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解深密经全文 第一卷

发布时间:2019-05-31 10:30:38作者:大悲咒讲解网
毗尼母论(第六卷)

下座众中坐法。众坐已定。应看上座中座。坐及衣服如法不。若不如法。应弹指令知。若复不知。亦遣知法人往语。大德自知时。于上中座复应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下座僧中应取水洒地及涂扫令净。僧浴室中应燃火。佛制下座僧中所应作法。皆应作之。是名下座法。从无腊乃至九腊。是名下座。从十腊至十九腊。是名中座。从二十腊至四十九腊。是名上座。过五十腊已上。国王长者出家人所重。是名耆旧长宿。一切僧所行法应学。学净持戒。净持戒者。一切佛所制戒皆能受持。无微毫之失。故名持戒得净戒净。心戒者。禅戒是也。持心不散得与定合。故名得心戒也。净慧戒者。守持此慧不令散乱得见四谛。名净慧戒。一切人若有信心持戒者。应当作心生如是念。若犯微细戒生于怖心与重戒无异。作如是持戒者梵行清净。所受持波罗提木叉戒亦清净。一切应修身业口业意业令成就善行。乃至能防身口意不作十恶。是名一切人所行法。

尔时世尊在毗舍离。诸离车子等设食请僧。有种种美食。僧食过多皆患不乐。耆婆医王观病处药。若得浴室此病可差。复欲令只桓精舍中浴室得立。以是因缘比丘往白世尊。佛听诸比丘作浴室。浴室法。应垒泥作。若土不可得处。用木作之。当以泥涂。此浴室中。一壁下燃火令热。余壁下敷床洗浴。入浴室洗法。随上座须热当闭户须冷当开。下座不得违上座。入浴室洗时。上座应先入取好床洗浴。此入浴室中洗法。因六群比丘佛制也。又一时比丘。共俗人入浴室洗。佛闻之不听。比丘不得与白衣一时浴室中共洗。若有笃信檀越听之。后一时诸比丘。皆裸身入浴室中共洗。各各相视皆生惭愧。因此展转乃彻世尊。佛言。从今已去不听裸身共入浴室洗。复不得相洗。若一有衣一无衣。有衣得与无衣者淋水。亦得洗之。无衣者不得灌水洗他。若浴室去水远者。听浴室中安池水。亦得凿井。入浴室洗法如是应广知。入浴室洗僧中上座。若见浴室中大热小开户令暂冷。复应为入浴室众僧说洗因缘。洗者不为严身净洁故洗。当为说厌患身法。复为说调伏心法。当生慈心。为令得少欲知足而为说法。复更为说。此澡浴者不为余缘。但欲令除身中风冷病。得安隐行道故洗。是名浴室中上座所作法用。共行弟子共宿弟子奉事和尚阿阇梨。和尚阿阇梨畜弟子法。此皆如上文所说。沙弥法。沙弥得除草净地取杨枝取花果。取来已应白和尚。和尚阿阇梨应当受取受用。沙弥法应知惭愧。应善住奉事师。法中不应懈怠放恣。应当自慎身口卑已敬人。应常乐持戒。莫乐调戏。亦不应自恃才力。复莫轻躁。应知惭耻。复不应说无定乱言。敢有言说应庠序合理。常应自知净不净法。常应随逐和尚阿阇梨读诵经法。一切僧中有所作皆不得违逆。如是广知。共伴行时前行比丘法。在前应回顾看后者。所著衣齐整不。不参差不。不骞缩不。不摄心不。作不威仪行不。若入他家于妙色上不起染心不。若见珍琦异宝不起盗心不。有比丘僧遣比丘到檀越边忏悔。受使比丘到檀越舍在前入。应作如是语语檀越言。此比丘众僧已讁罚竟。可受此比丘忏悔。是名前行比丘法。所以言前行者。受僧使往先入檀越舍语。名为前行。又复同道来时。僧遣此比丘引道在前到檀越处。亦名在前。

