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这部经是以喻,金刚就是比喻,般若波罗蜜就是法,法、喻结合来作为这个经的题,这就是这个经的题。有的是人、法、喻,有的是法、喻,有的是单喻,像金刚经就是光是喻,没说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那就是法、喻结合。前头再加一个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是人、法、喻三个结合。有的经上说是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是人、法、喻为体。有的说金刚经,是光喻为体。现在我们依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是喻、法为体。
金刚是比方,拿它比方什么?比方般若的智慧。因为金刚经有“坚、利、明”三种功能。坚是坚固,能破坏一切,一切可不能破坏它,金刚有这个力量。在世间上,一切事物当中,金刚是最坚固的。利是锋利,能摧毁一切。明,咱们知道金刚钻石吧!能放光。因为它有这三种的功能,用金刚来比喻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是印度话,般若波罗蜜就是以智慧,般若翻智慧,波罗蜜是彼岸,以智慧到达彼岸。这部经我们用智慧能够了生死,断烦恼。经是贯穿义,这个是我们此土的,经是中国话,佛的一切经典也翻作叫契经,契是契合的意思,上契于诸佛的心,下契于众生的心,把佛心跟众生心契合起来,所以叫契经。又者,经有贯穿义,在印度他都把些个华贯穿一起,这部经里头的意思,这一部经说了很多道理,就是它的道理,把这些个义理都贯穿到一起就成这么一部经。这个经题就是用金刚为喻来显示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智慧摧灭一切烦恼。在我们修道当中有一些过程,烦恼,也有些个障碍,那要用智慧摧毁它,这就是全经的名字。
那有些个问题说:为什么不叫金刚智慧,为什么叫般若?因为智慧是我们此土的方言,我们此土的方言它容易跟世间混淆,跟那个聪明就容易混淆了,所以保持原文,所以就保持般若,就不翻金刚智慧。在我们的国土当中,我们这个智慧到不了彼岸,所以保持原来的般若波罗蜜,因为以般若智慧才能到了彼岸。为什么?为了般若就显实体。咱们讲了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了法华经,咱们知道性体,性体就是实体。体必具足相,体上显出了一切相,这个相实体随缘。实体就是我们讲的性(性体),性体随一切诸法之缘就成了妙用。这个用在什么?这个实体随着一切众生的转化,就他的业的化,也有转到人道去,也有转到畜生道去、转到饿鬼道去、转到地狱道去,还有转到天道去。但是这个实体没变,这个实相的本体没变,但是它有六种相,就是六道的相。我们把这些个相又回来回归到实体,这个就是般若了。般若即是实体,这个实体是什么样子呢?光明、坚固有这些个功能。
懂得这个经的含义了,我们就知道了我们要顺着这一个轨道走,顺着金刚般若波罗蜜这个轨道走,这给我们指出一个道。我们不是要修道吗?不是要行动吗?因为我们已经从体上起了用了,那你就要修行;要想修行就依着般若,般若就是修行正常的正道。般若在西藏的教义当中就是菩提道,菩提道即是般若道,但是你得具足三种功能。所以那金刚不是有三种功能吗?一个破惑,把一切迷惑烦恼把它断了;一个是利他,让一切众生都断,那就是菩提道的三要道。第一个要厌离一切世间,第二个要大悲心度一切众生,第三个究竟成了般若波罗蜜道。
所以金刚般若波罗蜜的体无相的,你不要执着,这个经的目的就要达到无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能见到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要想达到这个体无相,达到无相的体,那你得先从有相上下手。无相、无着、无碍的时候,你没法用功,进入不进去,现在已经迷了,那就得假方便。方便是什么?金刚经最后告诉我们以六相来作观想,这六相都是无相的。作梦,梦里的相你不能当成真的。观想一切法如幻,像变化的、假的;如泡,像水泡,水泡一下就消失了,一起一消;像身的影子,一切的影子;如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就没有了;如电。“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就是金刚经告诉我们的相,这个相是无相的,假它形容这个相。
