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亦冥亦显感而冥应之不同。其应之大小优劣,在其诚之至与未至而已。纵令心不谛信,致诚未极。但能一念投诚,亦必皆蒙利益。但随己一念之诚,而分优劣,
不能如竭诚尽敬者蒙益之殊胜超绝耳。如昏水中,亦有月影,但晦而不显。盲人虽不能亲见月光,又何尝不蒙其照烛也。
道证法师:母亲的习惯
道证法师:复活少年的祈祷
金刚经讲义 依法出生分第八
邱承彬游记:河北正定隆兴
佛教与宇宙
一神、多神与无神的探讨
戒 律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