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自力与他力

发布时间:2024-01-31 15:40:47作者:大悲讲解

  净土法门殊胜颂

  净土法门,有教无类,凡圣智愚,等蒙摄受。

  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唯此一法,全仗佛力。

  佛力自力,天渊悬隔,信愿忆念,定生佛国。

  尽人信念,尽人往生,佛有誓愿,现有仪型。

  夫佛与众生,心性虽同。若论力用天地悬殊。良由众生具足无量烦恼恶业,功德智慧,不能显现。佛则具足无量功德智慧,烦恼恶业,净尽无余。佛与众生,迷悟不同。致使力用,胜劣迥异。

  律教禅宗,皆仗自力了脱生死。所以久经长劫,尚难出离。念佛法门,全仗佛力又兼自力,了脱生死。所以尽此一生,便登不退。

  律教禅宗,最初须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断惑证真,方出生死。若教理不明,则盲修瞎炼。若非得少为足,便是著魔发狂。纵使理明功深,亦颇断惑。倘有丝毫未尽,依旧不出苦轮。直待惑业净尽,方可出离生死,尚去佛地甚大悬远。更须历劫进修,始可圆满佛果。

  譬如庶民,生而聪慧,读书学文,多年辛苦。学问既成,登科入仕。由其有大才能,所以从小渐升,直至宰相。官居极品,再无可升。于群臣中,位居第一。若比太子,贵贱天渊,何况皇帝?毕世为臣,奉行君命。鞠躬尽瘁,辅治国家。然此相位,大不容易。半生勤劳,通身能耐。到下场头,不过如是。若学问才能,稍不充足,则不能如是者有百千万亿也。此是自力。学问才能,譬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位至宰相,譬修行功深,断惑证真。只可称臣,不敢作君。(臣决定不敢作君,臣欲作君,除非托生皇宫,为皇太子;修余法门,亦可成佛,但与净土校,奚啻日劫相倍。读者须善会其意,忽泥其词。然依华严末后一著,等觉菩萨,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正与托质皇宫,为皇太子,意义相齐。净土法门得华严一经,遂得如大海之横吞万川,如太虚之总摄万象耳,猗欤大哉!)

  譬虽出生死,尚未成佛。学问不充,不能如是者甚众。譬惑未断尽,不出生死苦海者甚众也。念佛法门,纵不明教理,未断惑业。但能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临命终时,决定蒙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即此一生,定补佛位。

  所以文殊普贤,华藏海众,马鸣龙树诸宗祖师,皆愿往生也。譬如托生皇宫,一出母胎,贵压群臣,此是王力。迨其长大,学问才能,一一充足。便能承绍大统,平治天下。一切臣宰,皆听诏谕。此则王力自力,兼而有之。念佛法门,亦复如是。未断惑业,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便出生死。犹如太子初生,贵压群臣。既往生已,惑业自断,定补佛位。犹如太子长大,承绍大统,平治天下也。

  又已断惑业,如马鸣龙树诸宗祖师,已登补处,如文殊普贤华藏海众,皆愿往生者。犹如昔镇边鄙,不堪承绍。今居东宫,不久登极也。祈尽舍旧习,于此法门,极生信愿,专精修习。则无尽烦恼,不难顿断。无量法门,自然证入。其圆成无上佛道,度脱 无边众生,若操左券而取故物矣。尚勉之哉,尚勉之哉。(净土问答并序)

  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

  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断惑之功,而无真信切愿,念佛求生,亦属自力。今以喻明,通途如画山水,必一笔一画而渐成;特别如照山水,虽数十重蓊蔚峰峦,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强者日不过百十里,特别如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大部洲。

  吾人既无立地成佛之资格,又无断见惑任运不造恶业之实证,若不专修净业,以期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则恐尽未来际,仍在三途六道中受生受死,莫由出离也,可不哀哉!愿我同人,咸生正信。(近代往生传序)