这样的意思就是方便善巧,佛跟我们说让我们进入实相,直接的你进入不了,没有这个智慧,有很多业障;业障就是梦幻泡影,别把它当成实的,一个破有相,一个破无相,乃至于非有非无相,都要破除。这就是经上第一句话的如是,就是这部经如是是指这说的,指法之词,指着这部经如是。这个语气是阿难说的,如是金刚经这一法可是我亲自听到的,所以这叫如是,指着这部经。又者,如如不动。咱们经常在讲如如是无为,什么都没有做,乃至修成道了,你所有修的如梦幻泡影,都不是真实的,作即无作,这样含义。我们修的是菩提道,没有道可修,也没有个菩提可得,单有个名字,究竟菩提,菩提的实体是什么?等你证道了说不出来,非言说。
因为以这种的含义,金刚经它的目的是什么?它的宗旨是什么?无相,这部经是以无相为宗。什么是这部经的体?无住。无相、无住。什么是它的用?这得加个“妙”字,咱们讲妙法莲华经讲妙讲了很久,妙有,妙有非有。咱们现在都在妙有当中,相是有,没有,假相,每个人都是假相一部分,以妙有为它的作用。
这部经在我们中国以前,从达摩祖师到中国以来,不立文字,直指明心,见性成佛,那金刚经的作用就大了。这就是金刚经,它的功用就是让每一位学法的道友能够悟得的理、悟得它的体,能够见它的性。因为一般一切人类不能见自己的自性,以金刚无住无相为体,以悟理见性为法,先立理而后定法。什么法?修什么法?见性法。见什么性?真如的本性。见真如的本性,但是这个本性是我们每个众生本具足的。一切经所教导的语言、所立的文字,它只一个目标,悟得本性,见性成佛。所以不要从文字、不要从相上去学,金刚经是不立文字的,直指明心,见性成佛。这是我们学禅宗的,说禅门一炷香,立地成佛,勿劳恳启,何假修证,这就是清净本具有的佛性。我们没法表达,说不可思议了,你想想不到的,大家议论议论不出来的。如果你读经时候生起怀疑,你可以一切文字不立,你就默念不想,不假思惟,把一切妄想把它制止住,这样就能契合你本性。
知道这部经的大义了,这部经就是这么个目的。什么目的?明心见性,直至成佛,就是这部经的本义。现在我们开始讲经文,这种我们从经文里头再来了解。悬谈很多了没有什么用,都是虚的空的,从经上再来理解能使大家信,先建立信心。假使我们问每位道友说你对佛法还没有信心,没有一个人能承认的;但是我承认,我承认我自己信心还不够。这个信心是相信你自己的心,换句话说,相信你自己的本体,就是我们刚才所讲的信,这个身体、你这个名字全是假的,不是你,那你去找找你自己吧!离开这个肉体,离开这个假的,我要到什么地方找到我的真的呢?你带着这么一个问题来学金刚经,找找你本来的本性,就是找找你的真体。你们大家看经文。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如是我闻,这一般的在佛经上讲“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六成证信序,这六种成就了,你来信金刚经般若波罗蜜这一个法门。第一个,这个经(阿难语气)是我亲自从佛那闻到的,可不是假的,这是就事上来说。那佛什么时候说的呢?因缘和合了,大众聚会到一起因缘和合了,因缘和合的时候。在什么地点说这法?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这个法。哪些个人听?同时还有哪些个人?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这一共有六种。这一法门的法我亲自听到的,同时不光我听到,还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佛在哪说呢?在祇树给孤独园说的。有说法人,有闻法人,有处所,有地点,有时间,什么时间?因缘和合。这就事上讲。
在理上讲,如是,这部金刚经的法体就是如;是,不是假的,不是非。是非是非,这一真实法是真实的,不是非就是是,就是如是的真法。法体之法是真实的,所以叫如是。我闻,这是阿难的语气,阿难在经上说他没证得阿罗汉,其实他早证得了,他早证得我法皆空了,这叫大权示现,他权巧示现。这是阿难他自己叙说这部经,佛涅槃之后他结集这部经,结集哪部经都如是,是我亲自闻到。这个闻是闻而不闻,不计我,没有我执的闻,但是随处世间假立,假名安立的。这有个我,他已经证得无我了,给别人说说我闻。要是无我,无我也无闻,连我都没有了还从什么闻呢?就像咱们学那缘起性空,随缘而立。这部经讲空的,但是随缘,随什么缘?随众生缘,随俗谛的缘,假名为我。所以说我闻,我亲自从佛所说那听到的。因为阿难尊者是结集佛所说的一代时教的,每部经都如是,都是如是我闻。
