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若没生起无常之念,中午贪图今世的念头就会抬头;中午若没生起无常之念,晚上就会被贪图今世的念头所俘虏。现在有很多修行人,对于修行一拖再拖,做其他琐事则快马加鞭;而前辈大德们与此恰恰相反,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将修行摆在第一位,这是因为他们无常观修的到位。在未生起以上如是定解之前,我们务必要唯一观修死亡无常。
怎样对无常生起定解:在日常生活中十个观修法
佛陀在转法lun的过程中,其实无常法一直贯彻始终。佛陀最初在鹿野苑转四谛**时,无常、苦、空、无我四谛中,第一个就是无常。佛陀转完三法轮,最后要示现涅槃时,先宣讲了一部《涅槃经》,之后说:;诸比丘,一切皆由因缘而生。同时解开上身的袈裟,让弟子观看如来身相,并教诲道:;如来出世犹如昙花现世,你们以后要常观一切万法皆为无常。说完之后,前往萨拉双树中间,以吉祥卧示现涅槃因此,佛陀的最后遗嘱,就是让我们长期忆念无常迁变之理,这也是佛法的最深教义。
真正修行好的人,时时都会忆念死期不定,始终想着;不知我什么时候死,有了这种观念,修行起来会很精进,不会天天聊天、做些无义琐事。但现在城市里的人,最缺少的就是无常观,一直把修持善法拖到明年、后年,甚至退休之后。
平时的行住坐卧、所作所为,也要全部观无常。那么,如何在生活中观无常呢?下面具体讲几个例子:
一、走路
在道路上行走时,要观想这条路是无常的,从粗大角度来讲,它终究会被各种逆境所毁,从细微角度而言,它是刹那刹那迁变的;同时,你身体也是无常的,以后不一定再路过这里。既然如此,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如理如法,始终以正知正念摄持自己。如《般若摄颂》云:;行住坐卧具正知,视轭木许无心乱。
对于无常,世间人在亲友病逝时,才有一点感触,伤心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了。而作为修行人,即使两个人身体很健康,离别时也应该当成永别:;我们以后不一定能见面了,极乐世界再见吧!时时有种无常观,这是相当重要的。世间人或许觉得这不吉祥,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修行人之间需要一种观无常的微妙缘起。
二、住处
所居住的处所,从现相上讲是无常的,没有什么可贪执的;从实相上讲,就像具髻梵天对舍利子所说,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是清净刹土,我们应当如是观想,不能认为这是脏乱差的地方。很多修行不好的人,看这个世界肮脏不堪,所接触的人也全部视为妖魔鬼怪,这样的心态对修行极有损害。
三、饮食
饮食受用是无常的,如果你有一些修行境界,应当享用禅定的美食。以前,米拉日巴尊者在山中节食苦行时,许多空行母现身供养衣食,并说:;尊者啊,您在修行的时候,如果吃一点人间的食物,穿一点衣服,同时服用一点点空行的妙食,对禅修和善行会大有帮助。这些衣食,我们会替您筹备的。尊者回答:;世间人所有的财物和资具,是不能与修行人的觉受和证解相比的。因为我有了禅定的妙食,故世间的衣食和享受有没有都无所谓!
