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石女因缘

发布时间:2023-08-18 10:15:37作者:大悲讲解

  石女因缘

  摘自《未曾有因缘经》

  【白话译文】

  波斯匿王和皇后出宫的时候,经常用四名力气很大的石女抬轿。皇后所乘的轿子有七宝装饰。这一次被留在世尊精舍的门外,让太监看守。太监就转命四名石女守着轿子,自己跟随听佛讲法。这四名石女睡着了,有人偷了轿子上的一颗摩尼宝珠,她们也不知道。这时太监不放心,出来察看。发现轿子上的宝珠没有了,心中十分害怕皇后斥责,便问石女说:让你们看护轿子,你们怎么监守自盗偷宝珠呢?这些石女都说:不是她们偷的。太监发了脾气,用鞭子抽打石女,痛彻骨髓。其中有一名石女觉得自己没有偷窃宝珠而被鞭打,便逃入世尊讲法精舍,大声喊冤。大家听了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佛对阿难说:你去到太监那里让他不要鞭打没有过错的人,这四名石女是皇后前生的老师,没有犯什么错,为什么要鞭打她们呢?这会造作后世的恶业因缘。皇后听到佛说这话,于是恭敬起立,合掌问佛:世尊所说这四名抬轿石女是我前世的老师,我十分迷惑,请您说说其中因缘由来,让大家都能明了知晓。佛告诉皇后:你召唤石女进来,在我面前可以验证虚实。皇后就命令太监把四名石女传来。四名石女见佛后,叩头啼哭,顶礼世尊说:实在不是我们偷了宝珠,因为什么缘故而遭此痛苦,鞭打加身呢?世尊说道:罪业的因缘是自己所造,并不是父母所为,更不是从天而降。人们造作善恶之事,就会有苦乐报应,就如同喊话回声一样如影随形。为了贪得现前的利益而做奸邪欺骗的事情,却不知后世多生多劫会遭受苦报。恶从心生,却是自己的敌人,如同铁器生锈,腐蚀其形。波斯匿王向佛致礼问道:世间的事情都有前后因缘,这四名石女前生有什么因缘请佛说一说,开导我们这些无知之人,利益大众。

  佛告诉波斯匿王说:你们想听其中的来龙去脉那很好,我现在就讲,你们用心听。世尊又重申:在我的教法之中,有一些出家比丘,言行不一,心口不一,为了名闻利养,钱财饮食,招募徒众,或者为了逃避国家规定的役制,才出家修道。根本没有志向解脱,度化众生的愿望。以此不净心享受信众布施,却不知道后世多生多劫受到罪报,偿还业债。为了这个缘故我怎么能不说呢?

  佛告诉波斯匿王:在多劫以前,有一个很大的国家,名叫裴扇阇。有一个女人叫提违。是婆罗门种姓。丈夫死后守寡,她的家里很富有,但是没有儿子,也没有父母。孤独一人,没有依靠。婆罗门教中有种方法就是如果有了什么不如意,就自焚烧身。这时有一些婆罗门教士经常一起到提违的住处,劝他说:现在所受的苦报灾祸都是由于前世造作罪业的缘故。什么是罪呢?不尊敬奉侍婆罗门教,不孝敬父母丈夫,又没有养育儿子的慈悲之心。有这样的罪过,才让你遭受孤独一人的痛苦。如果不修福灭罪的话,后世的苦报会更加痛苦,堕落到地狱当中。那时后悔就晚了。

  提违就问:那要怎样才能修福灭罪呢?婆罗门教士说:灭罪有两种方法,一是罪过轻的,剃除头发,洗浴清洁,到神庙中忏悔,乞求那罗延天,请一百名婆罗门教士吃饭饮食,然后用哺乳的奶牛百头供养婆罗门教士才能灭除罪业。为什么呢?婆罗门教修行梵行,不吃酒肉五辛葱蒜,只饮牛奶。以奶牛做供养能让施主除灭罪业,获得福报,生生世世心想事成。你现在的罪业很重,应该以家中的一切珍宝布施五百名大婆罗门教士,诸位婆罗门教土得到布施后会为你祝福,诵咒祈祷,让你后生得到大富的果报。如果要灭除罪业,应该在恒河边自焚。诸位婆罗门也会为你祈祷,让你所有的轻重罪业全部灭除,后世不会有痛苦的果报。父母兄弟丈夫孩子都会长寿,快乐无量。于是提违便同意了,执意决定自焚灭罪,于是便让家奴用十辆车到山中砍伐木材,准备自焚。

  这个国家中有一位得道之人,名为钵底婆。持戒精进,多闻智慧。常以慈悲心教化天下人民,让其改恶从善。听到提违要自焚的消息,于是心生怜悯,来到她的住所,问提违说:你砍伐木材,是要干什么啊?提违回答说:想要自焚来灭除罪业。辩才回答说:你的罪业是跟随精神而有,不是在身体里,如果自焚,白白受了焚烧的痛苦,却是不能灭除罪业。人的富祸由心而起,心念善则受善报,心念恶则受恶报,心念痛苦欢乐,受到的果报也是一样。就如人饿死,那么就会做饿鬼,苦恼而死的人就会受到苦恼的果报。欢喜而死的人就会受到欢喜的果报。安隐快乐的人死后也会有相同的果报。你现在怎么能在苦恼中想求灭除罪业,希望得到善报呢?千万不要这样想,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

