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始终心要全文

发布时间:2019-05-31 11:24:55作者:大悲咒讲解网

始终心要全文始终心要

明哲法师

我以前给五明佛学研修班的居士讲过《始终心要》。现在为了配合佛学院的课程,再讲《始终心要》,它对于佛学院大专班第二学期的同学来讲,还是比较深了一点,为的是作为一个入门的引导,使得同学们听后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如果你从文字方面理解了,那么对它的意义是否透入了呢?有没有起观行?闻法后有没有实修?佛法跟世间法的知识不一样,它既有次第,又有圆融的,它是心地法门。必须静下心来,排除杂念妄想,去分析、研究、体会才能尝到法味。当你尝到法味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法喜充满,其乐无穷。如果你理解了《始终心要》,你就把握了天台宗的体系、宗旨,也可以说,了解了成佛之道,这是核心。我们先讲《始终心要》的题目。《大涅槃经》讲:“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中求”。我们要解脱,要从凡夫成佛,怎么成?离开众生,你向哪里求?不要心外求法。佛也是从凡夫成的。谁说现在的具缚凡夫,不能用观照自见自心成佛呢?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后,在华严法会上说:“我观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无明、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就是说:“整个宇宙的众生都具有如来同等的福德智慧。既然同等为何不能呈现呢?只因为我们在迷误之中、执着、被烦恼污染了我们光明的心灵不能证得。如来宝藏就在我们心中,要打开这个宝藏必须听闻正法、听闻上一乘法。《无量寿经》讲“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生西方极乐世界,若一日至若七日,念佛一心不乱,阿弥陀佛来接引。重要的还在心,念佛、念心,用心念佛。身口意三业相应了就是清净心,身口意三业不相应就是妄想心,口念心不念与佛不相应就是妄想心。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佛的当下就是成佛的因素,可是我们不能持久,得不了念佛三昧,若得念佛三昧便可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但西方极乐世界,十方世界都可以去。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到十方世界。知道吗?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从开始说《华严》到最后说《涅槃经》。《涅槃经》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皆可成佛”佛从始至终没有离开众生的心,心佛不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真心就是觉,觉就是佛。凡夫心中有佛,如果没有佛,你念佛能成佛吗?有因才有果。有佛性皆可成佛,释迦牟尼佛这样讲的,我们坚信不移,铭记在心。要自信、自尊、自强,不要自暴自弃。发起成佛的心来,愿成佛度众生。先是自觉,然后觉他,这是行菩萨道。咱们讲过《发菩提心论》,它是讲佛的心髓,走的是捷径,不是一般的经典。即使不懂也要多听、多看、多思维,佛法难闻,尤其是无上正法太难闻了。释迦牟尼佛始终都在谈众生的心,这是启发、开导众生心中有佛性,不要空过人生,学佛法,要成佛,目的是脱离六道轮回之苦,了生脱死,转凡成圣,得大自在解脱了,回头再度众生.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发明创造层出不穷,人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同时高科技发展也带来了更大的危险,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核武器给世界带来更多不安定因素,这些东西是用来威慑打击别人的.可是佛法却不然,佛法是用真理降服自己内心的烦恼魔,把自己内心的强盗消灭掉了,当下就是净土。释迦牟尼成道后,在印度降伏了九十六家学说,没有一兵一枪,靠的是什么?靠的都是真理。真理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佛弟子要掌握真理,佛弟子的责任就是续佛慧命,弘扬正法,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始终心要》:始,就是开始;终,就是最后。