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讲解网

善导大师(阿弥陀佛再来)的“六字释”

发布时间:2024-02-18 09:47:13作者:大悲讲解

  六字释是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说》所开示的。

  【《观经四帖疏·玄义分》显此义言:“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这六字释是善导大师很有名的开示。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开示的话,与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六字释开示的话不谋而合。这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是机法一体,机就是众生,法就是弥陀。南无是众生归命之念,阿弥陀佛是法藏菩萨发愿要以名号救度众生的法,所以众生归命一念,便可以契入阿弥陀佛发愿要救度众生的愿海之中。因此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要救度南无之机,南无的对象是阿弥陀佛,所以南无是机,阿弥陀佛是法,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机法一体。那么南无之机,归命阿弥陀佛之法,是不是具足信、愿、行呢?当然具足信、愿、行,因为南无就是归命,归命就是信;归命目的就是为了愿生西方,就是愿;愿生西方,起行念佛就是行,所以南无有众生的信、愿、行。那么阿弥陀佛的救度,就是只要南无之机阿弥陀佛就绝对无一遗漏的救度,这就是法——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本愿妙法。

  “名号是正定业”,这是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所开示的。正定业就是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造作。在众生这方面来说,念佛就是造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业。为什么要念佛?就是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愿行圆满具足了。南无归命就是信,所以信、愿、行三资粮,在名号正定业圆满具足。站在佛这方面来说,佛选择用名号救度众生,叫做选定。众生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蒙受阿弥陀佛的救度,这叫做决定。所以正定之业就是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在名号之中,要如何决定?念佛便可以决定,因为这是法藏菩萨选取要救度众生的方法。

  善导大师六字释,有时代的背景。唐朝初年,最被教界的佛弟子读诵、讲演、著疏的一部经教,就是《观经》。《观经》在唐朝时代,被各宗各派的佛弟子研究,有被错解的地方。善导大师著作《观经四帖疏》,在《四帖疏》讲这六字释,这时代的背景,我们念佛的人一定要知道,我们才会了解善导大师讲这六字释的用意。

  这六字释的起因,就是由于当时隋唐时代的摄论宗的宗徒,以《观经》下品下生的五逆恶人,临终遇善知识教他十声念佛得生极乐之事,谓之“别时意趣”的方便说。别时意趣就是说,虽然这个平生造五逆十恶的人,在临命终念十声的佛号,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在当生往生,是在后生或者是后后生才往生,这样叫做别时意趣。也就是以为,一生造恶,未曾修持佛法,一直到临终,虽然有往生愿,但是只念十声的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没有构成往生之行,此是唯愿无行,不能实时往生。世尊所说的往生是方便说,真正的往生是远在未来世别时,不是在今世的实时。

  以上这些,就是摄论宗徒用《摄大乘论》所说的别时意趣,错解《观经》下品下生的往生。摄论宗徒将下品下生的十声称名,与一般称念南无大日如来、南无多宝如来等相提并论。这是摄论宗徒不知道净土门教理与圣道门教理的分际,以圣道门的“自力信、自力行”来看《观经》,所以产生这种的错解。

  这种的主张阻碍净土门的弘通,很多人一听便不修净土法门,便不想要念佛了,所以善导大师的高足怀感大师,在《释净土群疑论》说:“摄论至此,百有余年,诸德咸见此论文,不修西方净业。”《摄大乘论》一直到唐朝时代,已经有百余年了,很多人看到这种的理论,不念佛,不求生西方,不修净业,实在妨碍净土门的弘通,罪过无量。

  这个别时意的缪见,在道绰禅师著作《安乐集》的第二大门第二章,道绰禅师也有纠正。那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第一卷便设立“会通别时意趣”这一节,目的也是要破斥摄论宗宗徒,唯愿无行的论难。

  其实念南无阿弥陀佛,在临终虽然只有十声而已,也可以契入阿弥陀佛的慈悲愿海之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当生得到,并不是摄论宗徒所讲的远生才得到。虽然平生做五逆十恶的恶人,在临命终只有念十声的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下生,也同样具足愿行。因为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本身就具足愿行的功德,可以使称念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每一句的佛号,都具足可以使称念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功德。如果念十声的南无阿弥陀佛,功德不够,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念第十一声就够了吗?念第一百声就够了吗?念第一千声就够了吗?念第一万声就够了吗?