  再者,提违,就说那在病痛之中的人吧,被痛苦所折磨,如果有怀有恶意的人呵斥辱骂这个病人,用手撕扯他的耳朵。那么你想这时病人的心里会快乐吗,会没有愤恨的心吗?提违回答,病人在病痛中,没有见到人的时候都常常恼怒,何况被人撕扯怎么会没有愤恨心呢?辩才说:你现在也是一样啊。前世的罪业造成你孤独一人,常常苦恼忧愁,还要自焚来脱离苦恼,不就是这样吗?如同病人痛苦之中遭到辱骂呵斥,苦恼会增加百千万倍,何况自焚,火焰生起的时候,身体焦烂,气息还没有断绝,神志尚清。这时身心被火焚烧,但是神识却没有离开身体,受到痛苦茶毒,内心苦恼,这样命终之后会转生地狱之中。地狱中的苦恼会增加百千万倍。想要脱离难上加难。何况要用自焚来脱离痛苦呢!还有,提违,如同牛讨厌所拉的车一样,想方设法让车损坏脱离痛苦,但是这辆车坏了,下一辆还会套在它的脖子上。这是因为罪业没有完结的缘故啊。人也是这样,假如烧坏了一个身体,罪业因缘仍然存续,没有消灭。如同阿鼻地狱中被火焚烧的罪人,一天之中会被烧死八万次,但又会八万次活过来,经过一劫这样的罪业才完毕。更不要说你希望自焚一次就可以灭罪了,怎么会有这样的道理呢?

  辩才以种种比喻为其讲说正法。提违觉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改变了主意,不再自焚。于是请教辩才说:应该怎样才能灭除罪业呢?辩才回答:前面心怀恶念,如同乌云遮月,后心发起善念,则如火炬消除黑暗。你今天幸好有灭除罪业的意愿,我有善巧方法能够让你不花费一文钱,甚至不经历一毫痛苦,灭除罪业,让现世就能安隐快乐,以后更会往生善处,随心所愿,万事如意。提违听后欢喜非常,忧愁恐惧一扫而空,如同囚犯被赦免出狱。立即顶礼问讯,命仆人铺设庄严宝座,布置鲜花,焚香燃灯,请辩才落座讲法。辩才即接受邀请落座。提违带领家内五百眷属奴仆围绕辩才,恭敬叩头顶礼后合掌站立。

  提违向辩才说道:听了您说灭罪的道理,虽然十分欣慰欢喜,但还是有些疑问,请您为我们说说除灭罪业的方法,我们好遵照实行。

  辩才回答说:罪业的来源是由于身口意的造作。身业造作的恶是杀生、偷盗、邪淫。口业造作的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业造作的是嫉妒,嗔恚、骄慢、邪见。这是十恶。造作了这十种恶行就会受到恶的果报。现在应当专心一念,至诚忏悔:前世今生所造作的这十种罪业今天完全忏悔,发露出的罪业才会灭除。并应自行立下誓言,以后坚守十善,不再做恶。

  同时我们的父母、丈夫、兄弟等亲人所做的罪业,我也一心代他们忏悔。弟子提违以今天忏悔、改恶修善的福德因缘,布施给一切遭受苦难的众生,让他们离苦得乐。众生所有的罪业我都代替他们承受。再立下誓言,因为今天我改邪归正、忏悔罪业修积福报的因缘,后世转生直至成佛,会始终遇到明师和善知识,寿命无量,常和父母夫婿子女眷属,相互顾念,不会遭受和今天一样的痛苦灾祸。

  最后辩才告诉提违说:忏悔灭罪的方法就是这样。

  提违及其眷属在辩才前跪拜合掌说:弟子们聆听您的教诲,也按照方法进行了忏悔,愿尊者能够传授其它的善巧教法,我们当会奉行不懈,增长功德。

  辩才说道:现应诚心皈依佛、法、僧。这样说三遍。今生会受持十善业道。弟子某某,从今天起,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是身业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是口业善。不嫉妒、不嗔恚、不骄慢、不邪见是意业善。这就是受持十善法戒。

  辩才传授了提违十善法戒后,提违及其眷属欢喜雀跃,尽心奉行。提违又布置了多种饮食和珍宝,向辩才禀告:愿尊者不要起离去的念头,留下来教化我们这些众生。我们会为您建造居住的宫殿,随您的心意奉侍终身。

  辩才回答说:你今天己经能够舍邪归正,修习十善,为正法弟子。再以十善教化天下,那么就是报答师傅的恩情了。你己经得度,我不必再留,当去往其它的地方教化众生。

  提违知道辩才尊者不会留下,于是将储藏的珍宝般出来敬献,希望能够留住法师。但是辩才没有接受,告辞离去。于是提违心想:今天所得到的惠利都是由于我们在师傅的教授下开悟才能得到的。教化的恩情无以报答,但是法师即不留下,也不接受珍宝的供养,真是无可奈何。于是悲伤泪流,叩头拜别。

  辩才离去后,提违女人和其五百眷属以十善法辗转教化他人,经过了很长时间。

  这一年遇到了饥荒,粮食价值暴涨,人民饥饿。当时有五名比丘十分懒惰,不修习经书义理,也不是专门精进修行持戒。被世人轻慢,也没有人供养。贫穷困苦,生活没有指望。五个人商议道:生存的道理就要有适宜的形象,人的生命是珍贵的,怎么能坐着等死呢?