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就是讲的心。从哲学分析来看,唯有佛教将这个心讲透了,五种感官、第六思维、第七识是末那识,第八识是阿赖耶识。现代心理学也只是把第六识差不多讲透了。但第六识转识成智它不明白,只能讲第六识的功能。一代时教始终没有离开心。没离开什么心?真心!分析是妄心,妄心本空,真心本有。真心虽然本有,却被妄心封闭了显现不出来。《楞严经》七处征心,十番显见,就是显现真心。阿难尊者开悟说“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最后发大愿“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我们每天念,要理解这个道理。“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虚空坏了,我的心不坏。阿难尊者就体会这个真心了,他才能发大愿。佛法要闻思修证。只闻不修是不行的。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正因为只闻不修,他才堕入淫室,被摩登伽女的引诱要堕落。释迦牟尼佛宣说楞严神咒,让文殊师利菩萨带着这个神咒去救他。我们天天念楞严咒也是修行。此是咒中之王。现在有的人到这里学密法,到那里学密法,明明有现成的你都不学,楞严咒你学会了就是个加行,知道吗?“心即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大家看看,我们当下的一念心。不要想前也不要想后,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来,现在呢?就看看现在的一念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当下看看一念心是什么?心就是指的这个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不是我们这个肉团心,也不是做梦的心。善念恶念无记念都不要,不思善、不思恶、还要不落无记,你看看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你若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是金刚般若、金刚智现前。你能将心空下去,能空就是智慧,妄想自生自灭。金刚智一提起来,不管你什么妄想都消灭了。这不是肉团心,不是缘影,不是胡思乱想的心。那是什么心!“心乃指圆明寂照,常住真心”一念心是觉性。什么是觉性?“缘起无性,不为境转”,这才是觉性。看到好的颜色你被吸引住了,听到好的音乐你跟着跑了,这都不是觉性,这是妄觉、幻觉。“体用周遍,自在无碍曰圆。”用《华严经》的思想来讲这个圆,圆到什么程度?体遍法界,体充满宇宙,无边无际。《楞严经》讲得好:“心包太虚”。虚空跟真心相比,犹如片云点太清,虚空就象一片云彩在太空当中。你看心大不大?这个心是觉心,觉即佛,佛就是觉。“心佛不二”,心有知觉、感觉,可是这个心指的是正觉,不是幻觉。“佛者觉也 ”,这个正体遍法界。这样就把我们的心、我们的灵性扩大了,怎么可以局限在肉体当中?当然,我们的五种感官、大脑起点作用,但毕竟是物质的,是工具,要利用它,超越它,就如电灯中的钨丝,电力通过钨丝发光照到十方,要这样去体会。“自在无碍”?它的作用遍照。这不是孙悟空的心猿意马第六感,孙悟空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是象征人的妄念,如果变成正念何止十万八千里,一念净心体遍法界。觉性的光明遍照嘛。“应物随情,净虚不滞曰明。”应物随情,可以说心起的作用,体遍到每一个事物上去,体遍法界,内里还有森罗万象,宇宙万有。宇宙万有,每一个事物都有它的光明,圆明嘛。佛光普照,只有佛光才可以称为普照。阳光只能是照耀。如果把一只碗扣过来,它里面就是黑的,阳光照不进去。可是我们的觉光却什么都可以透过,自在无碍,不滞就是没有阻碍。“唯其缘起无性,净虚不滞故曰寂。”缘起自无性就是空寂。净虚不滞是清静的虚空,不论什么东西在其中都没有阻碍。用虚空比喻我们的心量。禅定中有修空无边处定。“唯其体用周遍,应物随情故曰照”。这是作用。有体、有相、有用。《起信论》上讲体相用三大。用《华严经》来讲,寂就是真空无相,没有任何东西。为什么寂呢?一切法都是缘起无性的,都在生灭。华严宗的修法“真空绝相观”就是寂。但不是真空相,空寂就算完了,你停在这里就是入无想天了,成空魔外道了。还有什么?“照”!“圆明寂照”,照就是光明,是体用的问题,也是体相的问题。圆是体,明就是相;寂是体,照就是用。如果没有作用,释迦牟尼佛能现千百亿化身说法度众生吗?那现身是随便来的吗?都是释迦牟尼佛的作用。这个作用是他证取了法身,法身是体,从法身能现出报化二身,报身是修因。释迦牟尼佛万德庄严的报身是因地上修十波罗密、六度万行成就的。