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识论 (从无相论出)
显识品
一切三界但唯有识。何者是耶。三界有二种识。一者显识。二者分别识。显识者。即是本识。此本识转作五尘四大等。何者分别识。即是意识。于显识中分别作人天长短大小男女树藤诸物等。分别一切法。此识聚分别法尘。名分别识。譬如依镜色影色得起。如是缘显识。分别识得起。是分别若起。安立熏习力于阿梨耶识。由此熏力本识未来得生。缘此未来显识。未来分别识得起。以此因义。是故生死无有前后。为显此义。佛于解节经中。说偈言。
显识起分别分别起熏习
熏习起显识故生死轮转
所言熏习者。一执着分别性。二观习真实性。以此二义故名熏习。第一熏习者。增长阿梨耶识。阿梨耶识被增长。具足诸能。能生六道受生诸识。以是义故生死圆满。第二熏习者。名观习真实性。此熏习能除执着分别性。是第一熏习被损坏故。阿梨耶识亦被损。阿梨耶识既被损。受生识亦被损。以阿梨耶识能生三界。由被损故得三界转。依此转依义具五种。如灭差别相中解说。显识者有九种。一身识。二尘识。三用识。四世识。五器识。六数识。七四种言说识。八自他异识。九善恶生死识。其次分别识有二种。一有身者识。二受者识前九识中。
第一身识者。谓转作似身。是故识名身识。所言似者。如所执身相貌似身而非真实故名似身。此识能作相似身。名为身识。即是五根。余尘等八种识亦如是。即是唯识义也。所言身识者有五种。即眼根界等。是名身识通是五根。
第二尘识有六种。色界等乃至识尘。通名应受识。
第三用识者。六种眼识界等即是六识。大论名为正受识。
第四世识者有三种即三世。过去未来现在也。又生死相续不断故名世。
第五器识者。大论名处识也略即器世界。谓外四大五尘。广即十方三界等。
第六数识者。算计量度。
第七四种言说识者。谓见闻觉知四种。一切言说不出此四。若不说见即说闻。觉知亦尔。
第八自他异识者。谓依处各异六趣不同。依处者身也。六趣身谓自他异识。
第九善恶趣生死识者。一切生死不离两道。善者人天。恶者四趣。此善恶道不离生死。即生即灭无停住故。
又有身者。识者我见所覆。此识为我见贪爱所覆故受六趣生。此识为生死身。若有此识即有身识。此识若尽则生死身尽。我见生一切肉惑。贪爱生一切皮惑。故有生死身。若离爱我见即无皮肉烦恼。若无皮肉烦恼即无三界身故。身识受生死也。二受者识。意界名受者。识即三种意识。一谓阿梨耶识。是细品意识。恒受果报。不通善恶但是无覆无记。二陀那识。是中品意识。但受凡夫身果报。三者谓常所明意识。是粗品意识。通受善恶无记三性果。
五识亦尔。此三品意识。通能受用果报。但今据兴废为言故。呼梨耶识为受者识。又梨耶识是凡夫所计我处。由陀那执梨耶识作我境。能执正是陀那故。七识是我见体故。分别识有二种。一有身识。二身者识。合名意根。大本染污根即陀那识。二次第缘意根体。即缘本识作我境。自出彼缘相彰。显识有九种。如上显识唯是梨耶。若是分别识则是陀那及意识。陀那分别我。意识分别万法。意识有三种分别。五识但有自性分别。熏习有四种方便。一忍二名三相四世第一法。一忍有二。一广二略。一切众生皆迷真实性。今修习先作广观次作略观。得入真实。所言广者即观四谛。苦集即是凡夫俗谛。灭道即圣人真谛。各有九种。观苦九分。即三界各有三世成九。又欲界一有。色界四有。无色界四有。故为九种。集谛九分。即是九结分者。灭此九结为九灭谛。道谛九分者。九次第三摩提即九次第定。次略观先观苦谛为八种者。观四大四名四大。即色阴四名即四阴。以为八种苦集有八者。即八邪乖八圣道。灭谛八种者。灭八邪即名八种灭。道谛八者。修八圣道以为道谛。次复略观苦为七。六趣及中阴。集七者。即是七使。七使者贪嗔痴慢疑见欲界。欲名欲使。色无色界名为有使。合为七种使。灭七使名七种灭。道谛七者。即七觉分。次略观苦为六种。谓六种内入。集六种。谓六种贪爱即六尘生六种贪。灭六贪为六灭。道六者。六种出离界。一出离杀。他嗔修慈界。二出离逼恼嗔修悲界。三出离嫉妒嗔修喜界。四出离贪欲修舍界。五出离觉观熏修念出入息界。六出离无明惑修无我界。修此六种名出离界。