  于是各自乞讨来绳索,编成绳床,在旷野中打扫干净,布置华丽庄严的幢幅,五个人依次盘坐,外表就如习禅入定一样。但是内心所想却是邪见恶念。世人见了,都以为是圣人,于是争相供养,多种饮食。五名比丘吃喝有余。

  此时,提违也听到了这件事,派人寻访,回报说:有五位圣人独坐于旷野中,很多人都前去侍奉供养,如同天神一般。提违很高兴,暗自庆幸:我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第二天就驾着华丽的马车,跟随着香花乐舞,前来礼敬五名比丘。

  提违到达后礼拜问讯,并供养饮食,向五名比丘说道:

  尊者们的功德贵重,是无上福田,众生因此得蒙庇佑。不应该这样对自己轻慢。弟子希望能够请尊者光临我家,让我能够奉献一点我的诚意。只希望您发心慈悲,救度众生。弟子的家中有清净的园林,流泉浴池,也庄严美好,愿意供养诸位尊者。

  提违眷属。叩头再三。时五比丘。知其意至。便许可之。

  提违和其眷属再三叩头邀请,五名比丘知道其意十分诚恳,便应允了。

  提违得到应允十分欢喜,告辞还家,派遣人驾驶庄严华美的马车,迎接五位比丘到家供养。提违家有一处美妙的园林,就在家旁不远。有十顷大小,流泉浴池,奇花异草,百鸟鸣瑞,清净妙好。园中建造宅舍,种种珍宝装饰,布置有各种上好器具,芳香整洁。就请五名比丘在此居住。提违则终身奉侍,随时随地,及时供养饮食汤药。

  五名比丘被主人殷勤供养,十分安逸快乐,庆幸道:真没有想到这样幸运,人生在世,用种种方法谋求财利,脱离贫困。即使愿望能够满足也不如我们,不必辛劳唾手可得。饮食福禄是需要智慧才行的啊。

  五名比丘观察主人殷勤诚恳,一起商议道:虽然主人能够随时供养,但是日久天长不免贫困,到了不能接济我们的时候,富足的生活就没有了。我们现在应当再以其它的方法谋求财富,为将来享乐做准备。

  这样商议好后,便派遣一个人化妆易容,到各处去宣传:有四位比丘,隐居寂静的地方,坚守禁戒,不食酒肉葱蒜,梵行圆满,修行禅定止观,证得无漏神通,不久就会得到阿罗汉果,是天下人最好的福田。人们听后,都带着钱财饮食前来礼拜,恭敬供养。

  这样过了很多年,提违因为直心敬信、恭敬供养,始终如一,寿终后往生到化乐天。而五名比丘由于行为虚伪巧诈,内心邪恶,福报享尽,寿命终了后堕入地狱,八千亿劫,受种种剧苦的报应。地狱罪毕又生为饿鬼,种种形类,这样又过了八千劫。饿鬼罪毕转生畜生身,以身力偿还主人供养的因缘。转生骆驼、驴骡、牛马等等,随其主人受生享福的地方,以劳力偿还主人业债。这样辗转受生了八千世,畜生罪毕。虽然又转生人道,但是诸根不灵,没有男女二根,被人称为石女。从那时起又过了八千世,以苦力偿还业债。至今还没有结束。

  佛告诉波斯匿王说:那时的提违就是现在的皇后,辩才尊者即是现在的目连尊者。那时的五名比丘就是现在抬轿的五名女仆。

  波斯匿王向佛问道:世尊所说五人的因缘由来,但是现在仅仅见到四人,另外一个,在什么地方呢?

  世尊说道:另外一人在王宫之内负责清洁厕所,扫除粪便。

  皇后听了佛讲的因缘后,十分恐惧惊栗,于是站起礼拜,向佛说道:就如世尊所说,这五名女仆是我前世的老师,现在成为我的仆人,是不是我犯了大逆不道的罪过?因为人对于老师应该恭敬顶礼,才是道理。现在反而让其抬轿随从,如同牛马。这太让我害怕了,愿佛慈悲,听我忏悔。

  佛回答说:皇后自己的福德享受,没有什么罪过,不用疑惧。众生因缘不同,受生业报也不一样。行善自然受福,作恶自然受殃。皇后那时心地平直清净,乐于修福,从那之后,生生世世都遭遇明师,听闻正法教诲,善行不断,福禄逐渐增长。时至今日,福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恰逢有佛出世,由于从前的福德因缘力量,再次听闻正法,如法修行。因为这些缘故您是没有罪责的。那五名石女的因缘,由于他们那时邪见贪欲,虚伪巧诈,没有慈悲之心,接受你的供养。罪报的缘故使其偿还宿债。

  皇后说:今天听到佛说我前世的因缘,弟子疑惑消解,也不再忧虑。这些石女的罪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毕呢?弟子愿意放他们自由,不再驱使他们,请世尊为他们说法令其了悟,改恶修善,得以免除诸苦。

  世尊说:要我开化他们,那把王宫内的清除粪便的那名石女也叫来。

  皇后立即派遣人把石女召唤来。不一会,五名石女已经聚齐站在佛前。

  世尊慈悲,先以善言问候:大家身心康泰,安逸快乐么?

  五个人听了恼怒的很,回答说:佛怎么这么不知时宜?我们昼夜辛勤劳苦,还要被鞭打役使,没有暂停休息的时候,有什么快乐可言?佛不知道么?反而问人是否快乐,这不是不知时宜么?