我们若有这样的境界,当然是最好不过了;但即便没有,饮食也要比较清净,切莫沾染罪业的过患。我以前一直强调,每人一天三顿饭,千万不要杀生。有些人早上吃一只青蛙,中午吃一条毒蛇,晚上吃一只鸡,尤其是生活在海边的人,每顿饭吃掉的众生不是一两只,而是无数只,这种人比屠夫还残忍、比恶魔还可怕,不如早一点离开世间好。此外,我们除了尽量吃素,每次吃饭还应供养三宝,或者行持过午不食,以清净心来过清净的生活。
四、睡眠
躺卧睡眠是无常的,如果在贪心、痴心中入睡,则无实在意义,即使做梦也是一种迷乱。但若有密法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境界,便可将迷乱修成光明境界;退一步说,纵然没有这种境界,睡时也应观想佛陀发光,遍布自己的周围,在这样的修法中安睡。
五、财富
拥有的珍宝财富是无常的,故当依止圣者七财——信心、持戒、多闻、布施、知惭、有愧、智慧。
世间人对有漏的财物极为重视。前段时间,有些台湾居士去一个寺院参加开光仪式,当时在场有一个藏族老乡,我以前认识。她整个身体装饰得金光闪闪,十个手指戴满了金戒指,脖子上也有很多金子,一块一块的那些台湾居士见了,都说她这样做实在是浪费,平心而论,这种打扮十分俗气,一点也不好看。
所以,水平不太高的人,认为财富是身份的象征,把拥有高档的衣服、轿车、房屋,当作是成功的标志。而修行比较好、境界比较高的人,视钱财如粪土,根本不把这当回事,他们唯一重视的,只是净戒、信心、知惭、有愧等圣财。当然,作为修行人,所有的行为特立独行,一点都不随顺世间,也有一定的困难。但不管怎样,无论你在什么情况下,都务必要重视圣者七财。
六、亲友
亲朋近邻是无常的,整天随顺他们也没什么意义,所以应当远离闹市,前往寺院或寂静处激发出离心,到了那时,你自然而然会珍惜时间。其实珍惜时间很重要。如果你现在不珍惜,没有好好修习,以后不一定有这个机会。明代的一元禅师说过:;西方故国早回还,人命无常呼吸间,有限光阴当爱惜,今生蹉过出头难。因此,明白这个道理后,大家要有一种出离心,觉得这个人身太难得,必须充分利用起来。有些刚刚出家的人,也许会有一点出离心,但这个需要长期保持,不然的话,一时的冲动、三分钟的热血并不可靠。
七、名利
名誉地位是无常的,作为真正的修行人,没必要去希求这些,应恒常身居低位。现在有些人活得特别累,为了小小的地位,一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实在是没有意义。当然,如果你有地位对众生有利,那有一些也可以;但若对众生毫无利益,则应像噶当派的大德一样,内在虽有不可估量的功德,外在却甘愿默默无闻,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发心、做善事。
八、语言
言谈话语是无常的,平时说些无稽之谈没有意义,有时间的话,应督促自己念咒、诵经。《窍诀宝藏论》中讲了要断除的六种大错误,其中对亲朋好友极力取悦,对上师三宝非常冷淡,这是一大错误;整日无休止地与人闲聊,却从来不愿意持诵密咒,这是一大错误;真正的法不去修,反而希求世间八法,这是一大错误诸如此类讲了很多道理。
现在有些人,仅仅念莲师心咒一万遍,就抱怨特别累,念一个小时头都要裂开了;而让他讲些是是非非,尤其是说别人的过失,三四个小时还觉得短,甚至要熬夜 ;加班。所以,凡夫人确实烦恼深重,做善行的话,就像爬山,一直在算时间,磕半个小时头或念一个小时经,就累得筋疲力尽、奄奄一息;而让他做些世间琐事,马上精神抖擞、活力百倍。这是非常颠倒的。因此,我们行持善法要有毅力、要精进,至于造恶业方面,务必要想方设法加以杜绝。
九、善念
信心、出离心也是无常的,即使依靠偶尔的因缘生起,;我再也不回家了!再也不踏入红尘了!但过一段时间,可能就烟消云散、无踪无影了。因此,为了稳固自己的出离心和信心,要经常祈祷上师三宝,以坚定的誓言来摄持相续。
十、妄念
想法妄念统统是无常的,故当具备贤善的人格。如今尤其是学术界的人,分别寻思特别重,总觉得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但这也是无常的,关键是要具足菩提心、慈悲心,拥有贤善的人格。否则,即使你再能说会道,口才无人能及,想象力特别丰富,可对自他有没有利也很难说。