次略观苦为五即五阴。集为五即五盖。灭此五盖为五种灭。道五者。即五根五即五力等。次略观苦四种即四念处。谓身受心法。集四者。即四取亦即四流。四取者。取只是贪。有四种贪。即是取有四种。一欲取二见取三戒取四我语取。我语取者。是内取缘内五阴。贪色无色八禅定内法。名我语取。于中取名我语取。若贪欲界尘名外法名为欲取。欲取者是断见众生。我语取是常见众生。此两法缘事起见取戒取。取常见缘理起此四取。是受资粮。明受爱有三种。一远离贪爱。即一切三涂众生。二求得贪爱。即人天至三空三安住贪爱。即非想非非想。谓为涅槃。如四种取名集谛。灭四取名四灭谛。道谛四者谓四念处。即是四种般若。观身通达苦谛。观受通达集谛。观心通达灭谛。观法通达道谛。观身为粗。观三界身粗为苦。观欲界身寒热等为苦。观色界身四威仪为苦。观无色界心念念不住苦。观受通达集谛者。众生一切贪爱缘受故起。若无受贪不生故。观受通达集谛。若观心通达灭谛者。一切众生安立我见于心中。是故众生执我见则不信有灭。只由陀那识执梨耶是一是常故。我体非灭。观心非我故信有灭。以舍我见。观人法二无我故。观心通达灭谛。观法通达道谛者。法有二。一净品二不净品。观不净品为苦集。净法为灭道。又不净品即一切诸惑。净品者一切治道故。应须通达道谛。次略观苦三种。即观三界为苦。观欲界为苦苦。观色界为坏苦。生住不停乐坏时即苦故坏苦。观无色界为行苦。生住坏三时皆苦。但众生有二道。恶道为苦善道为乐。舍此二边谓为涅槃。此心有行有动。是故无常故苦也。集有三者即三毒。又三种身见戒取疑。身见者。众生着身见。执有常乐我净故住生死。不修出世道。戒取者。不肯修正道。疑者疑不决了灭谛灭。此三种烦恼即为三灭道。三者谓戒定慧。
次略观苦为二。谓身心又名色亦是。集二者。十二因缘中谓无明贪爱。灭此二种为二种灭。道谛二者即定慧。次略观苦为一。谓无常为苦。集者谓不正思惟。灭此思惟为灭。道谓身念处。即总观四念处名为身念处。又义若自思惟为道谛。不正思惟为集谛。欲令实慧分明故。作广略二种观观苦。一切法作九分乃至一分。余三谛亦然。语言及分别熏习有四种方便处。语言熏习者。从忍名。乃至自性法处。所言处者即名为所。及境界为处。分别熏习从相至第一一切修得法。一切修得法处者。从下品至上品相第一一切为处。若人依名为思择。是名语言熏习。若人离名句等直思择义。是名分别熏习。是显识显后两识。两识者。一四种言说识。二自他差别识。显此两识。余七种识及分别识。此八种识。缘语言熏习得起。又两识。一身识。二受者识。及自他异识。此三识缘身见熏习得生。又善恶生死识。缘有分熏习得起。如是诸识。是名一切三界唯有识也(义疏九识第三合简文义有两一明识体二明识用一识体者出唯识论)
论曰。一切三界唯有识。
问曰。一切法只是三界。何用二言。答两义。一者分段是三界变易是界外。四种生死是一切也。二者广言一切是。何谓十方。十方非三界故。云一切三界也。今唯有识者。上七种死唯识所显现。离识无别体故。言三界唯有识也。界者自性义。自性有两。一者不杂义。欲性异色。色非无色也。二者性是不改不转为义。欲为欲色为色无色为无色。善恶亦尔。三性不改为义。唯有识者。离识无有别境也。由识见有似尘。离识尘无体也。
论曰。何者为识。所谓三界。
释曰。前明离识无三界。此明离三界无识。又前明二识用。
论曰。识有二种。一显识。二分别识。
释曰。初一是本识。本识显六尘也。次一是六识。六识分别此异彼也。又前一明所缘。后一明能缘。就显识有二种回转。一回转作六尘。二回转作五根。次分别识回转作似我。如是意执二识计我也。即陀那与意识共作我见。陀那执本识起我体相。意识分别计我有种种差别用故。一切法不有不无。由六尘有六识不可定无也。离六识无六尘不可定有。又一切法不可定说有。亦不可定说无也。人法二我不实故不可说有有。人法二空真实故不可言无。又义一切法决定有决定无。人法决定无。此人法二空是决定有。此三悉共显俗是有。显真是无。二明识用。
论曰。此分别识若起。安立熏习力于阿梨耶识中。
释曰。熏习力者。譬如烧香熏习衣。香体灭而香气犹在衣中名为熏衣。此香不可言有。香体灭故。不可言无。香气在故。故名为熏。如六识起善恶。留在熏力于本识中。能得未来报。名为种子。若小乘义正量部名为无失。譬如券约。故佛说偈。
诸业不失无数劫中至聚集时
与众生报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