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亦冥亦显感而冥应之不同。其应之大小优劣,在其诚之至与未至而已。纵令心不谛信,致诚未极。但能一念投诚,亦必皆蒙利益。但随己一念之诚,而分优劣,
不能如竭诚尽敬者蒙益之殊胜超绝耳。如昏水中,亦有月影,但晦而不显。盲人虽不能亲见月光,又何尝不蒙其照烛也。
钵在哪里,在空中飞行
钟茂森博士:家庭教育的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七十八
镇元子攀附如来佛,孙悟空
镇馆之宝《赵城金藏》的记
镌刻在地下500米的母爱
佛教与宇宙
一神、多神与无神的探讨
戒 律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