一时,什么时间呢?没有时间,只有因缘和合就那个时候,所以佛经上没有时间的,绝不跟你定时间。为什么?因为时间是不能定的,就是因缘和合了就现了,因缘别离了就没有了;就是师资和合,有说者,有听者,有法,就是这个时候。
佛是说法者,这个咱们大家都明白了,佛有三觉,三觉圆明。这咱们不讲了,大家听得多了。
舍卫国,就是处所,在中印度。祇树给孤独园,佛说法处,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这个名字大家也听得很多了,祇陀太子的树,给孤独长者的园,就是祇树给孤独园,就在舍卫国的城外,咱们说郊区,离这几华里。这个故事大家听多了,咱们不再它讲了。所以把祇陀太子跟给孤独长者合而供养佛这个园。
大比丘,就是佛的常随众千二百五十人,常时在佛跟前,我们把比丘略微翻译一下。比丘是印度话,中国话叫乞讨的人,乞讨什么呢?向诸佛乞讨法,向一切众生乞讨食,上求佛法,下乞饮食,这叫比丘,这叫乞士。在理上讲还翻破恶,破除一切烦恼修成道果。还含着意思叫怖魔,一切魔鬼见到比丘就害怕,避免的,恭敬。但是我们有比丘、比丘尼怕鬼,我听着好笑,我说:你是干什么呀?他说我是干什么的,我是个人。我说你这个人鬼怕你呀!不是你怕鬼。怖魔,不但一般的鬼,一切魔都怕。叫乞士、破恶、怖魔三种含义,所以称为比丘。大数有好多?千二百五十人俱,金刚经只举了十六个代表性的。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在这一天突然间因缘成熟了。这部经的故事是这样子的,是须菩提看见佛乞食回来,洗洗脚都坐下来,自己拿草敷座而坐,坐那坐了,故事开始。每天都如是,佛的生活。人人都有生活,佛也出去化缘,化饮食,穿上衣披好了,拿着钵到舍卫城捱家去讨饭。讨回来了,吃完了,把脚洗一洗,都坐在草地上。不像咱们预备这么多垫子,这么舒服,没有的了。自己拿草坐一坐,敷地而坐。佛是天天如是的,要吃饭,天天如是的。平常因缘没成熟,这一天因缘成熟了。怎么样成熟呢?
【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须菩提他就从他座位起来了,在大众中从座位起。我们这个衣没法偏袒右肩,知道吗?印度披那个衣没有勾环的,这样披的,把它一放下来,这叫偏袒右肩,把这肩膀露下。因为天气冷,一般的都是这样围着的,但是把这个膀子要露出来,咱们本身就露出来了。为什么?要做事情,你披个衣不好做事情,把这衣放下;形式,偏袒右肩。把右膝盖跪着,叫单跪,不是两个腿都跪着的,右膝着地,一个腿跪着。双手合掌,希有,世尊。须菩提这时候跟佛已经二十年了,佛说般若部的时候,已经说了阿含、说了方等才说般若部,说金刚经这时候须菩提跟佛已经将近二十年了,佛天天如是,那他今天开了悟了,这叫开了悟了。希有,世尊。因为须菩提在大众中是上首弟子,住的久了。像咱们住了十年以上的,在普寿寺住十年、二十年的这叫上首的道友了,上首弟子了。须菩提在千二百五十人当中也是上首弟子了。这个是个问题,二十年佛天天如是,他现在才发现,发现什么?希有。什么事希有下文再讲,称赞佛希有。
须菩提生下来家里头就有怪异现象,仓库什么东西都空了、都没有了,空了一段时间它又现了,所以他的名字叫空生、善现。这是他世间相所表现的,所以他的名字叫空生或者叫善现,表示他多劫他都是修空观的,空而不空就善现,善现非有就是空生。在佛的弟子当中,千二百五十弟子当中,最高上首弟子,十大弟子当中须菩提是解空第一,他证得空是证得第一的。虽然大阿罗汉都是平等平等,断了我执,这是断惑是一样的,但是功能当中各有不同的。所以在这个大弟子当中,须菩提是解空第一的,他悟得空理悟得最深,所以解悟得最早。因为他要请法,请佛说法,就说金刚经,就说的般若经。请法的仪式就从他的座位起来,顶礼佛足,偏袒右肩,右膝着地,这是请佛的仪式;要把衣服整理好,这是请佛的仪式。完了合掌就是要请要求化,合起双掌来表示尊敬。
