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严经义海卷第二十八(经十之一)
(凡遇圆相即是标辞与?同其上文)。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
(?想阴若存寤即想像寐即成梦今想阴尽即无有梦以想阴是梦之元故寤寐一者虽有寤寐以无想故寤亦如寐寐亦如寤故云恒一)。
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
(圆明心体名为觉明离想浮动故名虚静空喻觉明睛喻离想粗重即烦恼也以想阴是烦恼浊故前尘影事即所想境能想既亡所想不立故云无复○解私谓准智论明阿罗汉有眠无梦验今想尽即六想净也以圆观所破通别二惑犹如治铁粗垢先除故云无复粗重等)。
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黏过无踪迹虚受照应。
(?观缘也虽有根识缘诸境界而不想像系念在意故如其镜照物无迹但虚受虚照虚应而已亦可如镜照于光明虽鉴无影故云虚受○标喻镜有四种妙用虚者能含万象受者物来不拒照者随物大小显形应者妍丑无于取舍具此四德故)。
了罔陈习唯一精真。
(?了毕也罔无也陈旧也习妄想也毕竟无有无始妄习唯有一灵真如性也又了谓了别即诸识也罔谓罔象陈习谓无始种子也唯一精真者唯一识阴也如下文云则湛了内罔象虚无微细精想以对行阴故云精真也显此行人得想阴尽唯识阴及行阴在今此行阴又现披露故名识阴为精真也○解虚受照应即受想二阴也受以虚明为本想以取像为义下文云种种取像心生形取等名为融通妄想今觉明中观诸世间如镜照物即想阴也了罔陈习谓受之与想已无陈故习气也)。
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
(?行阴是生灭元以迁流造作故想尽行现故云披露毕殚其类者殚尽也尽此十二类生皆从行出以行是业体故未通各命者虽已了知十二类生总从行出而未知众生别种在识阴中此即本识业苦种子是众生各别性命因由端绪也见同生基即行阴也十二品类同以行阴为其基本犹野马者尘合阳气鼓而为之熠熠即光起闪烁喻生灭也清扰者即此行阴扰动生灭微细不停以无想阴尘垢故名清也为浮根尘究竟枢穴者门簨曰枢门曰曰穴此皆动转之要处也根尘生灭皆以行阴为机纽处了知此者正在行阴故云区宇○解孤山曰下文云唯灭与生是行边际十二类生皆从行出以行是业能招报故虽未能别相见彼众生修因趣果因由端绪已能总相见彼生类俱由行起名此行阴为同生基清扰即下文幽清扰动也)。
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木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性入元澄者行阴若尽迁流性澄归一藏识名入元澄经云藏识海常住也以观行增胜能纯生灭根元习气令其不动归一识阴如澄水也以行是众生迁流业性故此若尽即超众生浊也行阴生灭微细难觉故名幽隐○标名行阴尽湛入合湛也○解私谓性入元澄者性即生灭之性以旋复为入也元即枢穴之元以精真为澄也习谓习气即通惑耳如波澜灭喻意可知超众生浊者行阴为生灭根元众生览此生灭为体其元既尽斯浊亦超)。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二无因论。
(?止观增胜想念不起故云凝明正心欲界爱染不生故云魔不得便于此推穷生类之本唯一行阴幽隐清虚以为一切生灭之元今既披露此外更无众生之本便执世间无因而起以不知善恶因由差别种子在识阴故即外道论因此而有皆修行至此邪慧忽生名为见发非是本来别有外道○解私谓想阴既伏烦浊且澄故曰观彼幽清殚见类生迁流阴穴故曰圆扰动元)。
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
(?生机全破行阴现也八百功德谓由定力发其眼根本分功德百倍增胜乘此通力见八万劫众生死此生彼过此不知亦是行阴势力尽处不知识阴生因种子无明所熏感果差别以不知故便执本来无因而有如见飞鸟远不及处便谓为无以眼根取尘本唯八百世间通力不越于此若出世通过此无碍○解生机全破者机喻扰动即行阴也不为想阴所覆故云全破眼根八百功德既约三世四方论之今见本无因即乘过去功德下见未无因即乘未来功德斯由定中发宿命通乃令眼根彰此力用业流湾环行阴流转也[宴-女+六]无所观外道[宴-女+六]谛也夫善恶业缘唯识变造是人八万劫外尚不见行何况于识故从此来起无因计)。
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如文)。
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从八万劫无复改移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本来不见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