  摄论宗徒用《摄大乘论》说:念南无大日如来、念南无多宝如来,不是当生成佛,拿来错解《观经》下品下生的五逆恶人,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也不是当生往生,这就是用圣道门的教理,来与净土门的教理相比,以此类推,所以产生错解。

  这六字释之文,有内外两面。外就从圣道门之中摄论宗徒的来难,显明愿行具足的本愿念佛要义;内就是究明本愿一乘的源底,也就是说明十声称名愿行具足的宗旨,并发挥念佛往生的深义。所以每一句的佛号,都具足有使称念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威神功德,也就是说,每一句的佛号都有具足使称念的人,有信、愿、行三资粮,可以往生西方。

  佛号要救度十方的众生,犹如一把火,我们的凡夫罪业纵然像一座山那么多,只要这一把火来焚烧这座山,这座山便因为这把火,烧得干干净净。不是说一把火烧这座山,这把火的火力不够,要两把火才够,要三把火才够,要四把火才够……不是这样,这座山虽然是很大,但一把火就能够将它烧光。我们凡夫的罪业虽然很重,但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力更大,愿力比我们凡夫的业力更大。所以在《那先比丘经》,那先比丘将念佛能往生的道理,用一个比喻跟弥兰陀国王开示。凡夫的罪业虽然很重,犹如一颗石头,将石头放在水中必沉,因为石头有重量故;若将石头安置在船上,这颗石头便可以从此岸渡过大海到彼岸。石头就是凡夫,凡夫的业力很重,若安置六道之中,必然沉死在三途;凡夫业力很重,但是将它安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的本愿船,就可以从娑婆此岸,渡过生死大海,到达涅槃彼岸——西方佛国。

  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仰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犹如一把火,我们的罪业犹如一座山。我们只要念佛,与南无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就可以借着佛力消除我们的业力,因为业力虽然很重,但是佛力更加殷重。所以我们不怕我们念佛不能往生,只怕我们不念佛、不要往生,因为只要念佛想要往生,就犹如将石头安置船上,绝对可以靠船的力量,将这颗石头载运到彼岸。这个道理我们明白了,善导大师的六字释,也就是在教我们信受阿弥陀佛的本愿。因为每一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当中,具足愿行,并不是摄论宗徒所说的“唯愿无行”。

  “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玄义分》说的非常明白。十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有十愿、十行,意思就是声声称念的佛号当中,具足往生的愿行功德。因何具足呢?下面就是六字释了:“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这就是六字释。

  【此名为六字释,以此“南无”二字,有“归命”与“发愿回向”二义,“阿弥陀佛”四字有“其行”一义。】

  “南无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归命是信,发愿回向是愿,所以“南无”二字就具足信与愿;“阿弥陀佛”四字有其行,行当然就是行啊,念佛就是行啊。所以二字“南无”有信与愿,“阿弥陀佛”四字有行,所以六字南无阿弥陀佛具足信、愿、行往生三资粮。善导大师这六字释,就是要跟我们讲这主要的道理。不是说念十声的南无阿弥陀佛而已,不具足愿行功德。有!每一声的南无阿弥陀佛都具足愿行功德,一声具足一愿行功德,十声具足十愿行功德。所以善导大师体解到《观经》世尊所开示的真义,因此认为《观经》下品下生的五逆恶人,往生是当生的,不是未来世来生。将摄论宗徒以《摄大乘论》错解《观经》的真义,将它纠正过来。所以《观经四帖疏》,是楷定古今之疏。

  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所示现一位了不起的祖师,如果没有善导大师将《观经》世尊所开示的真义显露出来,我们凡夫确实还没有那个智慧,可以明白世尊的真正用意,念南无阿弥陀佛,决定是当生成就。

  既然下品下生的五逆恶人,念十声的南无阿弥陀佛,是当生成就,那么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怎么会不是当生成就?我们念千念万,有的很认真念佛的莲友,一天用功念佛三万声、五万声。我们本愿山的莲友,信愿都叫他们要很虔诚的称念,一天若能念佛三万声、四万声,一个月就可以念超过一百万声。若念超过一百万声,信愿会送他一面南无阿弥陀佛六字金牌,对他的鼓励、奖赏,使他越精进越用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南无阿弥陀佛,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从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六字释得到印证。