后行比丘应成就五法。一行时不应在前而去。二不得远在后。要次后而行。三前比丘若是和尚阿阇梨若是上座。其所言说不得违逆。若问行道诵经所修之业。皆应实答不得藏隐。除得禅得圣果。若前有所说善法。胜者应随喜赞叹。四若有不达忘误处。应语此处所说不合佛意。夫欲语不是处者要屏猥语。五若得如法财。及投钵中所得。皆应为取料理。是名后比丘五德。若比丘为在家人作师。教化作福田者。有五事不得。一不应依此檀越舍止住。二不应系心贪其利养。三不应为檀越总说法示教利喜。应别教转修余法。余法者。布施持戒受八斋法。如是一一说之四不得与在家人戏乐共相娱乐。五不得系心常欲相见。复有五事不得。一若檀越未亲旧处。不得强作旧意而往。二复不得求其形势料理檀越家业。三不得私共檀越窃言。四不中语檀越良时吉日祠祀鬼神。五不得于亲旧檀越处过度所求。比丘应成就五法。当为檀越尊重恭敬。何者为五。一者非亲旧处不应往返。二不自求形势料理檀越家业。三不共檀越窃言令他家中生疑。四不教檀越良时吉日祠祀鬼神。五不过度所求。

比丘入檀越家。应成就五法。一入时小语。二敛身口意业。三摄心卑恭而行。四收摄诸根。五威仪庠序发人善心。是名入檀越舍五法用。比丘有九事一知檀越心不应坐说法。若比丘入他舍时。檀越虽为礼拜。知不实生恭敬心者不应坐。二虽往迎逆。心不殷重亦不应坐。三虽让令坐。知心不实。亦不应坐。四虽请令坐。安不恭敬处。复不应坐。五设有所说。法言及非法言。心不采录亦不应坐。六虽闻有德不信受之。亦不应坐。七若有所求索知有甚多。而少与者亦不应坐。八到其舍时。设有美食不施设之。而办粗食亦不应坐。九虽供给所须。如市易法与。亦不应坐。复有九事。知檀越心应坐说法。一者知有敬心而礼。二知敬心迎逆。三知敬心故请入。四知重心故敷坐处高。五知心受教故。法言及非法言。皆摄受用。六知闻其德生信。七知少难得而更得多。八知先有粗食而更为办细美之食。九知有所欲好心施与。用此九事因缘。知檀越心者。应坐为说法。

毗尼母论(第六卷)

比丘若入白衣舍时。如月光喻摄心。若入聚落行时。应卑恭惭愧而行。不应高心放逸无有惭愧散乱而行。摄心之法。譬如人足蹈高山悬岩绝崄方寸之处。念念生怖更无余念。亦如有人于峻极之处临于深渊。但生怖心更无余念。入聚落时摄心不散亦应如此。诸比丘汝等摄心入聚落时。如迦葉入聚落行也。佛问比丘。汝等入聚落。如月徐行不。有惭愧不。汝自忆念心中所念行不。如高岩深渊喻生怖心不。摄身口意不。令放逸不。汝不如深毛羊入荆棘中随着而住不。为六尘利养所牵住不。入聚落时如怖畏牢狱枷锁不。汝入聚落时不生着心。如着弶鹿得脱不。忆念本处不。是故比丘入聚落时。如上种种喻应行。入聚落时如蜂采华不损色香而饵其味。入聚落时。不着色声香味触法。但为其善而行聚落。如世尊说。若有比丘欲入聚落时。生如是念。檀越所有尽施于我。莫与余人。愿多与我莫与我少。愿施好者莫与我恶。心恭敬故施莫不恭敬而与。作是念已入聚落中。所求种种皆不如愿。于所求处皆生退心。愁忧惭愧苦恼不乐。若有比丘。欲入聚落乞时。不作如此念。檀越所有尽施于我莫与余人。愿多与我莫与我少。愿施好者莫与我恶。乃至不恭敬而与。不作此念入聚落时。所得多少好恶如此等。不生愁忧惭愧苦恼之心。诸比丘。迦葉入聚落时。终不生如此等念。不生此念故。于好恶多少一切事中。不生退心。乃至不生苦恼不乐之心。