  佛告诉五人说:现生所受苦报,都是由于前世邪见贪欲、虚伪巧诈,心怀不善而受人供养的罪业报应,辗转多生,至于今世偿还罪业还没有完毕。你们想要免除苦报的话,应该至心诚恳忏悔改过,改恶修善。从这样的因缘就可以免除苦报。

  石女听了佛说的道理后反而更加愤怒,背过身去,不想再听。佛以神力,幻化另外一个身体,站立在他们面前,以种种方便譬喻劝慰,让其忏悔罪业。这五名石女又转身向东,佛依然化身站立面前。他们又转向西,依然如此。最后东西南北上下各方都有幻化的佛站立面前。石女们见到诸佛围绕,于是大声叫喊道:我们现在已经是粗鄙恶劣的罪人,佛为什么要苦苦逼迫我们呢?这时佛摄各个化身消夫,仍就恢复原来的佛身。

  佛告诉大众:国王,皇后,诸比丘,你们看到石女们的反应了吗?大家都点头称是。

  “你们要知道:众生的罪业有两种,一种是业障,一种是烦恼障。罪业轻的,有烦恼障,罪业重的则有业障。这几名石女是两种罪障都有。不能接受教化,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这时皇后见到石女不能接受佛法的教化,十分悲伤,对五个人说:从今以后,我们断了从前的因缘,给你们自由,可以无忧无虑了。石女们都跪下向皇后求情说:我们五个人奉侍您家,有什么过错,没想到今天会被赶出去。如果您有什么不称心的,请一定宽恕我们,还让我们像从前一样服侍您。皇后再三说明自己的善意,但是石女却依旧不愿离去。

  皇后向佛说道:弟子愿意给五名石女自由,她们却不肯离去,这如何是好?佛告诉她:这五名石女的业债还没有偿还完毕,因缘的牵缠使她们不能离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暂且顺从她们的意思,继续她们的工作,等到宿债因缘了结自然会解脱的。

  世尊告波斯匿王说:人修福业,能够谦虚敬重,正直清净,修行道业,是功德无量的,其果报火不能烧,水不能没,盗贼无法偷取,国家法令也不能改变的。就像现在的皇后,享受的福报如同天人。人心念恶,贪图现前的利益,像石女这样多生多劫遭受痛苦的果报,至今尚没有结束。虽然能够遇到佛法教化,但是由于罪业的障碍,反而会产生怨恨嫉妒。这黑暗的前途,什么时候才能脱离呢?

  世尊以慈悲心向诸位比丘说道:如同我从前所说,人身难得,逢佛出世更难,听闻佛法难上加难,最难的还是能够终生如法修行。你们大家,从前种下善因,能够得生人道,又遇佛在世,听闻佛法,信受奉行,割断恩爱,别离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出家修道,如同囚犯得到赦免出狱一样。应当舍恶修善,言行一致,表里相应,少欲知足,不贪恋世间的尊荣,有时还要忍受饥渴。而志在无为圣道,研习学问,丢弃一切恶行,增长智慧,修集无漏道业,脱离生死苦海。还能以智慧教化天下众生,奉行十善,这就是自度度人,行菩萨道。

  这时大众中有的比丘听闻佛说的道理后,反省自己,身口意三业和佛法相去甚远,五百余人即站起向佛叩头顶礼,合掌忏悔说:世尊所说不善的身口意三业我们都有,今天在佛前我们发露忏悔,惟愿世尊了解我们的诚意。从今往后发誓不再做不善业,应当如法修行,请佛作证。

  世尊说:你们啊,佛是三界中的圣者,众生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忏悔罪恶,修习善行,十分欣慰,理当随喜呀。

  又有五百名没有严持戒律的比丘,听闻佛的教化后,起立顶礼,向佛说道:世尊啊,我们实在不配出家修道,因为从前出家是为了名闻利养,行的却是虚伪奸邪之事,只有表面的功夫,受人供养,负债太多了。为此我们实在恐惧忧虑,今天愿还俗归家,请佛准许。

  佛告诉这些比丘:那很好,我也随喜各位。因为人做某一项事业,都如同把玩利刃和毒药一样,如果没有相应的能力,还不如不做。否则作不好反而会受其害。你们今天能够相信因缘果报,又有惭愧心,因为此心的缘故,能够除灭罪过,增长善根。在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初次说法即会得到度化。

  又告诉诸位比丘:宁肯割自己身上的肉来吃,也不要以邪心接受人家的布施。这是很难的,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这时佛的儿子罗侯罗等五十名沙弥听到石女遭受恶果的因缘由来,很是恐惧忧虑。即向世尊礼拜,说道:今天听闻您说的石女恶报的因缘,十分恐惧。因为就像教授师舍利弗那样,有大智慧大福德,被国家中的名门旺族所公认,竟相供养最好的美味饮食甘露珍品。而我们这样的愚痴小儿,没有什么福德智慧,接受这样的布施,后世一定会偿还宿债因缘,遭受痛苦果报,就像石女们一样。所以十分忧虑。像这五百比丘前辈尚不能承受,还俗归家,何况我们这些小孩子,没有智慧的人呢?请佛慈悲,允许我们也还俗回家,希望能够免除将来的罪报,不要遭受痛苦灾难。

  佛告诉罗侯罗说:你因为畏惧自己的罪业而想回家,希望能够免除苦报,是没有这个道理的。比如有两个人同时缺少饮食,饥饿难耐。忽然遇到好客的主人,招待他们甜美肥腻的食物。这两个人由于饥饿而进食过多。但是这两个人一个有智慧,一个没有智慧。

  有智慧的人自知饮食过度,身体沉重,嗝逆频繁,难以消化,有可能导致身体的疾患。于是前往就医,虚心诚意,作礼求救,请其解除病痛。于是医生给予对症之药,服下后将腹内的积存的食物全部吐了出来,并让其以火暖身,起居有节,禁止劳神费力。这个人因此而免于痛苦,终于能够得享天年,身体康健。