  如来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皆令众生修戒定慧,断贪嗔痴,了幻妄之生死,证真常之心性者。然众生根有利钝,惑有厚薄。根利惑薄者,或可即生了生死,或二三四五生了生死;根钝惑厚者,十百千万生,或十百千万劫,犹不能了。此系依通途教理修持而论,乃仗自己修戒定慧力,断尽贪嗔痴烦惑者,其难也难如登天。任汝见地高,功夫深,功德大,智慧大,若三界内见思惑未断,绝不能出三界外以了生死。

  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求生西方者,无论根之利钝,惑之厚薄,皆可于现生临命终时,蒙佛慈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此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得以通途教理而论。

\

  世有深通宗教,不信净土法门者,盖以通途教理,论特别法门也。使彼知是特别法门,则自行化他,莫敢或违矣。(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证据)

  了生死有自力佛力之所以也。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净土法门全仗佛力。仗自力非见思净尽,无由出离生死;仗佛力,若信愿真切,即可带业往生。譬如渡海,一由自浮,一由乘舟,到岸虽同,其难易安危,奚啻天渊悬殊也。(崔母孙夫人往生传发隐)

  通宗通教之高人,尚多崇尚自力法门,不肯仰仗佛力,其志固高,其事实难即生做到。倘惑业未能净尽,再一受生,多半迷失,不但所期皆成画饼,且有因福造业,后生堕落之虞。

  须知净土法门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可以通途法门并论。若不明此义,以仗自力通途法门之义,疑仗佛力特别法门之益,而不肯信受,则其失大矣。佛说难信,盖即指此,若无此执,则谁不信受奉行焉。(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序)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何由发愿,非愿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证所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则蹶。若不注重信愿,唯期持至一心,纵令深得一心,亦难了生脱死。何以故?以烦惑未尽,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愿既无,不能仗佛力了生死。

  世有好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净土指要)

  噫!死生亦大矣,何可以专仗自力而不仗佛力耶?抑或自力果愈于佛力耶?

  夫人之处世,大而创业垂统,小而一衣一食,莫不仗众人之力,以成自事。至于了生死大事,乃虽有佛力而不肯倚仗,欲显出格之作略,恐堕愚夫之窠臼,其志可谓大矣!惜乎不知其所谓大也!(普贤行愿品疏钞撷序)

  念佛一法,彻上彻下,即权即实,即渐即顿,不可以寻常教理批判。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性,皆须修习。如来为众生说法,唯欲令众生了生脱死耳。其余法门,上根则即生可了,下根则累劫尚难得了。唯此一法,不论何种根性,皆于现生往生西方,则生死即了,如此直捷,何可名之为渐,虽有其机,不如寻常圆顿之机,而其法门威力,如来誓愿,令此等劣机顿获大益,其利益全在仗佛慈力处。(复马契西居士书)

  若真知佛力、自力之优劣,则断不至犹执著于唯究自心,谓识得即是道,而不须念佛求生西方也。是知凡夫决定要修佛所开示之特别法门,则无论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脱死,以仗佛力故也。若仗自力,恐梦也梦不著。(致罗世芳居士书)

  仗自力,即到大彻大悟地位,以惑业未断,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彻者,更不须论。仗佛力,须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净土,无量寿无量光,一一通会归自心,而自心只是徒执其名,未证其实。西方之佛,无感不能有应。自心之佛,在因无有威德。

  世之好高务胜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坠。而知识欲人以圆融见称,亦绝不肯作如是说。至如来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众生,现生即了生死,而依旧不能了。此生既不能了,将来或可能了,而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轮回六道中者,当居多数也。(复张纯一居士书)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嗔痴,令其净尽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如登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深浅,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故念佛决定要求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离信愿以教人念佛求开悟之开示,切不可依。

  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当念佛时,摄耳谛听,即是摄六根之下手处。能志心谛听,与不听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悬殊。此法无论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得益,有利无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复张静江居士书)

  唐道绰禅师,一生讲净土三经近二百遍。此老尚是善导和尚所亲近者,寿八十余,计所讲,每年当讲三四遍。今则提倡佛七中,讲别宗经。若令众于净宗悉皆深通,尚可。恐通者百无三五,不通者十有九八。彼泛讲经之法师,尚有许多不以念佛为然者,今不注意于仗佛力,现生了生脱死之法门。而为不识净宗者说般若,是令彼等专心致志于开悟一边。而反将弥陀大慈悲,俾博地凡夫现生了生死之大法,作等闲看。请讲者无所知,应讲者何不为说其所以?