(初二句标何以下出所以今尽下正显末无因义以本无因故末亦无因八万劫前不见菩提八万劫后亦复如是以见本无末亦无也知人生人等者人只生人无因生鸟鸟只生鸟无因生人此皆不知新造异业感异类生故成此执○解无复改移者此见一分人畜之类有经长时业果未转故起期计如智论明舍利弗观鸽子身前后皆八万劫不改其报今行阴中既见此相乃执一切自然而然此即不知十二类生各命由绪也今尽此形等明未来无因亦应见八万劫以外道通同声闻故)。
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肇师云外道末伽梨谓众生苦乐不因行得皆自然耳前经云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今计无因虽不云死灭必至劫满亦同其伦当知诸见不出四句谓断常双亦双非也上二无因即断见下四遍常及一分无常一分常乃至死后俱非即后三句余之所计皆源流于此)。
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遍常论。
(?常者行阴生灭相续不失故名常由计四种遍一切法故名圆也 标结前想阴已破唯一行阴以为生死之元四种者一心境二四大三八识四行阴殊不知善恶好丑种子含藏在第八识修行至此邪慧忽生也)。
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修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于胜定中以心境二法为所穷处由是观成知二万劫十方众生生灭循环不曾散失如水为冰冰还成水虽循环而体不失故名为常○解真际曰心境二处虽则无因二万劫来生灭不断故计为常)。
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性常住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此人观中以四大为所观处观成能知四万劫中众生生灭咸皆体常以众生皆以四大为体四大既常众生亦常故无散失○解孤山曰人之生灭不离四大大性不失于是计常)。
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
(?梵云讫利瑟吒耶末那此云染污意执受者即第八识穷此八识性元是常由是能知八万劫中众生生灭不断不散以众生无不具有八种识故八识既生灭不失众生亦然故名常也○解资中曰此于六根及第七识并执受心本元由处性恒不失计以为常真际曰言六根者举所依根显能依识既云心意识中故知观八识也私谓按楞伽云阿梨耶识除佛及八地菩萨诸余二乘外道修行者皆不能知由是观之今行阴未尽岂能于此计以为常应知言心意识者通举八识也本元由处者别指行阴也良以首楞严定顿穷八识圆伏五住而于想阴尽处不了行阴微细生灭妄认为常非谓定中已见第八悫师云若了八识何得异计斯言善焉)。
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
(?生理即行阴以见想尽想能运动今已息故运动既无不生灭理自然是行此于生灭计不生灭故执为常○解私谓前指本元为常即于生灭计不生灭如见细流谓之止水也今取理中为常乃于生灭计不生灭如见虚空谓之常住也斯亦妄认行阴为理耳)。
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正遍知即菩提性邪倒分别故失正唯局二四八万劫中余不能知故失遍正知遍知既亡故成外道邪论○标所执上四种遍一切名圆行阴相续名常○解此四遍常所穷之境从广至狭而成次第初通五阴二局色阴二唯行阴四但是行阴不生灭理若言第三计八识第四复计行阴其义既失所次亦非)。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或执我能生他我常他无常或执我从他生他常我无常皆计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
(此人修定既未证真有漏观中观妙明心遍十方界假想而见不知无明妄识变影似真执此妄心遍十方界以为真我凝明不动定力持故见诸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即是无常我不动者即是常故○标此皆识心计度都无实义○解观妙下重举观行湛然下正明起计亦由不了行阴生灭妄谓此处心性湛然以为神我言神我者外道名主谛谓一切法皆是我所悉以此神而为其主)。
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
(?此人定中乘通见十方界于中见界未坏便执为常见已坏处执无常性此虽观器必带正报○标此相以通也○解三禅已下终为三灾所坏名无常种性四禅以上灾不能坏名究竟常)。
