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成观法师讲楞严经

发布时间:2024-04-17 11:02:50作者:大悲讲解

成观法师讲楞严经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放掌,双手举法宝过头《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凡是要诵经看经之前都要做这个动作,然后再翻开来。这次我讲《楞严经》已经算是第三次。第一次很多年前在大毗卢寺讲部分没讲完,原因是因为讲到后来发现在里面唯识学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没有把唯识学打一点基础的话,《楞严经》没办法真正的通达,所以就停止。然后回过头来讲《大乘百法明门论》,《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我讲这一本著作。虽然是讲《大乘百法明门论》,但是我讲大乘百法跟一般就可能不太一样,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时间去研究那么多东西,就用《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做个引子,然后就把唯识学的大要都介绍进去。不只是唯识学,碰到相干的性宗或是密教的东西,跟修行有关系的、跟八识有关系的、或是心心所法有关系的相关部分都把它放进去,所以等于是显密性相合一炉而引之。如果你看了《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集子,有DVD共71集,已经把字幕弄出来,我正在校对,将来就可以上字幕。所以那个不只是介绍唯识的东西。因为把《大乘百法明门论》以及相宗的东西基础大概讲了,所以我们就可以回头来好好的讲《楞严经》。因为《楞严经》里面有唯识学东西,当然禅宗东西很多,密教东西也很多,我们碰的时候再讲就行了。但是唯识学因为有一点像不一样的学问,所以必须专门去处理,如果你想到时候再去看、参考,就有点来不及了,好像变成走到旁边去了,所以基础的东西必须先有。除了在大毗卢寺讲过《楞严经》一部分以外,我在佛陀教育基金会也讲过一部分,后来发现太忙了,没有办法讲下去。如果我们在这一个礼拜讲一次,我时间忙不过来,所以就停止,我是跟那边约15年,但是不晓得,以后再说,这里还有笔账还没跟人家算。

现在讲我为什么要注这个经,简单讲就是帮助大家了解这个法。我在20多年前注《楞伽经》,然后交给大乘经社去印,大乘经社有一个陈居士负责排版,快出的时候,这个陈居士问我:师父您什么时候讲这部经?我说:这部经都注出来了还要讲啊。他说:要讲啊,要不然看不懂。我才知道原来注出来了还要讲啊。我以为注出来就可以看得懂了嘛,所以果不其然还是要讲。就像《大乘百法明门论》,我本以为注解这么清楚,还要讲。结果一讲,我就这样写过去,有很多东西大家还是不懂,还是要讲明白。不管是名相、义理都是一样。这个《楞严经》已经注解这么详细了,还是要讲,真是麻烦。如果没有注解的话讲的时候就很有讲头,因为你只看经文我就很有讲头,也就是说我表现的机会就很多,但是已经注解出来看就大部分看懂了,所以我表现的机会就少了。不过我还是勉强讲一讲,这样子比较难讲。古德也有要讲经以前写讲义,不过那个讲义都是文言文,还是很有讲头。后来我发现我这个本来是白话文,可是我看还是有一点点文言文,那个地方还是有的讲。开个玩笑,事实上要讲的并不是那些东西。

我现在打算就说:因为在下今年62岁,时不我与,我还是尽量要努力地讲,这么大一部头要讲很久,今天可能要讲三个小时。两个礼拜讲一次恐怕还不行,因为我一年只能讲半年,所以可能还要增加一个礼拜讲一次,增加小时,可是钟点费还是一样,不多收钟点费,所以我想要增加,否则可能要讲很久很久。因为我准备这部书就要把它讲清楚,很完整,所以我们从头开始。你如果程度比较高的,且耐着性子一点,听在下慢慢讲给大家听;如果程度差一点,不管是大陆讲的文化比较差一点的,那就努力听,文化高的就暂听一听。

我们看「自序」,顺便讲一讲会读书的人,每本书都要看序文。序文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意,他的心得或是酸甜苦辣,在这里只有酸跟甜,没有苦辣。

成观法师讲楞严经

[自序]就是我写的序。

[本书为注者]就是我,[继十八年前]那个时候是十八年前,现在已经20多年前。我37岁开始注《楞伽经》,18年前[所注《楞伽经义贯》之后,在法上的又一重要努力。]我注《楞伽经》,事实上你们看《楞伽经》序的时候可以看到,实际上就是自己闭关的时候看《楞伽经》,然后做笔记,后来发现很浪费就把它写在稿纸上,后来就变成注经,闭关完就写完了。闭关后两年,就抽一部分时间,就注《楞严经义贯》。《楞伽经》你们知道是最深的性相和合的圆融经,自古以来注解的书很少很少。所以,要研读达摩所传的四卷《楞伽》,几乎是太难了。尤其是六祖大师以后都是传《金刚经》,所以《楞伽经》就不太传了,研读的人少。所以我注解的时候就相当困难,相当辛苦。但是其实也还好佛菩萨加持,都是盘着腿注嘛,如果碰到问题来的时候,有一些没有办法把它用白话文注出来,而且尤其是《义贯》的部分,你要白话文融于文言文那就很难。有困难的时候我双腿一盘上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而且恕我讲这句话:常常能言人所不能言。这是我相当欣慰的。欣慰不是说我行,而是说佛菩萨加持。《楞伽经义贯》出来以后差不多六年,结果我在遍照寺收到一本印顺法师注的《楞伽经》,所以他出《楞伽经》注解比我晚六年。一般在参考的时候就拿这两本,但是最后听说还是以我的为主,佛菩萨很疼我。