  佛法如大海,一滴具万川之味;佛法如帝珠,一珠具千珠之光。在大通家分上论,粗言细语总一真。在未到家分上论,当以就路还家为省力。况已证等觉,欲圆满佛果,尚须念佛求生西方。而将堕阿鼻,十念成功,亦可高预海会。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持。如阳春一到,百卉敷荣。其为妙利,非佛莫知。何不在此等处,发起彼等之信愿心,俾各各悉得往生。校彼字诠句释以作未来得度之善根,奚啻天渊悬殊也。(复章缘净居士书)

  修持功课,随机而立,愈简愈妙。无论朝暮,均可以念弥陀经、往生咒,即念佛矣。朝暮如是,日间如是亦可。须知所有功课,均以念佛为主,经咒为宾。所不可稍有更张者,信愿行三之宗旨也。

  若用禅家参念佛的是谁,则是参悟求悟,殊失净土宗旨,此极大极要之关系。人每欲冒禅净双修之名,而力主参究,则所得之利益有限,所失之利益无穷矣。以不注重信愿求生,不能与佛感应道交。纵令亲见念佛的是谁,亦难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无信愿求生之心故也。又未断烦惑,不能仗自力了生脱死。好说大话者,均由不知此义。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复陈慧新居士书)

  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与普通法门,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兹自误误人,而又自谓宏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大小难易。以仗佛力之法门,硬引自力之法门,而欲平论,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议,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力,相为平论,则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复善觉大师书)

  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然众生虽具有不可思议之心力,不以佛力法力加持,亦不能得其受用。由蒙佛力法力加持,俾众生心力完全显现。故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净土一法,普利群机,实为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古德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可谓最善形容,妙无以加者矣。可不仰遵圣意,专主念佛,尚欲仗自力而弃佛力,只图撑大门庭,不计得益与否,慕虚名而轻实益,其丧心病狂,何至如此乎?(复广慧和尚书)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难!很难!我们凡夫根机劣,知识浅,而且五浊恶世邪师外道甚多。要了脱生死,究竟如何了脱呢?唯有念佛法门,真信切愿,精进念佛,求生净土。

  佛法之中,方便多门,参宗学教,都可以了脱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因为参宗研教,都要务到极处,如实修证,才有希望。这是全仗自力,谈何容易!

  念佛是攸赖佛的愿力加被,自然确有把握了。譬如渡海,仗自力如飞渡;仗佛力如驾慈航。飞渡难免堕落之虞,驾慈航决定有到彼岸的日子。其中难易安危,想大家都能辨别底了。(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音)

  仗自力参禅悟道,了生死,未证到家,总是不易了。大家要晓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种力?但是无始以来的业力,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仗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力,自然一生成办。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到宝山,切莫空手而回也。

  又复当知念佛法门,不是专被下根,是三根普被的。无论利根钝根,上智下愚,直至等觉菩萨,都是向这个法门,然后能成佛。净土法门真是最高尚最圆满的法门。若诬为愚夫愚妇之行者,直是谤佛谤法地狱种子!不信净土者,其愚狂堕落,是至可怜愍者也。(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音)

  普通教理修心,全仗自力。净土是仗佛力,是特别的教理,非是普通的教理。以普通的眼光来观特别的教理,自然不得其当矣。

  普通教理仗自力如同功名上进,逐步高升。净土仗佛力的特别教理,譬如生在王家,出胎便为国储。其难易曲直,不待智者而知之矣。

  净土,道虽高贵,法无奇特。只要切心求佛,自蒙加被。当知佛的护念众生,过于父母爱子,所以有感必应的。念佛的人,只要至诚恳切,心佛之心,行佛之行,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具一分虔诚,得一分受用。(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

  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净土耳。今既不发愿,亦岂有信?信愿全无,但念佛名,仍属自力,以无信愿,故不能与弥陀宏誓感应道交。若见思惑尽,或可往生。若全未断,及断未净尽,则业根尚在,何能即出轮回?