报身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受用是个人受法乐,别人感受不到。就象修禅定,由于每个人的功夫不同,你入了禅定,那个禅乐。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这是自受用。而你现出喜悦的形象,让别人也感觉到心里清凉、安静,那叫他受用。没有功夫就表现不出来。比方说,杀人犯总是一脸凶相,小偷的神态总是东张西望,而那些老修行却都是慈眉善目,诚于中而形于外,内在的力量展示于外,好人坏人不用言语,不用人家宣扬,都是自己现出来的。那也是体用的问题。就仅仅讲这一点,也能讲出很多法,甚至连密宗的最高一乘法都能显现出来,知道吗?也可将我们的菩提心胜义、行愿、三摩地都能检查、显现出来。一法通了万法通,道理圆融无碍。这个心指的是“圆明寂照” 不生不灭的常住真心。宇宙有成住坏空,物质性的东西坏空变化,可是真心不动,它不随物质变化,它不生不灭,空劫现前也无损坏。所以,人生若达到佛的地位,才能彻底解决痛苦。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看一看社会现象,五浊恶世,的确苦多乐少。有人以苦为乐,找到安身处,寻求的是感官刺激,他不懂佛法,不知道怎么安身立命。我们找到真心了,我们就常住了,常住就不生不灭,肉体坏了没有关系,灵性存在。不学佛法得不到转化。人生有两条路:一条是生死路,习贪、嗔、痴,享受五欲之乐;一条是菩提路,修戒、定、慧,转凡成圣。生死路几十年就过去了,菩提路是常乐我净。“肉团具形色,故有内外方隅之判;影缘属六尘,故有过现未来三际生灭之相”。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有物质就有生灭,而时间是靠物质来体现的。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结合,它是缘起的。“且质碍即不能圆通周遍,有生灭即不能常住不动。心本无念,对无知而假名为念。不念取舍、憎爱、苦乐,即是一切处无心。不生意着是为无念。”见同没见不起分别,这就是无念。有人会问:这样不是跟睡觉了一样吗?不对,睡觉还做梦,有独头意识,怎么能说无念呢?那是无想,是空。有人专修断灭空,是空魔外道,是错误的。“无念者,无邪念,非无正念也。”没念是没什么念?无邪念!可不能没有正念。什么是正念?正念就是没有任何杂念妄想,正念是智慧般若,般若是真空。《六祖坛经》讲的善恶都没有才是原来的真心。善恶是相对的,有善念也是念,绝对的是无念。禅宗的修法是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现出佛来不要,现出魔来不要,这都是幻相。但是你修行时观佛相好,那是启发,净化你的心灵,不要想五欲之乐,这是方便。当真心显现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正因为什么都没有,才能显现一切,不拘于一个事物,千万不要入了空魔外道,那些参禅的老皮禅就容易出问题,大德骂他们“魔窟活计”入了魔窟去了,就停在那个地方,很危险。还不如念阿弥陀佛呢!念阿弥陀佛,你怎么念?如果嘴里念,心里不念,三业不相应也不行。法是好法你不会用也不行。要出之于口,听之于耳,记之于心,明明朗朗。实相念佛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续”,把六根都收回来了,你还用嘴巴干什么?舌头根都不要动了,那叫实相念佛。这个法能让你证取上品上生。可是你要有大悲心,若没有大悲心,不广度众生,仅你个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修不了上品上生。“无正念则有寂无照,何以为觉,不几类肉团之冥顽不灵乎?”有寂无照是错误的。成佛后法身常住常寂光净土。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修禅定就从这里下手,这就是修法。你明白这个道理,我也不要讲经了,你也不要听了,好好去修就够了,掌握这一点,你修上十年、八年得了三昧。佛法就叫你这样子,不论是密宗还是显宗,哪一个法门都是如此。这句话很重要,是无上的法,正知正觉离不开这个。有什么根据吗?《心经》明明讲了 “无智亦无得”,能观的智慧、所观的境界两个都不要,这是相对统一。“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把经典溶在心里,这是多么充足的理由,你还不相信吗?!无念讲的就是空观般若。只强调空,没有了,就坏了。般若是真空妙有,般若空中还显妙有作用,显大悲心。文殊菩萨代表般若智慧,观音菩萨代表大悲心。光有文殊菩萨不够,要悲智双运,空有不二。观音菩萨的大悲心是什么?我解脱了、无碍了、自在了、证取法身了,可是还有许多众生在那里作梦,在梦中受罪。梦本来是假的,可是作梦的人在梦中又苦又痛,感受跟醒着时受苦一样。观音菩萨大悲心就是要唤醒梦中人。咱们这些人都是睁着眼作梦。如果你把真心了解了,当下就安静。我遇到事情时时都提炼这个心。我们作梦时也要觉察,这是妄念。