  而没有智慧的人,不知道自己吃的过多,以为身体的不适是鬼神所致,于是花费钱财,杀生祭祀鬼神,希望能够保佑自己的生命,却是白费功夫。腹中所积存的宿食,引发风气,绞转筋脉,心痛发作而亡。堕落致地狱当中,受苦无尽。这都是因为没有智慧的缘故。

  佛又说:你罗侯罗,因为害怕自己的罪业而还俗归家,就如同没有智慧的愚痴之人。人求福德,脱离罪报,应该谦虚勤恳,向明师请教,修习智慧,忏悔罪业,改往修来。这样渐渐智慧成就,消灭众罪。就如同我从前所讲:日光的威力能够除灭黑暗。人修习智慧也是这样。因为你从前种下善根的因缘,能够遇到佛法,舍利弗等比丘,就如同医生一样能够救助病苦,使人保住生命。你怎么会舍弃光明而趣入黑暗呢?

  罗侯罗问道:世尊,诸佛的智慧犹如大海一样,而我的心却像毫发的末端。怎么能够领会如来的智慧呢?

  佛说:天降大雨,每一个雨滴都互不相干,十分微小,却能成满很大的器皿。修学智慧也是一样,从微小开始,最后总会盛满很大的器皿。不仅盛满一件,还会盛满多件,这样逐渐增加,可以盛满无数的器皿。这就是自利利人。能够自利利人就是大士,像我一般。罗侯罗听了佛的教导,恍然明了,不再忧虑。应按照世尊的教诲,奉行不二,不会再有怀疑了。

  --------------------------------------------------------------------------------

  【原经文】

  尔时波斯匿王。国大夫人。出入行来。常使四人。名扇提罗(扇提罗者汉言石女无男女根故名石女)。最大筋力。令此四人。担皇后舆。皇后所乘。七宝辇舆。留在祇洹精舍门外。敕诸黄门。令守护之。黄门转令四扇提罗。守夫人舆。其身自往佛边听法。扇提罗等。各于舆下。睡眠不识。时有凶人。偷取夫人珍宝辇舆一摩尼珠。尔时黄门。暂出看舆。不见宝珠。心中惶怖。惧夫人责。问石女言。使汝守舆。何故偷珠各各答言。实不偷也。黄门大怒。鞭打石女。苦痛彻骨。时有一石女。自审不偷横受楚毒。奔走逃突入精舍中。称怨大唤众皆闻之莫知所由。

  佛语阿难。汝可出往彼黄门所。无令横鞭无过之人。何以故。此四石女者。乃是皇后前世之师。自无过罪。何以横鞭。自造后世恶业因缘。是时皇后。闻佛此语。即起恭敬。合掌白佛。如世尊说。四担舆石女。乃是皇后前世时师。迷意不解。惟愿世尊。说其因缘。令诸会众普得闻知。佛告皇后。唤石女来。于世尊前。验其虚实。皇后奉命。即遣黄门。摄之将来。时四石女。见佛叩头啼哭。长跪合掌。白世尊曰。实不偷珠。有何因缘。横罗此罪。鞭打楚痛。身体破坏。世尊告言。罪业因缘。自身所造。非父母为。非从天堕。人行善恶。受苦乐报。如响应声。贪现前利。心行邪谄。不知后世累劫受殃。夫恶从心生。反以自贼。如铁生垢。消毁其形。王叉手白佛。前后说法。皆有因缘。令四石女。先世本业有何因缘愿佛为说。开悟盲冥多所利益。众人蒙祐。

  佛告王曰。欲闻者善。着心谛听。吾今说之。佛复惟曰。今我法中。有诸比丘。言行不同。心口相违。或为利养钱财饮食。或为名誉要集眷属。或有厌恶。王法役使出家为道。都无有心向三脱门。度三有苦。以不净心。贪受信施。不知后世。弥劫受殃。偿其宿债。为是等故。岂得不说。

  佛告王曰。忆念过去。无数劫时。有一大国。名裴扇阇。有一女人。名曰提违。婆罗门种。夫丧守寡。其家大富。都无儿息。又无父母。守孤抱穷。无所恃怙。婆罗门法。若不如意。便生自烧身。诸婆罗门。时时共往到提违所。教化之曰。今身之厄。莫不由汝前身罪故何谓为罪。不敬奉事诸婆罗门。又不孝顺父母。夫婿复无慈心。养育儿子。有是罪故。致令今身抱孤守厄。汝今若不修福灭罪。后世转剧。堕地狱中。当尔之时。悔无所及。

  提违问曰。当作何福。得灭罪耶。婆罗门曰。灭罪二种。其罪轻者。手自髡头。香汤洗浴。入天庙中。忏悔辞谢那罗延天。请婆罗门。足一百人。施设饮食。设饮食已。以乳牛百头从犊子者。嚫婆罗门。然后罪灭。所以者何。诸婆罗门。修净梵行。不食酒肉五辛葱蒜。唯仰牛乳。以为食资。令施主檀越灭罪生福。世世所生。所愿从心。汝今罪重。应以家中一切所有诸珍宝物。布施五百大婆罗门。诸婆罗门得布施已。当为咒愿。令汝后生常得大富。欲灭罪者。于恒水边。积薪自烧。诸婆罗门。当复咒愿。令汝前身所造一切轻重过罪。一时灭尽。后世更生。无复余殃。父母兄弟夫婿儿子。寿命无量。快乐无极。于是提违。便许可之。决定开心。当自烧身。便敕家奴。将十乘车。入山伐樵。规以自烧。