  须知去却信愿念佛,与宗家之参究无异。若得往生,则因果不相符契矣。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铁案也。经云一心不乱,远承前文依功德,即是教令生信,近承上文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即是教令发愿,又况下文劝信劝愿,不一而足。

  又无信愿之一心,与有信愿之一心,敌体同观,故有刀砍不入,岂非纯一,何以无愿不得往生之疑。又念佛之外,第二念,夹杂,难以枚举。举其正者,如求大彻大悟,得大总持等。非指发愿为第二念,为夹杂也。

  须知净土一法,以信愿行三法为宗。行如车牛,愿如御者,信如前导。导与御者,正成就其车牛之进趣耳。是以朝暮必须向佛发愿。又不念佛时,亦不可泥。纵令一念万念,不妨日有起止。若谓有不念时,有发愿时,便成间断夹杂,便难成办。

  试问此一心念者,亦曾见色闻声,著衣吃饭,举手动足,与否。若有,彼既不间断夹杂,此何独间断夹杂。若无,除非法身大士。然法身大士,端居一处,而现身尘刹。其间断夹杂,将不胜其多矣。(复濮大凡居士书)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纵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的是谁,以求开悟而已;若生西方,无有不开悟者。若开悟而惑业净尽,则可了生死。若惑业未尽,则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无有信愿,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力,两皆无靠,欲出轮回,其可得乎?

  须知法身菩萨,未成佛前,皆须仗佛威力。何况业力凡夫,侈谈自力,不仗佛力。其语虽高超,其行实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渊之别,愿同人系体此义。(一函遍复)

  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顿时顿现,且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者,不得往生。即现,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今善恶皆现,由无信愿,便不能奈恶业何矣。

  须知仗自力,则恶业有一丝毫,便不能出生死,况多乎哉!又无信愿,念至一心,无量无边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绝不可以此为训,以断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善根。

  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业尽情空,证无生忍者,举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愿而不从事,则云云众生永居苦海,无由出离,皆此一言为之作俑也。(复濮大凡居士书)

  近来佛法,约居士边论,似乎大兴,约僧众边论,则绝无兴相。何以故?居士多以念佛为主;僧众之应酬经忏者,日只以为人念经拜忏为正事,修持一事,置之度外。

  有正念者,归于宗门。参禅一事,非小根行人所做得到。即做到大彻大悟地位,而烦恼未能断尽,生死仍旧莫出。现在人且莫论,即如宋之五祖戒乃非常之人,门庭高峻,若龙门然,学者每每望崖而退。在当时之声望,何等赫然!而只一见惑,尚未曾断,说什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乎哉?仍是具缚凡夫,连须陀洹之初果,尚未曾得。

  参禅人以宗自雄,不肯仗佛力以了生死者,一念此结果,能不自反曰,仗自力与仗佛力相差悬远,曷若专修净业,以祈现生了脱之为愈乎!宋朝大名鼎鼎之宗匠,来生尚退步于前生,再一来生,又不知作何行状乎?(复广慧和尚书)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当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则可悲者转为可乐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悲感,有何所益?

  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豫为之计,唯于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问。直待报终命尽,则随业受报。不知此一念心识,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乡。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由是言之,则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讲求也。

  须知法门无量,皆须自力断惑证真,方有了生死分,则末世众生,颇难现生即得实益。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最为第一。以其仗佛慈力,即未断惑业之人,亦可出此娑婆,登彼极乐,实为我辈无力断惑者之一大恃怙。(净土问辨功过格合刊序)

  佛以大慈悲,预知后世众生,无仗自力现生能了生死者,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特别法门。无论老幼男女、贵贱智愚、士农工商、政军学界、在家出家、上圣下凡,皆令现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薄地凡夫带业往生,既生西方,惑业苦三,悉皆消灭,喻如片雪当于洪炉,未至而化。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皆仗自力,故难。唯此一法,全仗阿弥陀佛慈悲誓愿摄受之力,即与行人信愿诚恳忆念之力,故得感应道交,即生了办也。(福州佛学图书馆缘起)