如果不觉就不一定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至人无梦,佛不作梦,动静一如,觉寐一如。常寂光净土还会象我们一样睡大觉吗?不会的!懂吗?寂照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人人本有。虚空是顽空,而我们的灵性却是空寂并且智慧光明。《起信论》上讲:“如实空,如实不空”。空的是妄念,不空的是常乐我净涅槃四德。涅槃就是不生不灭。如果成佛了也跟空魔外道一样,什么都没有了,像睡大觉似的那还有什么意思?过去我在中国佛学院的时候,有个学生问我:“法师!如果学佛什么都没有了,那还不如现在呢。”现在吃东西有滋味,穿衣服感觉到舒服,什么都没有了跟木头一样,还有什么意思?”我说:错了,如果你修无想定,那就跟木头似的,八万大劫什么都不知道,就跟睡了一样。但是当你空想定力消失了,你的第七识有作用,它有我执,业境发现,照常堕落。所以不能修空魔外道。当年,释迦牟尼佛修行,拜了两个老师都是外道,能够修到非非想处定,可是不究竟,所以他都放弃了。“须知无念而念,斯为真念。真心本无住处,对生灭而假名为住。不住善恶有无内外,只此不住一切处,即是真住处也。”《楞严经》中阿难尊者七处征心,最后说:“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着,名之为心。” 阿难尊者想:我说了那么多处都不对,那么心一切处无着应该对了吧?也不对!佛告诉阿难“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尤为法尘分别影事。”一切无着了,连见闻觉知都没有了,仅有个幽闲的境界,这还是法尘,非打倒不可。如果搞不好,就走无想定上去了。在这个时候才打破阿难尊者的妄心,然后十番显见,破妄显真,处处显真心。《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是再另外有一个心,无所住本身就是真心,不生而生,生而不生的真心。如果住了就生不起真心,无所住就是圆明遍照。“须知无住而住,斯为常住。圆明照寂常住。皆所以表现前一念之体用也。此现前一念心性,果非妄心,然亦不离妄心而别有真心。”真心跟妄心有什么区别?黑暗与光明怎么分开?就象电灯开关,一打开空间就亮了,一关上就黑了。就在一个空间当中。真与妄就是觉与不觉的问题。觉则是佛,迷则是众生《起信论》讲得好“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觉则不动,动必有苦,不觉了,受无明支配就妄动。我们学佛就要修寂照。永嘉大师讲“寂寂惺惺是,寂寂无记非;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密宗叫口诀,这才是无上的密决呢!这两句话真管用。祖师开悟不得了,这是心地用功得出的经验。“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他把心看得多么细,每个人都要好好体会。《始终心要》我们这样讲,不但讲了理论。而且还谈了修法。如果你把这些体会到了,明白了,其他的就不要讲了。“迷者为妄,如水成冰。”你有妄念就像水结成冰,结成冰,水就不动了。菩提与烦恼的水性是一样的,但烦恼如冰一样不流动。识冰池而全水,借阳气以消融。众生的烦恼借智慧的观照而成菩提。“悟者为真,如冰还成水。”不是离开冰而另外有水,我们的灵光一照冰就化了,变成水了。当下妄心没有了,就变成真心了。梦里冥冥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了。“湿性是同,坚流似异。故曰:真妄同源,生佛不二”妄心和真心都没离开佛性的本体。一个是冻结了,一个是融化了。冻结了就不通,觉悟了就自在了。我们众生跟佛不二指的是什么?是体!本体上佛性是同一,法身相同,性德一样。但也有不同处,就是修德不同,比如镜子光明都能照人,可你的镜子是污浊的,能照出人吗?如果你擦干净了,光明是一样的。“然理悟者暂,事迷者常。”有的人明白一个道理了,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开大悟了,其实差得远。昨天有个青年跟我说他明心见性了。我告诉他:你明心见性了还得修,不修还是众生。要知道“顿悟虽同佛,多生习气深。风停浪尚涌,理现念就侵。”你看到一座高山,没有一步步走过去,就不知道山里的景色怎么样你只有如实地修行才得真正的证悟。你说悟了,在理上可以。禅宗要破三关:破本参、透重关、打破牢关。破本参是见道了,见道后还要修。见道、修道、无学道。不学教不知道次第,未证言证,未得言得,是要犯大错误的。“不经大彻大悟,实在解脱以后,不能做如是和会,而废功修。”不能一悟百了。有的学者理解很深,学透了,理论写得很好,可是照常生烦恼,死的时候唉声叹气,没有功夫不行。不能废掉功修,性德有了,修德要跟上。“具缚凡夫,日处迷惑之中,而欲觅此一念心性。”具缚凡夫,指被烦恼绳索捆绑的众生。整天在迷惑当中苦想寻觅当下的一念心性。