十一、验相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有时晚上做一些好梦,白天显现种种境相,看到光、看到圣尊这些验相和证悟相也是无常的,没有必要太高兴。你平时生起强烈的烦恼,从来都不察觉,而稍微有一点觉受、有一点境界,就开始到处打电话:;我开悟啦!看到什么东西了。其实看到什么并不重要,内心转变才最重要。若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的道理,反反复复在心中观修,对此真正产生定解,然后修更高的法才会事半功倍。否则,暂时的一些验相并不稳固。
卓沃衮波上师曾说:;总之死亡无常法,自之相续若未生,密集之法亦不深;相续生起死念时,三皈之辞也高深。的确,基础没有打好的话,表面上能看到明点,接受过《上师心滴》等最高的密法,也只不过是冰上建筑,因为没有观好无常,这种境界不会长久,很容易被世间种种迷乱夺走。所以,真正要修行的人,基础一定要打牢,这是我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希望你们牢记于心。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了很多恶业,他担心来不及忏悔就死了,如此必定堕入恶趣,于是跑到寂静的地方,依止玛尔巴罗扎接受了窍诀,对寿命无常再再地串习,最终获得无死的坚地,摆脱了对死亡的恐怖。很多道友也是这样,想起以前没学佛时的恶行,自己非常害怕死亡,于是进入佛门专心致志地修行。到了一定时候,虽不敢说像前辈大德那样获得了成就,但至少明白,如果自己没学佛,早晚肯定不断造业,而今一方面不会造那么可怕的业,再加上终身学习佛法,过着清净的生活,死时应该有一些把握,不会特别畏惧了。
总之,通过修持无常法,我们要像米拉日巴尊者一样,证得无来无去的不死果位。佛陀在因地时也是如此,《涅槃经》中记载:往昔,佛曾示现为一外道婆罗门,在雪山中修菩萨行。当时无佛出世,也无有教法。帝释天为了试他的道心,化现为极其恐怖的罗刹形象,来到他面前宣说半偈法:;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菩萨听后,觉得此半偈为三世诸佛的正道,于是恳请他讲完后面部分。罗刹不肯,要求他除非以血肉作供养。菩萨欣然答应了,于是罗刹宣说后半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得到法之后,菩萨欢喜异常,遂于石壁、树木上,处处书写:;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是一切诸法的根本。有些道友常在经堂柱子上贴很多;止语,其实这倒不用,你要贴的话,应该贴这个偈颂。)后为兑现自己的诺言,他攀上高树,纵身跳下。此时虚空中传出美妙音声,帝释天恢复身相,接住菩萨,对其忏悔、顶礼、赞叹后返回天上 。在《释尊广传》和其他本师传中,也讲过这个公案。可见,无常法是真正的解脱之门,为了听闻此法,付出一切也值得。
修持无常的三个层次
关于修持无常,塔波仁波切从三个层次教诫我们:;开始的时候,害怕生死所追,务必像鹿子逃出笼子一样义无反顾;中间的时候,务必像农夫辛勤耕耘田地那样,做到死而无憾;到了最后,要像大功告成的人一样,做到心安理得。
意思是说,修无常的过程中,最初要像野兽逃离猎人的笼子一样不会回头。有些人刚生起无常观时,什么都不管了,非要出家学佛,别人怎么劝也劝不住,母亲昏倒也好,父亲恐吓也好,无论家里发生什么事,都动摇不了他的决心。这是很好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出离心,则无法从世间琐事中解脱出来。
中间的时候,要像农民耕地一样勤勤恳恳,最终获得一定的把握,就算死也没有遗憾了。
到了最后,一切修行皆已成办,自己心安理得。就像上师如意宝在《快乐之歌》中所说:;死也快乐,活也快乐,一切都快乐。贝若扎那在擦瓦绒时有一个《满足快乐之歌》,其中也讲了很多这方面的教言。不过,世间人的快乐与修行人的大不相同,我看过一本书叫《我就是快乐的人》,里面的很多快乐,似乎没有多大意义,它不是修行上的快乐,更不是生死自在的大乐。
塔波仁波切还说:;最初的时候,务必要像箭中人的要害一样,认识到没有空闲;中期阶段,要像死了独子的母亲一样,专心致志地修行;最终要了达无所作为,如敌赶走牧童牛。