  现今无论何等根性,皆须以净土法门为主。盖净土法门为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成始成终法门。语其浅近,则三岁孩子皆能修。语其深远,唯佛与佛方能究尽。

  净土,为凡夫依之现生了生死者;置之不究,纵将一切法门通究得十分通彻,谁能现生将烦恼断得净尽无余,而到自力了生死地位乎?仗自力者,既不能得;仗佛力者,又以不知而不注意;则所学之佛法,皆为现在撑场面,未来种善根而已,欲得真实了生死利益,则难之难矣。(复福州佛学社书)

  须知念佛一法,乃佛一代所说一切诸法中之特别法门。其道理超出一切禅教律密之上。一切法门欲了生死,必须断尽烦惑,方有了生死分。若烦恼惑业未断,任凭你见地高,工夫深,智慧大,皆不济事。此各法门,皆仗自力故难。净土法门,全仗佛力故易。

  若有真信切愿志诚念佛者,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则烦恼不期断而自断。以西方所有境界,皆令人增长功德智慧,了无令人起贪嗔痴者,故龙树菩萨称为易行道,马鸣菩萨称为最胜方便。然此不但普度凡夫,实则普度一切凡圣。(复王雨夕、王雪夕居士书)

  听经如为修持净业,发明自力他力之所以然,则其利大矣。若止求通达教义,不以净土为事,则断惑证真,恐无此力带业往生。又不以生信愿,虽有佛力,莫由依仗,则成有因无果之业识茫茫人耳。须知一代所说,皆属自力法门,乃通途教理。净土乃特别法门,全仗佛力,若能现生断惑证真,不仗佛力,亦不为过。不能现在断惑证真,而又不仗佛力,则非愚即狂也。今之大通家,类皆如是,哀哉!(复周群铮居士书)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若非宿具慧根,实难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通教之知识,多以志大言大,每每以宗教之义论判之,不肯仗佛慈力,以仗己道力为志事。致于此令博地凡夫,未断烦惑,即于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不思议法,不但不肯自修,而且不肯教人修。以不知此法,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彼以宗教之义为准,故致有此过咎也。(致铭光居士书)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愿为前导,念佛为正修。有以专求一心,不讲信愿,及注重开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弃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误误人也,大矣!

  念佛之心,必须恳切至诚,如子忆母,纵有他境当前,终不能令此忆母之心,或有忘失。当念佛时,或声或默,均须摄耳谛听,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过。大势至菩萨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即此随念随听之一法也。果依此说,决定往生,若或讨巧,完成大拙,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净土法会课仪跋)

  佛法有大方便法门,令无力即得高深者。修持净土法门,并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又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果能如是以修,则可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得往生,则所得利益,较彼能修至高至深之法者,亦绝无所歉,尚有过之百千万倍者。以一则专仗自力,一则全仗佛力故也。

  如此以说,彼决不敢小视净土法门,而修高深者。若不如是以说,彼必以高深自期,以净土法门归之于愚夫愚妇。究其实益,或少知名相,自高自大,毕竟难以得断惑证真之实益。究其结果,则欲望彼愚夫愚妇仗佛力带业往生者之肩背而不可得。此天下古今好说大话,好以通家自诩者之通病。(复谢慧琳居士书)

  七期已满,三昧未成,一由夙业深重,二由精神衰颓所致。然佛固不见弃于罪人,当承兹行以往生耳。欲证三昧,自有佛祖所示三世不易之法,何得问我所证,方能缵步?

  弥陀经云: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观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楞严大势至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梦东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欲修三昧,何不于此等语句中全身靠倒,不以圣言为量,而以我之罪业凡夫为准,岂不颠倒之甚乎?(复永嘉居士书)

  纵观二十年间决择问学,备历艰险。竟能从儒入佛,即俗修真,简去自力,专宗净土。可谓三生有幸,一道同归者也,幸甚慰甚!