“倘不依法修治”如果不依照佛教正法修治,天台宗讲不依空假中圆妙三观来修的话,“即使有得,亦非真心,以其不能离念也。”禅修不依正法也得不到真心,次第三观都不行,必须圆妙三观,即空即假即中。华严宗的三观是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这三观圆融起来是“事事无障碍法界。”有次第才有圆融。密宗也有生起次第,圆生次第。“从作意而知,是前尘分别虚妄想相。即上文所谓缘影心。于六尘境上属法尘。”作意是分析、考虑的意思。我们过去所学的东西,记在脑子里那个阴影叫法尘。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鼻子嗅不到,舌头尝不到、身体感不到,只有意识能感到的那个叫法尘。“于六根门头属意根,虽无生灭之相,而有生灭之影也。”看不到形象,可是刹那刹那阴影在变,就象脑子里面的电影。“始终”讲过了,“心”也讲过了,“要”怎么讲?“要即三谛也。”真谛、俗谛、中道谛。依《大乘起信论》表立三义:“一如来藏如实空义。空即自心寂体,能泯一切法,此真谛理也。二如来藏如实不空义。不空即自心照体,能立一切法,即俗谛理也。三如来藏如实空不空义。空不空即自心寂照不二,常住圆明,能统一切法,即中谛理也。”“迷之为三惑,见思、尘沙、无明也。”迷了三谛就变成三惑,就是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按《大乘起信论》中,“说染法本末五重。初唯一心为本源。二依此一心开出二门:一心真如门,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二心生灭门,谓如来藏与生灭和合,名阿赖耶识。”真谛者泯一切法,泯一切法就是消除一切法,不存在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中道谛者统一切法。这就是辩证法的相对统一。空、有是相对的,空、假是相对的。而中道谛非空非有,非空非假即是中。《华严经》的大方广是什么?就是体,相,用。《起信论》体相用会讲了。大方广你也会讲了。我再补充一下上节课的序言。解题:《始终心要》。第一解心,第二解要,第三解始终。在原文中没有具体的说明,我们要记住这几点:一、“心”是什么?心即圆明寂照常住真心。这点很重要。二、解“要”:要,即是三谛也(真、俗、中道)。如果迷三谛,三谛就变为三惑(见思、尘沙、无明也)。若觉悟了,三谛变为三因(正因、了因、缘因),也就是“悟之为三因”。既然迷成三惑,悟成三因,悟后呢?就要修。修什么呢?修三止三观(三止:体真止、方便随缘止、息二边分别止。三观:空观、假观、中道观)。修到一定程度那就要证啦。证之为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最后成之为三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也)。所以迷三谛为三惑,悟三谛为三因,修之为三止三观,证之为三智,成之为三德。这个道理一定要牢记。从这看来,解题的内容十分丰富,没学过《唯识》和《起信论》的,不容易懂。三、始终二字如何理解呢?“始终”二字,赅六即,通迷悟,含修证,收因果也。以迷悟言,理即始;以修证言,名字即为始;以因果言,观行即为始。皆以究竟即为终也。六即:理即、名字即、观行即、相似即、分证即、究竟即。这个次第,前后顺序,绝不能搞错。从名字上讲,先解心,后解要。从迷悟上来说,什么是始?六即佛,第一理即佛为始。芸芸众生就在这个位置上,徘徊不定,不知道六即佛是什么?不知道个人的佛性,什么是佛性?更不清楚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不知道佛性的不生不灭,也不知道理即佛不生不灭,只是从第六识向外追求。追求吃得好,穿得好。春来秋去,风花雪月,无尽的享受、享乐。自己造了多少业不知道,连生命也保不住,最后下地狱去啦!多么恐怖、可怕呀!从迷悟上讲,理即开始,从修证上说,名字即开始,知道佛的名字,以及佛名的重要性,还知人皆有佛性。从因果上讲,修行证果,三止三观是因,在果上证得三智三德,观行开始,究竟为终。从始至终都离不开佛性,这就是即。即就是离不开。六即前五即是属于始的过程,终点是究竟即,是成佛。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六即不离佛。全身心修行,始终一贯。从事上讲有六,从即上讲是一,一到佛性上去。关于解题目就补充到这。今天讲正文:“夫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谛者,统一切法。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举一即三非前后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三谛:真谛,俗谛,中道谛。三谛是没有次第的,举一即三非前后也。正因为没次第,是同时的,所以一心三谛,一心三观,一境三智。是一而三,三而一的问题。