汝行时恒常如蜂采花木

所获好恶中或迟或疾得

如蜂取花味不坏其色香

仙人行世间修善亦如是

彼此不相违正观其过患

应自观其身好恶作不作

汝敷具有不家系缚脱未

犹座而自缠如蚕虫处茧

是故如蜂喻入聚落而行。于六尘不取其味。如空中手无有碍处。入聚落时心无所碍亦应如此。如世尊说告诸比丘。汝等意谓行何等行。比丘堪为檀越家作师范耶。比丘即答佛言。世尊。是诸法根本。亦知诸法次第。亦是大医。唯愿世尊。为我等解说。诸比丘闻已然后得解。世尊即时动手于空。告诸比丘言。此手今空中回转无碍无系缚。诸比丘行世心无碍无系缚亦应如此。若人求财者作心制身然后乃得。若欲求福系心苦身后乃得报。若有比丘。于好于恶心生平等。见他得利如已所得。心生随喜。如此比丘堪为世人作师。诸比丘。迦葉入聚落时。不碍不缚不取。欲得利者求利欲得福者求福。如自已得利欢喜。见他得利欢喜亦复同之。如手空中转无碍无系缚。

若善入聚落衰利心平等

同梵共入聚不生嫉妒心

汝所亲识舍无别亲旧处

是名师行法

比丘入檀越家内所行法。不应调戏。不应自恃憍慢。不应轻躁。不应无忌难所说。不应杂乱无端绪语。不应坐处远故低身就他共语。复不应相逼坐共谈。不应偏蹲危坐。不中大笑而坐。虽执威仪不应示现有德相貌而坐。不应累髀而坐。不应累膝而坐。不应累脚而坐。不应用手左右捞摸而坐。不应动脚不住而坐。不中大瓮器上而坐。不中与比丘尼独静房内而坐。不中与女人独房内坐。不得下处坐为高坐人说法。比丘应一切衰利中常应忍辱。是名入家中比丘坐法。入家中上座比丘法。上座应知时知齐量知己。身知大众知人德行高下。应教诸比丘威仪。应为诸白衣如法而说。教令听法教令读诵。如是应广种种教诸善法。咒愿时到复应咒愿。是名家中上座法。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憍娑罗国有一住处。众多比丘欲夏安居。诸比丘共相议言。我等夏安居中。云何得安隐安乐行道。复共议言。欲得安隐行道者。当共作制。不听有所言说。欲有所须。当用手作相貌索。夏安居竟。诸比丘相随。到世尊所礼拜问讯。佛见已知而故间。夏中得安隐欢乐行道不。诸比丘答世尊言。得安隐行道。佛复问言。汝等共作制限。答言。共作不语法限。佛言。此作冤家法限共住。乃至是苦云何言乐。从今已后不听诸比丘作不语制。

是众上座布萨时。若有檀越来。应为说法慰喻。于一座中有比丘。字优波斯那。其性闇钝不习学三藏。兼言辞讷钝。僧聚集时有檀越来。不能为说法不能慰劳答谢。檀越心疑。不知众僧为何缘见慊无所言说。如是展转世尊闻之。告诸比丘。从今已去众集时白衣来者。上座应当为说法慰喻。上座若不能者。当语第二上座。上座若不语得罪。若语第二上座。不用其言。亦自得罪。

比丘行道中。若见同出家人及见白衣。应当问来方所语言。善安隐来不。是名言语法一时有众多比丘在路而行。身体疲极意欲止息。心疑不敢。后时往白世尊佛言。听诸比丘远行之时路边止息。