  尔时国中。有一道人。名钵底婆(齐言辩才)。精进持戒。多闻智慧。常以慈心。教化天下。令改邪就正舍恶修善。传闻提违欲自烧身。心生怜愍。往诣其所。问提违言。办具薪火。欲何所为。提违答言。欲自烧身灭除殃罪。辩才答曰。汝身罪业。随逐精神。不与身合。徒苦烧身。安能灭罪。夫人祸福。随心而起。心念善故。受报亦善。心念恶故。受恶果报。心念苦乐。受报亦尔。如人饿死。则作饿鬼。苦恼死者。受苦恼报。欢喜死者。受欢喜报。安隐快乐。果报亦尔。汝今云何。于苦恼中。求欲灭罪。望善报也。幸可不须。于理不通。

  复次提违。如困病人。为苦所逼。若有恶人。来至其所。呵骂病人。以手抟耳。于意云何。尔时病人。宁有善心。无忿恼不。提违答言。其人困病。未见人时。常怀忿恼。况被抟耳。而当无忿。辩才告曰。汝今如是。先身罪故。守穷抱厄。常怀忧恼。复欲烧身。欲离忧恼。当可得不。如困病人。得人呵骂。尚增苦恼。百千万倍。况自烧身。猛炎起时。身体焦烂。气息未绝。心未坏故。当尔之时。身心被煮。神识未离。故受苦毒。烦闷心恼。从是命终。生地狱中。地狱苦恼。尤转增剧。百千万倍。求免甚难。况欲烧身求离苦也。复次提违譬如车牛厌患车故。欲使车坏。前车若坏。续得后车。扼其项领。罪未毕故。人亦如是。假令烧坏百千万身。罪业因缘相续不灭。如阿鼻狱。烧诸罪人。一日之中。八万过死。八万更生。过一劫已。其罪方毕。况复汝今。一过烧身。欲求灭罪。何有得理。

  尔时辩才。种种因缘。为说正法提违女人。心开意解。改志易操。烧身意息。白辩才言。当设何意。令得灭罪。辩才答言。前心作恶。如云覆月。后心起善。如炬消闇。汝今幸有欲灭罪意。自有方便。我能令汝不费一钱。乃至不经毫分之苦。灭除殃罪。现世安隐。后更生处。善愿从心。提违闻已。心大欢喜。忧怖即除。如重罪囚蒙赦欲。出即起修敬。礼拜问讯。即敕婢使。为敷高座。[毯-炎+瞿]毹毾[毯-炎+登]。锦绣綩綖。严饰第一。散花烧香。劝请辩才。令登高座。辩才受请。即升高座。提违女人。即率家内奴婢眷属五百余人。围绕辩才。叩头恭敬。合掌而立。

  提违女人。白辩才言。尊向所说。灭罪事由。虽怀欣庆。犹有微疑。惟愿为说。除罪之法。当如法行。辩才答曰。起罪之由。出身口意。身业不善。杀盗邪淫。口业不善。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不善。嫉妒嗔恚憍慢邪见。是为十恶。受恶果报。今当一心丹诚忏悔。若于过去。若于今身。有如是罪。今悉忏悔。出罪灭罪。当自立誓。从今已往。不敢复犯。并为我等先人父母夫婿兄弟。所有过罪。我今一心。代其忏悔。我弟子提违。以今忏悔。改恶修善。福德因缘。施与一切受苦众生。令其得乐。众生有罪。我当代受。复立誓言。缘我今日改邪就正。悔罪修福。从是因缘。舍身受身至成佛道。常遭明师。遇善知识。寿无量命。常与父母夫婿儿子六亲眷属。常相保守。不经苦患。莫如今也。于是辩才。告提违言。悔过灭罪法皆如是。

  于是提违。及其眷属。于辩才前。长跪合掌。白辩才言。弟子之徒。奉尊教诲。如法忏已。愿尊更赐余善法教。当勤奉行。增本功德。辩才告曰。今当诚心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如是三说。今当尽形受十善道。我弟子某甲。从今尽形。不杀不盗不邪淫。是身善业。不妄言两舌不恶口绮语。是口善业。不嫉妒嗔恚憍慢邪见。是意善业。是则名为十善戒法。尔时辩才。教授提违十善法已。提违眷属。欢喜踊跃。尽心奉行。提违女人。为设种种百味饮食及诸珍宝。长跪叉手。白辩才言。愿尊留神。垂愍教化。今当为尊造立宫室。随所便宜。终身奉事。辩才答曰。汝今以能舍邪就正。净修十善。为正法子。复以十善。教化天下。则为已报师徒重恩。汝已得度。我不宜留。吾今复当往化余处。

  尔时提违。知师不住。运辇库藏诸珍宝物。以奉上师。冀得留意。辩才不受。辞退便去。于是提违。心自念言。今日之济。莫不由我。尊师和上。开悟成就。教授重恩。苦请不留。又复不受珍宝之物。当如之何。悲感伤心。涕泪交流。叩头辞谢。于是别去。