这三谛是我们每个人天然本具的,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外在的,而是称性功德。这个性指本有的性,是我们的本觉性,就是佛性也,具足三谛的功德。说是三谛,实际上恒河沙无量的功德,三谛都概括了。而俗谛真谛是相对的,中谛是统一的,这就是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天台宗讲得最彻底,这就是哲学。真谛讲真空,泯一切法。俗谛讲有,立一切法,空与有是相对的。在我们的心中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到底这边是真,还是那边是真,怎么分辨呢?所以必须有个中道谛来统一,是相对的统一。这就是我们的本性。悟到这一点来修行,我们的心当下一念,也能成为法身,也能成为报身,也能成化身。也能成为一切智,也能成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一切全都在于我们这一心。这个心不是妄心,是圆明寂照常住真心。所以中国的天台宗第一代祖师慧文大师读《大智度论》悟了三智从一心中得而创立三观,这就是最根本的问题。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点也不复杂。为什么?因为是真理。真理是最简单的。真正的天台宗没有离开始终心要。所以要求我们每个人要好好学习,认真读,逐字逐句地学习研究,多下点工夫,才会有大收获。这里面的含义太深妙啦!真是百讲不厌、百听不厌、百看不厌呀!你不多下苦功,是理解探索不到其深理的。“首句标,夫发语之端也。三谛真、俗、中也。次句叹,谓称性功德,具足河沙之多。虽迷不减,悟亦不增。不假修有,何待证成。故如天之自然受用。吾人日用自不知耳。”三谛就在我们心中,我们整天生活却不知道啊!法宝、宝珠就在我们身上,而我们呢?还向外去乞讨,这不是舍近求远吗?!虽然是修行成佛了,但也没增加;众生迷而不觉也没有减少。即不增又不减。这根本只有一个道理,“三藏十二部”都是在讲这个道理。只不过方式不同,有的讲深般若,有的讲广般若,有讲次第,有讲方便等。归根结底,都是讲的一个问题。要明白这个道理,修行是发现而不是新造。书上讲含生本具,含生就是有生命力的。“本诸天然,应物无方,具足众德。圣凡判乎迷悟。”迷即凡夫,悟即圣人。迷什么呢?迷三德。悟什么呢?悟三德。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三乘教各种法门都有,最直接地都归到这一点上。“不假修有,因修而显;不待证成,须证方知”。修呢?就要把本有开发出来。像地下有矿藏、石油等,这是本有的。把它挖出来开发出来。所以我们要先闻法,听道,开发自身的如来宝藏。若开发出来就与佛一样了。开发就是闻、思、修(三慧),这就是方法。先听、闻,听后思维、观想、修行、实践再修。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妄念,不要胡思乱想,由此产生智慧,开悟智慧。你不闻怎么会产生智慧呢?因此说不学习,是不知道其理的,不学习是产不出智慧的。世上一切都是学而知之的,没有生而知之的。即便是生而知之的也要靠外缘,靠引导的。我们观看世界上一切的无常现象:春看明月,秋观菊黄。春华秋实,斗转星移,甚至生老病死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常。大自然是缘起法。缘起无自性,因缘结合才能悟出这个道理,要悟出真空。“中谛者统一切法。”先讲中谛:“中”不偏不倚也。“谛”真实不虚也。谛:真理。真实不虚。实实在在的真理,永远不坏的,永远不生不灭的。也就是说真理不灭,乃无为法。有为法九十四种,都是缘起法。无为法呢?六种。离因缘造作之法也。无为,无造作。“略则根尘识界,广则百界千如,处中而言,即五位百法也。此等诸法,原无别体,故以中谛而总统之,即自性之体大也。”“《大智度论》曰:一切法,略说有三种,一者有为法,二者无为法,三者不可说法。天亲菩萨因世尊谓一切法无我,一言而造论,建立百法。其中色法十一,心法八,心所法五十一,不相应法二十四。此九十四法皆从众生心中造作而出,概属有为。后立无为法六,寂寞空虚,湛然长住,随顺法性,无所造作,故属无为,合之成百法。”这个法只可神会,不可言说,开口便错。有为无为,起心动念就错。这就是根本法,你不开悟,学不了这法。你要打破我执,就有说不出的滋味。例如:吃过苹果,苹果是什么滋味?可能有的人会说甜的,也可能有的人会说酸的,还可能有的人会说甜不甜、酸不酸的等等。说的感觉再多,还是白说。感觉有说不出来之意,有为无为不可说,只可神会,这才是根本法门。无为无所造作,真心无法形容,不可思议。因为有“我”无明不觉,所以常常白日做梦。梦里冥冥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都是水中月、镜中花。我们必须破我执,到人空了就不一样。正由于我们不明白,没有修观,没有回光返照,没有般若观不自在,所以住在无明里。故一一法都非真常。