  夫人宿世果种善根,且无论为学求道,可为出世大事之前茅;即贪嗔痴等烦恼惑业,疾病颠连连种种恶报,皆可作出生死入佛法之因缘,顾其人之能自反与否耳。不能自反,且无论碌碌庸人为世教之所拘,虽学问操持见地,悉皆奇特卓荦,然亦究竟不能彻悟自心,了脱生死。其学问操持见地,虽可与无上妙道作基,由不能自反,竟为入道之障,可知入道之难,真难于登天矣。

  末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不仗佛慈力,专修净业,但承自力,参叩禅宗,不第明心见性,断惑证真者,罕有其人。而以幻为真,以迷为悟,著魔发狂者,实繁有徒矣。(复永嘉居士书)

  如来说法,原为被机,故有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五时施化之事。又以仗自力了脱则难,仗佛力了脱则易。兼以末世众生,根机陋劣,故特开净土法门,俾上中下三根,等蒙利益,同登不退。世有好高务胜者,不观时机,每以多分不能契悟者,令人修习,其益虽亦甚善,然约教而遗机,则其用力也多,而得益者少矣。

  众生习气,固有所偏,愚者偏于庸劣,智者偏于高上。若愚者安愚,不用杂心,专修净业,即生定获往生,所谓愚不可及也。若智者不以其智自恃,犹然从事于仗佛慈力,求生净土一门,是之谓大智。

  倘恃己见解,藐视净土,将见从劫至劫,沉沦恶道,欲再追随此日之愚夫,而了不可得。彼深通性相宗教者,吾诚爱之慕之,而不敢依从!何也?以短绠不能汲深,小楮不能包大,故也。

  非曰一切人皆须效我所为,若与我同卑劣,又欲学大通家之行为,直欲妙悟自心,掀翻教海,吾恐大通家不能成,反为愚夫愚妇老实念佛往生西方者所怜悯,岂非弄巧翻成大拙,腾空反坠深渊乎哉!一言以蔽之,曰自审其机而已矣。(复永嘉居士书)

  佛与净土之所以然,己未亲见,纵佛祖诚言,皆不信者,此何故也?

  一则以性命相关,虽不知不敢不如是行;一则以高明自诩,必彻见方肯修持其法。古今来几多出格豪杰,由此知见,毕生不沾佛法实益,彼谓为愚夫愚妇者,初亦不知,而能依前人成规,颛蒙念佛,因兹潜通佛智,暗合道妙,遂得带业往生,及断惑往生者,将见悉证佛果,况徒知之而已乎!

  而此种自命出格者,因疑生谤,将从劫至劫,长堕恶道,被彼念佛往生者之所怜悯,欲垂救援亦不可得。何也?以宿世之不信恶业所障也!(复顾显微居士书)

  如来一代所说法门,无量无边。求其最直捷者,莫过于参禅。傥系上根,一闻千悟得大总持,然次此尚是悟,不是证。能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者,末世实不多见。其他多多皆是错认消息,其所云悟,多是错误,少有真悟。

  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虽得开悟,而历劫以来之烦恼习气,需以种种方便对治,令其净尽无余,则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傥烦恼已断若干,犹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莫出。若只当做识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无所修持,则其误非小。若识得,而烦恼未断,何能了脱生死耶?良以参禅一法,乃仗自力法门,故比念佛法门之利益,奚啻天渊悬殊。(横超莲社缘起序)

  佛法法门无量,通须做到业尽情空,方可了生脱死。否则纵有所得,依旧不奈生死何。若在今时恐举世亦难得一二做到业尽情空地位。唯有念佛一法,若具真信切愿、至诚念佛,求生西方,纵有通身业力,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一生西方则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以故末世善知识,多多均主持净土。以净土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故也。

  每有聪明人,稍明教义,或稍知禅理,便以通家自居,藐视念佛,谓念佛为愚夫愚妇之所为者,此皆不知自反。以知文义为实证之狂徒,定规说空行有,以身谤法,将来必堕三恶道,为愚夫愚妇念佛往生者所怜悯,而莫能救济也。

  (光)所说者,乃非大非小,即大即小,上至等觉菩萨,下至薄地凡夫,同修共证之法。此法固宜注重,倘泛泛然与一切大乘法平看,则了生脱死,或在驴年。(复吴沧洲居士书)