  辩才去后。提违女人。与其眷属五百余人。常以十善法。展转相化。经于多时。尔时国中。忽遇谷贵。人民饥饿。时有五比丘。懒惰懈怠。不修学问经书义理。又不专行持戒精进。世人轻慢。不供养之。贫穷困苦。无复生理。五人议曰。夫人生计。随时形宜。人命至重。何宜守死。各共乞索。办具绳床。于旷野中。扫洒净洁。华幡庄严。依次而坐。外形似禅。内思邪浊。世人见之。谓是圣人。赍持供养。百种饮食。云集供养。于是五人。饱足有余。尔时提违。闻是事已。遣人访觅。信还报曰。有五圣人。独坐山泽。世人云集。如事天神。提违欢喜。而自庆言。我愿果矣。明旦即敕。严驾宝车。香华伎乐。诣五比丘。提违到已。礼拜问讯。施设供养。饮食毕已。提违眷属。恭敬合掌。白比丘曰:

  尊德至重  无上福田  众生蒙祐 不宜自轻  弟子愚意  欲请尊灵 临顾贫舍  展释微诚  唯愿慈哀 济度群生  弟子亦有  清净园林 流泉浴池  严饰光荣

  提违欢喜。辞还家中。即遣使人。庄严宝车。迎五比丘。还家供养。提违女人。有好园林。去舍不远。其园纵广。足满十顷。流泉浴池。奇杂花果。鵁鶄鸳鸯。清净严好。于其园中。造立堂舍。众宝庄校。其堂舍中。敷置床席。众妙卧具。香洁第一。令五比丘止住其中。提违女人。终身奉事。随时便宜。饮食汤药。供给使令。不失时节。

  时五比丘。既被主人恩厚供养。安隐快乐。而自庆言。何忽如之。夫人生世。种种方宜。求觅财利。以救贫乏。虽得如意。不如我等。都不劳身。而食福禄。此岂不由智慧力乎。

  其五比丘。察见主人殷勤意重。而共议言。虽得主人随宜供给。日富岁贫。不能济人。岁寒富乐。我等今宜更施方便。求觅钱财。充为后时受五欲乐。

  作是论已。更相易代。差遣一人。游诸聚落。宣语诸人。唱如是言。彼四比丘。闲居寂静。护持禁戒。断绝酒肉。不食葱蒜。称于梵行。修禅止观。证无漏业不久修行。成阿罗汉。则为天下无上福田。众人闻已。赍持种种钱财饮食。运集来诣。恭敬供养。

  如是多年。提违女人。直心敬信。随宜供养。欢喜无厌。寿尽命终。生化乐天。其五比丘。专行巧伪。邪浊心故。福尽命终。生地狱中。八千亿劫受。大苦报。地狱罪毕。受饿鬼形。魑魅魍魉。如是展转。经八千劫。饿鬼罪毕。受六畜身。偿其主人。先世供养。业报因缘。或作骆驼驴骡牛马。随其主人所受福处。常以筋力。报偿主人。如是展转。复八千世。畜生罪毕。虽获人身。诸根闇钝。无男女根。名为石女。自尔以来。八千世中。常以筋力。报偿主人。于今不息。佛告王曰。尔时提违者。皇后是也。尔时辩才者。目连是也。时五比丘。即今皇后随从担舆。扇提罗等。五人是也。王白佛言。如世尊说。五人起因。今者唯见担舆四人。其余一人。为何所在。佛告王曰。其一人者常在宫内。修治厕溷除粪者是。

  皇后闻已。肃然毛竖。心怀怖惧。更起礼佛。倚立合掌。而白佛言。如世尊说。扇提罗等。是我前世因缘。师者实怀忧怖。恐犯逆罪。所以者何。夫人师者应修恭敬。顶戴礼拜。是其宜也。而反使担车舆随从不异牛马。以是因缘。甚怀怖惧。愿佛垂哀。听我忏悔。佛告之曰。皇后福德。自无过罪。何故疑惧。众生殊性。业行不同。善者受福。恶自受殃。皇后本时。直心清净。信乐修福。福德因缘。自尔以来。世世所生。常遭明师。信受教悔。从善入善。从禄入禄。至于今日。食福自然。值佛出世。前身福德。因缘力故。复闻正法。如说修行。以是因缘。无罪咎也。其扇提罗五人因缘。由其本时。邪浊佞谄。无有慈心。受汝供养。罪业因缘。偿其宿债。

  皇后白曰。今闻佛说。本业因缘。弟子疑解。更无忧惧也。此扇提罗。罪业果报。何当毕也。弟子今者。放扇提罗。不敢驱使。随意东西。唯愿世尊。说法开悟。令其心解。改恶修善。速得免苦。

  佛告之曰。今欲令我开化其者。唤彼宫内除粪者来。皇后即时。遣使令唤。扇提罗来。使者受命。须臾将来。扇提罗等。五人聚集。于佛前立。

  世尊大慈。先以善言。慰劳之曰。汝等诸子。体气康和。安隐快乐。无苦恼不。五人怒曰。佛不知时。所以者何。昼夜勤苦。鞭杖使役。不暇得息。有何乐哉。佛岂不知如是事乎。而反问人快乐以不。佛告五人。今身之苦。皆由前世邪浊谄曲。怀不善心。受人供养。罪业因缘。展转所生。至于今身。偿罪因缘。犹故未毕。汝若欲求免恶果报者。今应至心丹诚悔过。改恶修善。从是因缘。可得免苦。

  扇提罗等。闻佛语已。忿怒隆盛。反背向佛。不欲听闻。佛以神力。令一化佛对其前立。方便慰喻。劝令忏悔。扇提罗等。又反面向东。复有化佛。对前而立。复反向西。复有化佛。四维上下。皆有佛对。扇提罗等。见佛围绕。五人即时。称怨大唤。而作是言。我等今者。是弊恶罪人。佛今何为苦见逼耶。尔时世尊。还摄化佛。为一佛身。