必无我方显灵性,即回归性灵上。故一一法皆妙谛。”性灵就是本性,灵知灵觉。本性开悟一切都是妙谛。翠竹黄花皆是真如,青山绿水无非般若。处处皆是华藏界,崇教何处不毗卢。开悟思想的质变啦,好象原先带有色眼镜看世界,现在把色镜去掉了,看得清楚了。“由是会八识成一识。复化一识为八识。分之合之。皆是二空妙境。全显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华严宗的语言。会八识归一识,这一识是白净识——第九庵摩罗识。打破第八识,第八识转过来了。第八识本身是真妄合和的,就是见相二分。见分是“我”的根本,相分是“我” 的妄境。现代讲客观、主观,讲到根本上一个质点就是个人的一个动性——妄动,见分就是妄动,它有一个对象就是相分,见相二分没离开我们第八阿赖耶识本体,不是外来的,都是自心,见分就发展成我执,相分从内心世界变成外在的世界。这个问题要学《唯识》和《起信论》才能讲清楚。怎么成佛?成佛就是转八识成四智。转五种感官为成所做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境智。这是转妄归真、转本还原、转染还净。主要是破我法二执。人们吃亏就是吃自己的亏,就是有“我”。所以释迦牟尼佛的学说跟当时印度的九十六家学说不一样,他们都谈有我,释迦牟尼佛讲“无我论”。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都是缘起法,合起来是一个妄识、执着。不修真空观不能破我执。以上所述,百法分为五位,其中以八种心法为主。五十一个心所法,是以心所起,为心家本有法,离心不能独生。十一个色法,为心之影像。心生则生,心灭则灭,亦非心外之物。二十四不相应法,皆是心境互相交涉所成之假相。宇宙万有都没离开我们的妄心。二十四不相应怎么讲?怎么是不相应?不与心法相应,不与色法相应,但又离不开心法、色法。在这之间产生一种概念,有时间,有空间,色法也不住,心法也不住,都是不相应这一个概念,心境互相交涉所成。心识中含有染净二分。六无为法乃是净分所显,亦为心家固有之法。虽开百法,实为八法,而心体圆明,本无可表。所表唯识,由是立为八识。八识以阿赖耶识为主,发之于外,而因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而显。但六识依根而生,接尘而起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故以六根六尘六识为十八界。以此十八种类,各有界限不同作用也。界虽十八,实为六识。而六识实为一识,一识仍不出一心。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成真。终日不变,终日随缘。夫不随佛界之缘而念佛界,便是念九界。不念三乘,便是念六凡。不念人天,便是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狱。凡是有心,不能无念,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无有念出十界外者。以十法界更无外故,故每起一念即为一受生之缘。若此心能与平等大慈大悲,依正功德,以及万德洪名相应,即念佛法界也。能与菩提心,六度万行相应,即念菩萨法界也。以无我心,与十二因缘相应,即念缘觉法界也。以无我心观察四谛,即念声闻法界也。或与四禅八定,以及上品十善相应,即念天法界也。若与五戒相应,即念人法界也。若修戒善等法,兼怀嗔慢胜负之心者,即落阿修罗法界。若以缓软心,念下品十恶,即堕畜生法界。或以缓急相半心,与中品十恶相应,即堕饿鬼法界。若以猛炽心,与上品十恶相应,即堕地狱法界。此十法界,本于一真,由一真法界,而开为十法界。而十法界,仍不出一心之所造。随起一心,必落一界。而一界显起,九界冥伏。非是没有。所谓心无二用,善起必恶伏,即伏亦必理具。故知一念虽落一界,而一念之中,实具足十界。以一一界必各互含。是则十界,即有百界。一界各具十如,则百界即有千如。介尔一心,炳然顿具。惟一念体圆名为理具。虽起一念,即名事造。而理必有事,断无事外之理。有事必有理,断无理外之事。而其事皆圆具于一念心中。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推原百界,起于十界,而十界本于一真。由真如不守自性,开为根、尘、识十八界。因根尘识相接,而百法齐开。因此一法界,开为十法界。十界即具,百界朗列,由微至著,自简而繁,转展相因,可得而数焉。故曰:略则根尘识界,广则百界千如。处中而言即五位百法也。但非八种心识,则十八界与百法,均不成立。二者不立,即十法界之义不成。而八种心识,仍不外乎一念心性。一念之所包者广,故曰体大。此中谛理也。这就是中谛道理。中谛统摄一切法,有缘、无缘,可说不可说,有为法、无为法,中谛都包括了,打破一切相对,统一它们。并不是在色法外有一个中谛,它是在真谛和俗谛当中,含在这其中,统一的并不是另外,不是三个,是我们在三个当中具足一体的,具足三种智慧,具足三谛。空也好,有也好,都是我们的内心现相。所以中谛统一切法,有为法,无为法全包括了。