意即修无常的时候,最初应像箭射中自己的要害,其他事情再重要也全部放弃,抓紧时间去抢救。同样,刚生起无常观时,除了修法以外,对什么都不关心,一切都不可能阻拦你。
中间的时候,应像母亲死了独生子一样,日日夜夜想着他、念着他,对于别的事物,根本提不起任何兴趣。
到了最后,证得无作无行的究竟果位,此时对一切万法明明了了,但却无法用语言形容,就像牧童的牛都被怨敌赶走了,一时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当然,这种证悟境界,并不像牧童被赶走牛那样特别伤心,此处主要是从不可言说、无有可作的角度说明的。
在未生起以上如是定解之前,我们务必要唯一观修死亡无常。香怎耶巴说:;上午若没生起无常之念,中午贪图今世的念头就会抬头;中午若没生起无常之念,晚上就会被贪图今世的念头所俘虏。汉地寺院上晚课时,也有一句:;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佛陀曾这样赞叹观修无常:;多修无常,已供诸佛;多修无常,得佛安慰;多修无常,得佛授记;多修无常,得佛加持。如众迹中,象迹为最,佛教之内,所有修行,观修无常,堪为之最。 有些人平时分别念特别重,总喜欢胡思乱想,其实你若实在喜欢想,那最好想无常:山是无常的,河是无常的,我是无常的,你是无常的最终我也会死,你也会死,除此之外,再没有更殊胜的教言了。每天坚持这样串习,那么修行境界必定会圆满。
对无常生起定解的界限是怎样的呢?
应像喀喇共穹格西那样。格西在后藏的觉摩喀喇山修行时,岩洞口有一荆棘丛,常挂到他的衣服。开始他想砍除,但转念一想:;唉,我也许会死在此山洞中,不知是否再有出去的机会,还是将修行妙法放在首位吧。当他再次出洞时,又想;不知道能否再返回这个山洞,于是一直没有砍荆棘丛。就这样,他连续在这个洞里修行了多年,最后已经获得了成就,可依然没有砍除荆棘丛。(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普通的故事,可里面有非常甚深的窍诀。我们有些道友不是这样,在寂静的山沟里,一定要修富丽堂皇的房子。今天我就看到几间,觉得他们无常观得真不错,若被喀喇共穹格西见到了,肯定很;随喜他!)
还有一个修无常观的表率,那就是持明无畏洲尊者,亦即智悲光尊者。尊者有个秋季七月沐浴的水池,没有阶梯,进入时很困难。弟子问:;是否需要在此修一阶梯?他拒绝道:;不知道明年还有没有机会在这里沐浴,何必那么费事呢?他一直不让,并常常教诫弟子修无常法。
现在有很多修行人,对于修行一拖再拖,做其他琐事则快马加鞭;而前辈大德们与此恰恰相反,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将修行摆在第一位,其他事情可以慢慢来。不然的话,;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修行若一直往后拖,今天该念的经推到明天,但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不行又推到后天再念这样下去的话,最终什么法也修不成。
所以,我们应当珍惜眼前的时光,正如陶渊明在诗中所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在没生起不加改造的无常观之前,大家一定要在加行发心、正行观修时,千方百计调整自心。很多人总是问我:;这个无常法要修多少天?其实此处已讲得很清楚了,你相续中没有生起这种定解之前,不管是一百天、两百天,还是三年、五年,都要一直修下去。这样到了最后,你才会明白一切都没有实义,只有修法最有意义。
当然,我们修的时候,必须要具足三殊胜:首先为了众生发菩提心,闭着眼好好祈祷诸佛菩萨、空行护法,加持自己一定要生起无常观;然后通过理论也好、实修也好,用各种方法调整心态观无常;最终生起无常观之后,要将此善根回向一切众生。总之,务必要追循圣者前辈的足迹,尽心尽力、勤奋努力地修持。
无常现前反而执常有,老年到来反而以为幼,
我与如我邪念诸有情,相续生起无常祈加持。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