟佛的心是相同的,佛经中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心和众生心,是同一个心,佛心就是众生心。为什么说三无差别?因为佛心是智慧心,智慧是由众生的烦恼心转成清净的佛心;不清净的众生心是烦恼心,清净的佛心是智慧心。此心与彼心,心心相印相同,只是在众生未悟时,此心是睡著的,一旦醒悟过来,则知众生心就是佛心,所以即心即佛没有错。

非心非佛

  非心非佛是什么意思?如果把我们的心当成佛的心,或不当成佛的心,都是有问题的。如果认为凡夫有一定的心叫烦恼心,而佛有一定的心叫清净心,那凡夫永远不能成佛。所以非心是不要认为有一个心是众生的心,或者是有这么一个心叫做佛的心。即不是佛的心,也不是众生的心,那么有众生也应该有佛罗?没有不变的众生,也没有定相的佛!为什么?因为众生不会永远是众生,如果众生永远不能改变的话,那就没有人能成佛了。众生能成佛,所以众生不是真的;众生的心能变成佛的心,所以众生的心不是真心。如果真有一个众生的心,众生就不能成佛了。反之,亦不能说佛也有一个心,佛亦不是真正有一个什么固定的心,叫做佛的心;成佛之后,法身遍在,即无相也无心。

  所以,众生无常心,否则众生不能成佛;佛也是无心,如果有心,那不是佛,那叫有相、有执著、有我,岂能算是佛。

  那有没有众生呢?没有!为什么?若有固定的众生,这个众生就完了,没有希望成佛了。相同的,如果执著有一个佛,那众生成了佛,就成为永远不变、永恒存在。如果到处都遍在,那就变成泛神论了;永远现佛身,那就变成多神论,而佛教乃是无神论的。因此,佛只有无尽功德,没有固定形象。佛是无相的,处处在,也处处不在,所以叫做如来如去。所以不能讲有佛,说有佛是毁谤佛。但也不能说无佛,否则又成了断灭见的唯物论。因此讲非心非佛是对的,因为佛心无相;众生有相,但众生不是真的;有相的佛不是真的佛。佛是无心、无相的,却有其悲智的功德作用,所以说非心非佛。

信心十足

  大梅山法常禅师听到了即心即佛而开悟,各位现在也听到了,然而你们听到以后却没有开悟。那就是说即心即佛这句话,对你们立即的开悟,完全没有用,但也并不等于是句废话。

  再说,马祖去考验法常禅师时,是用非心非佛来考验他,结果法常禅师说:管他什么非心非佛,我只知道是即心即佛。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否表示法常禅师执著?牢牢的执著他听到的那句即心即佛?不是!请诸位不要中圈套,如果他执著这么一句话,能算开悟吗?其实,他是以平常心来处理这样的一个考验。所谓平常心就是:我当时开悟,就是听到这句话,我的经验是如此,至于马祖大师又说非心非佛,那是他跟另外的人讲,和我没有关系。所谓惑乱人、迷惑人,意即是说:这个老和尚的花样、手段满多的,对这个人这样说,对那个人那样说,如果头脑不清楚,就跟著被他弄得眼花撩乱;今天讲这个,明天说那个,究竟什么意思啊!没有开悟的人,这样一听就混淆错乱啦!可是马祖大师真的用这两句帮助两种不同的人。法常禅师得到的帮助,就是即心即佛这句话,非心非佛则也许真的帮助了其他的人,然而对法常禅师来讲,他只经验到即心即佛。

  为什么马祖说法常禅师熟了呢?因为他已经信心十足,已经不受外边眼花撩乱的情况动摇了。法常禅师若非真的开悟,听到马祖又说出另外一句话时,或许会觉得很惊奇,以为他当时听到的、经验到了,可能有问题吗?如果真的如此,他当时就不是真的开悟。由于法常禅师对自己的经验,非常坚决的肯定,所以马祖说他成熟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全文

  • 大悲咒注音

  • 大悲咒注解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