\

  佛告大众。国王太后。诸比丘等。汝等见是扇提罗不。咸言唯然。汝等当知。众生罪业。有二种障。一者业障。二者烦恼障。其罪轻者。有烦恼障。重罪业障。扇提罗等。具有二障。重罪障故。不得受化。非可如何。

  尔时皇后。见扇提罗不受佛化。哀感伤心。语五人曰。自今以后。永解因缘。随意东西。无忧快乐。扇提罗等。长跪涕泪。白皇后言。我等五人。奉事大家。有何等愆。非意今日被驱弃损。若有不称。惟愿弘恕使役如前。于是皇后辞让再三。扇提罗等。不欲离去。

  皇后白佛。弟子至意。放扇提罗。不肯欲离。当如之何。佛告之曰。扇提罗等。偿债未毕。因缘系缚。不令得去。非可如何。且顺其意。复其事业。偿因缘毕自当得脱。佛告王曰。夫人修福。谦虚敬重。直心清净。行于道业。功德无量。火不能烧。水不能漂。偷劫盗贼。不能得便。国王强力。不能动转。如今皇后。受天福也。人行恶心。贪现前利。如扇提罗。历世受殃。于今不息。虽遇圣化。如风过耳。罪业力故。反生怨嫉。窈窈冥冥。何时当免。

  尔时世尊。慈悲心故。告诸比丘。如我前说。人身难得。值佛时难。法难得闻。终寿亦难。汝等诸子。前身微善。得生人道。遇佛在世。闻法信受。割断恩爱。离别父母兄弟妻子六亲眷属。出家为道。如囚免狱。应舍恶从善。中表相应。言行无异。少欲知足。不贪世荣。忍饥耐渴。志在无为。研精学问。弃捐众恶。庄严智慧。修无漏业。出生死海。复以智慧。顺化天下。使行十善。是则名为自度度人。应菩萨业。尔时会中。有诸比丘。闻佛说已。自忖所行。身口意业。不称道法。五百余人。即起修敬。叩头忏悔。叉手合掌。而白佛言。如世尊教。三不善业。我等悉有。今于佛前。发露忏悔。惟愿天尊。表察其诚。从今以往。誓不为非。当如法行。愿佛证知。佛言诸子。三界圣尊。众生之父。子今悔恶修善甚是所欣。当随喜尔。

  复有五百粗行比丘。闻说是已。即起修敬。叩头向佛白言世尊。我等不堪修出家道。所以者何。从昔以来。为利养故。行于邪浊。有虚无实。受人供养。负债滋多。为是等故。实怀忧惧。今欲舍道还归俗缘。愿佛垂听。佛告比丘。善哉善哉。吾助尔喜。所以者何。夫人入行。如把刃持毒。不能堪者。不如不为。何以故。执持不勤。反为害故。汝等今者。信于业报。有惭愧心。惭愧因故。除灭过罪。增长善根。弥勒菩萨。后成佛时。初会说法。当得上度。又告比丘。宁割身肉。以用供口。不以邪心受人施也。甚难甚难。慎之慎之。

  尔时佛子罗睺罗等。五十沙弥。闻佛说彼扇提罗等。祸所由起因缘本末。甚大忧惧。即各修敬。头面礼佛。叉手合掌白言。世尊。今闻说此扇提罗等宿业因缘受苦果报。甚怀怖惧。所以者何。和上舍利弗大智福德。为国中豪族。所见知识。众人竞共云集供养。饷致最上甘珍美味。小儿愚痴。无有福德。食人如是妙甘饮食。后世当复偿其因缘。受苦果报如扇提罗。是故我等实怀忧虑。彼诸长德。五百比丘。尚不能堪。退道还俗。而况小儿。无智慧者。愿佛垂哀。赐听我属舍道还家冀免罪酬不经苦厄。尔时世尊。告罗睺罗。汝今畏罪。欲得还家。求离苦者。是事不然。何以故。如有二人乏食饥饿。忽遇主人。为设种种肥浓美味。其人饥饿。贪食过饱。然此二人。一者有智。二者愚痴。有智之人。自知食过身体沉重嚬呻欠呿。恐致苦患。即诣明医。谦虚下意。叩头求救。请除苦患。良医即赐摩檀提药。令其服之。其人即吐腹中宿食。吐宿食已。令近暖火。禁节消息。其人因是。得免祸患。终保年寿。安隐快乐。其无智者。不知食过。谓是鬼魅。消费家财。横杀生命。祠祭鬼神。欲求济命。唐费功夫。腹中宿食。遂成生风。生气转筋。绞切心痛。因是死亡。生地狱中。累世受苦。由无智焉。

  佛言。汝罗睺罗。畏罪还家。如彼无智愚痴人也。夫人求福。欲离罪者。当谦虚精勤。亲近明师。修习智慧。悔恶罪业。改往修来。从是渐渐。智慧成就。慧成就故。消灭众罪。如我前说。日光威力。能除众冥。人修智慧。亦复如是。缘汝先有善根因缘遭值我。时舍利弗等。如彼明医能济苦患。而得不死。子今何为舍明入暗。沙弥罗睺白言。世尊。诸佛智慧。犹如大海。罗睺等心。犹如毫末。岂能受持。如来智慧。佛告罗睺。如天雨渧。后不及前。虽不相及。能满大器。修学智慧。亦复如是。从小微起终成大器。成大器已。转成余器。如是展转。满无量器。是则名为自利利人。自利利人。名为大士。如我今也。罗睺罗等。闻佛说已。心开意解。无复忧虑。如世尊教。当具奉行。不敢疑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