  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发愿,纵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果具真信、切愿,虽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往生。外行人多多以求悟,求得种种境界,而不已决定求生为事,即所谓舍本逐末也。何以故,以悟到极处,若未断尽烦惑,仍然是六道轮回中人。倘得往生,比悟到极处,而为断尽烦惑者,其高下有若天渊悬殊。汝欲早识妙因,亦是好心,亦是不深知净土法门之外行话。你且死心蹋地念去,自可得真实利益。

  净土法门乃极难极易之法门。说其难,则大彻大悟,深入经藏者,尚不信。说其易,则愚夫愚妇至诚恳切念,即能临终现诸瑞相,往生西方。彼大彻大悟,深通经论者,犹不能望其肩背。良以一则弃佛力,以专主自力;一则专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发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圣,了脱生死也。此法最要在信愿,有信愿,则决定肯认真修持。肯修持,则即可得往生之益。非如禅宗、密宗,要常有善知识教导,否则或恐入于魔道,则佛也难救矣。(复习怀辛居士书)

  依佛智慧而修净土,自利利他,则世出世法两皆具足无欠矣。

  末世之人,不依此修,则虽是修行,亦可怜矣。以不知仗佛力,而偏欲仗自力,则恐无出生死之日矣。(复白静修居士书)

  凡在三界之中,虽有执身摄心,伏诸烦惑之人,而情种尚在,福报一尽,降生下界,遇境逢缘,犹复起惑造业,由业感苦,轮回六道,了无已时。故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若非业尽情空,断惑证真,则无出此三界之望。

  唯有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圣见,二皆不生。乃千稳万当,万不漏一之特别法门也。时当末法,舍此无术矣。(傅大士传序)

  念佛求生西方,以真信切愿为前导。以至诚持念为正修。切不可求开悟,明心见性,看念佛的是谁,此是参禅人的工夫。即真明心见性,若见思惑未断,尚无了生死之分。况未到明心见性地位乎?此系仗自力了生死者。念佛乃仗佛力了生死法门。若看念佛的是谁的人,决定无有真信切愿。未断惑,则不能仗自力了生死。无真切信愿,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求升反坠,弄巧成拙,许多痴人,均以此为高超玄妙,可哀孰甚。(复孙艺民居士书)

  菩萨之心,犹如太虚,无不包括。欲利益众生,作种种方便,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不得以凡夫知见,妄生测度。以彼已证法忍,了无人我之可得。唯欲摄受一切众生,入于如来大觉法海。若有计校,便属情见,便与无人我之道,不能冥契矣。

  云布施头目髓脑,则诚然。至于妓女彩女等,不过扩充菩萨布施之心,不可以词害意。若死执其语,则愿令阿僧祇世界妓女充满之文,又将如何安置乎哉?此显菩萨内外俱舍,了无贪惜。内而头目髓脑,外而国城妻子,无一法生贪著,故能于生死中独得解脱。彼受施者,由菩萨愿力摄持,或于即时,或于后世,无不亲蒙利益,了生脱死。如歌利王之割截身体,后为最初得度之憍陈如。此种如太虚量之大菩提心,何可以凡夫小知小见测量?

  须知未得法忍之凡夫,心中当慕菩萨之道,其行事当依凡夫常理。否则便于住持法道,或有妨碍。若未证无生法忍,即不住持法道,亦不宜学菩萨之舍头目髓脑等。以自力不足,不堪忍受,若自若他,俱无所益。凡夫须按凡夫能行者行之,则可矣。(复黄智海居士书)

  阁下于禅净之所以然,佛力自力之大小难易,未能深知。谓既悟自心,当处便是西方不须求生,则其误非浅。何以故,以凡夫纵能悟到极处,尚有无始以来之烦恼习气,未能顿断。烦恼习气若有一丝毫,便不能超出生死轮回之外,此仗自力了生死之难也。

  念佛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无论功夫之浅深,功德之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末世众生欲了生死,不依此法,其难不可喻矣。(复张季直居士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