三者是人别观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
(?我心如微尘者以心性微密难见故如微尘非谓其小也此执微细心性以之为我我者自在主宰为义故能流转性无移改却能令此粗蕴色身有生有灭以此粗蕴皆从我心所流出故所流出者名为无常能流出者名为常性○解我既微细生灭亦然故云即生即灭而此生灭从细至粗相续无间故云一切死生等)。
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见行阴流行阴常流计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为无常。
(?行阴披露现见迁流故执为常想等观中暂伏不起故执无常是故此身一分无常一分常也○解前观我心虽流转十方性无移改不知我是行阴其体常流今虽见流仍未见识阴之相故对色受想等为常无常也此四颠倒初观神我及一切众生即正报也次观国土与劫即依报也此二对他明常无常三观我心及身四计阴等此二约自色心明常无常亦从广至狭也)。
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分位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有边论。
(?想阴尽处有四分位计此以为有边无边○标行人到此邪见有无)。
一者是人心计生元流用不息计过未者名为有边计相续心名为无边。
(?此人心计行阴现今流注不息名为无边遍未不见名为有边此约流用生灭不息无有边际说无边耳○解孤山曰生元即行阴也过未不见故名有边现在相续故为无边)。
二者是人观八万劫则见众生八万劫前寂无闻见无闻见处名为无边有众生处名为有边。
(?虽八万劫见于众生然有分剂故曰有边此外寂然不见有生别无分剂故执无边○解私谓后八万劫亦合如前今恐存略)。
三者是人计我遍知得无边性彼一切人现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无边之心但有边性。
(?我能遍知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现为我知故我即得无边心也我曾不知下彼一切人虽有于知此知且不现我知中以不现故即是有边○解孤山曰我曾下谓但见彼人现我知中而不能知彼人性遍故计彼性以为有边)。
四者是人穷行阴空以其所见心路筹度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边一半无边。
(?穷行阴空者想尽行露今于观中研令取空也以研穷心计度行阴一切众生一身之内即生即灭世界亦尔生处有边灭处无边生现见故灭不见故○解资中曰此计行阴灭处为空空故无边以心筹度复见有生生故有边世界所有义亦如是私谓此四有边初唯约自二单约他三具自他四重计他一切依正斯则前狭后广以成其次)。
由是计度有边无边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论。
(标外道所计不出有无)。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此人于知见中不能决择有人问者皆矫智乱答言不死者唯婆沙说外道计天常住名为不死计不乱答得生彼天若实不知而辄答者恐成矫乱故有问时答言秘密不应皆说或不定答佛法呵云此真矫乱)。
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以理都观用心别见。
(别义观行也于一生灭行阴分为八义别见谓常变生灭增减有无也不见见者见不见也灭处不可见故余如文)。
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
(约义答问略举六义以不能定其道理但两楹答故云亦生亦灭等令彼前人于章句中不得义理故云遗失章句)。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
(念念灭处名互互无以心才生即灭无体可得行既如是诸法亦然故云因无得证故有问者但答无耳)。
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
(念念生处名各各有因是得证一切皆有有人来问但答是者虽见其心念念有生意许皆有又见其灭不敢答有故但答是拟防其失○标此人落于常见外道)。
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
(此有无俱计也其境枝故其心不乱者以不定是一义故成乱也以前二论但偏证有无今此一论即有无俱计也亦有即是亦无者意许所有之中即有于无得成有无计也亦无之中不是亦有者虽于有中说无二相各别故云不是亦有无容穷诘者若诘有即是无又云无中不是亦有若诘无不是有又云亦有即是亦无互相遮防故难穷诘○解私谓从二至四于前八中有无分出也二三单计第四两亦有即是无如冰是水也无不是有如水非冰也四句之中但涉三句未见双非其计犹粗)。