  那么,南无有归命与发愿回向这两种的道理,归命就是信,发愿回向就是愿。归命,归顺阿弥陀佛的敕命,阿弥陀佛的敕命就是阿弥陀佛的誓愿,阿弥陀佛的誓愿就是用名号让我们信受、称念,要救度我们回归西方佛国。用较白话来说,念佛就是阿弥陀佛叫我们回去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既然阿弥陀佛叫我们念佛,我们就念佛,这样就是归命之心;阿弥陀佛叫我们回去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就回去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就是发愿之心。发什么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愿。所以归命就是信,发愿回向就是愿。

  归命,为了要让大家可以了解这个道理,信愿来说世间法的比喻。臣子如果听皇帝命令,必定是归君王之命。为人臣子的人听皇帝的话,这是一定的啊。皇帝的话他信受了,所以这就叫做归君王之命。孝子若听从父母的话,孝子必定是归父母之命,父母交代什么事情,做一个子女的人,一定是照父母的话去做,用佛法的术语来说“依教奉行”。父母所讲的他有信受,所以孝子必然是归父母之命,臣子必然是归君王之命。那我们众生是阿弥陀佛的佛子,我们在经典之中经常看到,世尊称呼佛弟子为“佛子”。佛子,佛的子女,是佛主动将我们众生当作是他的子女。“三界一切众生,皆是我子”,这是《妙法莲华经》的经文。世尊在经典中说:“我观一切众生,如我子罗睺罗。”世尊将一切众生,看成是他的儿子罗睺罗尊者。

  那么佛子若真正信受世尊的话,必然是归佛陀之命。我们念佛的人当然相信世尊在净土三经所开示的道理,净土三经世尊教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我们听世尊的话,念南无阿弥陀佛,发愿求生西方,这样岂不是具足信、具足愿,这样就是归命之相。有真正的归命之相,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一念,往生之因具足,信、愿、行三资粮都有了。因为归命之相就是信与愿,念佛当下就是行,信、愿、行三资粮,不都全部具足了吗?

  南无就是归命,那每天在念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如果没有归命的真心内涵,“南无”二字就白念了。真正相信世尊的话,相信阿弥陀佛的誓愿,念南无就名符其实;不相信世尊在净土三经所开示的,念南无阿弥陀佛,没有真正与阿弥陀佛相应,因为南无是有信与愿的内涵,不相信世尊所讲的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不想去西方极乐世界,纵然念佛也不能往生。

  上次信愿引用印光大师《文钞》所开示的,没有信愿的内涵,纵然将名号念至一心,也不能往生。所以印光大师教我们注重信愿,也就是说,众生只要有南无,具足信愿,阿弥陀佛自然就救度,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蕅益大师才会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若有南无、有信愿,就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是说在《弥陀要解》蕅益大师说念佛要念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去配合往生的阶位,那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的事情,对我们来说,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最要紧的。所有一切佛法的道理,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开悟本性,便通通了解。在娑婆因地,最要紧的是,决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善导大师的六字释,“南无”二字有归命与发愿这两层的道理,“阿弥陀佛”四字有其行这层的道理,其行就是念佛。“阿弥陀佛”这四字是众生所行,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都可以。所以念佛的人就是行佛行,因为这四字“阿弥陀佛”之行,是法藏菩萨所成就的。法藏菩萨所成就的名号,就是有具足往生的无上功德。这无上功德,当然众生要往生的信、愿、行三资粮具足圆满了。

  因此善导大师这六字释:“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很值得我们念佛的行者深入探讨。

\

  “以斯义故”,以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具足信、愿、行三资粮缘故。“必得往生”,“必”是肯定的话。善导大师在《四帖疏》的用字非常的奥妙,一句一字都很有意思。“必”是一定、肯定、必定,没有模棱两可的,也没有含含糊糊。具足信、愿、行三资粮,这句佛号决定使称念的人往生,这是肯定的,这是必定的,这是一定的,所以才用必得往生这个“必”,善导大师实在很行。