若和尚阿阇梨有所犯。众僧羯磨驱出。羯磨成已弟子即失依止。若弟子犯事。众僧羯磨成已亦失依止。若弟子和尚阿阇梨语言。从今已去不须我边住。心决定者。尔时即失依止。若明相未现。与和尚阿阇梨别亦失依止。若比丘僧中有所犯事。僧与讁罚。若此比丘求乞一日。假至后日者。上座应听呵责羯磨驱出羯磨发起善心羯磨实示现羯磨覆钵羯磨不语羯磨。如此羯磨忏悔已。后众僧与作舍羯磨。是名放舍法。经行处经行。不得余处经行。坐禅处坐禅。不得余处。行时不中生疲厌心。不中生散乱心而行。若经行处地不平者。应当平之莫令高下。尔时世尊在波罗只国。告侍者那伽波罗。取吾洗浴衣来。得已着衣经行。佛经行时。帝释化作金舍。前礼佛足白世尊言。愿受此金舍经行。尔时佛在毗舍离经行。六群比丘着革屣随佛经行。佛言。弟子法。和尚阿阇梨前着革屣经行。乃至经行处亦不得经行。况吾前着革屣。吾经行处经行耶。如是广应知。有行摩那埵比丘。众僧经行处经行。佛见之即制。不听有罪比丘清净比丘经行处经行。有比丘露地经行。值天大雨污湿衣尽愁忧不乐。佛闻已告诸比丘。听比丘作经行舍。比丘在耆阇崛山中露地经行。值天卒风暴雨兼复日热所逼。佛闻此因缘。听诸比丘作经行舍。复于一时比丘尼住处。下座比丘尼在上座尼前经行。憍慢自大无恭敬心。六群比丘尼。见诸下座尼恼上座亦学。故来上座前经行。以是因缘世尊闻之。不听下座比丘尼上座前经行。上座尼经行处。下座尼不得在中经行。有比丘体上生疮。医教治法。用唾涂疮上。烧热瓦熨之。令加脱疮得差。医如此分处。佛即听之。有一时诸比丘。在僧房中新涂治彩画。为寒故燃火。烟熏彩色皆坏。佛闻之不听。若寒者教露地燃火自炙。诸比丘后时白世尊。露地燃火自炙。炙前后寒炙后前寒。不能令温。佛闻之。听房中燃火自炙。但使无烟。诸比丘住处房前巷间。处处小便污地臭气皆不可行。佛闻之告诸比丘。从今已去不听诸比丘僧伽蓝中处处小行。当聚一屏猥处。若瓦瓶若木筒埋地中就中小行。小行已以物盖头。莫令有臭。有诸比丘。寒时露洗足。寒切极苦。佛闻之。听用或铜或瓦或木作器着舍内就中洗足。诸比丘所用钵生穿破。破处饮食在中臭不可用。佛听作熏钵炉。若麻子若胡麻子捣破用涂钵。炉上安钵在中熏之。此炉熏钵已竟。好举莫令见雨。

若比丘用神通力在空中住。欲受戒者师及众僧在地。不得受戒。若师在空中。受戒者及众僧在地。亦不得受戒。若僧在空中。师及受戒者在地。不得受戒。师及弟子及众僧皆在空中。亦不得受戒。何以故。空中无齐限可结界故。若比丘夜中着三衣肩上。乘神通向余处去。不失衣也。若衣在地。比丘乘神通在空中。若明相未现。还下足蹈衣边地。不失衣。若明相现。足不蹈衣边地。失衣。何以故。空是界外故。有诸比丘。乘神通空中思欲饮水。佛听饮之。虽听饮水。未知何方而得饮水。若持衣入水恐落水中。若着岸上复恐失衣。佛教令取水时一脚入水一脚在岸上得取水。是名虚空法。气有二种。一者上气。二者下气。出时莫当人张口令出。要回面向无人处张口令出。若下气欲出时。不听众中出。要作方便出外。至无人处令出。然后回来入众。莫使众讥嫌污贱。入塔中时。不应放下气令出。塔舍中安塔树下大众中。皆不得令出气。师前大德上座前。亦不得放下风出声。若腹中有病。急者应出外莫令人生污贱心。扫地法。不中众在下。不得在上风扫地。食粥法。不得张口哈作声。粥冷已徐徐密哈之。是名食粥法。