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如是四论长阿含云一者若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云不知善恶有报耶若如是问我我不能答有愧有畏我当答云此事异此事不异此事非异非不异是为初见二以他世有无问亦作此答三以何者为善恶问亦作此答第四愚冥暗钝若他有问俱随言印可但云如是如有问云蕴有几种彼反问云汝意谓几他即答言我意谓五彼云如是或云此事异等)。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
(无尽流行阴也今见行迁却执于我死后有相者以行是我所有故行既迁流不息故我死后有相也○解资中曰由见无尽故言死后有相)。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
(?初约色蕴具出四句皆云死后有相如是循环例作后三阴十二句也固身者固坚也坚执现今形色是我本体色阴既尔受想行等例此而作成十六句问前三阴尽唯行识二阴何得更执前三又不言识答前之三阴观中虽破但约观法增胜不被阴迷善巧安忍不生过患岂可都无谓之破耶今观行阴依止前三迁流相续故执三也不言识者行阴覆故由是通前而不言识也○标谓色有四相受想行亦有四相一色是我二我有色三色属我四我在色受想行亦同色之四执○解真际曰初计色四句谓色是我我有色色属我我在色如是下例余三阴各计四句故成十六槜李曰不言识阴者所计之我即是识阴也私谓不尔外道六法我与识异今行阴未破识未当情故不言耳问前三阴既破何故与我复计四句耶答但破其计不破其法色等生灭念念不停即无尽流也然此行阴与常涂所辩粗细不同如百论家以识阴为初想阴居次受阴第三三皆无计未能成业至于行阴方起烦恼造作诸业是则四阴之中行阴最粗此据平常未破时说也今观行中已破受想须知行阴粗相亦尽唯细相在故通前三阴俱见迁流幽隐之元其实难晓)。
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驱各不相触。
(?既十六相皆死后有烦恼亦尔以是生死根故菩提亦尔以是觉元明故真妄两驱毕竟无改二皆有相也○标此皆妄分别有佛有世界○解上四阴与我既死后有相或复妄计烦恼菩提理亦如是以烦恼由阴而生菩提由我而证言毕竟者即两性并驱入未来际也)。
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标法华会上叱此外计云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深着虚妄法○解通结五阴正在前四又虽在前四义唯行阴耳)。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度计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
(?见前三阴已灭当知行阴亦应还灭即计死后断灭总名无相)。
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如是循环有八无相。
(此约四阴现在因亡未来果灭都成于八○解见其下明色受想三阴已灭由见先来三阴灭故乃计现未四阴俱无名八无相从阴性下明现前色阴尽也此质下以现前况死后也色阴既尔受想行亦然是故例云如是循环等)。
从此或计涅盘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
(?阴既因果皆无涅盘因果亦皆断灭斯则有为无为染净诸法因果俱无故云一切皆空○解涅盘因果依现阴而修后阴而证阴既叵得修证何有耶)。
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标此毗罗外道执死后断灭)。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
(?此先将已灭三阴例现存行阴得四个非有偏句又将行存一阴例前已灭二阴得四个非无偏句前后相望每阴皆得非有非无成四俱非现在既尔死后亦然现在未来共成八也故云死后俱非也○解双计有无至死后俱非者此有二义一亦有亦无二非有非无下文先计双亦次计双非)。
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
(?色等三阴先虽是有而今破尽故云非有例行亦尔此四非有也行迁流内观无不无者若将行阴例前为无现且念念迁流不断此又非无行既非无前三亦尔此四非无也如是循环穷尽阴界者现将四阴循历相例一一皆见非有非无故云循环推至死后故云穷尽阴界随得一缘者即此四阴随举一阴皆悉死后非有非无今言有无者有即非无无即非有也○解此计双亦也见有非有谓色受想无也观无不无谓行阴有也如是循环等例立双亦也谓三阴无亦如行阴之有行阴有亦如三阴之无四阴各二故名八俱非相言俱非者对前偏计有无得名文意且在双计有无耳故总结云有相无相)。
