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集圣谛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各位居士大德,大家好!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集谛」。集谛是佛陀开示的法,四圣谛的第二个圣谛,在这一个圣谛里面,佛陀有分析到这个苦的原因,苦产生的原因。事实上是很单纯,如果以佛教的立场来看,用十二缘起来看,苦的原因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状况,如果让大家很简单的明了苦的原因的话,我们可以用无明或者是贪爱,来了解这个苦的原因,因为这个原因存在,所以我们产生痛苦,我们修行的目的,是要把这个苦的原因去除掉,苦的原因怎么样来,我们必须要先了解它,然后才有办法去除它。
对一般人来讲,我们苦的原因常常不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我们的痛苦一直不断地产生,它可以产生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的苦。如果我们知道它的原因,可以轻轻松松的把握要领,了解那个知识,这样应用的话,我们那个苦,就几乎不会产生出来了。所以对苦的原因的了解,就有办法让我们超越它。苦的原因刚才有谈到的是,贪爱、无明,贪爱、无明产生我们这一生的生命,甚至于还可以产生下一世的生命,不只这样,不止前一生、这一生、来生而已,它可以一直轮回,一直推动生生世世的轮回。如果我们知道,这个无明来自哪里,那我们可以比较容易跨越,如果以人的现象来讲,我们常常对痛苦的原因,有错误的认知,在错误的认知之下,我们就很难跨越。举一个例子,某人对我不好,所以我才生气,或他应该怎么样才对,怎么样做不对,因为我们被外面的现象束缚,所以我们就会产生痛苦了。做先生的,他会认为太太怎么样,讲了一大堆,做太太的也是一样,会说先生怎么样,孩子怎么样,引起痛苦,所以痛苦都是对象的直接来源。事实上,如果以内修来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不管家庭的问题或者是社会的问题,我们常常都没有面对自己内心来去了解,也就是说这些无明是来自于你内心有渴求、渴望,当你这些渴求、渴望,它没有办法消除的时候,它会一再产生痛苦。比方说,你内心有希望孩子怎么样,但是孩子他就是不这样,所以他不符合你内心的要求,所以你才产生一些痛苦。这样子的话,我们必须要先了解自己,才有办法来跨越,自己跟孩子之间,或者自己跟任何人之间的一些痛苦的情事,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执着是在哪里呢?我们的执着点是在哪里?如果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这一点的话,我们就不会被这个所谓的贪爱或者无明所束缚,我们可以用理性的态度,来跟人家谈话,如果外面的情况,不管是谁做错事情,我们可以用理性的,来跟他分享,怎么样做会比较好,我们用这种比较轻松的,或者是理性的态度,来跟他们沟通,事情还是要解决,但是我们可以不生气,为什么我们已经可以达到不生气?因为我们知道,贪爱是从我们内心产生出来的。
所以我们如果了解佛教的道理,他不只知道说,集谛就是贪爱或者是无明,这样就结束了,那怎么样解决贪爱、无明?那就要开悟,如果说开悟以后才能够解决,这样的话太晚了,事实上我们开悟,是随时都可以开悟的,只要一件事情,你可以用这种方式来了解它,来了解自己,知道贪爱、无明是来自于自己内心的执取,假使你知道内心有所执取,假使你放下内心的执取,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一些争论,大半就可以平息下来。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可以完全解决,因为还有一些微细的事情。解决一些事情,可能还有一些事情产生,但是大半的问题,大半心理上的问题,我们可以透过对自己的一些观察,然后放下我们的执着,我们可以跨越到这些问题。
我刚才谈到的正确的因,那个就是无明和贪爱,还有错误的因果,那就是说我们方向的主轴,外面怎么样…,我们很少方向往自己指,都指外面,当每一个人都指外面的时候,当然就是纷争不断,当我们开始指到内在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找到正确答案,如果没有这些贪爱、无明在你的心中生出来,我们已经发现到,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所以错误的因果就是往外,正确的因果就是往内,然后看到自己的内在,这样子的话我们了解,从这里可以初步的了解到集谛,也就是说无明和贪爱。
如果集谛这个问题,我们要更深入的了解,有时候要更深入禅定,才有办法把这个贪爱,看得更清楚。看得更清楚的意思是说,世间有很多纠缠的事情,这个事情有时候不是这一生的因缘的纠结而已,它有时候更牵涉到过去世的问题,有时候禅定,可以发现这些事实,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如果没有修禅定,就没有办法发现到,一些久远以前的事情,但是至少我们当下有正念,当下自我明白,当下知道一些事情的来来去去的话,我们就可以来跨越,当下的无明。现在再举一个例子,最近我的一位法友,会被声音惊吓到,他已经得到一些禅定,但是听到一些声音,他就会受到惊吓、起烦恼,他提到怎么将禅定的力量用到生活上来?我跟他讲是没有办法的,因为禅定叫做安止定,在禅定的时候完全没有思考的活动,所以如果只有禅定的话,他在日常生活中来应用,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有一种状况,他可以应用,那就是出了禅定之后,心非常平静,你持戒有力量,可以降伏你的烦恼,你修禅定也可以降伏烦恼,但是修戒和定,都能降伏烦恼,当然也有它的局限,你要超越烦恼,除了禅定和戒律的力量之外,还要继续往上修,也就是说你必须要证果,达到阿罗汉的境界,才可以完全把烦恼消除掉。刚才我提到一个例子,那位法友平常受到声音的干扰,我跟他讲,听到这个声音,他感受到心理的不平衡,或者是激动的时候,他就好好观察身体,或者观察感受,观察身体或者感受的话,等于身体就好象一个海绵一样,这些干扰,每一次看它一次,它就平静一次,再看它一次就再平静一次,也就是说不管受到惊吓,或者是不平衡的时候,因为观察到身体或感受,心就一次一次的平静下来。这样子的话,我们平常遇到的一些事情,我们可以当下就让它慢慢平静下来。
