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工作中、家庭里常常抱怨,“这个人不对,那个人有错”,认为都是别人错了,而自己无可挑剔。这其实不合理。
我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法师曾经到一座寺院参学,那里的院长要求僧人每天念完经后才可以吃饭,虽然饭九点多就煮好了,却要等到十一点多才能吃,那时饭已经凉了,吃了凉饭导致很多人上吐下泻。
后来这位法师拜访广钦老和尚时,抱怨道:“我们那个院长总是让我们吃冷饭冷菜。”
结果广钦老和尚大喝:“住口。不要讲别人用冷饭给你吃,要说你没有福报吃热饭。”
表面上广钦老和尚说的好像不对,明明是别人让饭放冷了,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老和尚的话的确有道理。
生活中有些人看所有人都是坏人,这其实是自己戴了“这是坏人”的有色眼镜,导致眼睛已经不清净了,同时,也不能认为自己十全十美,什么烦恼、毛病都没有,如果真是这样当然好,但这样的人在现实中也难觅一二。
很多现代家庭中,夫妻矛盾频发,而不论热战还是冷战,都是导致世界不和平的根本因素,因为即便外面的世界很平静,但如果家庭中战火纷飞,那么人心的感觉依然是:这个世界不和平、不安全。
家庭中的争吵,究其根源就是双方缺乏包容——各自都在心里想:“我是对的,所以必须不留情面地回击他(她)”。结果给对方造成伤害的同时,自己也需要承受痛苦,这其实就反映出佛教所讲的因果律。
这种因果律有些类似于物理学中的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比如我用拳头捶打墙壁,虽然墙壁没有要回我一拳的意识,但依靠自然规律,我的手还是像被还了一拳,很疼痛。同样,如果我们善待别人、帮助别人,那么得到的回报必定是快乐与幸福;反之,如果嫉恨别人、伤害别人,那么得到的也会是痛苦与惆怅,这是一种反作用力,一种自然的因果律。
如今科学界所讲的“吸引力法则”,本质上也是佛教的因果律。
什么是吸引力法则?举例而言,如果我很吝啬,不愿把钱财布施给任何人,这叫“穷人心态”,以这种心态就会吸引来贫穷;如果我非常慷慨、宽容,经常布施别人财物,给予别人帮助,这叫“富人心态”,以这种心态会吸引来财富。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吸引力法则,这些“科学因果论”可能更加侧重于观察今世中的因果关联,而佛教的因果论,则会探究更加长远的因缘果报。
佛教中讲到四种理:作用理、观待理、证成理与法尔理。这四理也可以很好地诠释因果律。
作用理是从因分析:一旦积聚了因就必定会产生果。观待理则是从果分析:任何果法都由因而生,与因密切关联。比如人与人发生争吵时,虽然都指责对方不对,但其实双方都有错,所以双方都要承受由此带来的痛苦。
作用理和观待理,依靠证成理可以证明——明显的部分用现量成立,隐藏的部分用比量成立。
如果问:为什么行善得善报、作恶得恶报呢?这就是一种法尔理,如同种下毒种子长出毒果、种下妙种子结出妙果一样。
生活中,很多人常会陷入困惑:“我没有种这个因,为什么会遭受这个果?”实际上,你今生也许没有种,但是前世种了。这方面的道理很深奥,如果没有深入微细层面观察,一直凭借肤浅的分别心来分析,可能就会满腹疑团。
我特别希望年轻人认真学习因果律,因为这样,你们生活中的很多困惑就能迎刃而解。
开 心 般 若
什么是真正的佛法?
真正的佛法就是开示一切法的来龙去脉,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十方三世到底有几尊佛?几个菩萨?几个天?几个人?几头牛?几条狗?有几片风?有几滴雨?几块泥巴?这是我们作为人最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你解脱,你了生死,你得自在;否则你白来一次。白来一次还算事小,来世还能得人身。就怕你是冤枉一生呐!如果你来世做鬼,做畜生,下地狱,可惜不可惜啊?
《法华经》《楞严经》就等于在给我们讲科学、讲哲学一样,讲万物来龙去脉,讲宇宙人生本来面目。它不是叫我们怎么样修、怎么样念佛、怎么样拜佛、怎么样做什么什么事,它不管这些;它只告诉我们什么是佛、佛是怎么回事。诸佛出世没有第二件事,就是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理。你知道你是怎么来的吗?你知道头上顶的天、脚下踩的大地是怎么来的吗?你知道对面吹来的风、头顶下来的雨是怎么回事吗?这是我们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你不把这些道理搞明白,你白来一趟,你修无量法门都是盲修瞎练!这是真的。我们不要有任何的侥幸和妄想,只有老老实实把《法华经》《楞严经》『如来藏』道理搞明白,你当下成就。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