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
(?此但现见行阴迁变生中有灭故非有灭中有生故非无由是通悟一切皆是非有非无何啻于八虚实即有无也有不定有实何曾实无不定无虚何曾虚举着皆非故云失措○标此执阴界非非有非非无故云失措○解此计双非也色受想等皆名诸行悉有迁讹下文云甲长发生气销容皱乃至念念不停即其相也于前四阴双计有无亦有八俱非义此见既细所以的就行阴言之)。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后际下释死后非义无可道者言有不有言无不无有无二途俱道不得也现在尚尔岂况死后不觉不知而言有无耶故云昏瞢)。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无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七断灭论。
(是人见行阴念念灭处名后后无设生七处后皆断灭故成此论○解孤山曰七断灭者欲开人天色开四禅无色合一计此七处已不生之也)。
或计身灭或欲尽灭或苦尽灭或极乐灭或极舍灭如是循环穷尽七际现前销灭灭已无复。
(?或计身灭即欲界人天也同界地故欲尽即初禅苦尽即二禅极乐即三禅极舍即四禅及无色界也现前销灭者三阴已灭行阴亦尔也七处皆现断灭死后不复生也○解身灭者欲界人天也欲尽灭初禅欲染已尽故苦尽灭二禅极喜无忧苦故极乐灭三禅之乐极故极舍灭四禅舍觉观喜乐故无色舍色碍故然则极舍之言含其二也)。
由此计度死后断灭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九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
(解私谓此计应从第七外道流出但前约横论今约竖论若摄横归竖则前无相属今身灭)。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五涅盘论。
(?行阴灭而复生故云后有也)。
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
(以欲界为正转依者因修观行发欲界未至定于观心中见圆明相不舍欲界即是涅盘为正转依或以初禅性无忧者已离欲染无复忧心得轻安乐故或以二禅心无苦者即是极喜也或以三禅极悦随者即极乐也或以四禅苦乐二亡即舍受也)。
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是循环五处究竟。
(不识教相得此四禅及欲界定少分安乐便计涅盘执有漏天作无为解者因修正定忽发此禅得少轻安非是究竟便妄计执以为涅盘○标见取未亡以邪为正)。
由此计度五现涅盘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五现涅盘心颠倒论。
(解私谓前标后结今结五现者影互其文也此计应从第六外道流出横竖摄属亦如七九之类)。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狂解皆是行阴用心交互故现斯悟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以迷为解自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此十种境乃是邪见因修正定而忽发生故云狂解由三阴灭觉至行阴用心差异故云交互苟能深入禅定以慧照察惟心境界不取不着自然销歇若以为证即堕邪见成地狱因)。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心魔自起深?保持覆护消息邪见教其身心开觉真义于无上道不遭枝岐勿令心祈得少为足作大觉王清净标指。
(?灾也想阴未尽犹引外魔今想阴尽行阴明露但于所觉境界别生异见执此为是故云心魔故令觉察善能消息不失正见能至无上故深付嘱传而示之俾修行者无入邪网失正觉路枝岐邪道也○解前色受想末皆云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今行阴后云心魔下识阴后云见魔心见不出见爱二惑即烦恼魔也于受阴中第五生无尽忧心不欲活犹死魔也并所观五阴即阴魔四魔具矣)。
首楞严经义海卷第二十八 牧八
音释
寤
(五故切觉也)。
殚
(都寒切尽也)。
熠
(羊入切熠熠闪铄貌)。
扰
(而沼切搅动也)。
烁
(书药切灼烁也)。
湾环
(湾乌关切环胡关切湾环犹流转也)。
鹄
(胡沃切鸟名)。
悫
(苦角切)。
诘
(苦吉切问也)。
缀
(知卫切联缀也)。
皱
(侧救切皵也)。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