没说话先赞叹佛说:世尊,你真了不起,你是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表达了两句请法的意愿。先赞叹,就像咱们要求人家,先捧捧人家,说几句好听的话,一样的。这是理解了,赞叹完了才提问题。假使一切众生发了菩提心,这个心发完了怎么样住不要再退,应云何住,云何降伏?说明了须菩提到现在还没有空,解空第一而不空,一者是他自己心不能善住,还不能降伏他的心,两个问号,心要住下就降伏住了,心住不了降伏不了。现在须菩提他已经要发菩提心、要想成佛,现在不算成佛,了生死,还没成佛。二十年到现在才发,证了阿罗汉果自己还嫌不够了,现在还不行,心还降伏不了,住不了。一者心不能住在菩提果上,二者不能善化众生,他不能降伏他的心,让他去化众生发大悲心,救度众生大慈大悲心,他感觉着他没有。他所以要向佛请求的,说佛你真是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先赞叹佛。什么意思?这个每人都有个人体会。
在这二十多年当中,佛乞食、打坐、游行都是如是,经常如是。今天机缘成熟了,须菩提他的看法不一样了。他说:佛呀!你真是了不得,你是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从哪发生的这个话?佛天天如是给众生作榜样,乞食、托钵、化度众生。乞食不是为单讨口子吃饭,是化度众生。大家体会,佛去乞食就是度化众生去了,谁供养佛一钵饭种了善根了,佛就帮你消灾了。佛乞食是修法,但是拿这一个修行的法给他弟子作榜样,给一切众生作榜样,这就是善付嘱,说你们都要像我这样做。所以须菩提二十年到现在他来赞叹深有含义的,那就说他现在才开悟,须菩提开悟了。悟得什么了呢?悟得佛不是去乞食讨口,不是光为了吃饭,是教化众生去了,是给那些弟子作榜样,就是善付嘱护念这些菩萨,你们永远应当像我这样做。这个秘密让须菩提他发现了,他认为佛这是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这才请法,他只是见道。
这个意思就是佛的护心,佛是善护念他的心,佛是降伏了他的心。须菩提就请佛说如果一切众生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之后,还要怎么样深入去做呢?怎么样使这个心就住在菩提上不再退堕?降伏他的心,就是精进、利生、不懈怠,常时住在无上正等正觉上,那菩萨怎么能做得到。所以要想成正觉、要想化度众生,先把心调好,怎么样住心,怎么样降伏其心。同时佛把这个心法(这叫心法),怎么传授给下一代,让一切菩萨怎么去度众生。
菩萨具足了说就是菩提萨埵,咱们略了就叫菩萨。菩提萨埵就翻觉有情,觉有情就是让一切众生觉悟,让有情觉悟;觉有情把它翻过来,让一切众生觉悟。佛的大觉觉了,无情。这要理解到佛的大觉觉悟了,无情;众生有情,以无情教育让一切众生都达到无情。情是情感,情感是错误的。觉了,有情众生不能放下烦恼、不能放下情感,佛是觉而无情,让一切众生都达到觉、都达到无情。众生有情,不是觉;诸佛有觉,不是情,诸佛利益众生的时候并不是感情用事。现在咱们因为没达到智、没达到般若是情,达到般若了是智。
这句话总说来,须菩提问佛说:一切发了菩提心的人,怎么样把他心住到菩提上?降伏,就是他不住在菩提上,我们把这个心降伏住让它住到菩提上,叫降伏其心。因为他观察一切众生躁动,经常躁动停不下来,心不能住。因为众生不能降伏他的心,随他妄想心而支配他造业,这是根本。所以须菩提问佛:怎么样才能把心降伏好?怎么样使心能住下来不要躁动?
这就是我们修行最基本的了,不要光讲经文,我们每位道友你观察观察你的心。举简单例子,你从早到晚,你心里头想什么?你心里住在什么上头?最近有一半的同学都回去了,或者办身分证或者干啥,你到家里头,或者到社会上,接触你六亲眷属,不能不跟人打交道,或接触很多人,你观察检查检查,你的心都想些个什么、都动些个什么?你有一个小时静下来一动没动,心一念都不起,有没有?一个小时太长了,半个小时有没有?这个自己可以检查的。检查咱们的功力,就是咱们的心不是烦躁、不是扰乱、不是不停,是非常沉静的。尽管也说话也招待人,但是其心不动,任何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相,从来没动过我的心,就是心没在六尘境界上,其心不动。大家看见风,看见墙头草随风摇摆动摇,咱们就随着外边客观的现实环境,你检验你的功夫就从这样检验。不论见着什么境界相没有起分别,这个我们做不到,现在没做到,但是觉对能分别善恶,恶的心里从不赞叹随喜,善的有种善念赞叹随喜我也想要做,这叫扬善隐恶。但是这心还是动,你还有善有恶,但是善能够渐渐的止心,恶能够使心更加烦乱。我们念是不停的,念念相续,黑夜睡觉作梦还是念念相续,心从来不停的。说我一夜没作梦,没作梦心还是在那念念相续,那叫睡眠状态。 首页123尾页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