  下面,

  【合六字成为信、愿、行三义。大师以此六字三义,解释六字名号所具德义,是《四帖疏》之中最重要的释义之一,此文最能发挥楷定古今的精神。为了显明十声称佛愿行具足的原因,而言云何具足等,就法体举出具足之义。此六字三义所包含的意味有“机法门”与“愿行门”。】

  这六字具足信、愿、行,所包含的道理,有机法门与愿行门。

  【六字有信、愿、行之义,信与行相对便成机法门之义,南无即是能信之机,阿弥陀佛即是救度之法,此名信行,或名机法。】

  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南无”这二字就是能信之机,“阿弥陀佛”这四字就是救度之法。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妙法,是救度什么样的众生呢?归命之机、南无之机。我们相信阿弥陀佛的本愿救度,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念佛,阿弥陀佛就救度这个众生回归西方佛国,不论这个众生是善人、恶人,不论这个众生是男众、女众,不论这个众生是出家、在家,不论这个众生是富人、穷人,不论这个众生是什么样的众生,一概不论。阿弥陀佛的救度对象是十方众生。

  【而信之中有愿之义,愿与行相对便成愿行门;故法体六字之中,机法一体,愿行具足。法体六字本来具足愿行,故不待众生修行回向,如实称名之中,一声一声,皆具足愿与行,故必得往生。】

  法体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本来就具足愿行功德,所以众生如实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之中,每一声的念佛,都具足愿与行,所以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声声具足愿行,声声具足往生。并不是说我现在念佛往生不定,所以我认真称念,加倍用功,念一千声、两万声、五万声,到临命终念出那句南无阿弥陀佛才往生决定,不是!念一句佛号具足愿行,往生决定;念第二句佛号也具足愿行,往生决定;念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一百句、第一千句、第一万句,每一句念佛当下都具足愿行功德,都具足往生决定,因为每一声的念佛,都有阿弥陀佛绝对的救度,每一声所念的佛号本身都具足我们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行功德,所以每一声我们都安心称念,每一声我们都欢喜称念,每一声我们都感恩称念。因为每一声都带有阿弥陀佛绝对救度的誓愿,每一声都有我们一定往生的愿行功德,当然往生啊。

  如果你认为说,念一声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不能往生,那么念一声往生不定,念第二声往生也不定,念第三声往生也不定,哪一声往生决定?千声万声的佛号都是往生不定的。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不能往生,那么念第二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吗?念第三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吗?念第一百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吗?念第一千句、第一万句、第一亿句就能往生吗?一声若不能往生,声声都不能往生啊;一句若不能解脱,句句都不能解脱啊。这就是疑心的念佛。

  信心的念佛,每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都具足往生的资粮,具足往生的功德,都是决定往生的称念。

  【本愿念佛人,信者,乃信弥陀为我成就不可思议愿行功德,纳入名号,回施于我,一念信受,当下具足无上功德,故《无量寿经》付嘱弥勒文言:“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佛口金言,何可置疑?】

  世尊跟我们说“欢喜一念”,这个人得到了名号的功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世尊所说的话我们当然信受。

  【又信者,机法两种深信也,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云:“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这机法两种深信,在讲席之中,信愿经常向诸位报告。第一深信机是一个凡夫;第二深信法,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要救度这种生死的凡夫。机法两种深信的内涵,用意是在导归称名之行。信受阿弥陀佛的本愿,信的内涵是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所说的机法两种深信。

  【此机法二种深信,意在导归称名之行,即是愿生报土之行相。】

  那这机法两种深信,用意是在导归称名之行,所以有信有行。那么导归称名之行,当然就是愿生西方报土之行相。往生西方报土修行之相,就是称念六字果号,信受阿弥陀佛本愿,这就是有愿啊。有信、有愿、有行,往生三资粮当然圆满具足。

  【故本愿念佛,圆满具足信、愿、行,信有愿行,愿有信行,行有信愿。】

  念南无阿弥陀佛,信受阿弥陀佛的本愿,具足了往生西方报土。信、愿、行的三资粮,每一声的南无阿弥陀佛,都具足了。不是念一百万声、一千万声之后才具足,每一声的称念当下就具足,因为名号有信、愿、行往生三资粮在其中。

  善导大师六字释的开示,令我们非常的欢喜,非常的安心,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欢喜安心的称念。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确实是我们安心修行之道。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讲解网