[《楞严经》,众所周知,是一部极重要的大经,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亦不为过。]这样说也不算过分,[因为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显就是显教,密就是密教,性就是性宗,相就是相宗。所有佛所说的法全都有了,都在这里面都有。[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禅就是禅宗,净就是净土宗,密就是密宗,律就是律宗,全部有,[均衡发挥,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则更是充实、圆满: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尤其是发心这部分,各种尤其是大经、深的经根本就不谈发心,因为你应该首先就必须要先发心,那个是先决条件。但是这一部经是从发心开始引导,怎么知道呢?像阿难他的发心不正确,他是依佛的相好而发心,所以佛就破斥。所以这一本经就特别的慈悲,非常的慈悲圆满,从发心开始,发心以后然后解行证悟全都很详尽的剖析。[——从教令正发心起,经循循善诱的破惑(七处征心)、见真(明心见性)、]就是十番显见,[依性起修(包含了种种实际上的设坛结界、洒净等等,于实际上起正修行),并详细开示了一切凡圣境界]圣人的境界包括[(二十五圣圆通、]凡夫众生的境界就包括[三界七趣众生),]这个也是非常特殊的。尤其是对于三界七趣讲的非常详细,其他经典都偶尔提到,但是都没有交代的很清楚。[令]我们在[于圣境起企慕、]就是能够仰慕圣人的境界,[而于凡外得知解,]凡就是凡夫,外就是外道。对于凡夫跟外道的境界都能够知、能够解。[从而]因此就[不]会[受]他们的[迷惑、]也因此就[不]会[入岔道;]我们修行最可怜的是什么?第一点找不到门径,法门是108门不止,但是修行人就反而找不到门径。有时候找到了门径,找错了门径,所以就走岔路、绕着走、有的原地踏步、有的向后转倒退走都有,那个都叫做入于岔道。这样子修行很可怜,枉费工夫。

成观法师讲楞严经

[又详述六十位修证(三渐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一般我们大乘法通教都是讲五十二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楞严经》特殊为了要修证方便就实际加上三渐次(三位)、干慧地(一位)、四加行(四位),这样总共六十位修证。[令行者于菩提道上知所趣向;]知所趣向就是你要到哪里去?你的方向是哪里?趣:指着那个地方。也就是说你目标是那里。[最后更广开示五阴魔境,]五阴魔境就是我们五蕴变现的境界。[及其破除之法,俾(使bǐ)于]就是有利于[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难,所修圆满成就。]这个魔事有两种作用:第一个是破坏,第二个是留难。这个魔能破坏你就破坏你,也就是说让你完全就废了,用武侠小说讲叫做废了你的武功,你永远没办法修行。怎么样废了你的武功呢?1.令你失心、癫狂,这是最严重的,修行变成呆呆的,这是第一种。2.令你恐惧,不敢再修。3.令你生种种的病,幻听,然后这里痛、哪里痛,种种的病,让你没有办法再修行。乃至于不小心就扭到脊椎,不能打坐、拜佛。因为一打坐那个脊椎就痛。乃至于不能拜佛、打坐。这些都是魔的破坏,这个算是破坏。另外一种就是他破坏你不了,因为你善根还好,所以他只能用留难。留难就是暂时止住你,不让你进步那么快。本来一个法门你修一年就可以修完,可能修个三年十年五年,一直延荡延荡。举个例子,那么不是有请那个《法华》法门,诵《法华经》。在唐朝的时候,有个法师发心诵《法华经》,就每一次诵两、三品就开始生病,然后停了病就好了。然后病了一阵子又好了。诵了又生病,病一阵子又好了,所以就不能诵,过了四五次以后,他就发现他不能诵,他就觉得自己不成熟就发心开始修福,到处募捐印《法华经》,不晓得发心印,十万本还是二三十万本样子,这样子十年。十年印经,到处去募化,古时候募化是很辛苦的,都是走路,人也都很贫穷不容易募化,募化了十年满了愿,再回头读就可以了!一次就把它读完,他不是不认识字,他是认识字的,但是一部《法华经》他就是念不完。这个就是留难。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