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一切法都是这念心的作用,所以,开悟就是悟无所得,悟心本具。一切法都是自心起用,不要再去追求,真正开悟的人就完全了解这个道理。有些人不了解,打坐看到一点点光明,就认为自己开悟了,其实,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境界。打坐的境界很多,《楞严经》中提到五阴,共有五十种境界,这些境界都不要执着才能过关;一执着了就过不了关。例如,晚上梦到如来、菩萨为你说法,梦到如来给你摩顶,这些都是虚妄的,是梦境,不能执着。有些人梦到自己在念佛、诵经,心里沾沾自喜,这些都是好梦,好梦也不能执着,能所俱空,所以说“至人无梦”。大家要了解这些道理,不要糊里糊涂,梦到菩萨来摩顶、传法,就自以为开悟了。释迦牟尼佛传法迦叶尊者时,说了一段偈语:“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传法只是一种方便,你契悟到这念心,就告诉你心有体、有相、有用;告诉你心念作用的时候在哪里,不作用的时候心又在哪里,传法是交代这些道理。所谓“明明白白一条路”,就是悟每个人本具的这念心。悟了以后,“乘悟并销”,悟无所得,凡夫心不染污,就是无上菩提心。
理上的悟,有“大悟”及“小悟”,古人说,大悟几百次,小悟几千次。此外,还有“彻悟”。事、理统统了悟了,还要继续修,最后还有“证悟”。譬如现在要到台北,知道是哪个方向,知道走哪一条路,知道有几个站,一切都了然于心,这就是悟。虽然悟了,假使不去走,有什么用呢?所以,悟了以后,就要保任圣胎,如古人说“如龙养珠,如鸡孵卵”,就是保养这念心。儒家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保养成功才能成道,这念心才有作用;假使保养不成功,看到好的东西还是贪爱,遇到不好的境界还是发脾气,就表示这念心继续在染污,禁不起磨炼,禁不起考验。
悟了以后,就如佛经所说的:“见境不生贪爱,于理不生分别;不于理中生分别,是故其中最吉祥。”悟了之后,经常安住觉性,看到好的境界,不贪爱、不占取;看到坏的境界,不厌恶、不舍弃,就是“见境不生贪爱”。什么是“于理不生分别”?打坐时,这念心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分别的这念心时时刻刻现前,念念分明。“是故其中最吉祥”,这个地方就是净土,是最吉祥的地方,什么人都找不到你。
什么是净土?有的人不了解心法,拼命向外祈求三宝加被,希望往生净土。这样所求的净土都是有为法,落入境界、落入执着、落入妄想,不是真净土。真正的净土就是我们的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净土,不要另外去找。《六祖坛经》云:“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世间、出世间,都在我们当下这念心。只要时时刻刻坚住正念,随顺觉性,就是入理圣人。假使违背这个道理修行,就是南辕北辙,即使费了很多力气、很多工夫,所得到的也只是一点点,甚至于连一点点都得不到,得不偿失。
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一切都是现成的,才算知道佛法的真实意义。虽然是一切现成,但假使这念心还是善恶业夹杂,禁不起考验,就要“生处转熟,熟处转生”。〈开经偈〉云:“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什么是“无上甚深微妙法”?当下这一念心才是无上,没有一法能够超越才是无上;在这里用功,就是“无上甚深微妙法”,否则只是念一念偈子而已,只有随喜赞叹的功德而已。
希望每个人都要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有长远心,这样才能修得成功,否则是修不成功的。平时要多静坐,这念心时时刻刻不离开当念、不离开觉性,觉性才是道。《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清明,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明白自己心中有一个自性光明的德行,那就是我们的本心。除了自性以外,哪里还有一个“明德”?
觉悟自性,才能“明明德”。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