尔时世尊在王舍城。有一比丘。婆罗门种姓。净多污。上厕时以筹草刮下道。刮不已便伤破之。破已颜色不悦。诸比丘问言。汝何以颜色憔悴为何患苦。即答言。我上厕时恶此不净。用筹重刮即自伤体。是故不乐。诸比丘以上因缘具白世尊。佛唤此比丘问。汝实尔不。比丘白佛。实尔世尊。佛言。汝犹尚自污其身。况复余人。佛种种呵责此比丘已语言。应当自拥护身。若欲便利时。不得恣意用力放令出声。应当徐徐渐渐令出。上厕去时。应先取筹草至户前三弹指作声。若人非人令得觉知。户前安衣处脱衣着上。若值天雨无藏衣处。持衣好自缠身。开户看厕内。无诸毒虫不。看已欲便利时。应徐徐次第抄衣而上。不得忽褰令露身体。坐起法。不中倚侧当中而坐。莫令污厕两边。欲起时衣。次第渐渐而下。不得忽放。上厕法。一一三摩兜犍度中广明。诸比丘上厕时。坐起处危疲寄。佛闻此已。听行来处安好板。莫令高下不平。起止已竟。用筹净刮令净。若无筹不得壁上拭令净。不得厕板梁栿上拭令净。不得用石。不得用青草。不听诸比丘土块软木皮软叶奇木。皆不得用。所应用者。木竹苇作筹。度量法。极长者一磔。短者四指。已用者不得振令污净者。不得着净筹中。是名上厕用厕筹法。尊者迦葉惟说曰。得用石用瓦。昙无德不听也。

上厕有二处。一者起止处。二者用水处。用水处坐起褰衣。一切如起止处无异。厕户前着净瓶水。复应着一小瓶。若自有瓶者当自用。若无瓶者用厕边小瓶。不得直用僧大瓶水令污。是名上厕用水法。嚼杨枝法。尔时诸比丘不嚼杨枝。口气臭可恶。不嚼杨枝有五过患。一口气臭。二咽喉中不净。三痰癊宿食风冷不消。四不思饮食。五增人眼病。嚼杨枝有五种功德。一口气香洁。二咽喉清净。三除痰癊宿食。四思食。五眼无病。有诸比丘。嚼杨枝时。或就僧坊内。或就众僧净地。或在经行处。或就师前。或大德上座前。佛闻之皆制不听。复有诸比丘。木皮作杨枝。复有诸比丘。嚼短杨枝。即入咽喉中作患。佛亦制不听。杨枝法度。长者一磔手短者四指。弟子法。应晨朝取杨枝授与和尚阿阇梨。迦葉惟说曰。嚼杨枝法。短者四指嚼两指。塔前众僧前和尚阿阇梨前。不得张口大涕唾着地。若欲涕唾当屏猥处。莫令人恶贱。是名[口*弟]唾法。

诸比丘食后须摘齿者。当用铜铁骨竹木苇作。不得令头太尖伤破。若摘齿竟应洗净。莫令有陈宿食使他污贱。是名摘齿法。

诸比丘耳中尘垢满。时佛听用铜铁骨角竹木苇作却耳中垢。

晨起嚼杨枝竟。须刮舌者。佛听用铜铁木竹[竺-二+韋]作刮。是名刮舌法。

小便法。欲觉知时即应起去。不得耐久住。是名小便法。小便处应安木屐。欲小行时。当着屐屐上。莫令[口*弟]唾小便污上。诸比丘住处。若有老病不堪远上厕者。听私屏处若大瓮若木筒埋地中作起止处。好覆上莫令人见。此行来处上应安好板莫令不净污之。云何名为不行。受具足者名之为行。不受具足名为不行。

云何名为行法人。受具足者名行法人。不受具足名不行法人。是名行法。又行者。佛所听者行。名为行。佛所不听者。虽行名为不行。

云何复名为行。法言是法。非法言非法。轻言是轻。重言是重。是名为行。非行者。法言非法。非法言法。轻言是重。重言是轻。是名非行法。

又复行者。身三业乃至十善业是。不行者。身三业乃至十不善业是。又复行者。八正道是行。八邪道非行。又复行佛所制戒随顺行者。名之为行。不随顺行者。名为非行。是行非行法。第三事竟。略名一切章句。如是应广知。

首页12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全文

  • 大悲咒注音

  • 大悲咒注解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