所以这个贪爱、无明,它在究竟在证到阿罗汉的时候,可以解决,但是还没有完全解决之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就是可以加强你的正念的训练。刚才我谈到这个例子,正念的训练就是这样的,把正念放在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可以是呼吸,可以是腹部,或者是动作,当我们随时都看身心,提升你的正念,中国人讲的「念兹在兹」,佛教的术语叫做「正念正知」,或者「四念处」,你常常这样子的观照,常常观照的话,贪爱、无明从何生起?几乎是没有空隙,当你念兹在兹,也就是说分分秒秒都保持你的正念,有一个目标来观察的时候,我们就没有任何烦恼。虽然贪爱、无明,它是我们的生活的大敌,也可以说我们做事失败,或者是挫折的一个动力,当我们修行正念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些会挫折的、会痛苦的事情放下,因为你有正念,所以虽然有时候,你遭遇到挫折失败,你还是可以平静下来,为什么呢?因为你看清楚,事情的本来面目。事情的本来面目,并没有那么神秘,事情的本来面目,就是我们当下有觉知,当下有觉知的话,那我们正念,就可以把无明化为明,贪爱化为无贪、无瞋、无痴,所以修习正念,是可以了解到我们人生,让大家能够在这个世间上,还活着的时候,或许可以这么说,可以更快乐的过日子,这个是告诉大家,贪爱的一个消除的方式。
刚才谈到贪爱、无明,关于贪爱的事情,在佛教有更多详细的分类,比方说它有四种分类方式。
第一种:关于欲望的执取。
第二种:关于见解上的执取。
第三种:关于错误戒律上的执取。
第四种:关于自我中心,自我的执取。
第一种感官的欲望。感官的欲望特别在现在社会,有很多感官刺激的东西,如果说以计算机来讲的话,那就是计算机游戏,还有很多甚至于不正当的视听活动,这个都是感官的欲望,这些感官的欲望,有的人沉迷,当下觉得很快乐,事实上整个过程下来,真的快乐吗?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精力耗尽了,身心疲惫了,感官的欲望没有办法满足,不但没有办法满足,依佛教的业力的观察来看,这些对欲望的追求,他不只当下,当前的一个时段里面,有一些身心俱疲的结果,他未来还是有一些不好的果报,我们必须要对因果清楚,造什么因,得到什么果,才会对这个感官欲望放下,不执取,这是关于欲望的执取,怎么样放下、怎么样了解。
第二点叫做见解上的执取,也就是说观念的执取,观念的执取是什么呢?也就是说,我们对某一些观念的执取,一个错误的观念的执取,然后自以为是,也不听人家的劝告或怎么样,这是属于见解上的执取。
第三种的话,就是戒律上的执取,以佛教来讲的话,有谈到叫做「戒禁取见」,如果以修行来讲的话,在印度有所谓持牛戒或者是狗戒,现在的印度他们还是有这样的修行者,什么样叫做持牛戒?什么样叫做持狗戒呢?也就是说如果持牛戒的人,他就是学牛的行为,牛吃草他也跟着吃草,学狗戒的人,狗在地上爬,然后也跟着地上爬,吃东西的话,是人把食物丢在地下,他在地下吃,这样子的行为。在佛陀的时候,他们有这样子的错误见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我们觉得是很愚痴的动作。事实上,他们还是有一些邪见的传承,他们是认为说,你学这样子的一个行为,然后修也是在修苦行,修苦行之后,我们这一生就能够减少痛苦,然后死后就可以生天,他们有这样错误的见解,在《中部》《狗行者经》佛陀有回答这些问题,佛陀说学牛或者学狗,他如果学好的话,那就变成牛、变成狗。他不会生天的。但是他学得不好的话,他还是不会生天,学不好的话还会下地狱。因为它不是人的行为,不应该做的行为,他们那个是错误的见解,所引起不好的结果,这是印度文化中的戒禁取见。如果把这个戒禁取见,更广泛来了解的话,就包括一些哲学思想,他们以为学这个哲学,他就可以得到解脱,或者是怎么样,但是那个哲学方法要领,修行方法,是没有办法得到解脱的,但是他误会,这个也叫做戒禁取见。所以在学佛的过程里面,如果说要把思想的错误,完全去掉,就是要在经典里面,好好学习,戒禁取见才能够把它去掉,这个是属于戒禁取的部分。
再来一个就是自我中心,也就是说「我见」,经典有时候叫做「我语取」,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我认为怎么样,或者是我做的才对,别人做的不对,像这样子的见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到。以自我中心来思考问题的话,当然会引起很多人事的纠纷,我们如果慢慢修行的话,能够多听别人的意见,参考别人的意见,这样的话,自我中心能够慢慢的淡了。这个当然跟修行有关系的,我们修行要得解脱求开悟,如果说平常,我们自我中心很强的话,那也是很难达到解脱的,当然自我中心能够去除掉,那就是要证到初果的果位。初果,也就是说须陀洹果,如果证到须陀洹果的时候,我见就破除掉,破除掉那剩下的生命就有限了,证到阿罗汉的话,生命就没有下一生,就完全解脱这个三界,只要我们刚才谈到有贪爱,或者我谈到这种执取的烦恼的话,那我们就有生生世世的生命,如果我们破掉我见的话,我们的生命就变成有限,以后就是在三界里面,只有有限的生命,就不会再生生世世的轮回不停。这个就是贪爱,了解它,然后有一个修行的方向。善哉!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