我们知道了起一个念头就没离开十法界。无论上品十恶、中品十恶、下品十恶等,都是根据你起这念头的严重程度,得到的果也不同。比方说看一人不高兴,生出嗔恨心。看到一个人不顺眼便打仗,杀戮。这两种就不一样,生嗔恨心骂打不要紧,打仗杀戮罪过大,恶业重就会堕地狱。这就是根据个人业识,造的业轻重,再到十法界,四圣六凡。我们每天看心,观我们的思想,爱什么,讨厌什么,到什么程度,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我们看到有人偷东西,还有的人偷东西后把人一刀杀死。同样犯罪,但犯罪种类不一样,造业受苦多大也不一样。念佛也是如此。有的人马马乎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念,忘了就不念了。或者高兴就念,不高兴就不念。这样能生西方吗?难说,万一造业了,恐怕要下地狱吧。有的人精心念佛,行走不忘,什么时候也念佛,真是八风吹不动。有人骂,有人打,无所谓,随它去不管它。一心念佛,不为外境所转。不是像有的人也精心念佛,可是儿子要上大学,学费还没准备好,怎么办呢?起缘把佛忘了,不念了,这还是没做到一心不乱。要念到什么程度呢?佛来也不惊。魔来魔斩,佛来佛斩。银台来接引,我们还不去呢。要金台来接引,要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人死,它是要住中阴的,但念佛人不走中阴,生西方不走中阴。为什么呢?念佛念的好,花开见佛,当下就生西方极乐世界,还走什么中阴呢?!不走中阴的有三种人:一种是当下生西方,得念佛三昧的人;第二是造极大恶业的,一死马上堕到地狱;第三修禅定的人成就了,当下入法界。中谛道理很多。简单讲中谛统一切万有,统一切而不即于一切,也不离于一切。宇宙万有,没有离开空间。世界上最大不过天地,佛教包括这天地,涵盖乾坤,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捉不到摸不到。你修行还要体会到有说不出来的存在,这就是真理,是圆融的。这跟捉摸不一样。我们打坐入定后没有睡觉,还有一个灵觉存在着,那就是你真心的体现。根据这真心的程度,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个真心,显出来的真心,显出来的极乐世界。佛在你心中,极乐世界在你心中,念阿弥陀佛一句,庄严一句,在你心中生西方还能没把握吗?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你自己心中的极乐世界,又不是另外的、新造的,我们一定搞清楚。为什么能生西方呢?因为我们跟阿弥陀佛的愿法相应。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本尊。他发的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好,我也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好。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我就修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充满宇宙了,你还再到哪去找极乐世界呢?质变了。人生如梦啊!做梦时什么都有,醒来呢?我们要把梦里的世界都了了。什么儿女、高官、财产等都丢了。这样无挂碍,一心修行生西方极乐世界,当下见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菩萨都来了。有人说办不到。你不相信,你不试一试,能办到吗?现在世界发展的如此迅速。人类能上天入地,能发明创造,但高科技救不了你的命。要想脱离六道轮回,除了佛法没有第二条路可行。佛法是公开的觉法,就是要我们觉心、净化心灵。把功名利禄看淡了,个人有力造福于人民,有能力贡献于社会,发菩提心,修菩萨道。天台宗的宗旨,是成佛的心要。体会到了成佛就快了。八万四千法门,显宗、密宗都是方便法。什么好?什么不好?你的根基相应了就好,不相应就不好。对口味就行,不要执著。人本来具有佛性,只是业障太深厚,显现不出来。我们修行的差别就在于业障的深厚。根基不同,修行的程度、迷度也不同。同是人,前一辈子人家修行,修了好几辈子。你这一辈才修行,成果就是不一样嘛!有时念佛,人家一朝就解决了,你呢?念三天也不行。业障重,人就差那么一点。另外再看你智慧开的早晚,你得到大乘法,有智慧当下扣住真心,明白这个道理,上品上生。什么是核心?真心就是佛法核心。奉劝各位居士们,多学习,多看经典,相信真理,充实个人,要有信心,信解行证,多修加行,多做功德,多念佛。念佛时间就是成佛时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全文

  • 大悲咒注音

  • 大悲咒注解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